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周易竟如此简单——船山易学观点浅析

前文我们讲到过王船山在学易上面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今天我们主要讲讲他是如何注解《易传》的

方式一:彖爻一致

由于在《周易内传发例》上篇幅太长,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我,我可以发给大家,现在主要谈下他的主旨,我们知道孔子写《易传》有十翼,《彖传》、《爻传》,后人在解释彖传和爻辞都是分开来的,彖传一般是讲述卦辞,爻辞一般是解释六爻的,王船山认为彖传和爻辞应该一体来解释才符合,仅此一人,不论是否正确,此法的创新意识的确可嘉。兹列举几例供大家参阅:

周易竟如此简单——船山易学观点浅析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彖传)

王船山注:此卦一阳生于二阴之下,为震动之主,三阴坤体也,九五出于其上有出地之势,上六一阴复冒其上而不得遂,故屯也。

我们首先看看屯卦的卦辞,里面有刚柔,正合乎上文王船山观点,卦辞里面有吉凶、有刚柔、有卦象雷雨、有人事建候,卦辞站的立脚点在整个卦的好坏,通过象去阐述,不涉及任何一个爻,而王船山在解释屯卦时候用到多个爻位。两者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很简单就可以看出区别,屯卦在孔子那里是解释屯卦是什么,而王船山希望通过一个卦的六爻排列得出这个卦为何叫屯。

我们在来看另外一个卦:蒙

周易竟如此简单——船山易学观点浅析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也。

船山注:阴阳之交也始自屯,乃一回旋之际,阴得阳滋而盛,阳为之隐。初阳进而居二,五阳住而居上,皆失其位,阳杂阴中而无纪,五为卦主而柔暗,下比于二阴,故为蒙。

一样的道理,《彖传》主要靠某一个上下卦或者整体的卦而言吉凶,根据卦象来解释原因,其他每一爻交给《象传》,再看王船山解卦里面只有爻位,纯粹根据一个卦里面的阴阳爻位变动来解释

方式二:卦各有主

这个东西是谁先提出来的呢?大家看过郑玄的爻体那篇文章就知道:初、四爻如果为阳,都是震爻,否则都是巺爻,二、五爻为阳,都是坎,否则为离,三、上爻为阳为艮,为阴为兑,后世很多易家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方法解释,但是也是仅限于那些不好解释的卦,因为这一类比较特殊,如大有卦的六五爻位,小畜卦的六四爻位等等,王船山是怎么去判断每一个卦的卦主呢?

(1)一爻行乎众爻之间者(一阴在众阳之间或者一阳在众阴之间)

周易竟如此简单——船山易学观点浅析

船山注:大有者能有众大,大谓阳也。六五以柔居尊,统众阳而为之主,其所有着皆大,则亦大哉其有矣。元亨者始而亨也,群阳环聚,非易屈为己有,而虚中柔顺以怀集之,则凝沮皆消而无不通矣。(此卦的卦主在六五爻位)

(2)二爻相往来,而以所往来者为主

周易竟如此简单——船山易学观点浅析

船山注:需与晋同道而德异,而三阳欲进为阴所阂(需卦),而九五居尊以待其来,阴不能蔽之。晋三阴欲进为阳所限,而六五居尊以延之上,阳不能止之。刚之相需以道相俟(si,大)也,柔以相进以恩相接也(晋卦注)

需卦以六四、上六为主,晋卦以九四、上九为主

余下的相应与不相应我就不解释了,看完王船山解卦,个人感受就是晦涩难懂,整体的方法就是用爻变得出卦,其实古人是根据某些事情或者象而采纳某一个六爻卦叫什么,王船山为了弄懂其真实的含义只在爻位的升降、进退、阴阳、得位与失位述说,个人觉得不妥,在此就不多言,此为个人见解。

方式三:卦变

王船山在注解周易时候还会用到卦变说,卦变说提出者就是朱熹,来知德是反对朱熹的,所以用错综卦来解释卦,到了王船山这里,他认为朱熹是错的,因为《周易》里面有句话叫“易道也屡迁”,既然是变化的,所以朱熹的那一套到他这里自然肯定要变,朱熹根据爻位的升降得出卦图,而王船山认为卦变是卦变,但是不一定要按照朱熹的那一套来,在这里就列举两例王夫之卦变供读者参阅:

随卦:刚来而下柔(彖传)

船山:此卦自否变,上九之阳来而居初,以处柔下;

蛊卦:刚上而柔下(彖传)

船山:泰上之阴,来居于初

大家可以对照朱熹的解释来看船山注解,我们前面说了王船山的一些经历以及他在解易的一些方法和方式,总觉得这哥们确实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所有人都不能满足他,几乎除了四圣,所有人都被他喷过,除非他没读过的书籍,这和他郁郁不得志的经历或许有关,一心想着反清复明而不可得,比较固执,所以在文化的认同上估计也带有个人色彩,但是作为我个人而言,似乎觉得确实没有太大的新意,或许易道屡迁就是前人对后人的一个看法,终究我是没有看到太多不一样,周易写到今天感谢大家一直长期以来的关注,对于周易这本书,我简单的说下个人看法,作为五经之首,孔子的很多智慧也是来至于周易,不得不说这本书从开始以来,后人不断的研究得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天文、地理、人伦等等,包含了一切万象,什么性质的东西才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个东西叫哲学,所谓哲学,简单来说,就是一群人吃饱饭或者饭都吃不饱,没事做在哪里东想一下西想一下,最后得出一个不靠谱的自然规律,而后被另外一群人说来说去,居然还有一群人在哪里围观,所以还是套用佛家一句话叫做“万法皆空”,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套理论就行了,儒家的话讲出来没有佛家有内涵就是“理都是假的”,没什么好争论的,文化也就是一群人吃着前人的饭,在哪里吵来吵去,有一批人信,还有一批人不信。

如果大家还有一些清朝的或者近现代的易学大家需要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我会抽时间了解,可以写文给大家看看,至于写这文章的初衷,其实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么懂周易,而是看到很多人说你懂算命吗?我竟无言以对,那么懂测卦好不好,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好处很大,有没有不好的呢?有,会让人深陷,很开心结识了很多热爱周易,喜欢周易的朋友,虽然不知道你们学习周易的初衷,可能都不一样吧,有的就是想学预测,有的想扩展知识面,有的对哲学感兴趣,套用虚云老和尚的话给大家:

无相而相,无证而证,凡者见凡,圣者见圣,大智大悲,有禅有净,道由人弘 。(佛家的话比儒家话看起来是不是文艺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