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安检监护(房天翔/摄)

高温、台风,开启夏日“蒸煮模式”。在这个酷暑,与气温一同攀升的还有人们出行的热情,7月以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进出港航班单日最高达682架次,日均客流量持续保持8万多人次的高位。为了保障万千旅客平安出行,在偌大的机坪上,有这样一群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有一种美丽,是高温下的坚守;有一种责任,是高温下的“烤”验。记者走近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一线保障岗位——

60℃机坪“飞机医生”为飞机体检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机务(潘东城/摄)

9:00,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MF8073航班平稳降落,负责该架飞机的放行检查的机务工程部飞机放行科蒋健立刻开始紧张的工作。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机务(李晗旭/摄)

虽然时间还早,但无遮无挡的机坪已经犹如一个大蒸笼,地表温度高达60℃。他沿着飞机检查单规定的线路,不时地弯腰、蹲下、站起,仔细查看飞机发动机是否有渗油、机身蒙皮是否有损伤、起落架轮胎是否有磨损超标等情况。豆大的汗珠挂在脸上,后背已经汗湿,汗水也眯进眼睛。“虽然飞机发动机已经停转,但尾喷的温度依然能高达300℃,热量会持续散发。有时候检查发动机附近的零部件时,依然只能徒手感知,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蒋健说。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机务(潘东城/摄)

蒋健手里的维修工作单足足有好几张,涉及飞机发动机、机身、机翼、放电刷、机载设备传感器、起落架装置、机轮等,大大小小的项目加起来有近百项。“每个细节都要检查到位,不能有半点含糊。”一架飞机检查下来,大概需要20分钟。暑运期间,每一位机务工程师每天放行9-10架飞机,经常需要两三个小时连续作业。当问其是否辛苦时,他擦了擦头上的汗珠,笑着说:“干机务这行就是要能啃得下硬骨头!”

一天搬运数万件行李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行李装卸(房天翔/摄)

头顶烈日,耳边航班螺旋桨如雷般的轰鸣,脚下是滚烫的停机坪,双手还在不停地搬运行李……当旅客在机舱享受清凉之时,地面服务部装卸工每天或肩扛、或手提着相当于自身体重近100多倍的行李及货物,弯腰次数更是超越千次,为旅客准点出行、货邮安全运输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行李装卸(李晗旭/摄)

10:20,正值南京禄口机场进出港航班高峰,机坪上,3名装卸工正在分工合作,将飞机腹舱的货物送上行李车。搬运工需要在狭小、闷热的腹窗内不停地将货物搬上输送带,只能猫着腰码放行李,装卸工张行才飞快地根据货物大小安放到合适的位置。

老张1999年进机场工作,一直从事地服装卸工作,一干就是19年。他告诉记者,中午是航班进出比较密集的时段,常常是刚坐下来扒两口饭,指令一来,立马撂筷子往外奔,有时候一顿午饭都得分好几次才能吃完。

守护飞机地面安全最后一道关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安检监护(李晗旭/摄)

11:00,机坪上,伴着浓浓的机油味,安检监护员沈旻身着黑色短袖制服、反光背心、长裤、厚底皮靴,正在负责一架飞机在机坪停留期间的监护。虽然满脸是汗,一直以标准姿势站立。

南京禄口机场一线劳动者高温下的“烤”验

安全监护(房天翔/摄)

作为南京禄口机场安检监护科监护员,沈旻的职责是对飞机进行安全监护,防止无证、无牌人员和未经安全检查的行李物品登上飞机,并负责以飞机为中心,周围30米范围内的安全监管,防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监护区域。这是飞机地面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每人每天要监护6架飞机,正常情况下,监护一架飞机的时间在1-2小时左右,一个班上下来,要在烈日下站9-10个小时。严重时,皮肤接受直射的阳光,身体裸露的皮肤都有被灼伤的感觉,耳畔还不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有人说,不就是看看飞机,没有什么含金量,谁都能干。可是,一名合格的监护员需要具备远看飞机轮廓就能分辨飞机型号,听听发动机尾部传来的轰鸣声就能区分出是空客还是波音系列飞机;从简单的外语会话到世界各国礼仪都要学习。“身为机场安全的重要一环,看着一架架飞机平安起降,很自豪。”沈旻说。(来源:中国民航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