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评价张治中呢?

119512579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我的父亲张治中》,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在国共两军对垒,两党斗争激烈的年代,张治中怎么能被国共两方领导人相继重用?而不被视为叛徒呢?这里包含着怎样的政治智慧呢?

通过长时间思考,我有如下心得。

现在看来,张治中身上有一个可贵的品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公私分明,政治上立场坚定,私人关系上,又与国共双方领导人亲密相处,真诚对待。

首先从蒋介石方面分析:

在政治立场上,张治中不反共,主张与共产党和平相处,素有和平将军的美称。以反共著称的蒋介石是知道张的立场的,但是对张又很信任重用,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其一,某些时候,蒋介石也需要与共产党和平沟通的和平使者。如1945年时的重庆谈判,以及1949年的北京和谈,张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蒋需要这个渠道。

其二,张治中沒有向蒋介石隐瞒自己的立场,常常当着蒋介石的面表明自己的立场,让蒋认为张沒有欺骗自己。更何况,张治中仅仅站在和平共处的角度上,处理两党关系,并且往往站在蒋介石的立场上看问题,并沒有明显的亲共行为。

其三,张治中与蒋介石的个人关系处得不错,并不象何应钦,白崇禧等人那样,一会与蒋合作,一会又有反蒋动作,因此蒋介石认为张治中是自已人,不会谋害自己。即使张治中与蒋介石争论问题,蒋也认为张是为了蒋介石自己,也能接受。是信得过的人。

一个典型事例是,1949年张治中赴北平谈判前夕,亲赴溪口面见蒋介石,征求蒋介石的意见。就让蒋感动不已。

所以张治中在蒋介石这边很受重视。

其次,从共产党方面看:

1945年重庆谈判时,张治中三到延安,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况且,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让出自己的公馆让毛泽东办公,亲自部暑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回延安时,又是张治中亲自登机护送回延,确保安全。

在张治中主政新彊期间,又释放了盛世才关押的上百名政治犯,亲自安排他们回到延安。这在当时要冒很大政治风险。而当时国共双方剑拔弩张,又前程末卜,张的行为让共产党感动不已,认为张是难得的朋友。

1949年北平和谈破裂,南京政府拒绝签字,虽然张治中末回到南京复命,但也为蒋介石难过了很长时间。大概有三个月时间,他不问政治,面色凝重,心情沉重,并末与共产党密切合作。这一切让毛泽东看在眼里,认为张治中重感情,是一个靠得住的人,让周恩来出面做工作。张治中才出来为共产党工作,同时也赢得了毛泽东的信任。

在国共双方都被信任,并且敢于在两党领导人面前直谏的只有张治中一人!



阳城导航


张治中字文白,在1890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和大多数的领导干部一样,即使是出生不好,但是有着一腔报国热血,成为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张治中虽然贫苦出身,但是他的经历实属传奇,在国民党里可以算是元帅级人物。然而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是在国民党里,张治中是唯一一个只娶一位妻子的高官。而且非常自律,他一生从一而终且没有花边新闻。

张治中生前主要负责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练习,包括与与我军的协调,重大谈判事件,比如说:西安事变谈判、重庆谈判、以及后来渡江作战前的谈判。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重庆谈判期间,为保障毛主席的安全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他没有像一些国民党要员一样,一闭眼摸着黑的走。在全国解放之际,张治中就脱离国民党,成为新中国的一员,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文革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还对他特别保护。

张治中人品怎么样?

其实在这之前,张治中成为开国元帅,但是被他婉拒。也是因为这个点,张治中饱受舆论攻击。在解放后的国民党舆论里,他被称为“张逆治中”、“丧国辱权”。陈诚干脆直接把文夕大火的罪责全指向张治中,更是诬赖张治中在战场抗日无能。

而当年张治中亲弟弟张本禹与日军战死沙场,却无法得到烈士应有的待遇。张本禹的烈士称号还是80年代大陆追认的,台湾方面一直对他们两个人有很大的敌意。

虽然生活在饱受苦难的社会,但是张治中很重视教育。他曾经身为黄埔教育长,从黄埔毕业名将都得叫声老师。后来在解放之后张治中在自己的家乡,仿照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自己投入很大精力去办乡村教育,因为他深知教育改变农村的道理。

想要有个好的口碑行为,关键还是自身素质硬。张治中还很严于律己,他的五女儿曾经回忆。小时候有次上学快要迟到了,就坐了父亲的汽车。结果被父亲发现,因此受到严厉批评。他告诉自己几个女儿:

“家里的汽车是公家的,汽油也都是公家的,小孩子不可以坐汽车上学”。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对于腐败的态度,还在国民党的时候,他就非常痛恨党内的奢靡腐败。国民党内派系邻里,腐败问题严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别人都不管偏偏他多次面谏蒋介石,要求对这些腐败问题进行处理,可惜都没有什么效果。

张治中的军事能力怎么样?

新疆一直都是不安分的地方,因为有太多的历史因素。曾经有两次重大危机都被张化解,第一次危机是伊利暴动事件。伊利事件的爆发,新疆分裂出去近在咫尺。后来由张治中出面化解此次危机(不赘述)。

第二次危机是49年解放,西北几个大省包括新疆都在国民党手里。如果当时真的要枪杆子解放,恐怕我们新中国就不会4在9年成立了。但是张治中利用自己多年在西北的人脉,硬是靠着一点点的谈判终于成功和平解放新疆。

至于在淞沪战役上面,张治中在军事上可以说平庸、没有什么亮点。想当初日军进犯上海的时候,张治中作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首先督率中央军围攻上海日军,后来张治中采纳陈诚的意见,截断敌左右翼的联络向东西压迫,一举而歼灭之。

但由于没有及时投入生力军,致使日军获得喘息机会,结果造成攻进去的部队仍是站不住脚。被日本抓住机会建立滩头阵地,从而成功实施登陆。自己几万人的部队硬是拿不下日本一、二千人指挥部,不得不说是部队管理和指挥上的无能。

面谏毛泽东,敢于挑战别人不敢说的话。

张治中在晚年的时候执意要见毛主席,但是当时他的身体很不好了。他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主席后他说:

“毛主席啊,你老人家走得太快我都跟不上了。现在被打倒的干部早就超过5%,党内我有许多老朋友都被打倒了。他们被打倒,你老人家怎么办?

这句话细细读来其实意味深长,在当时去劝说的人基本上没几个。后来他还对家人和机要秘书余湛邦说:“今后若干年,这将是一个大笑话。”他也是少有的几个赶在文革时,为他人站出来说话的人。

比如说当时当大家都批斗彭德怀伪装艰苦朴素故而是“伪君子”时,他站出来说:

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里搞伪装,还能够说得过去。但若说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搞伪装,就很难说得通了,一个人怎么能伪装一生呢?

虽然沾张治中有着特殊照顾,还是和很多人一样,难以逃脱这次的浪潮。根据一个原人大附中红卫兵头目回忆:在当年被他们抄家的一个个名人政要中,绝大多数人都对他们这些“红卫兵小将”点头哈腰,低声下气,只有两个人不买他们的账。在这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就是张治中。

张治中前期在任职国民党高官时,曾数度谏言蒋介石。但是在离开国民党后则从不批评蒋介石。在文革时期,当时基本的风向都是抹黑这些人。但是即便是那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抹黑过任何人。

即使他在军事上有许多过错,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淞沪会战中一直抵抗到底。张治中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因其一生均为中国和平奔波,故后人称其为“和平将军”。


史之策


说起张治中,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截然不同。蒋介石曾说他“文白无能,丧权辱国!”我党却称他为和平将军。他这一生在国共两个阵营中都混的开,而且地位还不低。所以周恩来说他“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字文白,安徽人,黄埔系代表人物,国民党重要将领、政客。指挥淞沪会战,在上海与日军鏖战。后担任湖南省主席,对“文夕大火”惨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革职。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

蒋介石为何说他丧权辱国?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同共产党谈判,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可是事与愿违,由于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对张治中的谈判造成了极大困难。1949年,大势已去的李宗仁派张治中等人前往北平和谈,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这份和平协定基本上打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幻想,触及了心里底线,被国民党政府断然拒绝。已经下野的蒋介石知道后也气急败坏的说“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当然,这里的国指的是国民政府。



共产党为何称他为和平将军?

一、张治中作为国民党重要将领却从未与共产党进行过正面交手,他的双手没有沾染过革命烈士的鲜血,这非常难能可贵。

二、他主政新疆时期,接受周恩来的请求,从盛世才手中营救出不少被囚禁的共产党员,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


三、他力主和平解决国共矛盾。西安事变时,他就主张和平解决。皖南事变后,又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合作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他多次作为国民党代表和共产党进行谈判,受到共产党的一致认可。

四、能够认清局势。1949年他作为代表前往北平谈判后,接受了周恩来的劝说,发表《对时局的声明》留在北平,并参加了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沉重打击了国民政府,并为和平解放新疆做出了特殊贡献。建国后,他历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委员、民革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1969年病逝,享年80岁。


石头说历史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中国现代革命家,军事家,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党员,致力于国共合作的温和派,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作为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张将军不像国民党其它高层将领那样,视共产党为眼中钉,欲把共产党除之而后快,一直致于国共两党团结而努力。我党的革命老前辈、全国政协原主席邓颖超1983年说过:“文白(张治中)先生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1924年起,他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恽代英、熊雄等同志时相过从,曾为维护国共两党团结而努力。”“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建立新中国),从言到行,他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在国民党把屠刀伸向共产党之时,为了不使自己卷入刽子手的行业,张将军执起了教鞭,从而机智地避开了两党在战场上必将面对面厮杀的血腥场面。抗日战争爆发,又毅然拿起枪械,走向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参加了松沪会战。抗日战争期间与共产党联系密切。多次进言国民党高层,国共应放弃城见,减少磨擦,精诚合作共同抗日。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出于爱国热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友好感情,给予中共代表团多方关照。解放战争时期,致电新疆陶峙岳,包尔汉,劝说新疆和平解放。不久陶、包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国民党)广州政府继绝关系,归顺人民阵营。在中央人民政府未成立之前,接受中央人民革命委员会之领导。”新疆获得和平解放。


张治中将军,我国近代的风云人物,历史将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娱乐新剧情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下榻在北平六国饭店的“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准备24日飞回南京。经过周恩来的诚意挽留,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6月26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与蒋介石公开决裂。

张治中追随蒋介石长达20余年,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张治中毕业于保定军校,1925年4月任黄埔军校三期生代理总队长。在黄埔期间与时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

北伐后,张治中主要掌管军队的军事训练工作,期间曾赴国外学习考察,于1928年回国。

1928年后张治中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此后也正是蒋介石发动“围剿”红军时期。张治中长期任教育长一职,虽也带兵参战,但参与的是新军阀混战,还有一战就是对日寇的淞沪抗战。当时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战。可战事一结束,为避免卷入内战,张治中不贪恋军权,仍去做他的教育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治中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与敌人展开血战。因战局不利而辞职,蒋介石又把调任湖南省主席,此间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文夕大火”,张治中作为军政首脑,难辞其咎,被革职。

蒋介石对张治中还是极其钟爱的。因文夕大火被革职的张治中马上就任侍从一室主任,更为蒋介石倚重。

张治中反对内战,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1948年曾致蒋介石万言书,力劝蒋停战。可蒋不为所动,蒋亦知张治中一片忠心,也并未深责于他。抗战胜利后,张治中为和平多方奔走,亲自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出席重谈判,毛泽东抵重庆后,就住在张治中的官邸。谈判后,张治中又亲自护送毛泽东返回延安。


1946年,张治中任新疆政府主席,又一次避开内战。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败局已定。4月1日,张治中率“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飞抵北平。和谈失败后,张治中经过内心挣扎,留在了北平。9月,张治中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建国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晚年的他仍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奔走。1969年4月,79岁的张治中在京病逝。


岁月是一条河流


张治中是著名爱国将领,由于他坚定支持停止内战,希望国家和平安定,被人称之为“和平将军”。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与蒋介石是同学,蒋介石一直非常信任他。在1941年至1949年,张治中四次上书蒋介石,希望停止内战,国共和平共处,让人民与国家远离战火,过上和平生活。一心打内战的蒋介石在1941年看到上书大骂:“简直就是叛徒”。随手就把进言扔进垃圾桶。随后他仍然继续上书,蒋介石依然置之不理。从此对他心存芥蒂。

张治中是一位国民党左派,在黄埔军校时他甚至像周总理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右派污蔑为“黄埔四凶”之一,其余三凶有邓演达恽代英。可见他一直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士。我党很多政治犯都是通过他营救的。后来和平解放新疆他立下大功。

张治中不但热爱国家人民,个人品质也很高尚。他一生和妻子恩爱到老,国民党高官中很难得。他还是一位君子,在1949年投奔北京后,他一生未批评蒋介石,正是:君子交绝,不出恶言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张治中坚持正义,绝不妥协。在彭德怀被大家批评时他依然坚持为彭德怀辩解。当时他在广州养病,他不顾病体,写下长书寄予主席。后来这封信由总理收到,总理托人给他带信,让他安心养病。

张治中一生和总理交往很深,总理评价他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毛主席也说他是一个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蒋介石则说:“文白误我。”她女儿总结父亲一生时说:“他做任何事都对事不对人,他最乐意见的事就是中国人可以团结起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铁马冰河戍轮台


张治中有“和平将军”的称号,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最受蒋介石倚重和信任的人。虽然他是蒋介石的心腹,但是,在对共产党合作方面,他和蒋介石的看法并不一致。张自忠看待问题的时候,是站在全民族的利益之上,不考虑个人得失,这一点和毛泽东的看法极其的一致。

所以,尽管那时候张治中身在国民党,毛泽东一直说张治中是共产党员的朋友。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面临“和谈”的情况。

那时候的共产党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蒋介石想要打击共产党,因为共产党的领导人,是毛泽东主席。



在蒋介石看来,只有把毛泽东主席给踢下台,他才有可能为所欲为。毕竟那时候,在他看来只有毛泽东可以和他相匹敌,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时候国内呼吁两党合作的呼声很高,大家都希望中国不再有战事,能够和平共处,全国人民都想让国共合作,共同来发展中国。

可是,蒋介石不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就在重庆设了一个鸿门宴。

这个鸿门宴可谓是步步杀机。

考虑到毛泽东主席对国家,对人民的重要性,党决定还是不让他以身试险的好。

可是,若是毛泽东不去赴宴,这就给了国民党把柄,他们可以说共产党不愿意给他们合作。



蒋介石以为他出的这个计策十分的高名,为此,他也很洋洋得意,因为他料定毛泽东肯定不会前往的。

可惜的是,他还是低估了毛泽东。

毛泽东是个做大事的人,他怎么可能拿自己安危置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不顾呢。

他决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前去重庆给蒋介石谈判,因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他有义务这样做。

张治中是很希望国共两党可以合作的,蒋介石的用心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为了保护毛泽东主席安全,张治中就主动把谈判的地点,设置在了他自己的府上。



毛泽东主席在这期间的衣食住行,全部都是张治中,亲自过目的,这就大大的保证了主席的安全性。

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来到了张治中的家里。

蒋介石也是到这里来谈判,因为蒋介石没有谈判的诚意,所以,谈判的事情有好几次都中断了。

最终达成的双十一协定,事后还被蒋介石单方面给毁掉了。

还好,整个谈判毛泽东在张治中的照料下,没有遇到危险,最后安全的回到了中共所在地。

所以说张治中这个人,是视大局,重大义。不顾个人安危,只考虑整个中国人民利益的人。


史学达人


你好我是迷彩派,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张治中将军虽然当了二十多年蒋介石的心腹,但是他一生从没与共产党为敌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和平将军”。

早年张治中将军毕业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成立后他在黄埔军校担任黄埔三期学生的代理总队长。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与周恩来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治中长期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一职位。蒋介石对红军发动围剿,他从未参与其中。

抗日战争时期,张治中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与敌人展开血战。因战局不利而辞职,蒋介石又把调任湖南省主席,此间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文夕大火”,而张治中作为军政首脑,难辞其咎,被革职。

在解放战争期间,张治中曾劝谏过蒋介石停止内战。蒋介石虽不为所动,但他知道张治中一片忠心,所以也并未深责于他。后来张治中出任新疆政府主席,避开了国共内战。而也是因为他曾经出任过新疆省政府主席,所以他也为日后的新疆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败局已定。4月1日,张治中率“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飞抵北平。和谈失败后,张治中经过内心挣扎,留在了北平。

建国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晚年的他仍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奔走。1969年4月,79岁的张治中在京病逝。周总理曾经这样评价过他:“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迷彩派军事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四十一:陆军二级上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军委会政治部主任张治中。

国军将领中,张治中是个极特殊的人物,他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将领,也是共产党最可靠的朋友。一直在为国共合作、国内和平奔走。

张治中,字文白,安徽巢湖人,保定军校三期毕业。早年经历坎坷,军校毕业后投革命。蒋介石与张治中是同学,20多年来一直视为心腹。

张治中为人儒雅斯文,说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其谋略往往为蒋介石所采纳。其善于用兵、勇于作战。擅长军事教育、政工工作。非常赏识、提拔年轻人才。

张治中一直位高权重,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但公正负责、不贪权力,他认为不合理的事物,必据理力争。他致力国内和平,多次担任和谈代表。即使在皖南事变后,也坚持提倡国共合作。

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张治中代表国民政府北上进行和平谈判,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和谈破裂后,蒋介石说: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共产党人却劝说他留在北平,共参国政。




张治中早年家境贫寒、生活坎坷,投身军界。受孙中山三民主义号召,加入黄埔与革命军。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警魄,生于光绪16年(1890年) 10月27日,安徽合肥巢湖人。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手工业者。张治中六岁入塾,读书十年,深受儒家教育影响。

因少年时家境贫寒,此后四处奔波流浪。曾在安徽丰乐河镇商铺里做过学徒,从那时开始喜欢阅读报纸,用心写字算账。在他的自传中,将这段经历作为人生努力的起点。

张治中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当过备补兵, 在安庆巡警局任过备补警察。后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3个月后毕业,成为正式警察。辛亥革命爆发时,张治中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

张治中后决心从军,考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张治中南下广东参加护法运动, 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蒋介石与张治中是保定军校同学,极其欣赏张治中。非廖仲恺力劝,差点为了张治中合并桂军军校。后来总算把张治中调到黄埔,任命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

东征陈炯明时,张治中任司令部参谋,为东征出谋划策、立下功劳,深为蒋介石赞赏。后张治中任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与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北伐开始后,张治中忠心于蒋介石,并转型军事教育。出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达十年之久,培养大批军事人才。

1926年,革命军北伐,张治中任职总司令部副官处长主管北伐军人事、编制和军政事务。蒋特意说:“副官处长只是暂时任命,你先负责组织总司令部。等司令部成立后,你再去带兵”。

张治中接受任命后,迅速把参谋、作战、情报、政治、财经、后勤、卫生等单位建立起来,搭建好司令部班底。展露出杰出管理和组织才能,深得蒋介石倚重和嘉许。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蒋介石深感军事教育为重中之重,下令设置学兵团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由张治中担任分校教育长。张治中欣然赴命,很快成立了学兵团,面向全国招足了一批学兵。

蒋介石赞赏说:文白对于军事教育在行,我的学生不乏能征善战之辈。可是论教育,我看没有人比的上文白。

在宁汉之争中,张治中感到蒋介石违背北伐诺言,没有定都武汉。张治中内心感到非常苦闷、彷徨,最后认为:我视蒋为恩人,我可以劝蒋,但不可以叛蒋。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被逼下野。张治中表示要与蒋共同进退,毅然辞去武汉军校职务,申请出国考察。蒋介石劝他留下,张回答说:“你既已赋闲,我又何必贪恋职位。”令蒋十分感动。

张治中赴欧洲考察5个月后回国,蒋介石已经重掌政权,定都南京。蒋介石聘请张治中出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教育长,实际掌管学校实权十年,张治中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

一二八抗战爆发,张治中主动请缨,率精锐第5军驰援上海,与第19路军并肩作战,获得大捷。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第19路军奋起抗击,到了弹尽援绝的地步,而南京却无反应,各路将领坐视19路军孤军作战,按兵不动。张治中内心非常焦急,他当面力谏蒋介石,要求组织兵力增援。

蒋介石当即同意:“此种关头,谁愿意去担当责任呢?” 张治中主动请缨说:“如无别的人选,我愿担此重任。”蒋介石立刻同意。张治中下令把自己管辖的第87、88两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成第5军, 即刻兵发上海。

1932年2月16日,第5军出发时,张治中写有一篇遗书:“现在正是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亲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仆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特立此遗书,表示百折不回之决心。”

张治中率第5军进驻上海刘行镇,接替19路军部分阵地。从2月18日至5月5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经历数十次大小战斗。第5军和19路军并肩作战,由于张治中指挥得当,亲率教导队、第88师指挥策应,获得大捷。

张治中与19路军,将日第9师团和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歼灭殆尽,庙行、江湾间敌尸堆积如山,达三、四千具之多,引来中外报纸一致称赞。获抗战以来最大胜利,一时振奋人心。



抗日战争爆发前,张治中早有所备,提出对日三策为蒋介石采纳。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命张治中担负淞沪作战任务。

经过一二八抗战,张治中向蒋介石建议,将全国分为4个战区,将未来主战场定为淞沪。蒋介石采纳了战区制,任命张为京沪警备总司令。张治中受命后辞去军校职务,投入京沪国防备战。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施兵谏,谓之西安事变。张治中得知何应钦要武力解决,马上由苏州赶回南京,联合各方力量反对何应钦出兵西安。事后令蒋其他更加信任。

西安事变后中日矛盾加剧。张治中根据日军每战采取偷袭的特点,总结出三种对策,上报蒋介石:一是忍辱负重,不理会挑衅,如九一八;二是后发制人,如长城会战;三是先发制人。

张治中说:“日军道德低下,常常无故偷袭,造成我方大伤亡。不能任由尔等肆意为之,我们应主动应战。因此我倾向于先发制人”。蒋介石立即批准同意:不过要把握时机,等待命令。

不久,日军在卢沟桥挑衅,加上在上海小动作不断,张治中判断日军即将动手,即上报判断分析。军委会决定实施参谋本部国防甲等预案,先发制人,进行对日作战。



卢沟桥七七事变后,面对日军在华北挑衅,蒋介石批准张治中为第9集团军总司令,在上海发动八一三淞沪抗战。

1937年7月7,日军在卢沟桥挑衅。张治中判断日军即将动手,提出在上海发起攻击。蒋介石任命他为第3战区第9集团军总司令,担任淞沪战场的前敌总指挥官。

张治中在8月11日命令各军师立即进驻上海预定位置。由于准备充分,各军于13日凌晨率先向日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发起攻击。按照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张治中完全能把日军驱逐出上海。

但蒋介石对淞沪会战犹豫不决,误信国际使团的调停作用,三次下令停止进攻。以至贻误战机、功亏一篑。后来日军迅速从华北战场、日本国内大量增兵上海。

在四十天的淞沪会战中,张治中无视生死,在日军海军航空兵和炮火猛烈轰炸下,坚守第一线阵地,不分日夜地进行指挥策划。备受艰辛,面容枯槁、浑身上下肮脏不堪,如同乞丐。

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国军淞沪会战失败,主力撤出上海。但淞沪战争打破了日本三个月消灭中国的狂言,成功将日军吸引到南方水网中作战,中国在战略上赢了第一步。




淞沪抗战后,蒋介石任命张治中主政湖南,却因长沙大火被撤职留用。后调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

随后蒋介石任命张治中取代何键担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在任一年零两个月,与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被称为湖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1938年张治中执行蒋介石长沙“焦土政策”,准备在日军进入长沙时放火。张治中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省保安处长徐权会商,指定警备司令部两部协助进行,警备第2团徐昆为执行总指挥。

长沙警备司令酆悌叮嘱徐昆:“准备动手时,应以放紧急警报,奉张主席最后命令,始执行。”张治中也对徐昆强调说:“须在我军自汨罗江撤退后,再命令开始行动”。

岂料13日凌晨2时许,南门外伤兵医院不慎失火,警备第2团官兵以为行动开始,立即用煤油和木材点燃了焚城大火。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熟睡中叫醒,急调第74军入城灭火、维持次序。

大火从11月13日熊熊燃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千年古城长沙。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蒋介石为保住张治中,将长沙警备司令等三人枪毙,张治中革职留用。

1940年张治中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周恩来任副主任。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治中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蒋介石授命张治中与周恩来就事变善后进行谈判。

1945年5月张治中受周恩来委托,到新疆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治中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唯独他没有与共产党作战,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



张治中为人正直、坦诚,干预直接顶撞、否决蒋介石。蒋介石虽然独断专行,每遇张治中出面,总是有所顾忌。

蒋介石生性多疑,用人时多有犹豫,经常干脆独揽大权。抗战时因战争需要设一个“交通运输统制局”,局长人选许久未定。蒋介石在请示上大笔一挥“自兼”,准备亲自兼任局长。

张治中看到批示后,也是毫不客气。在蒋介石批示后批注自己的意见:“最高统帅竟然要兼任区区运输统制局局长,实在不像话。不如让何总长(何应钦)兼之。 ”

早年蒋介石还不能直接干预西南诸省,四川省主席刘湘下台后,蒋便要兼任四川省主席。张治中却直言说:堂堂国民政府,文才武略,齐聚一堂,难道竟然没有一个能做省主席吗?

抗战时在重庆期间,日军常来轰炸。某次蒋、张等在防空洞闲谈。张治中说:现在有种现象不好,大家不肯讲话也不敢讲话,这不是一个革命党内应有的气氛。

张治中希望委员长多多鼓励大家讲话,发扬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蒋介石连连点头,宋美龄在座插话:“讲话是可以,但不能乱讲!”(当时参政会正有人检举揭发孔、宋家族。)

张治中担任侍从室主任期间,某次战区厚厚急件。张治中立刻签字呈蒋。蒋批了一段:“这样的一厚本给我看,究竟你们是我的参谋,还是我是你们的参谋?”张治中自感疏忽失职,又觉得蒋有时挺幽默的,批评人也挺艺术的,不伤感情。

张治中敢于直言相谏,如劝阻蒋介石不要访问印度;妥善解决皖南事变,继续国共合作,指出时政弊端、官僚腐败等等。初时蒋介石还能听的进,感叹文白有远见,到后期已充耳不闻。



张治中不贪恋兵权,多次放弃指挥精锐部队。一是避免蒋介石猜忌;二是不愿意与共产党部队作战。

中原大战时,蒋介石把嫡系中最精锐的教导第2师交张治中指挥。5月底,张奉命率领教导第2师北上参战。在友军配合下,攻下开封、郑州。阎、冯的主力被击溃,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

张治中率军凯旋回京。蒋有意让张继续带兵,换成别人高兴还来不及。但张知道这个消息后,却坚辞教2师师长,说:“能担任师长之位的有很多人选。我比较擅长教育,还是去办军校吧。


一二八会战结束后,张治中率第5军后撤整补。第5军辖中央陆军军校教导队、第87、88师,是当时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徳械师。战后张治中立即请求卸去第5军军长、交还军权。

1933年,第19路军在福建宣布独立,蒋介石派张治中任第4路军总指挥,率中央军嫡系3个军入闽作战。战后张治中再次交卸兵权,回中央陆军学校当他的教育长。


抗战胜利后,张治中担任和谈代表,与共产党开展一系列谈判。最后蒋介石撕毁协议,开展全面内战。

抗战胜利后,国内和谈呼声高涨。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行到重庆谈判。张治中领衔谈判代表与周恩来为代表总共谈判二十七次,历时四十三天,最终达成《双十协定》 。

紧接着由马歇尔、周恩来、张治中组成3人军事协调小组,就新疆问题、东北谈判、整军谈判一系列问题展开谈判。尽管共产党方在军队编制、驻地上一再让步,张治中也坦言可以接受,然而蒋介石却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张治中与蒋介石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蒋甚至形容像在和共产党代表谈判。各项协议达成后,蒋介石还是撕毁协议,开始全面内战。张治中白白浪费大量心血,心情极为沮丧、对蒋大失所望。

蒋介石亦对张治中态度大为不满:“文白过于理想,殊不知国内政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对敌讲仁慈,那是自取灭亡。”不过蒋介石认为,张治中正直、没有野心,是国共斗争的缓冲人物。





张治中外表儒雅斯文、修长,却与一字不识的农村夫人恩爱到老,终身没有纳妾,被人传为美谈。

张治中形象温文尔雅,其夫人却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是张治中品德高尚,夫妻一直恩爱有加。张治中身居高位,官至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却没有三妻四妾,真的难能可贵。

一次张治中偕其夫人在杭州照相馆照相,伙计一看张治中一身戎装、身材修长,外表儒雅斯文,误认为是母子。拿出一把椅,对张夫人说,请老太太坐下来,请大少爷站着为好。”

只要没有战事,张治中就会陪伴在夫人洪熙厚身边,两人感情深厚、白头偕老,传为一段佳话。

当然人无完人,张治中亦有缺点。主要是好面子,做事易冲动,容易情绪化,不会用人。

淞沪会战开始后,陈诚任第3战区第15集团军总司令。与张治中第9集团军分别负责蕰藻浜南北军事。这么重大的事情张治中似乎不知道。张治中8月23日赶至嘉定18军阵地指挥作战。

第18军军长罗卓英问:“张总司令为什么会跑到我们这里来?”张治中经了解,才知道2个集团军的作战分工。于是怒气冲冲离开前线,前往苏州找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询问。

蒋介石知道后,立即打电话质问张治中为何不在前线,跑到苏州后方?张治中本来一肚子气,声 音也不小:”罗卓英归我指挥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划归陈诚指挥了!"

蒋介石厉声连问:“为什么到苏州?”张治中再也按耐不住:“我到苏州与顾祝同商量问题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员长究竟怎么样?"怀着委屈心情,张治中立即提出“引咎辞职”。

陈诚是张治中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他在传记里多次提到,张治中个人能力不错,做事很负责任,但是手下却没有什么人才,很多事要亲力亲为,这点可谓是张治中的短板。


1949年4月,张治中任和平谈判代表团团长,赴北京再次与中共和谈。谈判破裂后,张治中留在北京,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结束,国军在东北、华北、华东机动野战军被消灭殆尽,军事失败不可避免。蒋介石被迫下野,桂系李宗仁出任总统。4月派出以张治中为首的和谈代表团赴北京和谈。

这次和谈是蒋介石在1月1日发表的一篇声明中提出的。声明中蒋介石一改过去咄咄逼人的气势,说只望和平能实现,他本人的进退出处,决不介怀。他的条件是保留伪宪法、伪法统和军队。

临行前张治中特意赶到奉化溪口,向蒋介石汇报和谈策略。张治中率代表团到达北京后,接机的是北京市秘书长。到了六国饭店,张治中才见到了老朋友周恩来。

周恩来对张治中说:很对不起,没有去机场接你,既然你要解决两党问题,为什么事前你还要亲自到奉化向战犯头子请示呢?张治中自知理亏,便说是去了解蒋介石对和谈的态度。

4月2日,双方代表按照商定的办法进行个别交谈。周恩来和张治中谈,叶剑英和黄绍竑谈,林伯渠和章士钊、李维汉和邵力子、聂荣臻和李蒸、林彪和刘斐。


其实蒋介石、李宗仁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为国民党加强长江防务、编练部队争取时间。蒋介石对张治中的和谈,根本不抱希望。不过张治中还是惊讶中共办事的效率。

经过十多天和谈,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 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蒋介石及桂系拒绝。蒋介石怒道: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张治中经周恩来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司A

和谈的八项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管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此前张治中担任过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管辖新疆、青海、宁夏等地,素有威望。他留在北京后,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省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起义。

张治中前半生一直追随蒋介石,鞍前马后、衷心耿耿。蒋介石明知张治中亲共,但认为其为人正直、无私心,也竟默许。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亦经常感叹:别人背叛我犹可说,文白竟然如此。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民族团结和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在北京逝世。


烟酒阁大学士


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上,张治中是晚景最好的将军之一,一生立功无数,在国共两边却都有较好的人缘和口碑,而且,他出道很早,一生经历无数坎坷,在抗日战争中进行过坚决的抵抗,后又促成和平解放新疆,是一个为和平和统一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将军。

一、青少年时期坎坷经历,和10年私塾,造就了他儒雅而坚韧的品格。

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人,出生于1890年,小时候读过10年私塾,这也是造就他后来儒雅斯文性格特征的原因之一。为生活所迫,张治中有过6年的流浪生涯,又做过商铺学徒,当过备补兵,备补警察,正式警察,备尝生活的艰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到上海参加了学生军。1912年,张治中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两年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与蒋介石是校友,也因此受到蒋介石关注,后来成为蒋的“八大金刚”之一,很长一段时间言听计从,视为心腹。

保定军校毕业后,张治中参加过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征闽战役中担任过营长,在川军中担任过旅参谋长,1922年入上海大学读书。此后,他到广州,帮助桂军成立了桂军军官学校,后在蒋介石的邀请下,进入黄埔军校,从此跟随蒋介石鞍前马后,参加了北伐,筹建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从1928年到1937年,张治中一直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职,干了十年教务长,校长是蒋介石,张治中相当于执行校长。张治中在军校的十年,正是蒋介石发动内战围剿红军的十年,张治中也因此而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没有直接参加反共内战的少数人之一。十年内战,张治中没有和解放军直接作战,后来也一直为和平奔走,这一点值得点赞。

二、在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为抵抗侵华日军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5年,张治中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1936年加上将军衔,西安事变发生时,张治中力主和平解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张治中任京沪警备司令长官,率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开赴上海,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等五个师,还有教导总队和上海保安团等部队,在张华滨、川沙口等地,同日寇进行浴血奋战,与日寇整整鏖战了四十个昼夜,给日军以重创。

随后,张治中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保安司令。日寇进攻长沙之前,蒋介石下了“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的电令,由于负责放火的保安团官兵张皇失措,提前放火,导致长沙全城烧了三天三夜,烧死两万多人,财产损失无数,张治中因此被革职。后到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皖南事变发生,张治中给蒋介石上万言书,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抗战期间,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多次与中共代表就国共两党的关系和合作问题谈判,参与1945年重庆谈判,是《双十协定》的签字人之一。

三、内战期间,张治中为和平奔走,最后留在大陆。

1945年12月,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赴新疆处理“伊宁事件”。因为当时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身在新疆的张治中又给蒋介石上万言书,力主用政治方式解决中共问题,坚决反对内战。随后,张治中兼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在新疆,他还把盛世才逮捕关押的131名共产党员及家属全部释放,此后免去新疆省政府主席一职,长驻兰州,专任西北行辕主任,主政西北。

1949年,作为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率“南京政府和平代表团”到达北平,同中共进行和谈,双方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但事后南京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失败。随后,在周恩来的挽留下,张治中留居北平。此后,在张治中的斡旋下,新疆和平解放,张治中因此获得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4月,张治中在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