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评价郭德纲把太平歌词和相声捆绑在一起?

l刘祖德


不是郭德纲把太平歌词和相声绑在一起,而是说学逗唱中的唱就是指太平歌词。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其中的唱专门指的是太平歌词。不是因为郭德纲自己会唱太平歌词,而其他很多人不会唱,他就把太平歌词和相声硬绑在一起以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是从相声诞生起到今天,前辈们总结出来的官方结论。

之前有很多人有误解,他们以为说学逗唱中的唱可以有多种,比如京剧、戏曲等,其实说学逗唱中的唱就是指太平歌词,其他的都属于学,郭德纲只是把这个正确的说法表达出去了,不是他的首创。




会唱太平歌词在过去的相声演员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作为相声的基本功之一,如果不会说太平歌词在以前是没有饭吃的,直接就被人轰下台了,或者根本上不了台,可见会唱太平歌词其实也挺重要的。

现在很多相声演员都已经不会唱太平歌词了,姜昆他们完全不会唱太平歌词,他们都说的是新相声,段子形式都一样的,没有创新,让人听得审美疲劳,就这还说自己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而郭德纲的太平歌词唱的非常好,很好的宣传了中国文化,他的相声听着有韵味,有内涵,可以学习很多古典文化知识。现在德云社的徒弟中也有很多人会唱太平歌词,很好的把这种文化传承了下去,挺不错的。

很多网友觉得听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太平歌词,比看明星的演唱会要好多了,也是时代的进步。


R娱记


说学逗唱是相声“四门基本功课”这个提法既不科学也不符合解放后相声表演的现实情况,好像不会这个四样就不是相声演员一样,其实不少相声演员对“说、学、逗、唱”不是样样精通,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其实,还不如说“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基本技法更贴切,基本功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你不会终归说不过去,技法嘛你可以掌握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无非就是就看临场应用、发挥了,“笑”果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但总不至于让人对你是“相声演员”的身份产生怀疑。可是,就连所谓“主流的”、“体制内”或者叫新相声演员都承认说学逗唱就是相声的基本功,这就尴尬了,最后当然纠结在相声的唱究竟是什么上了!要说最早开始相声的“本门”唱按照老人们的意思应该就是“太平歌词”、“小曲小调”、“数来宝”、“快板书”等,有人说数来宝、快板书是说,可是演员上台表演时都说:“我给大家唱一段快板书(或数来宝)”又是从何说起呢?至于郭德纲说相声的本门唱就是太平歌词一个原因可能是省略了,要么就是另有目的😂,至于姜昆说“唱”指唱歌、唱戏等等,也不能怪姜昆,因为他“师傅”也好“老师”也罢就是这么教给他的,其实郭德纲承认的师傅之一侯跃文也是这么说的😓但硬要说是郭德纲将相声和太平歌词捆绑在一起的也是失之偏颇了,因为郭德纲只是告诉他的受众:相声曾经的本门唱指的是太平歌词(等)


不死的骆驼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坦率的说,相声的四项基本功“说学逗唱”的唱到底是不是专指唱太平歌词,这个问题在相声界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不管怎么争论,谁都无法否认的是,唱太平歌词确实是“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唱太平歌词就是唱,也不管你是唱太平歌词还是唱小曲小调,终究都是为了搞笑服务的,相声不搞笑才是最搞笑的!


我们先说说太平歌词重不重要。太平歌词最初的作用是“圆黏儿”,指的是旧社会相声艺人,在演出正式表演之前,一边用白沙在地上撒字,一边唱太平歌词,以此来吸引观众的过程。由此看来,太平歌词放在解放前,对于相声艺人来说是必备的基本功,如果不会唱,基本上就没饭吃了。

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旧社会的相声艺人由街头卖艺杂耍之人,翻身成为了艺术工作者。演出地点也有街头变成了剧场。这时太平歌词作为圆黏儿的手段,已经过时了,而且它作为独立曲种发展的空间非常小,所以以侯宝林大师为首的相声改革小组,并不提倡相声演员再唱太平歌词。这也就导致了,解放后学相声的艺人绝大多数都不会唱太平歌词。



当时的第五代相声门长张寿辰老先生还曾经公开说过,“你教给学生这个(指太平歌词)干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声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相声演员特别是主流相声界的演员,不会太平歌词是有时代背景元素的。


太平歌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传统文化,不能说是糟粕,因此郭德纲去发扬,我们都应该支持才对,但是如果把太平歌词跟相声捆绑在一起,这就值得商榷了。没唱过太平歌词的同行水平比老郭差,不是差在了唱太平歌词上。


靖逸轩主


其实只要说到这个问题,好多人就会追本溯源,讲一个个所谓的老先生是怎么说的。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所有的事物都会有个合乎情理的内在本质,就像是轮子,它就是再大再小再宽再窄,它也是用来运输的,所以不考虑极端情况它都应该是圆的,这是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那么回到这四门功课,说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无非是对相声技能技巧的归纳分类而已。其实,只要是归纳分类就会有不同的分法。比如北上广深每个地方分别有医生、老师、律师、乞丐。四人,那么在对他们进行分类汇总的时候,按照地域分是一种方法,按照职业分也是一种方法。除非有一种分类适合自己之后的研究或者推广,要不说不上谁对谁错。

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原则,就是分类不能极端的厚此薄彼。那么这个分类就是无意义的,比如总共100项内容,不能前三分类各占33项,第四分类就1项,那么这种分类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第四分类的重要程度无法跟前三项是并列关系。

回到相声身上,单是太平歌词一项的重要程度,明显意义作用远远没法跟前三项并列,别说是现在,就是在撂地演出的时候,可能重要性连白沙撒字都不如,毕竟白沙撒字是练出来的本事,直接吸引人,太平歌词门槛太低了,最多相当于现在所有活动开始之前先放的暖场背景音乐而已,显得热闹点。

也就是说,如果唱只是太平歌词的话,这分类是极其不合理的,还不如直接三门功课呢,(白沙撒字都能忽略,太平歌词就更能了)。

有人会拿郭老师的论调来反驳,说别的唱都有专业的人唱,肯定是学来的,是模仿啊。这其实就是一种咬文嚼字了,我们分析问题一定是从意义作用着手,而不是咬文嚼字这样会失去讨论的意义,如果非要这么说的话,那么“说”和“逗”别的行业就不用了?评书艺人不用说嘛?所有耍把式卖艺的不说不逗怎么可能把钱从人兜里逃出来?不是光说相声的用这两项吧?

就是太平歌词其实也不只是说相声的唱,因为调太简单,门槛太低,所以贩夫走卒都能唱。它的作用就是招揽人的背景音乐,显得热闹而已,谁能用到谁就用而已,相声艺人也一样。

郭老师之所以强调唱只是太平歌词,其实这是个营销概念,就跟“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样,就是通过一个概念让大家记住,德云社郭德纲才是传统相声的传承人,剩下的人连基本功是啥都不知道了。

看到没有,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郭老师不但台上功底没的说,就是营销上更是一把好手。

他自己说的艺术,艺是能耐,术是把能耐卖出的技巧。综合来说,郭老师是绝对的“艺”“术”两通的大师。


仲尼说


提问者的问题本身就很有诱导性,已经暗含了是郭德纲强制将太平歌词和相声捆绑在一起的判断。

其实,相声里的“唱”到底是不是只是太平歌词,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不像1+1必须等于2那样是一个不容商量的问题,郭德纲认为唱专指太平歌词,那是他个人的观点,只是他的影响力太大,逐渐被普及了。郭德纲重视太平歌词,你可以不认同,但你不能简单地说他错了。用这个来对他指责,就别有用心了。

必须知道,太平歌词确实是专属于相声的“唱”的,而且是独一份的,这一点老郭也很多次都郑重声明过,《相声溯源》等权威著作也介绍过,所以可以说,太平歌词本来就是和相声捆绑在一起的,而不是到郭德纲才将之捆绑起来的,只不过他特别强调、特别重视太平歌词对相声的意义而已,这有错吗?既然是专属于相声的艺术形式,而且其本身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那么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发扬光大,为什么太平歌词就不能大力鼓吹,将它发扬光大呢?

还有,有很多人说太平歌词只不过是天桥艺人“圆粘儿”的形式,现在相声改在剧场了,就不用再唱了,这真的是很无厘头的说法。每一门艺术都有发展演变的形式,作用变了就得判它死刑吗?现在人都不用毛笔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不是就改取消?武术的作用也发生变化了,民间武术是不是除了老头老太们练得太极拳,其他有实战作用的都该给取消?太平歌词的白沙撒字只是形式,唱的东西才是艺术,场合可以改变,唱出来好听就是艺术,这个完全可以发扬光大。

再加一句,有个回答说太平歌词很好唱,甚至说半天都能成专家,我就呵呵了。如果猪哼哼也能算专家的话,如果苗阜唱的能算好的话,也许你的话是对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多找几个演员的对比一下吧。


黄秀才123


这相声演员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说”呢,就是叙述一个故事的骨架和脉络,同时也看这个演员的口风,严不严谨,口条如何,格局大小,思路是否清晰。

“学”呢,学的就是人间百态,比如老大爷、大老爷,小媳妇,小孩子,小商贩,等你我周边之人,当然还有各种兄妹曲种,方言兽语,后面的要看个人条件,这像不像,三分样,一句话概括之,就是学表演。再来就是这“逗”了,这是相声演员独有的,前面的说、学和后面的唱,都无法直接构成包袱,引您一笑,这个太过专业不好评论,在这只能说一句,相声可以让您“乐”,让您笑的可未必是相声,(本人不太欣赏什么洒狗血、出洋相、无厘头之类的东西。不管国外多认你,哪怕你是世界巨星)在这说上一句,内个字叫“哏”不是梗。

最后就是“唱”了,相信大家都听过,相声演员的唱是太平歌词。当然肯定有抬杠的说了,唱戏、唱曲,唱鼠来宝不是唱吗?那我就帮你把杠卸下来。就拿戏曲来说吧,其实只能当做是学。因为像过去的京剧演员,小时候开嗓,也是用太平歌词开的嗓子,人家也没说是自己的基本功吧。至于有人说唱就是圆黏子所用的,开场小唱,鼠来宝,莲花落,靠山调,单弦等…咱仔细想想人家是不是,都有自己的专业演员。过去各行业间互相借鉴,也互相尊重。(不包括山海关的)

当然有人说太平歌词简单,确实不管是形式,还是听起来都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这才是最难的,可能有不理解的,我呢,就用乐器演奏名家,方锦龙老师的原话来解释吧,望能理解:百乐之中,肉乐最高,往下依次是,鼓乐、管乐,弦乐是最低的。

在这补充一句,唱以上曲种,拔了尖的老艺人有很多,郭老师就是怹们教出来的,郭老师也带小兄弟们,拜访过这些位高人。像大家所熟悉,北京小曲《探清水河》、《送情郎》等就是北京名家赵俊良先生教的。老人家韵味十足本人十分喜爱。(不要信某个山海关外的,小家子气评论人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霄风子


郭德纲的功底很深,早年说过评书,唱过大鼓,还学过京剧,后来主攻相声,这使得他的舞台艺术更为丰满,确有过人之处。现在许多观众,也是通过郭德纲的相声才了解太平歌词的。

在郭德纲的几项绝活中,太平歌词是一个拿手本领。正因如此,郭德纲在舞台上一再强调,相声的基本功中,只有太平歌词才是唱,唱其他的东西都是学唱。在此之前,很多相声节目中,并没有刻意强调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节目都将歌曲、京剧、大鼓和地方曲艺算作相声基本功中的“唱”。

传统相声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太平歌词。但也很少有人说相声中的唱仅是太平歌词,而将其他的唱归为学。其实,郭德纲这么区分,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自己的一番用意。

放眼当今相声界,郭德纲算是毫无疑问的领军人物。而他最拿手的几项绝活中,太平歌词算是一个。所以,他不仅将传统的太平歌词和相声捆绑在一起,向观众展示,而且还一再强调,这才是相声中的“唱”,其他的都算是学唱。

许多新派相声演员,是不了解,也是很少唱太平歌词的。如此一来,别人不会而我却十分精通,这不是高地立见了么?

其实太平歌词是一种民间小曲,早期艺人撂地时拿它来招引观众所用。不过,也有些相声演员主唱太平歌词。这种艺术很简单,可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也比较高。不过,随着相声演出方式的调整,不再需要在开演前招徕观众,所以太平歌词渐渐地就衰落了。

太平歌词最初诞生于北京,在天津也有广泛流传。郭德纲在天津长大,后来又进京发展,因而学得了不少太平歌词。如果仔细品味的话,还会发现,其实郭德纲的太平歌词多少还掺杂了些京韵大鼓的味道。

不管怎么说,郭德纲将濒临灭绝的太平歌词给弄活了,而且刻意强调其正统性,算是挽救了一门将要失传的艺术形式。不过,过分将相声中的“唱”排斥歌曲、大鼓和地方戏曲、小调等形式,也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史海烂柯人


很多人知道太平歌词是因为郭德纲,郭德纲在演出中多次强调相声里“说学逗唱”中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词”。其他,另外比如相声里学唱京剧、学唱地方戏等其实都是“学”的部分。也有人说“唱”不仅仅是指“太平歌词”,但是郭德纲如此强调是因为“太平歌词”确实是从属于相声的一种曲艺形式,并且绝大多数的相声观众并不知道。



太平歌词出自莲花落,形成于清代初期,也是起于民间的一种说唱形式。被引入相声之后,经常被用来做相声开场前的演出,也就是“垫场”,但是“太平歌词”并不至于垫场,它还可以在穿插在相声中间,或者单独演出。演出内容以民间传说为主,也有文字游戏、劝世文,郭德纲唱的最多的是民间传说和劝世文,比如《白蛇传》《劝人方》。

因为郭德纲提倡传统相声,认为“传统的玩意儿不能丢”,加上对于“太平歌词”的大力推动,因此也被一些人拿来断章取义,描述为“没有太平歌词的相声不是正宗的相声”,这种论断给郭德纲招了一些黑。

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跟戏曲一样,有人提倡跟上时代,有人提倡恢复传统,这是一个一直争论的问题,从效果和结果来看,郭德纲的传统相声是受欢迎的。毕竟,时代让世界趋同,传统日渐成为我们的标签。


不止看戏


不需要怎么评价,就是因为郭德纲擅长太平歌词,所以他要提倡。任何一家做手艺的或者干买卖的,都是擅长什么卖什么,卖什么就吆喝什么。没有哪个傻瓜是什么不会偏来什么的,毕竟“万莫奇”属于少数脑子进水的。

太平歌词和相声的关系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打个比方你开了家川菜馆,可是在制定的菜单上没有“麻婆豆腐”这道菜,因为太廉价没什么经济效益。有次来了一桌客人就要吃“麻婆豆腐”这道菜,那么后厨是不是要做?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川菜,又是川菜馆,客人点川菜肯定要做,要是不做等于砸自己招牌。

相声和太平歌词也是如此,你是说相声的,太平歌词又属于相声基本功,你可以不指着太平歌词吃饭,但是必须要会;你可以不指着太平歌词卖票,但是必须要学,万一被顾客点菜给难住了等于砸招牌。

为什么郭德纲要在舞台上强调太平歌词的重要性?因为他在太平歌词上下过功夫,他有足够的把握在这个上面凭借实力碾压同行。

太平歌词为什么没人唱没人听?就是因为太简单,前半句说,后半句加个甩腔,艺术上几乎没什么韵味和价值。但是郭德纲经过多年的努力,重新整理改编了太平歌词,使它又重新回到舞台,让观众又重新接受这门艺术,那么他当然有实力把太平歌词当作自己的特色,甚至当成德云社的特色。

现在相声班社很多,但是有几家能跟德云社一样形成自己的特色?观众买票捧场不就是想听点别家不会的吗?这个道理就跟饭馆的特色菜一样,最重要的是与众不同,最好是别家都不会就自己会的特色。

那么再说说为什么没什么人学郭德纲的太平歌词?

因为郭德纲在太平歌词上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目前来说太平歌词分两种,一种是老调的太平歌词,主要代表是太平歌词的非遗传承人,这种太平歌词不好听,当初失传就是因为不好听才失传的。还一种就是郭德纲改编后的太平歌词,属于新版太平歌词,主要代表就是德云社的这批年轻演员,这种太平歌词比较适合观众的耳音。

明白了吗?学太平歌词无非就这两种风格,学第一种观众骂街,因为太难听;学第二种同行骂街,因为等于帮郭德纲做宣传。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装作看不见,当太平歌词已经失传,有些班社用数来宝代替太平歌词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郭德纲现在如日中天,他发掘的传统相声文化风靡全国,并且重新定义相声四门功课中说学逗唱的“唱”其实专指“太平歌词”,可以说是恢复了最本来的相声源头。

据说太平歌词是用两片竹板伴唱的一种间北京民间小曲,是从莲花落的曲调演变成的。金受申在《北京风俗曲》中指出:“莲花落和什不闲腔调相同,实有分别,一个人手敲竹板唱的为莲花落。几个人分唱、加插科打诨的为什不闲,又名拆唱莲花落,有时,还可以加锣鼓。”相传,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宣召民间艺人进宫去演唱,有一次莲花落艺人赵星垣(艺名抓髻赵)进宫去演莲花落,慈禧听后太为夸赞,说:“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贤良,颂扬的是国泰民安。”遂赐名叫“太平歌词”。并召成喜、来喜等人到宫里任专职教习,教太监们演唱。传到官外以后,艺人们也沿用了这一名称。

所以说,郭德纲基本上还原了相声的本来面目,树有根水有源,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继承才能更好的发展,建国以来推崇的新相声有他的历史需求,现在郭德纲还原的传统相声也有他的时代意义,所有的文化,创新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逻辑和基础上,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万丈高楼平地起,空中楼阁看起来很美,其实并不坚实,也无从发展,相声不是戏剧,戏剧里也有说学逗唱,如果这些相声的本功无法有效区别别的艺术,那怎么谈的上独有的艺术魅力,怎么解释相声存在的必要性?

有了“太平歌词”,又叫莲花落,相声就重新焕发了艺术生命,也就敢理直气壮说自己不是“四不像”,不是插科打诨的玩意,是真正有历史传承的艺术,也就有了不可替代性,要不你的这些技艺,都包括在别的门类里,有什么资格谈发展,就是国家也不能因此给你个“非遗”的指标,那相声就真的没落了,边缘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实,这都是理论上的纠缠,可作为从业人员,不能不认这个真,孔圣人说过,名不正言不顺,这个名,是必须正的,郭德纲对相声这门艺术的贡献,是不能磨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