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為防控化解重大風險,省屬國企大佬們參加了這個培訓班!

為防控化解重大風險,省屬國企大佬們參加了這個培訓班!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有效防範運營風險,省國資委決定定期舉辦省屬企業風險管控培訓,首期培訓於今日在雲南能投集團舉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教授,就當前金融背景下的國企金融風險表現和應對進行詳細解讀,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我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基本思路、國有企業需關注的金融風險及應對金融風險的思考等進行深入分析、講解。

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23戶省屬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及分管財務、內控的負責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為防控化解重大風險,省屬國企大佬們參加了這個培訓班!

陳道富教授指出,當前中國實體經濟是在缺乏產能擴張背景下的新舊動能轉換,調整已經較充分,週期雖然向下但有基本支撐,互聯網經濟的負面衝擊已較充分釋放,消費佔GDP的比重已較大。

目前,市場主要表現為寬貨幣、嚴監管、緊信用的信用緊縮情況:M2增速、金融機構資產、社會融資增速均持續下行;中低等級信用債券利率大幅攀升,企業融資貴問題凸顯;金融風險有所暴露,脆弱性增加;市場信心不足。

實體經濟與金融之間的鏈接,主要通過政府、房地產、國企等,而金融體系的錢主要投向了哪裡?據統計,所有跟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包括公積金貸款、棚改貸款、土地開發貸款等(不考慮通過其他渠道進入房地產),在貸款增量中佔比接近50%;2015年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增量佔比達27%,存量佔比約20%;加上個人貸款部分,這三部分約佔新增貸款總量的90%。

今年,市場資金價格出現分化,從中債中短期票據到期收益率來看,AA-評級的債券利率快速攀升,AA級的利率相對穩定略微上升,AAA級債券利率則呈現下降趨勢。

陳教授指出,國企需要關注的金融風險,包括對外投資、政府債務整頓、房地產市場、金融緊縮、去槓桿特別是去殭屍企業等。對國企而言,PPP的清理整頓和對地方政府的應收賬款,將是影響企業的重點方面。

今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21萬億元,新增了2.18萬億元,而今年1-5月地方政府債僅累計發行了8766億元。城投債方面,今年上半年新增8335億元,其中5-6月新增1447億元。

為防控化解重大風險,省屬國企大佬們參加了這個培訓班!

今年以來,已出現29起信用債違約事件,涉及金額接近300億元,佔全部信用債餘額不足0.4%。其中,AAA評級3家,AA+評級4家,AA評級20家,AA-評級1家,沒有評級1家。這些企業中,涉及2家地方國企,涉及金額10億元;1家公眾公司,涉及金額6.57億元;1家中外合資企業,金額18億元;25家民營企業,金額高達262.7億元。

目前,國家對金融秩序的整頓中,涉及國有企業的主要要求有:非金融企業入股金融機構必須使用自有資金;國有金融企業向參與地方建設的國有企業(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或PPP項目提供融資,應按照“穿透原則”加強資本金審查,確保融資主體的資金來源合法合規,融資項目滿足規定的資本金比例要求。若發現存在以“名股實債”、股東借款、借貸資金等債務性資金和以公益性資產、儲備土地等方式違規出資或出資不實的問題,國有金融企業不得向其融資。

在去槓桿方面,國企去槓桿總體來看是有成效的,負債增速低於GDP增速,債務佔GDP的比重在下降。國企資產負債率中,央企整體平穩,地方國企下降較為明顯。

關於風險的認識,陳教授指出,風險具有未知、不可控、不可承受三個主要特點。僅從負債方處置風險,整體而言並不能消滅風險,只能改變風險的形式和時間,還需要從資產方入手,從挖掘資產價值的角度去化解風險。首先是識別風險,然後通過規避、控制損失、轉移、承擔等步驟進行風險化解。

對於國企如何應對金融風險,陳教授認為,應基於價值的發現、挖掘合作;在決策時應將產業風險和金融風險分開來看,相互隔離;利用好當前“去槓桿”、債轉股等政策;運用好國內外金融市場和產品;同時加強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管理好現金流是未來幾年比對外擴張更重要的事。

據省國資委數據,截至2018年6月末,省國資委出資企業資產總額21,229.62億元,同比增長17.57%;淨資產5,832.16億元,同比增長24.97%。今年上半年,省國資委出資企業累計實現收入3,198.49億元,同比增3.1%;累計實現利稅180.58億元,同比增14.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