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马文峰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8月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后期粮食价格存在上涨压力。

2018年8月,新的年度秋粮开始陆续新稻上市,受到国家下调最低收购价影响,原粮价格出现下滑,但是成品粮价格下调幅度较下,零售价格保持稳定;大豆及他各类杂粮价格继续下滑;农产品综合价格回升,依然处于低位;粮食价格下滑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农业生产。

扣除货币价值变动影响,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下滑明显,但是终端消费价格上涨明显,影响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工业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粮价、农产品价格同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继续扩大。

当前原粮价格指数明显低于2011/12年水平,同2011/12年度相比,原粮价格下降3.58%、成品粮批发价格上涨6.73%、成品粮零售价格上涨24.10%。国家牺牲农民利益压低农产品价格指数并没有换来终端消费价格下行,相反却是明显上涨。这种价格趋势不仅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更是巨大的社会分配不公平问题,导致全社社会总需求的严重不足。

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是我国市场体系严重僵化,是不同利益集团把持社会资源的配置,导致市场僵化;是政府配置资源导致利益固化。起始于农业主产区改革势在必行,否则继续发展必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加速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合理、开放、高效市场经济体系构建迫在必行;其前提加速全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构建公开透明、可查询、可追溯的社会诚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要求和基本前提,是消除权利的寻租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和基础。

1、综合价格

1.1 三种原粮综合价格指数 8月中国主要(小麦、玉米、水稻)原粮综合指数为2283元/吨,环比下降0.67%,同比下降2.02%。8月粮食综合价格指数较2014年9月最高位下降15.89%,较本轮周期最低水平17年2月回升0.23%,为2011年年6月份以来次低水平。

扣除货币价值变动因素影响,8月原粮综合价格指数实际环比下降1.82%,同比下降2.09%,连续3个月实际环比下降,2个月实际同比下滑。

贸易战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也压制农产品价格。国家下调,小麦和稻谷最低价格水平更是压制价格的主要因素。2018年1-6月价格实际同比上涨支持2018年的粮食生产,对后期价格产生抑制。

图1 中国原粮月度综合价格及实际同比变化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2018年1-8月,三种原粮综合指数平均价格为2333元/吨,同比上涨1.22%,扣除货币因素影响实际价格上涨0.62%。粮食实际价格上涨支持全年粮食生产,但是粮食价格上幅度远远低于农资价格、劳动成本上涨幅度,带来实际净收益继续下降,影响农村总需求增长。当前农业生产依然受到严重抑制,不利于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不利于整体国家经济运行。

2018/19年度(5-8月)均价为2297元/吨,同比下降0.92%,年度价格再度出现下滑。宏观总需求下滑带来粮食名义价格下滑;扣除货币因素影响,实际价格上涨0.44%。过去两个年度粮食年度价格实际滑必然影响2018年生产及2018/19年度价格总水平,带来2018/19年度价格的实际回升。

图2 中国谷物作物年价格走势分析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原粮期货综合价格 三种谷物期货综价格8月均值为2266元/吨,环比下降0.19%,同比下降2.48%,扣除货币因素影响,环比下降1.35%,同比下降2.55%。2018年1-8月均价为2340元/吨,同比下降1.41%;扣除货币影响实际下降2.02%;2018/19年度(5-8月)作物年度2283元/吨,同比下降1.73%。扣除货币影响的实际价格下降0.37%。如果今年实际价格继续下环,将会出现作物年度实际连续4个年度下滑,对生产有明显不利影响。

名义价格主要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出现下滑,期货市场受到政策影响的明显,政策市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2018年对夏粮减产,秋粮黄淮、东北玉米抽雄的是的过高温度和旱情影响,全年产量的下降,不考虑贸易战和国家国家低价出库影响,新年度价格必然上涨。但是当前政策因素给市场价格带来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预计后期实际期货价格上涨为大概率事件。

当前中美贸易战继续发展,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农村和农民社会总需求的开发,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老年及其他无劳动能力人群转移支付收入,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合理,才能真正启动农村5.8亿人口市场,为应对中美贸易战最有效武器,中美贸易战会进一步对美国农产品提高关税税率来应对美国扩大贸易战范围有效策略之一。中美贸易战必然导致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格局发展转变,中国进口品种生产增加抑制全球农产品总体价格上涨。

图3中国谷物期货月度价格指数及其实际同比变化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图4中国主要谷物期货作物年价格走势分析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面对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粮食价格政策下压粮食价格矛盾积累,后期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为大概率事件,需要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当前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支持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提升中国农产品自给率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宏观经济稳定有重要意义。

1.2成品粮批发综合价格指数(面粉、籼米、粳米)8月综合批发价格3739元/吨,环比上涨0.24%,同比上涨0.48%;扣除货币因素影响,实际环下降0.91%,同比上涨0.41%。,成品粮批发价格上涨主要收到宏观总需求推动和物流成本的推动作用。

图5成品粮的月度批发价格指数及实际同比变化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图6 成品粮批发作物年度价格指数及变化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2018年1-8月年度价格3753元/吨,同比上涨1.60%,扣除货币因素影响同比上涨0.99%。2018/19作物(5月-8月)年度粮食的平均价为3733元/吨,同比上涨0.60%,扣除货币因素上涨2.06%。

国家下调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对名义价格产生端和原粮价格的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无法阻碍成品实际价格上涨。

1.3 成品粮零售市场价格8月成品粮零售月度价格5711元/吨,环比稳定,同比上涨0.07%,保持历史高位,扣除货币影响,实际环比下降1.16%,实际同上月保持稳定。

1-8月粮食零售价格5721元/吨,同比上涨0.95%,实际同比上涨0.34%。2018/19年5-6月的成品粮零售价格指数为5715元/吨,同比上涨0.38%,扣除货币价值影响,实际价格上涨1.96%。新的作物年度以来国内原粮下滑、成品粮批发和零售价格上涨。成品粮零售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食品终端价格上涨主要来自流通环节价格上涨.

图6 中国粮食零售价格及实际月度同比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图7 成品粮零售年度价格指数及变化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1.4 批发与零售的价差率

8月批发和零售价差率为批发价格的52.74%,同比下降1.15%。中国食品的批发与零售的价差2011年的30%-35%的水平增长到今天的50%-55%的极高价差率。

图8中国主要成品粮批发与零售的月度价差率走势及同比变化

8月份原粮价格出现下滑、成品价格指数上涨,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对比原粮、成品粮的价格变化情况来看,当前的原粮价格降到2011/12年以下水平;2018/19年(5-8月)我国原粮的综合价格指数下降3.53%;成品粮批发价格指数上涨6.73%,成品粮零售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较2014年上涨24.10%。原粮、成品粮批发、成品粮零售价格指数变动的巨大差异显示我国社会成本的巨大变化,这是经济社会面临最大的问题。

1.5 粮食各阶段价格变动对产业及社会影响分析

1)原粮价格变化来看过去两年连续2个年度原粮价格实际下滑,对农业产业收入产生明显压制,对农业生产者可支配收入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者收入水平的提升必须大幅度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实现农业劳动者进入非农产业是实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有效措施,同时金融机构给予农业经营需要的信贷资金,满足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

本年度,截止目前,原粮综合价格指数呈现小幅回升,但是从最近两个月发展趋势来看,仍然存在实际价格下滑的可能,本年度如果继续出现的下滑,必然导致农村地区的经营性收入进一步下滑,会对整体经济和社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速,危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即:给予农民实现全社会平均水平社会化养老保障是实现农业土地有效流转、转移农业劳动人口、提升劳动者经营规模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政策制度。通过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的社会化,实现有效的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加快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全面的科技进步大幅提高的农业生力水平;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道路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尽快落实提高农村来年人养老金水平,将会严重阻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2)成品粮的价格方面,价格继续呈现出上涨态势。成品粮批零价差与价差率均处于历史高位,显示当前社会总体运行成本持续上涨。批零价差率的变化显示我们社会市场体系运行极其不畅,我们的市场经济体系存在太多阻碍经济健康,阻碍正常市场竞争的制度因素和市场垄断因素。房地产价格、物流成本、金融成本、政府社会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社会关系成本继续大幅上涨,同时一定范围的市场垄断,这些因素严重侵蚀我们社会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加强改革,国家统计之所停止终端食品价格公布在有意掩盖事实真相,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3)成品粮食批发与零售价差率的提升要求粮食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式,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的粮食销售环节的费用。网路直销结合分散各地物流节点及中心城市的仓储机构直接发货,从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是最有效的降低产销区差价,降低批发与零售差价的有效的措施,这样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降低消费者消费成本。

但是当前粮食行业企业不擅长利用现代的流通通工具,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工具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制约企业的规模和效率提升,率先利用现代工具企业,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总体运行成本,是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的有效利器。

1.6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升级从技术上

1)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生产力水平,通过生产力的提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和劳动者人均产出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如果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在耕作面积不增长的情况下,我们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的依然存在30-40%的提升空间,我们不仅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实现一定产品出口,减少播种的面积,有效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2)降低产业链条中的流通成本,减少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消耗,我们实际消费与消耗量可以存在的下降的空间,我们也可有效减少我们的耕种面积,大幅度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3)加速物联网大数据引入,加大对行业信息研究支持,让行业信息更加透明,有效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和费用;推动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的管理,实现全产业的链条的完全信息管理。

从国家制度层面来看

4)改变过去将农业作为劳动就业稳定器,归还农业劳动者平等公民权利,大幅提高老年的养老金水平达到全社平均水平,改变当前农村地区为封建时代的养老模式,农业依然半封建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真正有效推动农业发展,让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经济与社会管理模式在农村生根发芽,实现农业产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水平。

5)大幅减少政府机构、减少政府官员队伍,减少事业单位大量的冗余人员,大幅降低政府机构运行成本,从而提升总体社会效率,更重要释放大量受教育人员到农村创业发展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否则,伴随政府及行政事业队伍人员的不断庞大,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将会进入更加困难的处境。近期中央层面农村农业部的改革不仅没有减少中央政府的人口,反而继续增加新部门机构会对基层的机构设置程度明显的带动作用,防范后期政府机构人员继续扩大对保持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极为关键。

6)加速经济增长资源流向农村地区。从资源流入情况来,央行数据的显示,当前农业的和农村信贷资金的流入比重的严重不足,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社会资金供应增长的速度,从而带来的农村和农业的经济的下滑。



来源:《中国粮食研究周度报告(2018.9.13)》

马文峰:北京梭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东方艾格高级分析师,中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2012-2014年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长期坚持粮食、农业、农民问题、民生问题研究,大量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成为国家政策向导,推动国家政策出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