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作為滿清開國功臣的洪承疇,竟被一個十六歲的書生罵得無地自容

作為滿清開國功臣的洪承疇,竟被一個十六歲的書生罵得無地自容

文 | 夏彥(讀史專欄作者)

在明末清初之際,洪承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他本來是明朝的重臣,官至薊遼總督,在明朝與農民軍以及清軍的戰爭中都曾立下戰功。降清之後,又成為滿清入主中原的重要謀士,為清朝統一全國、穩定江南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站在清朝的立場上,洪承疇是開國功臣,有功於國家和社稷;但是站在當時的明朝軍民的角度上,他則成了滿清的幫兇,是沒有氣節的漢奸,尤其是當面對那些寧死不降的反清鬥士時,更是讓他尷尬不已。

大家都知道,滿清八旗進軍江南後,強制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而漢人深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觀念的影響,因此很多漢人紛紛起兵反抗。在這些抗清的義士中,有一個少年值得我們銘記,他14歲隨父抗清,16歲英勇就義,稱名於世,他就是民族英雄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出生於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他的父親夏允彝是明朝崇禎十年的進士,江南名士,是是著名的抗清將領。夏完淳師從陳子龍,而陳子龍也是明末著名的反清義士。

受父親和恩師薰陶,夏完淳從小就矢志忠義,充滿了民族氣節。夏完淳天資聰慧,從小就熟讀詩書經史,尤其喜愛《滿江紅》和《正氣歌》。他還寫得一手好詩,受恩師影響,他的詩詩風或悲壯蒼涼,飽含報國之志。

少年的夏完淳就胸懷大志,滿懷報國激情。如果不是生於亂世,以他的文采,他可能是下一個辛棄疾。

弘光元年,清軍南下進軍江南,年僅14歲的夏完淳就隨父親和老師起兵抗清。反清失敗後,其父夏允彝為了表示自己不願為滿清效力,遂當眾自殺殉國,臨死前還教導夏完淳精忠報國。身為兒子的夏完淳親眼目睹父親的剛烈死狀,更加堅定了以死報國的決心。

父親死後,夏完淳繼續跟隨老師抗清,不幸的是,他的老師陳子龍也在被捕後投水殉國。生父和恩師先後殉節,給這個十六歲的少年極大的心靈震撼,也鼓舞了夏完淳抗清復明的鬥志。

但由於實力懸殊,再加上漢奸出賣,這位少年英雄最後還是被捕了。他是清廷早就通緝的重犯,因此被捕後立即被押往南京受審,而審問他的人正是原明朝重臣洪承疇。

洪承疇原是明朝的薊遼總督,在率領明軍對抗清軍的作戰頗有成績,但由於明軍將領的不團結,洪承疇在松錦決戰中被俘。起初洪承疇也是絕食數日,拒不不降,但他最終還是抵擋不住在皇太極的糖衣炮彈,做了二臣賊子。

但此時遠在北京的崇禎皇帝並不知道洪承疇降清,以為洪承疇已絕食殉國,崇禎皇帝曾親自作詩讚揚他的氣節:“……死事重於泰山,意氣化為長虹。”還昭告天下“向洪承疇同志學習”,洪承疇因此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但此時站在夏完淳面前的洪承疇已是清朝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正負責招撫江南。洪承疇得知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就想用軟化的手段使夏完淳歸服。

洪承疇露出一副溫和的神態說:“我看你小小年紀,未必會起兵造反,一定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歸順大清,我保你做官。”

夏完淳裝作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疇,厲聲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洪承疇的字)先生,是個大英雄,當年松山一戰,他以身殉國。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麼能落在他的後面。”

這番話把洪承疇說得無地自容,滿頭是汗,此刻只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旁邊的兵士真的以為夏完淳不認識洪承疇,提醒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聲說:“天下人誰不知道洪先生為國犧牲這件事。崇禎帝曾經親自設祭,滿朝官員都為他痛哭哀悼。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汙辱忠魂!”說完,他指著洪承疇罵個不停。洪承疇被罵得面無血色,嘴唇直哆嗦,不敢再審問下去,慌忙叫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夏完淳的話像把軟刀子,句句直插洪承疇的心臟,讓他如坐針氈。不論洪承疇為大明做了多少貢獻,也不論他怎樣被大清的歷史歌功頌德,也改變不了他這個二臣之人變節的事實。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夏完淳在獄中慷慨激昂,寫了很多篇詩詞,以抒發自己精忠報國,視死如歸的情懷。最著名的一首是夏完淳的絕命詩《別雲間》:“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1647年九月,十六歲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慷慨就義。受刑的時候他“挺立衝刃”,連身旁的劊子手都不忍心殺他。夏完淳死後,他的朋友把他的屍體運回松江,葬在他父親的墓旁。

但是洪承疇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比吳三桂更可恨的漢奸,有的人則認為他為了國家的統一、緩和滿漢之間的矛盾,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是有功於國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