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ABA训练技巧– 如何教导言语模仿

ABA训练技巧– 如何教导言语模仿

能够模仿别人的言语是学说话的基础,但一部分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模仿能力薄弱或不全面,拖延了语言的发展,导致跟别人沟通变得困难,而这些失败的经验往往令孩子避免使用语言,甚至用不当的行为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提高孩子的言语摸仿能力能够带来根本的改变。

教导孩子模仿发声的先决条件是孩子已经有基本的模仿能力,例如可以模仿别人不同的肢体动作,一些自发的声音,及有助于学习的行为,包括适当的专注力没目光接触。训练的初期阶段,我们要先让孩子模仿口部动作,例如摸牙齿,飞吻,伸舌头。当孩子掌握模仿这些细致的口部动作后,我们可以进入模仿声音或言语的阶段。

您可能会看到孩子在探索一个活动时总是喜欢重复十几甚至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孩子得到极度的满足。因为“重复”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重复是孩子学习必经的过程。通过重复,他们形成记忆,理解原理,也建立自信。

什么是模仿敏感期?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宝宝就开始了他的模仿。宝宝一出生就会条件反射地模彷大人脸部的动作,譬如吐舌头。不过,据研究发现,只有当宝宝在1岁左右时的模仿才标志着真正模彷的开始,或者说是具有自我意识和目的的模彷开始了。

一般来说,模仿的敏感期大概在1岁半~2岁左右出现。处于模彷敏感期的孩子会像个影子,你干什么他干什么,或者小朋友干什么他干什么。其实有时他并没有真正的需求,而只是为了模彷而模彷,从中能够吸取很多直接的经验。

模仿通常可以分四个步骤:

看或听——消化吸收——尝试模彷——练习。

拿学习语言来说,当宝宝能够说出“爸爸”、“妈妈”这样的简单词汇时,他们只是在单纯地模彷他们听到的音节。

时间久了,他们从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中,明白了这个词的意义,并且把它应用在他的对话中,于是,他的模仿也就取得了“终极”的成功。

模仿能力还是孩子认知和发展独立性的垫脚石,孩子会通过模仿中发现,他可以控制一些事情,于是他将模仿成为了一种自觉意识。

ABA训练技巧– 如何教导言语模仿

以下是教导模仿发声的要点:

1.开始训练时,我们要选择孩子可以准确发出的声音作为训练目标,先让孩子了解模仿说话的原理(当老师说「跟我说:啊」,孩子要发出一样的声音),及保持受训练时的成功感。

2.当孩子理解模仿声音的原理,训练目标可以进展到孩子还未掌握但贴近准确的声音或字。

3.为了增加孩子上课的乐趣,训练目标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及人物的名称,例如「妈」,「车」,「饼」。

4.如果孩子已能够辨别对象的名称,我们可边拿着对象边发出模仿的指令,让孩子更容易说出目标的声音或字。但若果对象的出现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或诱发滋扰行为的话,我们应该避免拿着东西教学。

5.透过有趣及轻松的方式教学,令孩子积极尝试发声。我们可以拿着动物模型模仿动物的叫声;及在轻松的地方进行练习,例如在游泳池里,滑梯上,沙池里。

6.练习开始时,我们也要接受及奖励不清楚或还未准确的发音,然后逐渐提高要求。

7.当孩子发音不清楚或还未准确时,我们记在孩子发音后再示范正确的发音。

8.若孩子的表现较差,我们也不要给予严厉的回应,避免令孩子不敢尝试说话。反而,我们应该继续以轻松的方式给予响应,及鼓励孩子继续尝试。

9.当孩子可以准确模仿单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逐步增加语句的长度。

10.我们必须有创意及耐性才能成功教导孩子模仿说话,所以若果可以在训练中了解孩子的喜好及分析他们的能力必定能事半功倍!

设计:Larissa

声明:平台重在分享,内容来自网络,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仅供参考借鉴使用,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

ABA训练技巧– 如何教导言语模仿ABA训练技巧– 如何教导言语模仿

关注我们

ABA训练技巧– 如何教导言语模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