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專訪張昭:樂創文娛“破繭成蝶”

專訪張昭:樂創文娛“破繭成蝶”

文| 曹樂溪

“去年的12個項目都在路上,《爵跡2》《影》《刺局》拍完了,《神鵰俠侶》3部進入研發,《狼圖騰》在做前期形象設計,這一直是我們的工作。只是用什麼心態和模式去做,決定了你不同的未來。”

樂創文娛董事長張昭從房間裡拿出一盒煙,沒有著急點上。為了準備了樂創文娛在上海的品牌戰略分享會,他頭一天忙到凌晨4點。不過當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見到他時,張昭並沒有太多的神色疲憊,依舊侃侃而談。

去年6月19日在“樂視影業IP垂直生態戰略”發佈會上,張昭一度哽咽。而在今年,更名後的樂創文娛一口氣發佈了28個大電影系列品牌項目,並提出以樂創影業和樂創動漫為核心,影文、影視、影品、影遊和影旅聯營的“飛輪模式”。臺下閃光燈一片,不少人為這次劇烈的轉型感到驚訝,張昭卻顯得分外冷靜。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我們聊到前段時間《人物》關於“至暗時刻”的描述,從樂視影業到樂創文娛的轉型思考,以及對中國電影乃至整個文娛市場未來的預測。他認為樂創文娛從傳統影視文本行業進入到品牌+文本行業,成為知識產權影響力變現的生意。這需要更多耐心,也需要更注重電影的文化品牌價值與當代性,“這個模式在全球應該還是比較領先的,它已經觸達了產業的核心。”

因此走出至暗時刻的張昭和樂創文娛,將發佈會的主題定義為“照亮”。他覺得之前經歷過的挫折如今看來是一種幸運,資本、同行和媒體大眾的疏離,讓樂創文娛有了更多韜光養晦的時機。

“這不是矯情,”他笑道。“做內容的公司還真不會輕而易舉被打倒,我們覺得我們這次度過危機,也證明了生存能力吧,團隊有了打硬仗的素質。”

很多時候張昭給人的感覺是“Tough”的,堅韌和果斷鑄成了這位連續創業者的人生關鍵詞。但他也偶爾透露出自己心底的“小柔軟”。

“我的雙胞胎兒子,他們才是真正幫我度過‘至暗時刻’的人。”他抬眼望著前方,更多是望向未來,“我現在最在意的是,我們怎麼去照亮他們、照亮下一代。”

從“至暗”到“照亮”:

核心是IP影響力的變現

《人物》一篇題為“掙脫樂視,走出至暗時刻”的報道刷爆朋友圈,文章以極具畫面感的描述,覆盤了張昭與樂視影業在過去一年經歷的外部危機與內心寫照。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我覺得‘至暗時刻’這個比喻挺有意思的,”張昭笑道。在他看來,“darkest hour”發生在去年下半年到年底,樂視危機漩渦越陷越深,被爆出員工社保斷繳的新聞,樂視影業正在操作的多個項目也因為資金問題延遲,一直由樂視影業出品的《熊出沒》系列大電影,今年初推出的第5部由光線接手。

“因為去年有點困難。”張昭頓了一下,“2018年我們沒有做,可能接下來還會合作。在這麼難的情況下,我們堅持把正在做的幾部電影像《影》《爵跡2》《刺局》《秦明》都拍完。真是咬著牙在做,因為這些戲都是很大的投資。另外還要面對未來大量的研發,新商業模式的孕育和團隊的培養。”

比起項目推進,當時更讓張昭感到擔心的是員工團隊的心態。“樂視的事到了一定時間解釋都解釋不通,覺得太複雜了,這時大家就會墮入一種黑暗。我們有很多東西也敏感,能說又不能說,特別是跟員工團隊。”

他希望大家能夠理解現在的困難,振作起來。有那麼一段時間,看過《至暗時刻》電影的員工,會形容張昭就跟電影裡的丘吉爾一樣,“天天叼著一根菸,聲嘶力竭地跟大家說好多事”。

這在張昭看來是好兆頭;內憂外患、深陷輿論泥沼的丘吉爾,帶領英國從二戰前期的恐怖陰影中走出,而更名後的樂創文娛也必將迎來“照亮”時刻。

回到原點,降低估值是張昭的解決之道。去年在上影節,樂視影業發佈了12個IP項目,今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8,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系列化的品牌項目。這恰是過去樂視影業時期的擅長:無論是主打青春的《小時代》,還是親子閤家歡的《熊出沒》,以及動作巨星集結的《敢死隊》,似乎都驗證了樂視在打造IP系列上持續成功的能力。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我現在不太願意說IP,其實就是知識產權。”在張昭看來,儘管IP泛娛樂開發如今成了各家公司都在做的戰略,但多數人都在做知識產權變現的生意,沒有關注知識產權品牌化打造。“知識產權變現和知識產權‘影響力’變現,這是兩碼事。沒有品牌,變現是一錘子買賣,用好品牌則是做影響力的生意,後續才有衍生變現的可能。”

他談到兩個關鍵點,一個是電影開發要下行清楚其品牌的文化價值是什麼,第二就是系列化。

“做知識產權品牌有很多方式,比如電影以外有文旅小鎮,有消費品,也有遊戲、劇集、電影書、短視頻。”眾多形式的產品圍繞品牌塑造生產,其中電影的影響力最大,“電影本質上不是票房業務,而是影響力業務,這點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但這樣的模式如果能走通,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資本市場是否等得起?去年融創中國成為樂創文娛的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樂視控股持有的16.3592%股份計劃拍賣或轉售,此後樂創文娛將完全脫離樂視體系,新一輪的融資也規劃中。

“融資進展還不錯,意向有很多,我一直說我們便宜,未來又不錯,”張昭笑道。“光發佈會上的內容就做了一整年的佈局,很多人跟我說老闆你這個需要時間,我說正常啊,欲速則不達。”

從樂視影業到樂創文娛:

打造雙向品牌聯營模式的“蝴蝶”矩陣

回望過去的一年,從樂視影業到樂創文娛,公司經歷了從內到外的重大轉型。全新的樂創文娛以樂創影業和新成立的樂創動漫為核心,“蝴蝶”的翅膀連接文學、旅遊、互聯網視頻、遊戲、衍生品等產業,併成立多家公司進行品牌聯營。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以《刺局》為例,除了大電影將在2018年推出,同時還有超級網劇、品牌開放日直播、2000+小時短視頻和刺客文化綜藝相繼推出。據樂創文娛副總裁陳肅介紹,《刺局》和西鳳酒進行影品聯營,推出了西鳳刺客酒,在網劇中將會成為推動男女主角情感發展非常重要的道具。

在文旅地產方面,樂創文娛與融創文旅成立合資公司樂創文景,打造重文化、輕資產的模式。此次發佈會上公佈的系列動畫電影品牌《東陵獸》,就是從河北遵化清東陵“石像生”中提取的靈感。未來,樂創文娛計劃打造遵化“一諾小鎮”和“東陵獸”體驗園、夜間秀等實景娛樂項目,為IP創造更多衍生收入。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目前河北遵化、大連甘井子的文化小鎮項目都進入到產品規劃階段。“文旅行業不缺少資本大顎,缺少文旅項目的持有者。”張昭認為,樂創文娛的價值是貢獻文化品牌,“品牌運營是我們的強項,地產持有不是我們的強項。因此不是我們要進入文旅行業,而是我們要跟文旅行業聯營。”

這次轉型比計劃中推遲了將近一年。2016年從傳統電影公司的角度來看,是樂視影業的高光時刻:11部電影票房均過億,市場佔有率達到行業第二的水平。

“我的習慣是往上走的時候,就開始考慮下一個階段的問題。”那一年,張昭和陳肅等副手在辦公室的黑板前一遍又一遍地梳理思路,希望能在2017年就開啟公司業務模式升級,從以電影票房為業務主導的公司,轉型為以影視內容為主要媒介的IP運營公司

“傳統電影行業模式的問題一直存在,好萊塢的模式已經擺在那兒,我們需要從中找到產業發展的階段,結合中國的情況完成產業升級。如果不做,那就會出現上個月中國電影行業出現的情況,”張昭意味深長。

“目前BAT都在提類似泛娛樂生態的概念,樂視推遲了一年會不會有點晚?”

“爭取把它追回來一點吧,”張昭點燃一支菸。“很多人在做渠道佈局,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商業現象,但沒想清楚這個東西的本質。本質就是影響力,品牌化。”

在他看來,電影是品牌影響力媒體。因此在樂創文娛的未來規劃中,電影業務始終是核心業務,“在3到5年的規劃裡,電影還是佔到我們業務的50%。”

今年《爵跡2》《影》《刺局》《秦明:生死語者》等項目都將推出,其中《爵跡2》因為第一部引起的爭議,一度不被看好;而張藝謀的《影》相對神秘,而且放出的預告片頗具藝術氣質,也讓人對於其市場表現保持觀望。

“2016年《爵跡》沒有達到票房預期,雖然還是掙錢的。當時大家在討論要不要做第二季,我說這還用討論?我們定的就是3到5季,”張昭的語氣不容質疑。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追求票房奇蹟的人,單看票房就沒有第二部了,《爵跡》要打造的是一個青少年成長的價值主題。

騰訊之夜的活動上我還在說,我們當時就是按照新模式在佈局,根源於文學,通過電影把品牌打起來,慈文那邊在做電視劇,多少年以後我們可以把同名遊戲帶起來,堅持下來就會是一個品牌。”

“做品牌都是要很多年,通過做系列化電影,我們練就了這種耐力。一家公司的資本價值由這些持久的東西決定,我當然知道這個產業是靠資本支撐,但資本為什麼支撐你?一定是產業化、規模化。”

從娛樂驅動到品牌驅動:

中國電影的品牌化時代到來

今年上影節的一個關鍵詞是工業化。對此張昭顯得比較淡定:“喊中國電影工業化喊了很多年,其實不用喊,做就行了。我們從2014年做《九層妖塔》,這大概是中國第一部生物怪獸電影,2016年做《長城》,去年做《奇門遁甲》,還有《爵跡》的兩部,包括現在在做的《狼圖騰》,打造最適合在電影院大銀幕觀看的內容。”

《影》是眾多大片中氣質特殊的一部,張昭認為它作為一部完全符合東方美學和敘事風格的電影,同樣可以被品牌化和系列化。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這跟《長城》不太一樣,《長城》是叮咣五四的’爆米花’,情緒都在外面;《影》全部在裡面,這次在電影氛圍、情緒塑造上,張藝謀花了巨大的精力。通過塑造一個影子替身的故事,來塑造一種文化。它的當代性就是人生處處是棋局,到底是棋子還是棋者?誰都不能迴避這樣的問題,因為整個社會就是一個棋局。”

雖然還未定檔,豆瓣上已經圍繞究竟是電影版《跑男》、第二部《英雄》還是中國《影子武士》展開了爭論。

如果是第二部《英雄》,那我覺得很偉大。”張昭很果斷地。“我一直認為電影產業不是關於當下的,大家太把當下當回事。《臥虎藏龍》最初口碑評價一塌糊塗,但它代表了中國文化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地位。從中國和好萊塢合作的角度,以後大家也會重新評價《長城》的價值。”

而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在張昭看來,隨著電影品質的提高票房肯定會進一步增長。“人們常說電影要拍得好一點,這是應該的,但並不能解決工業化的問題。中國電影的質量有了巨大成長,但依然不能解決上個月出現的諸多問題——就是當你的商業模式不具備資本長期持有價值時,這個產業就碰到大問題了。

前段時間影視板塊上市公司紛紛經歷“至暗時刻”,股價暴跌,這其中有“陰陽合同門”的輿論影響,也有更大的市場環境因素的不穩定。

很多人問我一直想要獨立上市,我說幸好還沒有上市,其實此前的樂視影業遠遠沒有做好準備,”張昭並不諱言。“在中國登陸資本市場,一定要有不靠二級市場股權債權質押融資,自己有可循環、可持續放大的業務模式。從資本的角度來看,不是說你多快上市,真正要看多快退出或多久可以持有。這次經歷至暗時刻,讓我很認真、很系統地去解決資本價值的問題。你得逼著自己去做件事。”

最後我們聊到中國電影市場與樂創文娛的明天,“我的結論是中國電影的品牌化時代,不管你願不願意,它已經來了,因為這才是出路。”

謀定而後動,著眼於未來,這是張昭一直以來的做法。“我們2016年就想明白了,要從娛樂成分太多的行業轉向一個品牌驅動的行業,因此迅速進行品牌化、系列化的佈局。這些東西,未來大家會看到有多重要,”他目光堅定。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专访张昭:乐创文娱“破茧成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