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当年还没有“小留学生”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去留学了,1972年首次踏入美国的土壤,实际上那时我才11岁。

很多人问我,如果你不去美国,还会如现在一样成功吗?

美国成长历程中,留学的经历有什么帮助,又有什么感触?

我想讲的就是如果我没有留学,也许不会得到那么多,也许不会做到那么好!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我当时在美国的田纳西州,是在一个天主教的学校,去读初一。

整个城市没有几个中国人,而且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很多人在那个时候甚至没有于现实生活中看过东方的面孔。

但是他们对我伸出双手欢迎,我得到的第一件最重要的礼物就是——自信。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自信

我从小在台湾长大,老师总是用惩罚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做得不好,要怎么惩罚,如果那个达不到要求,谁又对你失望什么的。

他们习惯性地用威胁、惩罚、失望等等的方式,来希望我们能做得更好。

我第一次看到美国这样一个环境,它完全是用正面的教育,让我能够建立自己的自信。

美国的教育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它的教育方式就是:鼓励你在擅长领域做得好的时候,再给你足够的鼓励,让你能够得到一种自信!

这不仅仅是对这一件事情的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

而我的自信就来自于——其实蛮可笑的事情。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出了很多题目,在黑板上写了1/7,说你们谁能够换算出来。

题目写完我就举手了,他说“李开复这是什么”,虽然我当时的英文不是很好,我还是很快地回答了:0.142857。他说:哎呀,数学天才!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当时他一夸,我就想也许我真的是数学天才。

从此之后我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代表学校参加考试,参加全州的比赛等等。类似于奥数这种比赛,都非常踊跃地参加。

当我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我觉得我是田纳西州的州立冠军,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天才,他们就把我分到天才班,结果拿到一个最后一名。

很有趣的是老师当时说:“开复,你是最后一名。”

我说:“完了,最后一名怎么办?”

当看到我的A-成绩时,我说:“啊?最后一名还有A-?”

他说:“数学虽然是最后一名,但还是很厉害,一定要给一个A-”。

给了你自信,你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就会更努力地工作,就会做得很好。——这是我的自信,第一件在美国留学时得到的礼物。

信任

当时作为强项的数学是给自信,可是弱的比如化学、历史,我根本没有学过,没有读完,勉强去考,并且发现很多生词不认识,怎么办?

当时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历史老师跟我说:“开复,我知道你做不完今天的考题,你拿回家做!你可以用字典,你可以花所有你需要花的时间,3、5个小时都没关系,但是我相信你不会翻开教科书”。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你想,我是一个11、12岁的小孩,老师知道你的书籍在旁边,说让你慢慢做,但是我相信你不会翻开你的教科书。

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诚信和对别人的信任,所以一定要珍惜别人对你的信任!这,对我也是相当重要的。

教育

我这里有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刚开始读初一的时候,上课我根本一个字都听不懂。

当时我们的校长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他就说每天中午你把午餐拿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们一边吃午餐,我一边从小学一年级的英文课本开始教你。

我记得当时打开小学课本的第一页,他就这么一个一个字地教我。一个学校的校长每天愿意花中午的时间无私教我,一直到我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我还记得第二件事就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数学天才,差不多在十年级的时候把高中所有的课都念完了,我当时高中的老师跟我说,你下面应该读大学的课程。

我说可是开车要30分钟,我现在不能开车,老师说没关系,我教这个课,每天我到你家接你。

这个老师每次上课,每个星期3次,来我家接我,让我在我的11、12年级能够修到两门大学的数学微积分。

因此,我为老师的态度也非常非常感动。

实践

今天很多教育更多都是去背书本上的东西,背死书。

但是我非常相信那句话,看过的你会忘记,听过的你会记得,但是做过的你才真正的理解。

因此,当时我非常感触的是每一堂课都有那么多实践的项目,不会只教你一个指数是怎么回事,会教你为什么要学指数。

如果你挣100块钱,每年10%的利率,10年之后你不只会有200块钱,会有更多钱,因为利息会生利息。这就是指数的概念,会用真实的例子,如果你以后想有比200块更多的钱,就会努力地学这个题目。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另外一个实践,是我在高中参加了一个创业活动。

活动需要我们一帮人创一个公司,选谁是领导者,决定做什么产品,大家一起来合作,把产品推销出去,让家长出钱资助我们,当股东。

资助不是白拿的,到一年做完项目以后,要算上每一个股东应还他多少钱,要算股息等等,真的像一个公司来运营,那时我们感觉真的特别有意思。

而且我们做的项目当时也很有意思,这也间接地代表了美国学校的一种开放和包容。

兴趣

在哥伦比亚,我学到很多很多事情。如果说学到的最重要一件事情,我认为应该是培养兴趣,这是第五件我得到的美国留学的礼物。

我进去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的喜欢什么,我选了双专业——数学和法律。

很奇怪的两个专业,数学我觉得我是天才,法学我觉得看电视上那些律师都很酷,尤其当时美国有一个节目叫做《轮椅神探》,我就觉得这是我的偶像。

其实就跟今天的中学生一样,我其实很迷茫,并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职业是什么,只是随机选了两个。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读了一年多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不是数学天才,而且我觉得:不是天才的人,读数学没有什么意思。

还好,当时学校是允许换专业的,而且学校鼓励我们自己选修课程。所以,当时我很幸运地选修了电脑,我觉得这个才是我真正有兴趣的事情。

学校就有这种宽容,让我能够改变我的专业,我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学校,有这样一个宽容的环境,让我来在大三的时候做一个选择,能够追随我的兴趣。

平等

第六个我得到的礼物就是——平等,也就是老师跟同学之间是平等的。

我做助教的时候有一个机会,给学生讲课。当时我就觉得讲得很好,因为我在很短的时间就让这些学生学了很深的计算机技术。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工程师,也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员,因此我一定是很好的老师。

但是很不幸的是学生发回来的给老师的评语,让我非常震惊……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他们不但给我最低的分数,而且给我取了很多绰号,他们说开复的课叫做开复剧场,他一个人在上面演戏,我们全部都在下面睡觉。

这种平等交流相当重要,我知道在很多学校都有学生评老师,但是往往都是很局限性的,而且学生可能不敢打分。

研究的精神

第七,我学到的是研究的精神和真谛。

做一个科学家,读一个博士,真正核心是什么呢?我有幸跟我的博士导师谈了30分钟,我问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来这边读博士,你对我的期望是什么?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他说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这个学校读博士的期望就是:你要成为你论文的这个领域的全世界的第一人。他说我认为每一个博士生都应该有这样的抱负,要不然就不应该来读博士。

这句话对我有重大的影响,因为后来我做了一些项目,我觉得凑合可以毕业,可以拿到博士,但是我后来总是想这句话,真的要做到在个狭窄的领域里达到第一人才可以停止。

教育的真谛

第八个领域也同样来自于跟他的对话,就是教育的真谛。我说好了,我尽力会做到一个狭窄领域里边世界的第一人。

你带走的东西是做研究的精神,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知道怎么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要教会你知道如何独立地去解决一个尚未被解决的问题。

如果你学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你以后能够面临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能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去分析、去客观理解不同的观点,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你这个博士就是你可以终身拥有的使用,而且不仅仅是使用在你的这个领域。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我后来读了更多教育的书之后,我发现还有另外一句话跟他这句话是非常相似的,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就是教育。

导师

第九个礼物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得过图灵奖的一个世界性的导师,我决定跟他做语音识别,他给了我一个题目,这一做就是一年左右。

做了一年以后,我发现他给我的题目很好,但是他给我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建议是行不通的。

在美国这个环境长大,也让我有足够的勇气挑战我的老师,这可能也是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之下,让我有勇气说出。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当他分析了我为什么想用这样的方法之后,他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我从他这句话里所学到的远远不只是人人是平等,很多人认为他这句话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接受别人的思维。

看待问题的方法

第十件我学的事情跟这个也是相当有关的,第十个礼物我认为就是,每一件事情我们不是只有一个方法来看这个问题,而是有很多方法来看这个问题。

当时我的老师也跟我说得非常清楚,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有自己的意见。

李开复再曝争议性话题:不留学,不成功?

其实很多东方的教育碰到一个巨大的瓶颈,就是认为每件事情是非黑即白,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

一个科学的问题要么是这样解答,再不就不是这么解答,没有想到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方法来看问题。

因此,在今天的21世纪里,要能接受各种不同的思维的方式,能够理解任何的问题,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它,并不是有一个标准答案来定性。

这不只是一个科学家的胸怀,而且是一个所有21世纪的人所需要学习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