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言恭達:我是經典守護人,我用書法守護經典

言恭達:我是經典守護人,我用書法守護經典

經典是什麼?

經典是我們民族的人文品質,

經典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訴求,

經典是中華文化流傳千載的精粹,

經典是中華子孫生存智慧的結晶!

是經典養育了我們,

讓民族壯大了根系,

讓子孫守護著靈魂!

是經典喚醒了我們。

言恭達:我是經典守護人,我用書法守護經典

曾幾何時,

全民經商的浪潮淹沒了我們的生活……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

生活資產的急驟積聚,

在這個千載一遇的社會轉型期,

我們這個民族並沒有

提前或同期去架構文化理想,

以至社會價值判斷的行為導向

已異化為“時間就是金錢”的唯一標準,

而文化價值與文化創造的終極指向

已降落為價值指數。

一個泱泱大國的文化生態

與人文精神的失落

已造成了一個功利慾望氾濫、

非常世俗化的社會。

一個全民為一博眼球

甚至可以娛樂至死的年代,

無論是極醜或超級自戀

都可以拿來炒作與自炫。

心態的浮躁,

藝術的浮華,

形式的浮誇,

評論的膚淺,

交流的浮面……

一個“浮”字表明瞭

藝術時尚鼓躁、

創作精神平庸、

經典文化異化、

核心價值顛覆。

在當下社會多元格局

卻又如此“同質化”的

功利主義消費市場的彌浸中,

哲學的貧困,

思想的蒼白,

文化的缺失,

傳統命脈似連又斷的危險時刻

在逼近我們……

我驟然想起了孔夫子當年的呼籲

“君子憂道不憂貧”。

是啊,

當物質得到廣泛的倡揚與解放,

人往往會蔑視崇高,蔑視經典,

精神的高原就會走向沉寂與陷落!

面對撲面而來的知識經濟

和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

心理危機已悄然逼近現代人。

二十一世紀的當下,

文化與商業相融滲透,

大眾文化被裹挾在資本的運作之中,

消蝕在強大的商品經濟中,與商共舞。

娛樂天地已作為商業社會的副產品

回饋給廣大民眾。

在這裡,經典文化已是幾多悲壯……

有人問:

當今社會最缺的是什麼?

缺乏道德底線?

缺乏文化修養?

我以為最缺乏的是信仰——文化信仰,

由此帶來的是人性的危機。

當下,

中國人需要找回我們祖先身上

曾有的“貴族精神”

——君子之風:

自信、誠實、堅毅、敬業、

博學、友愛、禮讓、擔當……

這種民族人文精神的迴歸,

正是中國文化自信、自強與自覺的表現。

面對歷史經典豐厚的饋贈,

面對這個時代優越的物態競爭,

我們反思這個時代穿越中的浮躁與淺薄,

我們是否失去了關於歷史的自省與謙卑,

也失去了關於未來的擔當與展望?

仰望星空,

我們發現視野變得淺近,

經典離我們遠去。

但我們知道,

這個世界什麼都可以輕慢,

唯有“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缺一不可,

應該和我們不離不棄!

致敬經典,

回望經典,

閱讀經典,

守護經典,

敬畏經典,

經典是我們的根與魂!

我們是否走得太快?

請等等我們的靈魂!

(以上內容選擇言恭達教授在“書香江蘇·流動的盛宴·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儀式上的講話)

言恭達:我是經典守護人,我用書法守護經典

言恭達:我是經典守護人,我用書法守護經典

言恭達 草書《禮記 禮運——大同篇》

釋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抱雲堂劉培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