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炎阳不再炙烤

蝉儿不再鸣叫

盛夏渐行渐远

秋意愈来愈浓

......

今天(8月23日)12时9分

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处暑时节

天气逐渐转凉

这标志着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暑天就要结束

当透着凉爽的秋风轻轻拂过

你的心是否也随之安宁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

“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此时节

白天热,早晚凉

昼夜温差较大

不时有秋雨降临

可谓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处暑三候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

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这个时节

可供鹰捕食的鸟类和动物数量很多

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慢慢享用

如同陈列祭祀

二候天地始肃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一叶知秋

处暑之后

树叶开始凋零

又是一个遍地金黄的季节

落叶翩翩秋意浓

三候禾乃登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禾”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

处暑,不仅意味着秋凉

也预示着丰收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时节,秋高气爽

但“秋老虎”余威犹存

刚刚感受到些许凉意

可能还要间或遭遇高温

好在午热晚凉

为人们平添了一丝秋爽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时节,收获满满

高粱玉米遍田野

正如民谚所说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万物炽热,终归清凉

此时不妨静一静,停一停

在明媚的秋光中

感悟多彩生活,观赏最美人间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时节

各地用不同的方式

迎接初秋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出游迎秋

秋意渐浓

正是人们畅游郊野

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暑气渐止,云彩也疏散自如

“七月八月看巧云”

便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放河灯

中元夜在处暑期间

人们将做好的荷花灯

放于江河之中

任其飘泛

夜里的点点星火

寄托人们的美好祈愿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处暑来临,注意身体

由热转凉的交替时节

人体内的阴阳盛衰随自然而变化

养生保健应注意

养肺滋阴与祛暑化湿并重

遵循“收养”的原则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入秋之后

睡上一个有质量的午觉

可以保持精神

在冬天来临之前养精蓄锐

天气转凉

被窝让人更加留恋

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亦可缓解“秋乏”的疲劳感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之后

早晚温差加大

是肠胃病的高发时节

宜多食用清热安神的食物

如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

多吃梨、冰糖、鸭子等滋阴润燥食物

益气保健

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

以免加重秋燥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春捂秋冻”

体温在初秋不宜过高

增加衣物循序渐进

更有益于身体康健

早晚要注意增衣保暖

处暑至,三伏别,秋将临

此外

夜寝关好门窗,腹部盖上薄被

注意胃部保暖

多开窗通风、少用空调

也能帮助你远离疾病

处暑至,三伏去,秋将临

清风穿过纸窗的缝隙

手中的纨扇无需再用

孩童朗声诵读诗歌

沉醉其中格外闲适

万物炽热,终归清凉

感悟多彩生活,观赏最美人间!

关注“自贡共青团”官方微信,让青春更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