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歡迎關注歷史伊姐,聽伊姐為你講不一樣的歷史。

明朝在歷史上,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存在。這個朝代頗具傲骨,其農業、手工業發達十分的富足。因懸案眾多,使得明朝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要說明朝懸案中,哪一個最玄乎,那麼莫過於建文帝事件。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朱允炆劇照

建文帝朱允炆,乃是朱元璋的皇長孫。其善良仁厚、勤勉好學,可以說是一位賢明的君王。然而他性格軟糯,太過婦人之仁,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對此憂慮不已,因為君王無情才是真。

原本,朱允炆可以坐擁天下,安安穩穩做他的皇帝,不料他卻有一個狼子野心的叔父,也就是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一駕崩,朱棣便起了謀逆之心,時刻籌謀著將朱允炆殺死,自己取而代之。他料定即使自己計劃失敗,這侄兒那麼軟弱,必會念及親情饒他不死。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明成祖朱棣銅像

朱允炆登基後,實行了“削藩”政策,這引起了很多藩王的不滿。朱棣見此,覺得機會來了,便打著所謂的“清君側”的名號起兵。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率兵攻入了南京,當其來到皇宮時,發現皇宮裡已是一片火海。據說當時在火海里找到了一具穿龍袍的屍體,但是因為大火燃燒已經分不出來是男是女,宮中又實在沒發現朱允炆的身影,便只能宣佈皇帝駕崩。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明故宮遺址

但是很多人並不相信朱允炆就這麼死了,坊間也流傳出很多消息說他還沒死。朱允炆被宣佈駕崩後,他的叔父朱棣,便理所當然的繼了位。但是他卻時常感到不安,覺得有雙眼老是在注視著自己的一舉一動,那雙眼的主人正是朱允炆,所以他自己也覺得朱允炆還活著。如果說朱允炆還活著,那麼究竟他去了哪裡呢?

據史書記載,有這幾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朱棣攻城時,建文帝十分害怕便想自刎,卻被一個太監攔了下來,太監給他拿來了一個匣子,是先帝留給他在性命攸關時打開的。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明代僧人度牒

朱允炆打開匣子,發現裡面有袈裟三套、剃刀一把,度牒三張。度牒可偽造身份,三張度牒名字都不相同。然而朱允炆卻選擇了詐死,他認為只有讓外人認為自己死了,才能尋得一線生機。他便讓一個忠心的太監穿上他的衣服,偽造自己被火燒死的假象。匣子中還有密函一封,描述了一條宮裡通往寺廟的地道,到了寺廟只要將頭一剃,誰還知道他是誰。明朝統治者,一向信佛,自然不會貿然搜查,所以佛寺對建文帝來說,的確是一個好去處,但是他究竟在哪裡做了和尚?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深山古寺

貴州有個高峰寺,有人在高峰寺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一些文字,上頭記載著高峰寺的祖師收留建文帝一事。然而在蘭溪的古寺裡,竟也發現了與建文帝相關的物件。古寺裡有朱允炆和兩個臣子的塑像不說,在他們的塑像後還詳細描述了建文帝離宮那日的事,更是將匣子裡的逃跑路線也畫了出來,十分的有說服力,寺內也有建文帝題寫的詩詞,史學家們便猜測這蘭溪古寺,恐怕就是他真正的藏身之所。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鄭和

也有人說建文帝逃到國外去了,上面也提過朱棣不信朱允炆就那麼死了,曾經還派了鄭和卻尋他。聽說鄭和在國外,的確見到了建文帝,但是他打從心底裡覺得建文帝才是自己的主子,便沒有聽從朱棣的命令殺掉他。

還有一個傳言,便是建文帝從南京逃到了泉州,被泉州的一個寺廟的主持所救,主持見到朱允炆的度牒後很是吃驚,但是並沒有將他交出去。建文帝此人太善良,不忍連累他人,便逃到了蘇門答臘島,直到現在那裡,每年都有很多人在那裡祭奠建文帝,說是中國有位天子曾在那裡避難。

此人乃是明朝皇帝,飛來橫禍後生死未卜,其下落至今無人知曉

▲美麗的蘇門答臘島

直到今天,人們都還沒有弄清楚建文帝究竟逃往了何處。也許他的確是出家當了和尚,從此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畢竟對他來說,什麼君王什麼權力自始至終不過夢一場。

參考文獻: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