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创新驱动 我市扎实推进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着力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以来,我市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和部署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一区六园”供电、供水、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确保完成刘川工业园净水厂、平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银西生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力争“一区六园”新入驻企业50家以上。

同时,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碳纤维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园中园”建设,推动创新要素向园区集中。加快5个在建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设进度,今年计划新招孵化企业30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项目15项。

目前,全市在建和投运的孵化器达到9家,建成公共服务平台2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70个。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我市紧扣省上“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两年来开发新产品45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8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开展科技成果交易、科技金融服务、企业研发服务、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等工作,围绕“一厅一网两基地、三院六平台”构架(一厅:白银科技大市场服务大厅;一网:白银科技大市场网络平台;两基地:白银孵化器基地、白银银西加速器基地;三院: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西北矿冶研究院;六平台: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客创业、大仪共享、科技咨询、绿色农产品检测平台),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白银科技大市场,已于5月19日正式开业。着力打造集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创客创业、大型仪器共享、知识产权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深化科技交流合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与上海张江等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在2014年7月和2016年7月,我市与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分别合作共建了白银新材料研究院和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5年投入1800万元用于研究院运营,并为研究院提供了9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为更好地推动研究院建设,我市与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就扩大科技合作进行了沟通对接,力争引进落地一批科技项目、研发团队和创新服务平台。白银新材研究院实施重大项目6项,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5个,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与企业联合建立的省级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挂牌运行;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驻团队7个,转化科技成果7项,注册公司4家,为白银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全市已建成科研机构8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家,科研院所产业化中试基地2个。

加大引才引智力度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我市实施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计划,制定了《白银市外聘院士工作办法》和《白银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扶持工作办法》,着力构建以高端人才为“旗舰”、“归根”人才为“航母”、乡土人才为“千帆”的白银人才梯次舰队。

目前,建成院士工作站14个,成功对接王泽山、李天来等“两院”院士14人,对接合作项目9个;建立白银市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微平台,在北京、上海等地区设立白银市人才工作驻外联络站6个,梳理确认白银在外人才10万人,取得联系“归根人才”2.1万人。2月24日,举办了白银市在外优秀人才归根项目对接洽谈会,现场签约项目12个,投资总额19.69亿元。

强化财政金融支撑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平台内入驻机构、企业的科技项目支持、奖励。2017年,市政府兑现各类奖励补助资金795万元,出资3亿元参与组建省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推荐400家企业申报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成立了总规模8亿元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和大健康产业基金,争取省科投公司创新驱动基金参股资金2.1亿元。全市科技企业获得兰白基金股权投资5.23亿元,增信贷款3.84亿元,在高新区设立甘肃股权交易中心白银分中心,全市科技企业挂牌上市已达270家,近两年实现直接融资134.5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