04.22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RECLUSIVE WORLD

隱遁的世界

熊宇作品展Xiong Yu Works Exhibition

2018/04/17-05/17 週二至週五 AM11:00-PM2:00

電子科技大學· 實驗藝術館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Experimental Art Gallery

開幕式 OPENING/ 2018/04/17 PM3:00

講座 LECTURE 繪畫的觀看:藝術與感知 / 2018/04/17 PM4:30

講座地點 LOCATION / 眾創空間6號樓報告廳


INTRODUCTION | ABOUT MY WORKS

前言 關於我的繪畫

對我來說,繪畫本身更像是一個思維的工具,或者說一種思維的方式。藝術家的思維往往與其自身的經歷,感受,研究,以及文化背景有關,當然每個藝術家研究繪畫都會涉獵不同的領域,如果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可以有很多的話題,比如沃爾夫林的線描與塗繪,康定斯基的論點、線、面,程叢林的繪畫的五要素,徐冰的複數。我自己之前的繪畫研究也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說中世紀的圖像生成研究,圖像語言符號內在的邏輯的研究,圖像基本構成元素研究,然而在一系列關於繪畫的研究背後都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繪畫的本質”。對於藝術家個體來說,“繪畫的本質”往往存在於某種無法言說的感覺之中,藝術家自身繪畫的起點,總是從某種感覺開始的,而這種感覺並不具體,實際上最初的創作衝動往往源自某種劇場化的生命張力,實質上藝術家在繪畫過程當中,思維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Exhibition site

©竹林七賢 seven sages

400x750cm 2017

例如今天現代社會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無時無刻不面對人類自身產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對我們自身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存在於“人造世界”的包圍當中,在信息時代的世界下,各種技術變革應接不暇,不斷湧現的新鮮事物持續衝擊著我們對傳統的認知。今天的藝術家剛好面對的是這樣的“人造世界”,而這個世界正是人類創造的不同於自然的世界,也是使得我們深陷其中的另外一種真實的世界。即使是像繪畫這樣的傳統藝術,今天依然在這樣的“新世界”當中。當我們今天面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時候,對於人類世界的關心遠遠勝過於對於客觀自然世界的關心,我們的繪畫嘗試正是基於這個“人造世界”而進行的再闡述與再創造。個人體驗與時代感受的碰撞,抒情與觀念的結合幻覺似的體驗,形象和顏色的酷,迷上癮的電子文化的感覺等等被看作是生於1970年代中後期一代人的許多特徵成為我創作的基點。冰冷而又充滿詩意的形象與畫面,獨特的舞臺情景一般的氛圍,優美典雅的視覺符號,象徵和隱喻的敘事方式,以及對成長和當下生存狀態的思考,成為構建我的繪畫的基礎。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Exhibition site

©8月的凝結 August condensation

60x80cm 2016

我一直認為繪畫的圖像生成方式跟電影、攝影照片這類藉助機械產生的圖像方式非常不一樣。比如說我們從電影裡面截一個劇照出來,大家會覺得這個圖像很真實,擁有很強的敘事性。可能比很多繪畫作品看起來都更加真實容易理解。但在我看來,它只是一個世界圖像的某一個瞬間片段。繪畫不是這樣,繪畫實際上是漫長時間過程中的最後的凝固點。實際上任何一張繪畫都會經歷一個時間與思維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有時候非常漫長,往往會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思考和演變。繪畫的圖像會把藝術家個人的記憶和情感,以及對外界世界的感受,凝結在畫面中,這種感覺很難用語言來言說。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Exhibition site

比如前幾天我跟一個藝術家聊天聊到作品中的黑色。他認為這樣的黑色一定要畫五遍才是他要的黑色,至於為什麼有這種感覺,其實是一個很難述說的一種繪畫的語言的感覺,而我認為這卻是繪畫中極為重要的東西。繪畫的過程是一個緩慢的生長的過程,在我的繪畫創作過程中沒有明確細緻的草圖。繪畫中人物與背景呈現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精神世界外化為圖像的過程,這些人物,這些竹子,這些光,還有這些奇異的花,來自一些微小的細節,漸漸的都會越來越具體,越來越飽滿,繪畫是漸漸把這些東西呈現出來的過程。而且與其說這張畫在講一個故事,不如說它更像是我這幾個月的感受的凝結。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Exhibition site

©矛盾的花都 contradictory flower

200x450cm 2017

在我的繪畫中一直有人物存在,其實“人”對我來說是某種語言符號式的存在,這其實與我們日常理解的人有些區別,作品中的人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我覺得真實並不意味著精確和精準,繪畫尤其如此,並不是畫的寫實,看起來充滿細節,並且與外界自然一樣就是真實。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Exhibition site

©瀑布 Fall

218x395cm 2017

人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遙遠的已經消失的情感進行緬懷的一種膜拜。瞬間表情像凝固於畫面,彷彿在做最後的道別。人物繪畫中,各種構成這最後道別的,就是人像面部憂鬱的無以名狀之美。人像的圖像中包含了情緒,這一點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影像還是手繪的圖像,人的情緒總會讓我們感受到某種莫名的東西。通過繪畫手段描繪出的圖像會讓我們意識到某些東西的存在,那麼這是繪畫的一種功能,也是繪畫存在的一種意義。“人”作為敘事的主體。在我的繪畫中,“人”是一個語言符號或者說是一種視覺語言的圖像符號,是一種獨立於現實的存在,我一直覺得自己對於“人”這個視覺語言的理解很類似於古希臘藝術,在古希臘雕塑裡自然被“理想化”了,人體也被“理想化”了,他們用人體以及其動作來表現蘇格拉底所說的“心靈的活動”。在那個時代,雕塑塑造的人體,不是真實的“人”的存在,藝術家用“人”去表現種種戲劇性的爭鬥,表現一切活動、表情和緊張。在我的繪畫中出現的人物並不是某一個人,也並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他們從來都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現實的身份,他們就是創造中的人。對於我來說,一個虛幻表達的“人”實際上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甚至是一種更為真實的存在。以前一些評論中認為我作品中的“人物”表現了新時代人的迷茫與異化,實際上我覺得我試圖表達東西比這個更多。

“隱遁的世界”熊宇作品展

Exhibition site

人的焦慮永遠都存在,在米蘭昆德拉的文字當中,在卡夫卡的文字當中,都曾經描述過這種焦慮,今天我們面對社會的問題,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困惑,而困惑往往來源於現實中的某一既定的一些規則和限定性的東西,而焦慮則源自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時的這種無力感。而藝術家則試圖拼命的想要去描述這些看不到的東西

,描述他們認為的超越外在真實的真實。任何思考的人都會焦慮,都會憂鬱,在作品表達中就是這樣。比如丟勒的作品,梅蘭希頓曾經在討論丟勒時,提到過丟勒作品中的“憂鬱”。他並不是說丟勒永遠都是沮喪憂鬱的,也不是說他生來就是抑鬱悲傷的,描述的也只是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狀態源自於沉醉於藝術創造。用丟勒自己的話說:“我們需要不斷地去理解、感受,這會耗費我們大量的心血,使我們的心靈處於一種憂鬱的狀態。” 我們可以發現作品中的憂鬱正是工作和苦思的結果。

——熊宇作品展

四川美術網(www.sichuanar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