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周信有內科用藥思路

周信有內科用藥思路

第三屆國醫大師,甘肅中醫學院周信有教授業醫50餘年,擅長於內科疾病的治療,臨床用藥法度嚴謹,一絲不苟,今將侍診所得,淺析於此,以饗同道。

探頤索隱 崇尚《內經》

周信有認為《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乃先賢諸家之合筆,非一人所為,黃帝乃託委之辭,示人以重要。縱觀歷代有成就的醫學家莫不遵《內經》為圭臬而後有所發展光大。周信有曾說:“儘管《內經》博大精深,涉獵廣泛,但自始至終貫穿著一條主線,就是統領全書的整體觀、系統觀和辯證觀的哲學思想。這一基本觀點,使中醫學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獨特的理論體系及在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時的獨特的思維方法:即從宏觀的、聯繫的、動態的角度去觀察人體生理和病理,用整體調節的方法去協調陰陽,以達恢復機體平衡,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整體系統觀和辨證恆動觀是《內經》學術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是中醫學獨有的區別於其他任何醫學的理論特色。”

如在治療乙型肝炎時,周信有認為此病乃肝氣鬱結,橫犯脾土,致痰濁內生,鬱而化熱所致,或脾氣先虧(現代醫學亦認為此病與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水溼不運,復感毒邪,內外招引所致。此時治療多主張清熱利溼,解毒化濁,用藥多以苦寒之品。周信有認為,溼與熱毒相合,如油入面,病本難解,再加之用藥寒涼則無異於雪上加霜,病情纏綿矣。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靜陽躁”“陽化氣,陰成形”“無陽則陰無以化”之論,周信有多主張在處方中加用通陽化氣之品,如肉桂、桂枝等,常收桴鼓之效。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體陰用陽,是為剛髒。乙型肝炎病位在肝,故周信有指出對本病統施苦寒直折之品,“將軍”豈能忍受?必須加用疏肝理氣,甘緩滋潤之品,以順其條達舒暢之性,方能有效。此即《素問·藏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謂。如周信有曾治療一例患者,張某,患乙肝已有3年,輾轉尋醫無效,後求治於周信有。問其症狀,一派溼熱內蘊之象,稽其處方,以清熱解毒利溼之品。藥證對的,何以無效?關鍵就在於沒有重視肝之生理功能。周信有即在原來方藥的基礎上加用柴胡、川楝子、白芍3味以疏肝理氣,柔順肝性。複診之時,患者歡欣鼓舞,口稱遇到了救星。

肝主疏洩,調暢氣機,又主藏血,故乙型肝炎日久尚有瘀血阻絡之象,此時失治誤治,常致病情遷延、錯綜,後期多表現為溼、熱、毒、虛、瘀共存之局面。周信有認為治療宜“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須諸法並用,任何僅用一方一法均難奏效,且有傷正戀邪之虞,臨證多清熱利溼,解毒化濁,扶正化瘀並施。如周信有曾治趙某,年40有餘,來診時是典型的“大三陽”,患者可見口乾口苦,不欲飲水,大便偏幹,小便短赤而濁,面色晦暗,飲食尚可,疲乏無力,右脅刺痛,有包塊,舌紅苔黃膩,根有濾泡,脈虛弦。處方投以虎杖、茵陳、板藍根、白花蛇舌草、五味子、桑葚、柴胡、赤芍、鬱金、延胡索、桂枝、白朮、黃芪化裁。患者服藥兩個月餘獲愈。

融古納今 博採眾長

周信有雖將《內經》奉為臨證之準繩,但不泥古膠柱。對歷代醫家學術思想,去粗取精,兼收幷蓄,形成了一套治病的獨特風格。

如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以下簡稱“再障”),其屬於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嚴重血液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重度貧血,血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中醫辨證屬於氣血兩虛,治療則突出培補脾腎,調養氣血。周信有指出:所謂培補脾腎,主要以培補脾腎之陽為主。張景嶽曾雲:“生化之機,則陽先陰後,陽施陰受”,說明陰陽生化之機,陽居主位,如清代李中梓《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通過溫補脾腎陽氣,促進氣化功能,則自能生精化血,此無形生有形也。在具體運用補藥時,周信有強調宜用甘辛溫潤之藥,切忌用辛燥剛烈之藥助陽傷陰。他臨床常以人參、黃芪、黃精、補骨脂、巴戟天、鹿角膠、山茱萸為基本方藥化裁。

又如“再障”發熱,可由氣血兩虛,氣虛陽泛所致,周信有對此運用李東垣甘溫除熱法,常收良效。

冠心病屬中醫胸痺病範疇。周信有在臨證處方時,根據張仲景“陽微陰弦”之論,主張投用溫陽散寒、宣痺通絡、豁痰洩濁、活血化瘀藥。如治韓某,女,62歲,患“冠心病”已數年,遍處尋診,效果罔然。周信有處方瓜蔞、半夏、赤芍、川芎、丹參、紅花、鬱金、降香、桂枝、生山楂、澤瀉、黃芪、淫羊藿、三七粉、延胡索。半年後隨訪未再復發。

中西合璧 取長補短

周信有認為:發展中醫,必須保持中醫特色,發揮所長,推陳致新。但同時亦要與現代科學的成就相聯繫,使之逐漸轉移到中醫現代化道路上來,用彼之長,補己之不足,以促進中醫理論的發展。

如在治療肺心病運用活血化瘀藥物時多選赤芍,該藥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可降低肺動脈高壓,從中醫或西醫角度來看都有利於病情。對於乙型肝炎的治療,周信有結合中西醫學分析認為其治療總原則不外清解、補虛、祛瘀3法。

清解祛邪:是針對溼熱邪毒而設,有清除病因、抑制肝炎病毒和促使澳抗轉陰的作用,尚可通過清熱解毒減輕肝實質炎症,防止肝細胞壞死和促進肝細胞修復和再生,進而使血清轉氨酶恢復正常。常用虎杖、茵陳、板藍根等。

補虛扶正:目的是增強正氣,提高免疫功能,根據中醫學“肝病傳脾”“乙癸同源”的理論,肝病補虛當以培補脾腎為主。脾腎為氣化之源,補益脾腎不僅可以增強正氣,提高免疫功能和機體抗病能力,亦能促進病毒的清除和使澳抗轉陰,滴度下降。常用黨參、黃芪、淫羊藿、桑寄生、女貞子、桑椹。

活血祛瘀:是針對瘀而施治。“瘀”包括了肝絡阻塞,微循環障礙和纖維形成。纖維形成是各類肝炎向深重發展的重要因素。活血化瘀具有擴張肝臟血管、改善血液流變、改善肝微循環和抑制纖維形成的多方面作用,從而減少病變部位的缺血,改善肝臟營養,防止肝臟的壞死和纖維組織增生,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復,以及軟縮脾臟,降低門脈高壓。常用丹參、鬱金、赤芍等。(周信有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 梁建慶 何建成 梁鵬 李瓊 李永勤 殷世鵬 整理)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