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康熙王朝为何不显雍正?

烟花易冷53829


楼主的意思,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为何不讲雍正吧,这个“显”字我不知道是不是地方方言,反正我就按这个意思来解答这个问题。

《康熙王朝》主要是讲康熙的事迹,当然,“九王夺嫡”也是康熙晚年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电视剧中也不是没有提及,那就是“九王夺嫡”的早期阶段,即:

太子党与大阿哥党的争夺。



太子就是二阿哥胤礽,他是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但是其出生时,赫舍里氏因难产而死。

因此,康熙对胤礽极其重视,这不仅是因为他是皇后唯一所出,同时也寄托了康熙对皇后的一片哀思——谁让康熙一生最爱的就是赫舍里氏呢?

也正因为如此,胤礽自从出生后就一直放在康熙身边,由皇帝本人亲自带养,其生活、学习也都在康熙的照看监管之下。

可以说,在所有的皇子中,康熙对胤礽倾注了最大的精力和期望。不过这也没办法,胤礽是嫡子,名正言顺的太子么。



至于大阿哥胤褆,其为惠妃纳兰氏所生,他虽然比胤礽大两岁,但可惜其生母地位不高,因而年龄虽长,但与太子之位无缘。

当然,胤褆也是很有才能的,他生性勇健,但脾气急躁,因而在康熙的心目中,他做武将大概是比较合适的,论储君位置,还轮不到他。

不过,因为年长的缘故,大阿哥胤褆也获得了比其他阿哥更多的机会,比如两次出征噶尔丹,胤褆都是前锋大将,也确实立下功劳。

更何况,清朝自建立以来并没有立太子的习惯,立嫡子只是汉人的儒家思想,所以旗人当中还是残存着原满洲部落的以军功定储位的思维习惯。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胤褆包括其身边的人也对储君之位有觊觎之心。而在太子那边,自然也集拢了同样一批人,为保住储君位置而不余遗力。



当时的大阿哥党以胤禩的舅舅明珠为首(其实是舅公),太子党则以其外公索额图(其实是外叔公)为主,两派争斗起来,康熙审时度势后,决定打压大阿哥党而保太子党。

最终,大阿哥党一蹶不振,胤褆本人也因为企图谋害太子被永久圈禁。

但是,之后的太子也同样表现失常(很可能是长期压力下导致的间歇性精神疾病),最终被康熙两立两废,失去储君位置。

之后,心力交瘁的康熙皇帝决定不再立储,但由此引发了更加激烈的争储斗争。

由此,本问题的主角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开始登场,但这不是《康熙王朝》的内容,而是下一部《雍正王朝》的内容了。


坑爹史册


康熙王朝这部书还有电视剧中,确实对雍正的描写不多,不过也是,既然是《康熙王朝》为什么要提雍正呢?


作为康熙时期的重要事件皇子们争夺帝位,也就是所谓的“九子夺嫡”但是在电视剧里也就是大阿哥和太子之间的争夺,其他几个皇子都是打酱油的。


主要原因就是《康熙王朝》当然以是描写康熙的,比如逼反三藩,和荷兰人联合攻打台湾,亲征噶尔丹,大阿哥和太子的争斗所占篇幅也不多。编剧以及导演的主要目地就是突出康熙的伟光正,对政治斗争的描写当真是少之又少。而在后来的雍正王朝里,才是雍正的主线,要表达的目地不一样,人物不一样,自然雍正就成了打酱油的了。

最后,康熙王朝虽然拍的无比伟光正,但我认为他真的不如雍正,这一切全都是靠捧出来的。其中真实历史,人们是无法得知了。总之,过度美化康熙,过于高大全,搞得一副为国为民的圣君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里,他的能力真的比雍正差多了,整个国家民不聊生,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编剧美化了清朝的社会形态,美化了满清的帝王,用意就不说了。


关河南望


《康熙王朝》主角当然以康熙为主,由幼儿到老年。



康熙当了六十一年皇帝,所作所为有很多,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彻底取消八旗议政,此外还有修筑黄河堤坝,南巡等等。

再说康熙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通晓多种语言,此外科学、天文、历法、算数水平都很高,可以说,想把康熙自己表现的全点都困难。更何况带着表现雍正。

雍正虽然是康熙继承人,但是也是在康熙末年才逐渐显露一些,康熙朝大部分时间他还是作为一个伪太子党默默谋划。非要表现康熙的儿子们的话,也是老二太子的戏份多一些才对。


远海观云


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二月河。

你可以将《雍正王朝》里雍正没登基前的部分插到《康熙王朝》康熙剿灭葛尔丹至康熙驾崩之间,这样两部作品便可以完美合二为一。

真实历史中,康熙于康熙36年结束对葛尔丹的三次征讨,而《雍正王朝》以康熙46年黄河发大水为开端,所以以上的穿插是没有问题的。

康熙36年是1697年,而雍正生于1678年,此时雍正刚刚19岁,对于一个19岁的少年,能有什么故事呢?

所以《康熙王朝》编剧将剧末不多的篇幅用于交代贯穿全剧的太子索额图与大阿哥明珠之争的结局。


sks君


康熙王朝主要展现了康熙皇帝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从少年时期即位如履薄冰,内有权臣相逼,外有藩镇割据,年少的康熙在孝庄太后的帮助下一步步驾驭最高权力,智擒鳌拜表现出少年康熙的沉着机智,少年老成,1673年,二十岁的康熙皇帝指挥了一场关乎大清安危的平叛战争历时八年,平定三藩,使年轻的大清王朝渡过难关。启用姚启圣和施琅将领,以武力收复台湾,维护国家领土主权,面对沙俄势力南侵,采用外交与武力相结合原则,两次雅克萨战争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遏制了沙俄的野心。亲征葛尔丹是康熙王朝的重头戏。为维护边疆安宁和国家一统,康熙皇帝与葛尔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平定葛尔丹。康熙晚年陷于两度废立太子及官僚日益腐败的问题,使他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剧中以大阿哥胤禔与索额图,太子胤礽与纳兰明珠的党派之争为线索,反映了康熙晚年政治腐败抬头,皇子结党营私的弊端。历史上九龙夺嫡的事件在康熙王朝中略加改变,四子胤禛并没有过多的讲述,一方面是剧情需要,没有给四阿哥展示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四阿哥当时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出对皇位的渴望,韬光养晦,为人行事低调,使大家的目光没有集中到他的身上,也是康熙皇帝后来对胤禛信任的原因,就是胤禛没有像八爷党那样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注重实干。


不怀旧正青春719


康熙王朝的主角自然是康熙本人的一生,雍正只是康熙的一个儿子,康熙一生已经够耀眼了雍正反而不那么引人注意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基本上都是桌子底下的暗斗,没有发生像玄武门之变那样的流血场面。况且雍正是个低调的人,以孝悌和为康熙分忧解难办实事儿不显山不露水的获得了康熙的青睐和信任,而康熙选择了雍正作为继承人也是闷在心里生前从没有公开宣布哪怕是有明显的暗示。最后说一句,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播出时间比《康熙王朝》早几年,《康熙王朝》如果再重演九子夺嫡的情节就难免多余了


立志成虫


康熙王朝,主要为了表现,康熙智擒鳌拜,平定三蕃之乱,收复台湾,打葛尔丹等事迹,表现了康熙的文韬武略,一代名君。也就没有必要用雍正的出现了,只是说明太子被废的事实,以及太子的失势,也暗含了另一位皇子要登皇位,实在没有必要有雍正的登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