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蓝玉真造反,会成功吗?

龙耀华夏


蓝玉本来是大明帝国冉冉升起的一颗政治新星,他代表了当时军人势力在大明帝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曾经是朱元璋同志重点培养,留给太子朱标的铁血班底。


在朱元璋同志给朱标同志安排的班底配置中,蓝玉曾经被作为守护者的定位。朱元璋同志对文官集团,始终保持着某种不信任。所以在大明帝国初期,各种文官集团体系下的官员受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与实际工作强度完全不匹配的低工资待遇;时刻以威胁人身安全为手段的监督考核措施。

但是朱元璋同志也深刻认识到,乱世可以靠武将,但治世还得靠文官。朱元璋一边在无奈地接受文官势力不断垄断这个帝国的实际权力的同时,一直也希望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文武相互挟制,使得大权有自己独揽的道路。

如果朱标不死,常遇春的将来绝对不亚于徐达、常遇春。然而朱标突如其来地死去。让朱元璋同志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亲手打造了一个史上最强班底,让儿子朱标可以在继位后剿灭北元,建立不世之功,开创千秋万载的功业!然后祛除威胁,施行仁政,成为千古一帝!

然而这一切随着朱标的死,好事变坏事。一切成噩梦。由于对朱标的感情已经深入骨髓,朱标其实就是朱元璋同志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而努力去打造的这样的一个角色。(很多做父母的都能理解,自己小时候没机会学跳舞,就要让孩子学;自己没考过大学,就一定让孩子考上大学。。。)

然而这个梦醒了,儿子没了。不过没关系,儿子没了,还有孙子。朱元璋同志是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的人。所以他没有考虑在其他庶子里重新挑个接班人,而是要懂事的孙子朱允炆替朱标来完成朱元璋同志的毕生理想。

但是很显然朱允炆比起朱标那么多年战阵历练,文武皆修,差的不是一丢丢。这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孩子,诗词写得好,与文官集团有天然的亲近。但是面对粗悍、狡黠的军人武将。他吃得住吗?


于是朱元璋同志思考了一下,就动手了。洪武26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疯了吗?显然不是,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行伍之人,骄狂是必然的。但是他重来也没想过要反,他只是觉得以自己的功劳,和现在的职务不匹配,发一发牢骚而已。他毕竟不懂政治,其实这也是之前朱元璋同志放心他,着手培养他的原因。

蓝玉并不知道自己是朱元璋同志赐给朱标,替朱标挣政绩的。所以是赏是罚,那应该是朱标日后做的决定。

而此刻主人已死,你对于朱元璋同志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如果你表现低调,认得清自己本分,或许朱元璋同志再考察你几次,你通过考察后,甚至有可能成为朱允炆的新班底。但是此刻的蓝玉骄横跋扈,连元顺帝的妃子都敢不经请示,说睡就睡了。

蓝玉的功劳越大,朱元璋同志只要考虑但朱允炆驾驭不了你,你就成了那根朱元璋同志要交给朱允炆木棒上面的那根刺了。


很显然,朱元璋同志在决定解决蓝玉的同时下了一盘很大的棋。那就是既然如此,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把整明初的军人势力全部扫清!受蓝玉牵连的竟然高达15000多人,几乎明初的能打的将领都一扫而空。把朱允炆彻底推向文官势力。

而部队都交给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去守卫自己的孙子。朱元璋同志终究还是犯了一个大错。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可以对自己无限忠心,但是换到朱允炆,那就未必了!

蓝玉没有理由谋反,也没想过谋反。但是即便处出于无奈不得不反的时候,他也无法成功。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明帝国的皇帝是朱元璋同志。明初诛杀的文臣武将又何其多焉?竟无一人反!就从这,还要替蓝玉做什么假设呢?


朱元璋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炒米视角


明朝是通过推翻元朝建立的,作为朱元璋本人,他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可以想象,开局一个破碗的乞丐这种起点的开国皇帝不在本题的讨论范围之类,可以直接下结论,若是蓝玉对着朱元璋造反,那下场必定是极为惨烈的,说吊打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干净利落的击败蓝玉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蓝玉他能不能从朱元璋手里拉走军队?在朱元璋时代,蓝玉要想拉走朱元璋的军队去打朱元璋,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明朝前期统军的是五军都督府,实施的是军户卫所制,蓝玉就算真的拉起来一只叛军,朱元璋可以轻轻松松的拿住叛军家属,同时断绝叛军补给,再配合朱元璋的用兵之道,蓝玉断无生理。

这一点从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得到佐证——嚣张跋扈如蓝玉者、骄兵悍将如蓝玉部下者,朱元璋掀起胡惟庸案蓝玉案,杀的人头滚滚,血流遍野也没见蓝玉一开始敢举兵对抗,实在是因为朱元璋时代造反难度系数是噩梦级别的。

如果不是朱元璋时代造反,那我们再看看别的,假设朱元璋没有杀蓝玉,蓝玉活下去了,现在蓝玉想造朱标的反(蓝玉都活下去了,朱标也可以还活着嘛)朱标做了多年的太子,不管是人心还是能力,都是一等一的,造这位爷的反,可能蓝玉是没睡醒吧。

首先,朱标若是不死,洪武朝的那些个功臣宿将也都不会死,一个蓝玉算什么?各路支持大哥的藩王还有猛将傅有德,蓝玉造反拿头打?第二,朱标若是不死,蓝玉他为啥会造反,就单纯为了造反而造反吗,完全没道理吗,大家都是儿女亲家,说到底都是一家人,而且朱标一向仁德,又是做了许多年的洪武朝太子,名望摆在那儿呢,蓝玉他会哪里不满意?

那如果蓝玉在朱允炆时代造反呢?这就很靠谱了,朱允炆时代朝廷里面全是废柴,黄子澄,方孝孺,李景隆的各种骚操作令人眼花缭乱,关键时刻李景隆这个大草包还会做内应打开南京城门,表示蓝玉叔叔你好厉害啊,朱允炆大概率会被蓝玉爆锤一顿。而且朱允炆的性格和为人施政方向确实会很容易把蓝玉这样的骄兵悍将逼反。

首先是朱允炆看上去仁德,实际上下手非常黑。历史上朱允炆削藩王的过程和手段极其残忍,对待自己的亲叔叔那可真的是太狠了,动不动就逼叔叔全家自焚,这么一个皇帝,蓝玉一定觉得自己坐卧难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了。

其次,朱允炆刚刚继位不久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打压武将地位和勋贵地位,急不可耐的重文轻武,使得后来历史靖难的时刻,朱棣的军队直插南京,路上遇到的抵抗少之又少,为何?武将的心都寒了。

而被朱允炆宠幸的文官们呢,都是些嘴强王者,一遇到蓝玉或者朱棣这样的人,只有乖乖等死的下场,黄子澄这样的文官有些时候还会提出一些非常扯淡的建议——推荐大将李景隆去换老将和名将。

最后,朱允炆还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如果蓝玉在他手上造反了,就如同历史上他叔叔造反一样,军队出征之前朱允炆还要特意交代一句,千万不要伤到我叔叔啊。这不是胡闹吗?打得赢才有鬼呢!

那如果蓝玉在朱棣做皇帝的时候造反呢,谁会赢呢,朱棣做皇帝之后如果蓝玉造反,大概率是朱棣赢,因为朱棣那时正在壮年且手段高明,而蓝玉已经年老力衰,以一隅抵抗全国,自取灭亡而已啦。

但如果蓝玉在朱棣刚造反那会儿,出兵去打朱棣,那又不一样了,肯定是蓝玉大胜,因为蓝玉对付蒙古骑兵战绩非常傲人,而朱棣刚起家那会儿靠的就是北地燕山三卫和宁王那边抢过来的朵颜三卫这类骑兵,蓝玉吊打问题不大,可那就不符合题意了,蓝玉应该要造皇帝的反才叫造反。


无笔




(蓝玉雕像)

蓝玉的前半生辉煌至极,但结局有点悲惨,被杀不说,还被剥了皮。看得出来,老朱对他很有意见,对他够狠的。

有人说,蓝玉还不如趁早反了,也许还有一条活路,那么问题来了,蓝玉造反,会成功吗?

很难成功。

蓝玉要造反,朱元璋就是其对手,相对而言蓝玉差得太远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是非常出众的,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朱元璋干翻比自己强的陈友谅,打倒私盐贩子起家的张士诚,提出“驱逐鞑靼,恢复中华”,最终推翻元朝。

不仅如此,在朱元璋的安排下,手下的徐达、李文忠等人将元朝赶着搬了一次又一次家。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历史上的帝王当中,论军事谋略,首推李世民,其次要算朱元璋了。

能被主席如此评价,可想而知朱元璋的军事能力了。朱元璋高明的是,能将各路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让这些人为自己肝脑涂地,这就不是一般的能力了。

相对而言,蓝玉就是个将军而已,其军事谋略比起朱元璋差得不是一个等级,不要说和朱元璋比,和曾经的徐达、常遇春比,也占不了上风。

因此,蓝玉如果要造反,只要朱元璋不死,基本没有成功可能。

蓝玉的性格有缺陷,不容易成功



蓝玉打仗很厉害,但性格是有缺陷的。如果仅仅是打一次战役,蓝玉也许会出尽风头,但造反可不是一次战役,而是有无数次战役构成的。这就需要统帅能统一筹划,会用人,控制力强。

但是,蓝玉除了打仗,其它方面还是差强人意。蓝玉曾经不顾朱元璋的安排,强行奸污了元朝的妃子,还打烂了自家的城门。这控制力是无脑的表现,如何能领袖群雄?

在京城期间,蓝玉收了很多义子,这些人夸张到只认蓝玉,不认朱元璋。另外,蓝玉结党营私,膨胀无比,纵容下属,眼高于天。这样的性格,让蓝玉很难统帅群雄,自己都控制不了,如何能控制他人?

蓝玉的性格,导致他造反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蓝玉后期,还是有不少竞争对手的

仗都是一场一场打出来的,蓝玉是很厉害,但并不代表,蓝玉就没有竞争对手了,朱元璋的小舅子郭英,名将傅友德,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名将耿炳文,名将冯国胜等等都在,这些人无一不是能和蓝玉对战的。

也许蓝玉的个人带兵能力很突出,但并非没有对手,有朱元璋统一安排,让一些朱元璋晚期的名将对战蓝玉,蓝玉获胜的几率并不高。

从这方面来说,蓝玉造反,很难成功。



蓝玉造反难成功的原因是:一是朱元璋太强大,二是蓝玉性格刚愎自用,控制力太差,三是同样的年代,他有强力的竞争者。


蓝风破晓


蓝玉是朱元璋的一员,名将,猛将,只是早期被徐达汤和等开国名将的光辉所遮挡。兰玉本人也是一个要强的人,从不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将十五万大军交给了蓝玉(这次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北元,主帅是蓝玉,唯一的)。朱元璋亲自嘱咐“倍道前进,直抵虏庭,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蓝玉的功绩在这一次中达到了人生巅峰。但是其本人却不知收敛,韬光养晦,反而是大开大合的生活。这也就奠定了他的后事不善。而此时的朱元璋正在为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继承江山苦恼。(如何放心安全的交接大权)达到人生巅峰的蓝玉心中已经不再满足眼前的权利,欲望冲昏了头脑(现在的话是不作死不会死)。但是朱元璋还在,他还不敢翻天,但是老朱看到了他的以后,所以他必死无疑。


蓝玉如果造反,朱元璋在的时候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但是朱元璋不在了那就另当别论。朱元璋就如同定海神针一样在明初的地位。假如朱元璋没有把蓝玉杀掉,无非是给自己的儿孙留下了一大祸害而已,在朱元璋后期,蓝玉已经不能满足老朱给的权利富贵了,尤其是在军中的影响已经大于老朱了。

蓝玉收的义子成百上千,就算是在朱元璋跟前这些义子也只是听蓝玉号令,而不听朱元璋的号令,可见,在朱元璋的心里。蓝玉的威胁程度有多少面积了。(所以朱元璋在蓝玉案上,又是一次大屠杀。)

题者问蓝玉造反能成功吗?

当时如果老朱不杀蓝玉在之后的夺位之争中,蓝玉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完全可以把老朱家的天下推翻的。蓝玉败在了自己的嚣张狂妄,和目中无人。他高估了老朱的忍耐力。更低估了老朱的杀伐决断。所以蓝玉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


历史说谈


谁都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蓝玉造反几乎没有任何一点成功机会,而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以后的君主独裁。

明朝最初官员制度是沿袭元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这些单位都是拥有部分自治能力的实权部门,掌握着大明初年的权力中枢。无奈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废除中枢省和宰相,把权力下放到六部,而自己则全权掌握六部,实际上就是说朱元璋把以前宰相的活也干了,虽然自个儿累一点,却可以牢牢把握着所有一切的权力,是为君主独断权力的巅峰。

为什么问题是蓝玉造反能不能成功,我们却要说胡惟庸案呢?因为纵使蓝玉再往前挤,武将里面除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三个人以外他能排名第四好了,即使跟他有的一拼的汤和、邓愈……总之比蓝玉厉害的,或者可以跟蓝玉叫板的人在发生蓝玉案的时候基本已经死了,他蓝玉可以一手遮天,但由于此刻朱元璋独断专权,蓝玉造反,根本连兵都调不动,又谈何赢呢。

当然了,如果蓝玉造反能赢的话,其实我可以做两个假设。就是最早的时候他就跟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合作,一起谋反,没准会赢。第二,朱标不死,并且削藩成功。蓝玉是朱标大舅,当时几乎就剩他一个大功臣了,如果……可惜朱标还没当上皇帝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