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词,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三者有何区别?

欧阳格诗词


我想题主所谓的诗词,应该指古诗词吧。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句数、字数有规定。


2.要按规定的韵部押韵(平水韵)。


3.押韵之位置,皆位于偶数句之句末,至于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4.诗的上句和下句及句子之间要求粘、对、替。


先说律诗


其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也有超过8句 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由四句组成,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同样有平仄及押韵要求。


为解释押韵、对偶及粘、对、替问题,接下来献丑以本人的一首原创习作为例加以说明。


七律.中秋怀思

皓月清辉洒九州,(仄仄平平仄仄平)①

年华倏忽又中秋。(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风吹桂子馨香散,(平平仄仄平平仄)③

雁送鸿书思念留。(仄仄平平仄仄平)④

碧落嫦娥空寂寞,(仄仄平平平仄仄)⑤

凡尘远客起乡愁。(平平仄仄仄平平)⑥

今朝美景难常有,(平平仄仄平平仄)⑦

把盏言欢醉且休。(仄仄平平仄仄平)⑧


在这首诗中,州、秋、留、愁、休即为同一韵部,属于平水韵十一尤。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第3和4,5和6句分别是对偶句,不仅词性相同,还要求“平仄相对”,且结构一致,还要求避免重复。



接着咱们解释下替、粘、对问题。


先说替: 以②句为例:平平仄仄仄平平,大家看看:2平4仄6平对吧,这就是交替。


如果2、4、6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就说它失替了。


再说粘: 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3、5、7),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即平粘平,仄粘仄。


说白了就是就是格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反之为失粘。


对: 则是指律诗中同一联的前后两分句中2、4、6位的平仄相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诗词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主要指律诗和绝句。


律绝句必须严格遵照格律及平仄要求。


以上只是大概说明了它们间的区别和特点,不足之处,敬请拍砖。


有书课堂


很遗憾,我想问提问者一个问题——您自己懂得近体诗么?如果不懂,您凭什么摆出一副“老子不懂但不懂很光荣”的嘴脸?自己不具备最基本的相关知识,又如何有这么大勇气来评论别人作品的好坏?这世道难道变得越无知越光荣了么?

好了言归正传,现在来说说这个问题。

所谓诗词通常是指古体诗词,“诗”指用文言撰写的、有韵的文学体裁,广义的“诗”包括诗、词和曲。

狭义的古体诗,是指用文言书写、需要押韵,但没有词牌和曲牌的诗歌形式,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有韵无律的文言诗,一般分为诗经体、骚体、歌行体、新旧乐府体、古风体等,既有齐言(每句字数一样)也有错言(每句字数不一定一样)。

近体诗则指遵循近体韵律(韵用以平水韵为主的中古韵,句用律句,讲究粘对,即每两句为一联,联中两句第二个字平仄相反,上一联尾句和下一联首句第二个字平仄相同)的文言诗歌体,所谓律诗、绝句,则是近体诗范畴内的概念。

所谓词,指按照一定词牌填写的文言诗体裁,元代以前词牌是和乐曲相搭配的,元以后词乐大多失传,明清两代遂总结出“倚声填词”的方法,即将前人同一词牌的作品尽量汇总归纳,标出每个字的平、仄和韵脚,形成每个词牌的词谱,后世的创作者根据词谱填词。词用在平水韵基础上发展出的“词林正韵”,特点是将平水韵中相近的几个韵部合并,但个别韵部则拆分到两部。

所谓曲,指根据一定曲牌填写的文言诗体裁。和词的不同,是曲出现较晚,绝大多数曲牌的曲调未失传,因此既可以倚声填曲,也可以按音填曲,造成许多曲牌可在正字外添加大量衬字,令其同一曲牌的作品篇幅长短差异很大。不仅如此,曲牌和戏剧关系密切,元以后散曲风气不盛,主要创作套曲和整出整本的剧曲,即元杂剧和明传奇(昆曲和南音戏的前身)。曲比较复杂的在于押韵,北曲和南曲用的韵完全不同,南曲使用和词差不多的词林正韵,而北曲(元杂剧就是北曲中的剧曲)则使用和今天大鼓之类曲艺相近、没有入声且平声分阴平、阳平的“十三辙韵”。如今南曲因昆曲和梨园剧、南音戏仍然存在,尚有一定生命力,北曲已经非常小众了。

回到绝句、律诗上。前面说到这些都是近体诗范畴内的概念。

近体诗实际上都可泛称为“律诗”,即“有格律的诗”,是律诗一词的广义用法,而这个广义的“律诗”又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

绝句是指由相互粘对的两联四个律句组成的近体,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律诗是指由相互粘对的四联八个律句组成的近体,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原则上第二、三两联需对仗(即写得像对联那样)。

排律指由相互粘对的、超过四联律句组成的近体,第一句不可押韵,除首尾两联外每联都需要对仗,可视作拉长了的律诗。由于清代科举考试的诗题为五言六韵排律,因此目前保存的排律以五言六韵十二句的形式为最多。

律句有四种形式,即平头平尾、平头仄尾、仄头平尾和仄头仄尾,有五言、七言两种,由五言律句组成的叫五绝、五律、五言排律,由七言律句组成的叫七绝、七律、七言排律。

那么律句有哪几种?

五言律句分别为可平可仄平,可平平仄仄,可仄仄平平,可仄可平仄(一、三不同仄),七言律句分别为可平可仄仄平平,可平可仄可平仄,可仄可平可仄平(三、五不同仄),可仄可平可平仄。


陶短房


什么叫诗词,古人给过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诗言志,词言情。古代的诗词都是配上乐曲用来歌唱的。中国最早在舜帝制礼乐的时候,诗这种文体就已经出现了。所以才有了《诗经》的三百篇。

在唐朝以前,中国是没有词的,只有诗,而且主要是古体诗和乐府诗。词是诗的变种,主要是以固定的曲子去填词,所以词讲词牌,而每一个词牌的格律又有不同。古体诗不讲究格律,只要押韵就行。因此,我们看到所谓的《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都属于古体诗。到了隋朝,陆法言著《切韵》,将韵分为193个韵部。唐朝孙愐制《唐韵》将韵部分为195个,诗的押韵也随之越来越讲究。

于是,到了武则天时期,出现了两位写宫体诗的诗人,一位叫做宋之问,一位叫做沈佺期。宋之问一直以宫体诗谄媚武则天,想要做其男宠而不得,沈佺期则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是十分亲密的朋友。说起来,这两位人品都不怎么样,但恰恰是这两位开创了诗歌中的近体诗文体。

所谓的近体诗,主要是由律诗和绝句组成。律诗与绝句又分为五言和七言。律诗每两句成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句与颈联句要求两两对仗,不仅词的属性要对仗,连字的平仄也要对仗。并且律诗的押韵必须要严格按照《唐韵》进行押韵,律诗的双数句必须押韵,单数句则不押韵,且律诗必须押平韵。一般而言,七言句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且拒绝孤平,也就是一句诗里只有一个平声字。押韵来说,唐人多正韵,宋人多押偏韵。正韵是指首句不押韵,偏韵则首句押韵。

七言律诗的格律,例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绝句只有四句,因此没有律诗那么复杂,但也要根据《唐韵》来进行押韵,同时也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言绝句的格律主要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到了南宋时期,平水人刘渊又制《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的习惯,将汉字分为106个韵部,形成了此后近体诗用韵的典范。


傅斯鸿


一、诗词包括诗和词。

诗包括古体和近体。

近体诗唐朝才出现。

古体与近体最根本区别是格律。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除此之外,都可算作古体。唐以前诗全部是古体。

但格律出现后,有些古体也有讲究了,不像以前完全不管音律。这从唐以后古风作品多讲平仄可见

二、

律诗

有五、七言,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要求对仗。

压平水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首句可以邻韵通压。或干脆不压。

总之,律诗要求

一句之中平仄交错,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相粘。

以七言为例

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三、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例:杜甫《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四、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例: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绝句

绝句是律诗一半。把律诗拦腰斩断,或挖去中间两句,都构成绝句。

绝句无须对仗,首句可压可不压。压韵时可邻韵通压。

另:律诗绝句一般压《平水韵》,词则《词林正韵》——现在也有人用今韵。

诗词入门,推荐王力先生《诗词格律》。

有问题可留言交流。

分享诗词文化账号:诗词桃花源。





诗词桃花源


看问题描述,偏吐槽向的,那就分两块儿来回答。

  • 如何传播诗词
  • 诗VS词的差别

如何传播诗词

现有的诗词传播方式,以品评为主。这就使得诗词与大众有了疏离感,缺少互动。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是以知识比赛,附带评论鉴赏的形式出现。

那么古代诗词,在信息传播方式落后的情况下,为何能传播开?

因为音乐!

《诗经》上的诗歌,本就有不少是老百姓之间,口耳相传的流行歌曲。孔子的工作是收集、整理、编辑这些古代流行歌的歌词,所以《诗经》可以看做是一本先秦流行歌曲歌词集

在汉代亦有乐府这样的官方机构,去民间采集两汉的流行歌曲。

从唐朝一直到唐末大乱的五代时期,帝王和上层社会开始流行豢养伶人。这些伶人或是擅长编写乐曲,或是擅长奏乐,或是擅长演唱,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行歌从单一的“诗”形式,开始向“词”形式演化。

到了宋朝,流行歌曲几乎是“词”的天下,不再像唐朝那样流行唱“诗”。

到了元明清,单一的流行歌曲,开始不怎么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戏剧。戏剧中的某些唱段,又变成了元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折子戏”

元明清以来,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折子戏就是《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到了清朝,流行的是《桃花扇》的折子戏。

所以啊,离开音乐,诗词的传播热度就一下子冷了下去,想要热起来,当然还得借助音乐。

除了音乐外,古代诗词还有一种互动方式,那就是互相酬答。类似我们今天刷朋友圈、微博、微头条。只不过唐朝时,流行写在诗板上。还有就是宴会上行酒令,或者几名好友聚集在一起联句,《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情节。

这类互动传播就不怎么依赖音乐,现在我们还有悟空问答,小编会尝试每个周末出一个即兴即景的诗题,看看能不能带起互动,互动才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有喜欢做短视频的,不妨考虑谱曲,编曲来重新传播诗词。

诗VS词的差别

说到诗与词的差别,我们需要分解一下诗词的元素。

  • 修辞技巧
  • 行文结构
  • 声韵

修辞技巧上


修辞技巧上,诗与词差别不大。文笔要求“信达雅”,主要修辞手法“赋比兴”。

不过在唐朝时形成的近体诗,对于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开始有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比如某句和某句必须对仗等等。

那为什么在唐朝时,对诗的要求严格起来了?因为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考作诗,所以各种要求就多了起来,为的就是有个系统的评判标准,好分高下,具体标准在此不展开。

行文结构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诗的行文结构是严格的,必须有“起承转合”。

但是但是,这依然是因为唐朝科举制度的产生,才会有这么严格的章法结构要求。在唐朝之前,有讲究,但并没有那么讲究。

总之,在历经唐宋后,才奠定了诗必须有章法结构词相对自由的局面。

声韵

再说声韵,诗和词有个最低要求就是押韵。大家看现代诗好像不怎么押韵,只要打回车键换行就可以了,这是个错觉。

这是因为早期的白话诗,有很多翻译国外作品,这些外语原诗还是押韵的,并有一定格式。但翻译后,我们就只能保留意思,无法复制音韵和格式。

再说了,如果诗词不押韵,和微博段子、小散文还有啥区别?也压根没必要称之为诗词。

那么依旧是万恶的科举考试制度,让诗词在押韵之外,还有平仄声位置的讲究。也依旧在唐宋后,奠定了诗的声韵要求严格,词相对自由的局面。

题主说的律诗和绝句,都是属于修辞、章法、音韵相对严格的近体诗。以下就直接引用百科了哈。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姞雪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是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了解诗词的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甚至会造成误会,觉得那些写古诗词的人是在故作高深,卖弄文采。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去了解,诗词自有它的规律,我们现代人也一样可以灵活运用的。


我跟书友们一起学习格律诗一年,多少有些了解,试着作答,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一、什么叫诗词。


历史上,把有韵的文体作品,统称为诗,这里包括诗、词、曲、赋。从诗的音律角度和时间来划分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这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1、古体诗也称古风:是指唐以前的所有诗歌。楚辞、乐府诗也都是古体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像这首乐府诗,不讲究对仗,没有句数的限制,押韵也很自由,清新明快、朗朗上口,这就是古体诗。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


二、什么叫律诗


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特殊的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下面这首七律以我的一篇习作给大家介绍律诗的要求和方法。


《七律·踏春感怀》


冰雪消融万物生,(1)

游园老少踏春行。(2)

湖中日暖波光滟,(3)

岸上风微草木荣。(4)

柳影飘摇呼燕雀,(5)

春花烂漫唤鹂莺。(6)

廊前男女欢歌唱,(7)

国盛家和享太平。(8)


律诗分四联,


(1)(2)两句为首联,也叫起句;

(3)(4)两句为颔联,也叫承句;

(5)(6)两句为颈联,也叫转句;

(7)(8)两句为尾联,也叫合句。

其中,每句中偶数字的位置是平仄交替的,像第一句中的雪/融/物,就是仄平仄,这是格律诗的相替。


一对联句中的上下两句里偶数字的位置是平仄相对的,像(1)句中246位置的字是雪/融/物,是仄平仄,(2)句中246位置的字是园/少/春,是平仄平。


(1)(2)句是仄平仄对平仄平,这就是律诗中的相对。


一对联句的下句和下一个联句的上句,偶数字位置的字要相同,


就是说(2)句中246位置的字园/少/春,是平仄平,(3)句中246位置的字是中/暖/光,是平仄平,平仄平对平仄平,这是格律诗中的相粘。


然后看,这首诗是首句入韵,那么(1)(2)(4)(6)(8)五句的末字生/行/荣/莺/平,都是一个韵部,是《平水韵》庚韵,这是押韵。


律诗还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以第二联为例,湖中/日暖/波光滟,岸上/风微/草木荣,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上下两句保持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节奏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符合对仗的要求。


律诗有固定的格式,把八个分句的平仄做严格的规定,在这里暂不赘述。


三、什么叫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也偶有六言绝句,大家一起看古人的绝句——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绝句灵活轻便,不要求对仗,押韵也比较自由。绝句短小精悍,适用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想。


四,三者区别。


诗是统称,绝句和律诗是其中的不同分支。


绝句和律诗的主要区别是字数不同,句数不同。绝句是四个分句,律诗是八个分句。


具体详见上述回答。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唐以后,诗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今体诗。

古体诗分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和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

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

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其中参杂着五字句和七字句,甚至有三字,六字,八字,九字句,如李白:梦游天老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律诗又分为两类,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和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绝句又分为两类,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全诗四句。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诗四句。

用韵:

今体诗(律诗,绝句)用韵,都依照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

古体诗用韵较宽。

初学者对用韵和平仄可能感觉困难,实际上还是容易掌握的。有一个方法,就是读诗的时候把用韵记下,常用的韵很快就熟悉了。

关于平仄,不必硬背,开始可以把各个平仄格式抄下来,边读边对照,慢慢就熟了。同时还会发现哪些字是入声字。自己写诗的时候也用的上。

关于对仗,这个比较难。悟空的对对子栏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训练的机会,,老一代文人都会写诗,和他们学过对对子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对子能对好了,你已经离一个诗人不远了。


余与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有立场需要声明。关于提问者的描述,我不知道这是请教,还是有意讽刺,对此我认为实属个人偏见。


首先,每个人都有权利写诗,也有权利发表诗歌交流。你若认为他们是无知,那又如何评价自己?以个人之喜恶作为评判他人之标准,不是文人该有的心胸。

其次,没有人天生便会写诗,之所以今不如古,正是环境使然。如若写的不好便应当谩骂,今后有几人愿意学诗?有此眼光,不妨教人如何写诗。

诗词水平再有限,规则确是不变的,换而言之,诗词写的不好也不妨碍传播诗词知识。诗词有道,道有不同,学诗之人应当先学会宽容。

接下来我再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什么是诗词?

这里说的诗词,应当是指格律诗词,有格律要求的体裁。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词即是词牌。

绝句与律诗有几点相似:

一.句式分为五言或七言;

二.押韵必须押平声,并要求一韵到底;

三.平仄规则相同,遵循相粘、相对、相错的原则。

绝句与律诗的不同之处:

一·绝句只有两韵四句,律诗一般是四韵八句,再往上称为排律;

二.律诗除首尾两联之外,中间须对仗,对仗的要求我之前有详细介绍过,故不重复;

三.律诗首句可押邻韵,用以衬托本韵,盛行于宋,俗称孤雁出群。



格律诗与词的区别

词要求倚声填词,诗与词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入乐。除了直接以诗作为词牌之外(如《竹枝词》等),一般诗与词的格律多不相同。

在格律上,词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

一.字数、句式规则不固定,由曲调决定;

二.押韵用词韵,即平水韵邻韵通押;

三·有押平韵声,也有押仄声韵,或平仄互叶;

四.同一词牌亦有变格,或摊破,或减字,或句式不同。

须注意的是,诗有拗救的用法,词却没有,视为出韵。




其实诗与词的平仄规律,大部分是相通的,掌握诗的格律原理,更容易掌握词牌格律。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有劳诸君赏读。


诗词补习班


很多答主已经把律诗、绝句说的很清楚了,可能想去了解的人会细读,不想了解的人会感觉完全看不懂吧。所以这里我就不再啰嗦律诗、绝句的格式等,不谈太学术的话语,尽量用这一个问题把我国古代诗歌用最简单最好理解的时间轴排序讲清楚。

像《楚辞》、《诗经》,《玉台新咏》那样的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诗歌,叫做古体诗。然后又以一句四字,五字,六字,或者七字分四言,五言……。古体诗是没有任何束缚的,不论你一首诗写几句话,或者怎么写,你不需要在意韵脚和平仄(这些和律诗对应,接下去说)。是一种相对自由的诗歌载体。

当然了,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诗,我们都会发现每一句(有时候是相隔)的最后一个字韵部读音是相同的,叫做押韵,因为这样读起来会更好听,更嚷嚷上口。

所以到了隋唐时期,人们逐渐摒弃了古体诗,发明了新的诗歌载体—近体诗,也就是我们说的今体诗,格律诗(以下称律诗)。除了有严格的韵脚以外,律诗的每个字都有音准,也就是我们说的平仄(通俗的理解,平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但是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还是有许多差距的,反正可以简单这么理解)。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律诗的出现是为了让一首诗读起来更加的符合“韵味”,也就是像我们现在的诗歌一样,有固定的曲,然后把字一个个填进去,然后再把一首诗八句的叫做律诗,其中一句七个字的叫做七言律诗,五个字的叫做五言律诗;而把一首诗四句的叫做绝句,相对于也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当然,不是说唐朝就没人写古体诗啦,但是既然唐人发明了律诗,大家就都玩律诗,并且玩的出神入化,你要是再写古体诗就好像现在喜欢日式清淡设计的人看非主流葬爱家族的眼神,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延伸一下,到了唐后期,人们发现律诗不是那么好玩,于是又发明了词,词和律诗的区别就是词的字数是长短不一的(这不是废话么)。但是词其实比律诗更严格和难写,我们都知道每首词叫做词牌,其实这一词牌就是类似现在一首歌的歌谱,每个空格的每个声调都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就不叫做词了,叫做填词(看声调填字游戏),很显然词这个体裁到了宋朝的时候发展到巅峰。

于是便有了唐诗宋词两座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为什么说是最高峰且后代无非超越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唐诗宋词对每个字的声调都固定了,自己特么又几乎把所有能组合的汉语都写穷写尽了,你这叫后人怎么写?按自己的意思写吧,发现又不符合规定了,按符合规定写吧,特么已经全部被写过了。所以说唐人宋人是非常鸡贼的,特意发明了这种诗歌体裁,让后代根本无法超越,所以现在的人只剩下玩白话文了。


三观粉碎机


诗词

诗词,诗和词的统称,这里的诗一般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 词,特指宋词。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绝句的通称,对于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按照诗中每句字数的多少,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体裁。

,作为诗的一种体裁,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律诗

律诗,通常每首8句。超过8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就每篇8句的律诗而言,每2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其中,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在押韵上,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把8句的律诗一截两开),四句一首,短小精悍。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以五言绝句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