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

編者按:本文從國家層面考察了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並且檢驗創業對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國家的影響以及二者關係隨時間的變化。採用《全球創業觀察》2009-2015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考察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國家的創業活動特點以及早期創業活動對不同發展國家GDP增長率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創業活動水平不同,要素驅動國家創業活躍度普遍較高,創新驅動國家相對較低,效率驅動國家處於二者之間。創業活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對於創新驅動和效率驅動發展階段的國家來說。

一、引 言

長期以來,創業被視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1-6]。許多學者對創業與經濟增長關係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的分析,探討創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Acs和Armington(2002)使用新增企業數分析創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私有經濟部門高水平創業活動與高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7]。劉剛和李強治(2012)研究分析了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創業活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發現二者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3]。Virgill(2008)基於世界銀行數據庫對2003至2005年間不同國家的研究顯示,初創企業率(一年中新企業佔總企業數的百分比)與經濟增長呈正向線性關係[8]。Carree和Thurik(2010)對創業與經濟相關的文獻進行概括和總結,顯示出創業與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係已得到許多研究的支持和驗證[9]。但也有研究者發現二者的關係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Wennekers等人(2005)採用全球創業觀察(GEM)2002年的數據,對36個OECD高收入國家潛在創業的數據和以人均收入衡量的經濟增長水平進行迴歸,結果發現創業與經濟發展呈U型關係[10]。Acs和Szerb(2008)對2003至2006年間54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創業和經濟增長呈現類似S型曲線的正相關關係[11]。一些研究者認為創業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重要性[1]。Porter等人(2002)對全球國家競爭力的分析認為,根據驅動力的不同可以將國家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和創新驅動階段[12]。要素驅動階段的創業活動增長較快但處於低水平;投資驅動階段的創業活動略微增長,同時創新的動力和投資也來自於外部;而創新驅動階段基於知識創新的創業活動快速增加,併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相類似的,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根據人均GDP以及初級產品佔出口份額的情況,把經濟體分為三個層次:要素驅動型經濟體,效率驅動型經濟體和創新驅動型經濟體。在全球創業觀察項目中也採用了這種劃分標準。在本研究中,將同樣採取這種劃分標準,考察對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創業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是否有所差異。另外,隨著時代變化,創業特徵發生著改變,創業與國家經濟增長的關係是否也隨之發生著改變。這既是本研究重點關注的兩個問題,也是本研究的創新之處。以往研究較多從理論層面考察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實證研究不足;在實證研究中,從靜態角度考慮創業活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居多,而從縱觀角度反映二者關係隨時間變化的研究不足;從單一國家層面考慮創業與經濟發展關係的較多,而從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層面考察二者關係的研究相對不足。

二、數據和研究方法

2.1 數據獲取

為了更準確刻畫全球創業活動,並在同一個水平下進行衡量,全球創業觀察項目(GEM)提供了持續的和具有國際可比的全球創業活動情況數據,其中,早期創業活動指數(TEA,Totalearly-stag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即18-64歲成年人口中從事創業活動的人數所佔的比例(新生企業家或者擁有成立時間少於42個月的公司經理的人數佔有的比例),已經成為被學術界廣泛認可的衡量創業活動的關鍵指標[3]。本研究從GEM公開的數據資料中獲取2009年至2015年期間的TEA等數據,每年的國家數量及經濟發展情況具體見表1所示。從世界銀行公開的數據資料獲取2009年至2015年與GEM國家相對應的當年GDP增長率、次年GDP增長率及第三年GDP增長率作為衡量經濟增長情況的指標。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

2.2 數據統計與分析

採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整理及分析。採用描述統計方法反映全球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在創業活動特徵上的差異及隨時間的變化;採用相關分析方法反映創業活動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採用基於多元迴歸分析的調節效應分析。[13]反映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創業活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三、研究結果

3.1 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早期創業活動情況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早期階段創業活動比例會逐漸下降。要素驅動經濟體創業活動的平均比例為21%,效率驅動經濟體創業活動比例為15%,創新驅動經濟體比例為8%,具體情況見圖1所示。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

數據來源:《Global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5/16 Global Report》

從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創業活動隨時間變化的趨勢來看,2009至2015年,創新驅動經濟體和要素驅動經濟體的創業活動呈穩定增長態勢,要素驅動經濟體的創業活動儘管活躍程度波動較大,但在不同類型國家中一直保持較高的創業活動趨勢,見圖2所示。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

3.2 早期創業活動指數與GDP增長率的相關分析

從橫斷研究的視角看,2009至2015年,全球創業活動指數TEA與當年、次年和第三年的GDP增長率均呈顯著正相關(r=0.353,p<0.01;r=0.341,p<0.01;r=0.294,p<0.01)。每一年度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所示。除2015年以外,其他年份的TEA均與當年的GDP增長率呈顯著正相關,2010、2011和2012年份的TEA與GDP次年和第三年的GDP增長率也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說明對全球國家來說,早期創業活動與經濟發展存在緊密關聯。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

3.3 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創業與經濟增長的關係

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進行基於迴歸分析的調節效應分析,自變量TEA與調節變量國家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說明不同類型的國家創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GDP增長率=-0.083TEA-1.051國家類型+0.513TEA*國家類型+4.807)。如下圖所示,對於要素驅動國家,創業對經濟增長是邊緣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Beta=0.119,t=1.699,p=0.09);對於效率驅動國家,創業對經濟增長是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Beta=0.261,t=4.185,p<0.01);對於創新驅動國家,創業對經濟增長同樣是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並且創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大於效率驅動國家創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Beta=0.404,t=4.185,p<0.01)。由此結果說明,創業對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影響是不同的,創業活動對創新驅動國家的促進作用最大,其次是效率驅動國家,再次是要素驅動國家。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

四、討 論

從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創業活動水平來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創業的活躍性下降,要素驅動國家創業較為活躍,創新驅動國家創業活躍性較低。儘管如此,創業活動對創新驅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更大。

Van Stel等人(2005)通過建立線性迴歸模型,考察早期創業活動情況對GDP增長率的影響,發現相對較弱的結論,在高度發達的經濟中,創業活動對經濟具有積極作用;而在相對貧窮的國家中,TEA指數卻與GDP的增長率負相關[14]。但由於樣本量較小,統計方法有限,該結論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Stam和van Stel(2009)採用GEM的數據,以36個國家為樣本,考察四年來創業活動對GDP增長的影響,結果顯示創業對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沒有影響,對轉型中和高收入的國家有顯著影響[15]。通過本研究和以往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創業活動影響經濟增長,但是創業對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影響是不同的,這種影響依賴於國家的人均GDP[14]。

為何要素驅動國家創業活躍度高,創業對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卻很小;而創新驅動國家創業活躍度偏低,但創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卻較大呢?這可能是由於低收入國家創業多是需求型創業,他們更可能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工作而選擇創業,相比高收入國家的機會驅動型創業來說,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Rodrik,2007)[16]。很多要素驅動的國家因為經濟發展和就業水平低,公眾採取自我僱傭的方式維持生計,他們的創業領域更多集中在批發零售及低端服務業上;而創新驅動經濟體,如美國、英國等國家,他們的創業領域更多活躍在信息通信技術、健康教育、政府和社會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等領域(Klapper et al. 2007,GEM15/16)。根據全球創業觀察的調查顯示,創業活動的創新水平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這或許說明了,創業活動的質量勝於數量。在未來研究中,不單單是考慮整體的創業活躍水平,而應區分需求型和機會型創業。創業是迫於生計的需求型創業,還是不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而是看見機會去創業。用機會/需求比作為創業活動的複合指標來看其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可能更為準確(Acs,2006)[17]。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國家經濟增長是在社會、文化、政治環境中,已創立企業和中小微初創企業共同發揮作用下得以實現的。本研究單純考察創業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但卻無法得出創業與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因此也不能預測創業活動對未來經濟增長的實際貢獻。在未來的研究中,應充分考察對經濟增長有貢獻的其他影響因素的作用。此外,創業活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許在時間上存在滯後性,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長期的潛在的。本研究也顯示出,創業不僅與當年的經濟增長存在顯著關係,也與第二年、甚至第三年的經濟增長存在關聯。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充分考慮隨時間變化,創業與經濟發展的動態關係。

儘管存在以上不足,本研究採用GEM數據,實證考察了創業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對於理解創業活動的實際作用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對不同發展階段國家該如何促進創新創業活動形成了以下幾點啟示:對於欠發達國家,需要強化其中小企業發展,減少自我僱傭數量,吸引普通民眾進入企業尋求穩定工作。中小學階段教育和培訓資源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受教育水平將最終減少需求型創業活動的比例。對於發展中國家,需要進一步改善創業的生態環境,包括完善法律法規、勞動力市場、基礎設施等。對於發達國家,應強化技術轉化、支持早期階段的投資、支持地區的創業活動,創業活動應聚焦在高附加值、高技術和創新領域,鼓勵在科學與技術創新基礎上的創業活動。

五、結 論

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創業活動水平不同,要素驅動國家創業活躍度普遍較高,創新驅動國家相對較低,效率驅動國家處於二者之間。創業活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對於創新驅動和效率驅動發展階段的國家來說。

本文已發表於:張明妍. 創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基於GEM的實證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7,38(4):393-417.

作者為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參考文獻

[1] 方世建, 桂玲. 創業政策視角下創業和經濟增長的關係[J]. 經濟管理, 2009,5:161-166.

[2] 邱瓊, 高建. 創業與經濟增長關係研究綜述[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04,26(1):8-21.

[3] 劉剛, 李強治. 創業活動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分析[J].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2, 1:61-67.

[4] 方世建, 桂玲. 創業、創業政策和經濟增長——影響途徑和政策啟示[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8 :121-125.

[5] Brett A .G ., David B .A .and Patricia P .M .The Emergence ofEntrepreneurship Policy [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 2004 , (22):313 -323 .

[6] 張青. 創業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回顧與分析——基於不同經濟學視角[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09,31(11):20-28.

[7] Acs. Z.J, Catherine Armingt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J]. Paper prepared for the KaufmanFoundation, 2002, (3).

[8] Virgill, N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Tools of Development orReform Delay? [D] ,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2008.

[9] Carree M A, Thurik A R.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oneconomic growth [M].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Springer New York,2010: 557-594.

[10] Wennekers, S ., van Stel, A., Thurik , A .R., & Reynolds, P.Nasc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SmallBusiness Economics, 2005, 24 ,(3):293 – 309 .

[11] Acs, Z.J., & Szerb, L.A Complex Global EntrepreneurshipContext index (CEC)[ W] .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Pecs,Mimeo , 2008 .

[12] Porter, M ., Sachs , J., McArthur, J. Executive summary:Competitiveness and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R]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2 .

[13] 方傑, 溫忠麟, 梁東梅, 李霓霓. 基於多元迴歸的調節效應分析[J]. 心理科學, 2015, 38(3):715-720.

[14] van Stel. A., Carree, M., & Thurik, R. The effect of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o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J]. Small BusinessEconomics, 2005, 24: 311-321.

[15] Stam, E. & van Stel. A. Type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Economic Growth [J]. UNU-MERIT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9.

[16] Rodrik, D. 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and economic growth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7.

[17] Acs, Z. How is entrepreneurship good for economic growth? [J].InnovationsTechnology Governance Globalization, 2006, 1(1):97-107.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