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嫁給”黃梅戲的韓再芬: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978 年,改革開放拉開帷幕。這一年,年僅10 歲的韓再芬被安慶黃梅戲劇團錄取,開啟了長達40 年的藝術表演生涯。40 年間,黃梅戲歷經起伏,但她依然堅守初心,不斷呈現精良作品。她的藝術成長經歷,緊跟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日前,新安晚報“改革開放四十年風雲人物錄”報道組來到安徽大劇院,採訪了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

笑稱自己“嫁給了”黃梅戲

1968 年,韓再芬出生於安慶潛山,母親是一名黃梅戲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韓再芬在黃梅戲的薰陶下長大,對黃梅戲有著特殊情感。

“嫁給”黃梅戲的韓再芬: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韓再芬笑稱自己“嫁給了”黃梅戲。

10 歲那年,她被安慶黃梅戲劇團錄取,成為班裡年紀最小的學生。一開始,同為黃梅戲演員的母親對此並不贊成,因為當戲曲演員“一生只能睡半生的覺,一生卻要洗兩生的臉”。但她還是把表演中的體會告訴了韓再芬: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藝術的道路更加坎坷;既然選定了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而且一定要走好。

年僅10 歲的韓再芬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生活,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還要學習演唱表演基本功,箇中艱辛可想而知。但從小倔強的她,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堅持了下來。一年後,在安慶地區青年演員基本功比賽中,她聲驚四座、技壓群芳。14 歲時,韓再芬就在團裡挑起了大梁,擔任《莫愁女》主角。

1984年,16歲的韓再芬因主演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鄭小姣》一舉成名。此後幾十年裡,她開玩笑說自己嫁給了黃梅戲,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事業中,“40 年都在從事這一件事,足以證明我這個人是比較痴情的。”

如今,韓再芬已經是中國戲劇協會副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先後兩次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和“白玉蘭戲劇獎”,並獲得了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等。40年間,韓再芬先後主演了《女駙馬》《徽州女人》《徽州往事》等50 多部作品,將黃梅戲的藝術表現寬度與廣度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戲迷眼中,韓再芬在舞臺上是風姿綽約、扮相俏麗、嗓音甜美,非常適合演唱黃梅戲,尤其是將女性嬌羞、靈敏、機智等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韓再芬的唱腔浸潤著黃梅戲的本土風味,更具地方色彩。

藝術探索“合拍”改革步伐

今年7 月,韓再芬攜經典原創黃梅戲《徽州女人》到深圳演出,轟動了深圳的戲劇票友界。韓再芬表示,今年正好是改革開放40 年,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選擇去深圳演出經典劇目《徽州女人》,其實也是有意而為。

“《徽州女人》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它是1999 年出來的作品,到明年就是20 年。當一部好的作品能夠持久地在人們心中紮根,本身就意味著改革的成功。”韓再芬說,這部劇充滿著對藝術的大膽探索和改革,“歷史總是要回過頭來看一看的,總結一些有價值的,然後也要看到不足,這樣我們才能朝著更美好的方向邁進”。

提到改革開放,韓再芬說:“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受益的。也是到目前為止,仍然站在舞臺中間為黃梅戲做貢獻的一批人。”韓再芬是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年加入安慶黃梅戲劇團的,她的藝術成長經歷,緊跟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從1978 年進入文化藝術界一直到現在,韓再芬見證了黃梅戲的起起伏伏。但在她看來,黃梅戲還是始終在向更高的高峰攀登。這40 年,對於黃梅戲的發展來說,成果是顯著的。

“我們這一代人,包括我們省黃梅戲劇團的五朵金花,還有安慶市眾多藝術家,都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湧現出來的,都是得益於我們的電視。”韓再芬表示,新的媒體的介入,促使黃梅戲在一夜之間被廣大觀眾接受,對推動黃梅戲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優秀作品要經得起“淬鍊”

社會發展已經到了新階段,新的媒體平臺層出不窮,比如小視頻等,面對流量當道的文化市場,韓再芬認為每個時代都是不一樣的,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在我們那個時代,電視將我們的這種傳統文化一下子推到了一線。隨著新媒體的不斷升級,我們國家的整體文化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新型媒體不斷升級,現在已經達到了自媒體的狀態,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家戶戶的活動只是看看報紙,隨後電視突然進入了千家萬戶,大家能夠看到更多不同地方的新鮮事。現在到了自媒體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就更加放鬆,不僅追求改變了,選擇也更多了,“所以再也找不到像我們那個年代那樣一夜之間走紅的狀態。”

韓再芬坦言,現在關注點變化太快了,“以前人家講各領風騷數百年,然後是幾十年、十幾年、幾年,然後就是一年,甚至於現在也就幾個月、也許就幾天就過去了,一浪打過去就沒了。”

在韓再芬看來,這個時候需要反觀,什麼是最具有優秀品質的,什麼是最能夠屹立的、在人們心中永恆的,這是一種更高的追求。現在更多的是快餐文化、娛樂文化,對於每一個藝術品種來講,面對這種現狀,精良才是應該擺在第一位的。“只有高品質的優秀作品,才能在部分人心中紮下根。”她拿《徽州女人》舉例說,雖然已經20 年了,現在依然廣受歡迎,正是因為它的文化內涵,“這些東西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變成被淘汰的東西。”

很多人認為,傳統戲劇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面對這樣一個大環境,是繼續發展黃梅戲還是去迎合新的、大眾喜歡的形式,也成了擺在眼前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對於未來的路,韓再芬認為,她還會一直堅持發展黃梅戲,這是她一生的追求。

“愛上了一件事,就像你愛上了科研,你在這個領域一定要深挖下去,不能朝三暮四。”韓再芬說:“時代是由眾多個體組合起來的,但是作為個體來講,我覺得還是要有堅守。”她表示,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己獨特的追求,只有這樣,每一個行業、每件事情、每個人,才能做得更好、更深、更有意義。

文化作品要傳遞“真善美”

當談到文化作品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時,韓再芬一再強調,文化作品要傳遞“真善美”。在她看來,國家在發展中最應該關注的是社會的秩序,比如說誠信問題,這是天天應該說的,教會人們怎麼去做人。另外她表示,希望文藝作品真正能夠去發現一些社會問題,以及人們的心理問題。

“比如說現在人們工作的壓力比較大,對很多事情的理解都不同,還有一些對社會的認知有些偏激。我覺得文藝作品就是要疏導,做舞臺劇更重要的是疏導。我們希望告訴更多的人,美好是什麼、什麼是‘真善美’,要傳達這些東西,使人們生活得更愉悅、更快樂。”

韓再芬對黃梅戲這個劇種一直很有信心。“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劇種,我們為它去付出、去努力,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韓再芬表示,她對黃梅戲的期望也很高,希望這個事業能夠一直傳承下去,就像京劇一樣。

2005 年,安慶市黃梅戲二團更名為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由韓再芬出任院長。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戲劇界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劇院。目前,劇院一共有130 多人,其中年輕人居多,“90 後”有二三十個。

“我覺得黃梅戲可以不斷傳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接下去,然後慢慢變得更好。”韓再芬說。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幾十年來,韓再芬一直身體力行,擴大黃梅戲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並非是給你名頭你才去做事,實際上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擴大黃梅戲的影響力。”韓再芬說。目前,韓再芬帶領著她的劇團已經走遍了祖國各地以及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朝鮮等國家,並且還要一直走下去。

馬悅 胡楊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見習記者 韓誠/文 劉玉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