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遭受毀滅性打擊,秦國也大傷筋骨,可以說兩強俱疲。但是六國並沒有聯合出兵伐秦,而是相互觀望,以備後手。秦雖弱,但是實力與名聲俱在,貿然出擊必然被秦軍收拾,說不定其他國家也背後插一刀,因此各國不敢出兵伐秦。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間的戰略決戰。由於趙王的急於求勝,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掉了穩紮據守的廉頗,被秦國名將人屠白起痛擊弱點,分割包圍殲滅,秦軍大勝進佔長平,坑殺趙軍40萬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秦國也損失慘重。這檔關口,為何其他五國沒有伺機而動呢?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長平之戰根據歷史的記載,秦國應該有大概六十萬的投入,趙國大概45萬人,那麼在白起給秦昭襄王的上奏中看到,秦國的傷亡過半,但是這裡面應該大部分只是負傷,而不是陣亡,因為僅僅只是過了八年,秦國就發動了邯鄲之戰,而這時候的秦國又排除了大約三十多萬的軍隊,可以想象此時的秦國全國的軍力是其他國家不能對抗的。而且這個時候秦國的戰神白起還是在的,魏楚韓等國都是被白起打怕了。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大部分人認為楚國應該是很厲害的啊,地盤大的一比,但是楚國在公元前279年於秦國的鄢郢之戰中,楚國損失數十萬軍民,別都鄢城和國都郢城均失陷,最後割讓大片土地給秦國才算罷休,就這楚國還算是五國裡實力最強的。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很多人都已經齊國很尿性啊,在春秋戰國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超級霸主的存在的,但是不湊巧的是,公元前284年發生了五國伐齊,在燕國主導下,聯合秦國和三晉來伐齊,最後只差兩城就徹底滅了齊國,後來齊國得以復國但是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趙國國力比秦國弱很多。人口也少很多。趙國人口約在200多萬。秦國約在300多萬(秦國統一六國統計人口也才2000多萬)。這個從趙國被坑殺後,家家有縞素可以看出趙國是幾乎把國內精壯勞力都派出了。。秦國有關中糧倉,又有李冰的都江堰後的巴蜀糧倉。雖然運輸困難,但是還是有好處。軍力也弱於秦軍。常平之戰前期廉頗和秦軍打過幾次野戰失敗了。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所以廉頗才堅守。想讓秦軍不戰而退。但是秦軍也損失不少。打到後面,打守了三年多。趙國缺糧,向列國借糧食。列國希望秦趙兩敗俱傷。解除自己的威脅,所以都不借。導致趙國打不下去了。要知道200多萬人的國家要支撐50多萬軍隊(包括後勤補給人員,古代生產力很低。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畝產生產的糧食非常少,要多生產,就需要很多勞力)三年多,可想多艱難。秦國用白起希望打殲滅戰(說白了就是自己損失小,對手損失大)。趙國如果不用趙括,可能不會被坑殺。但是趙國敗是肯定的(國力和列國決定,列國不希望出現強大的鄰居),那秦國就肯定是慘勝。對秦國來說,慘勝也是敗了。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國力空前虛弱,其他五國為何遲遲不敢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