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馬文峰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8月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進一步擴大,後期糧食價格存在上漲壓力。

2018年8月,新的年度秋糧開始陸續新稻上市,受到國家下調最低收購價影響,原糧價格出現下滑,但是成品糧價格下調幅度較下,零售價格保持穩定;大豆及他各類雜糧價格繼續下滑;農產品綜合價格回升,依然處於低位;糧食價格下滑影響農民經營性收入和農業生產。

扣除貨幣價值變動影響,糧食和農產品價格下滑明顯,但是終端消費價格上漲明顯,影響農產品生產能力和居民實際消費能力;工業品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糧價、農產品價格同工業品價格剪刀差繼續擴大。

當前原糧價格指數明顯低於2011/12年水平,同2011/12年度相比,原糧價格下降3.58%、成品糧批發價格上漲6.73%、成品糧零售價格上漲24.10%。國家犧牲農民利益壓低農產品價格指數並沒有換來終端消費價格下行,相反卻是明顯上漲。這種價格趨勢不僅是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問題,更是巨大的社會分配不公平問題,導致全社社會總需求的嚴重不足。

導致這一現象的本質是我國市場體系嚴重僵化,是不同利益集團把持社會資源的配置,導致市場僵化;是政府配置資源導致利益固化。起始於農業主產區改革勢在必行,否則繼續發展必然影響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加速公開、公正、公平、透明、合理、開放、高效市場經濟體系構建迫在必行;其前提加速全社會誠信體系構建,構建公開透明、可查詢、可追溯的社會誠信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基本要求和基本前提,是消除權利的尋租實現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前提和基礎。

1、綜合價格

1.1 三種原糧綜合價格指數 8月中國主要(小麥、玉米、水稻)原糧綜合指數為2283元/噸,環比下降0.67%,同比下降2.02%。8月糧食綜合價格指數較2014年9月最高位下降15.89%,較本輪週期最低水平17年2月回升0.23%,為2011年年6月份以來次低水平。

扣除貨幣價值變動因素影響,8月原糧綜合價格指數實際環比下降1.82%,同比下降2.09%,連續3個月實際環比下降,2個月實際同比下滑。

貿易戰對社會總需求產生明顯抑制作用,也壓制農產品價格。國家下調,小麥和稻穀最低價格水平更是壓制價格的主要因素。2018年1-6月價格實際同比上漲支持2018年的糧食生產,對後期價格產生抑制。

圖1 中國原糧月度綜合價格及實際同比變化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2018年1-8月,三種原糧綜合指數平均價格為2333元/噸,同比上漲1.22%,扣除貨幣因素影響實際價格上漲0.62%。糧食實際價格上漲支持全年糧食生產,但是糧食價格上幅度遠遠低於農資價格、勞動成本上漲幅度,帶來實際淨收益繼續下降,影響農村總需求增長。當前農業生產依然受到嚴重抑制,不利於農村經濟穩定發展,不利於整體國家經濟運行。

2018/19年度(5-8月)均價為2297元/噸,同比下降0.92%,年度價格再度出現下滑。宏觀總需求下滑帶來糧食名義價格下滑;扣除貨幣因素影響,實際價格上漲0.44%。過去兩個年度糧食年度價格實際滑必然影響2018年生產及2018/19年度價格總水平,帶來2018/19年度價格的實際回升。

圖2 中國穀物作物年價格走勢分析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原糧期貨綜合價格 三種穀物期貨綜價格8月均值為2266元/噸,環比下降0.19%,同比下降2.48%,扣除貨幣因素影響,環比下降1.35%,同比下降2.55%。2018年1-8月均價為2340元/噸,同比下降1.41%;扣除貨幣影響實際下降2.02%;2018/19年度(5-8月)作物年度2283元/噸,同比下降1.73%。扣除貨幣影響的實際價格下降0.37%。如果今年實際價格繼續下環,將會出現作物年度實際連續4個年度下滑,對生產有明顯不利影響。

名義價格主要受到國家政策影響出現下滑,期貨市場受到政策影響的明顯,政策市不利於產業健康發展。

2018年對夏糧減產,秋糧黃淮、東北玉米抽雄的是的過高溫度和旱情影響,全年產量的下降,不考慮貿易戰和國家國家低價出庫影響,新年度價格必然上漲。但是當前政策因素給市場價格帶來較多的不確定因素,預計後期實際期貨價格上漲為大概率事件。

當前中美貿易戰繼續發展,我們必須高度注意農村和農民社會總需求的開發,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老年及其他無勞動能力人群轉移支付收入,實現農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合理,才能真正啟動農村5.8億人口市場,為應對中美貿易戰最有效武器,中美貿易戰會進一步對美國農產品提高關稅稅率來應對美國擴大貿易戰範圍有效策略之一。中美貿易戰必然導致全球農產品生產和貿易格局發展轉變,中國進口品種生產增加抑制全球農產品總體價格上漲。

圖3中國穀物期貨月度價格指數及其實際同比變化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圖4中國主要穀物期貨作物年價格走勢分析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面對國內、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和國內糧食價格政策下壓糧食價格矛盾積累,後期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為大概率事件,需要管理部門高度重視。當前加強農業生產管理,支持農業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提升中國農產品自給率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對宏觀經濟穩定有重要意義。

1.2成品糧批發綜合價格指數(麵粉、秈米、粳米)8月綜合批發價格3739元/噸,環比上漲0.24%,同比上漲0.48%;扣除貨幣因素影響,實際環下降0.91%,同比上漲0.41%。,成品糧批發價格上漲主要收到宏觀總需求推動和物流成本的推動作用。

圖5成品糧的月度批發價格指數及實際同比變化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圖6 成品糧批發作物年度價格指數及變化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2018年1-8月年度價格3753元/噸,同比上漲1.60%,扣除貨幣因素影響同比上漲0.99%。2018/19作物(5月-8月)年度糧食的平均價為3733元/噸,同比上漲0.60%,扣除貨幣因素上漲2.06%。

國家下調小麥、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水平對名義價格產生端和原糧價格的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無法阻礙成品實際價格上漲。

1.3 成品糧零售市場價格8月成品糧零售月度價格5711元/噸,環比穩定,同比上漲0.07%,保持歷史高位,扣除貨幣影響,實際環比下降1.16%,實際同上月保持穩定。

1-8月糧食零售價格5721元/噸,同比上漲0.95%,實際同比上漲0.34%。2018/19年5-6月的成品糧零售價格指數為5715元/噸,同比上漲0.38%,扣除貨幣價值影響,實際價格上漲1.96%。新的作物年度以來國內原糧下滑、成品糧批發和零售價格上漲。成品糧零售價格再創歷史新高。當前食品終端價格上漲主要來自流通環節價格上漲.

圖6 中國糧食零售價格及實際月度同比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圖7 成品糧零售年度價格指數及變化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1.4 批發與零售的價差率

8月批發和零售價差率為批發價格的52.74%,同比下降1.15%。中國食品的批發與零售的價差2011年的30%-35%的水平增長到今天的50%-55%的極高價差率。

圖8中國主要成品糧批發與零售的月度價差率走勢及同比變化

8月份原糧價格出現下滑、成品價格指數上漲,零售價格保持穩定


對比原糧、成品糧的價格變化情況來看,當前的原糧價格降到2011/12年以下水平;2018/19年(5-8月)我國原糧的綜合價格指數下降3.53%;成品糧批發價格指數上漲6.73%,成品糧零售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較2014年上漲24.10%。原糧、成品糧批發、成品糧零售價格指數變動的巨大差異顯示我國社會成本的巨大變化,這是經濟社會面臨最大的問題。

1.5 糧食各階段價格變動對產業及社會影響分析

1)原糧價格變化來看過去兩年連續2個年度原糧價格實際下滑,對農業產業收入產生明顯壓制,對農業生產者可支配收入產生明顯負面影響,實現農業生產者收入水平的提升必須大幅度減少農業從業人員,實現農業勞動者進入非農產業是實現農民脫貧,奔小康的關鍵有效措施,同時金融機構給予農業經營需要的信貸資金,滿足農業產業的發展需要。

本年度,截止目前,原糧綜合價格指數呈現小幅回升,但是從最近兩個月發展趨勢來看,仍然存在實際價格下滑的可能,本年度如果繼續出現的下滑,必然導致農村地區的經營性收入進一步下滑,會對整體經濟和社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加速,危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即:給予農民實現全社會平均水平社會化養老保障是實現農業土地有效流轉、轉移農業勞動人口、提升勞動者經營規模是解決當前困境的關鍵政策制度。通過農村地區的養老保障的社會化,實現有效的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加快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全面的科技進步大幅提高的農業生力水平;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技術道路才能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不盡快落實提高農村來年人養老金水平,將會嚴重阻礙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前中國社會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

2)成品糧的價格方面,價格繼續呈現出上漲態勢。成品糧批零價差與價差率均處於歷史高位,顯示當前社會總體運行成本持續上漲。批零價差率的變化顯示我們社會市場體系運行極其不暢,我們的市場經濟體系存在太多阻礙經濟健康,阻礙正常市場競爭的制度因素和市場壟斷因素。房地產價格、物流成本、金融成本、政府社會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社會關係成本繼續大幅上漲,同時一定範圍的市場壟斷,這些因素嚴重侵蝕我們社會健康發展。需要我們加強改革,國家統計之所停止終端食品價格公佈在有意掩蓋事實真相,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

3)成品糧食批發與零售價差率的提升要求糧食企業要改變經營方式,採取有效措施降低的糧食銷售環節的費用。網路直銷結合分散各地物流節點及中心城市的倉儲機構直接發貨,從而有效減少中間環節,是最有效的降低產銷區差價,降低批發與零售差價的有效的措施,這樣可以大幅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降低消費者消費成本。

但是當前糧食行業企業不擅長利用現代的流通通工具,特別是物聯網、大數據工具服務企業的經營管理,制約企業的規模和效率提升,率先利用現代工具企業,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降低總體運行成本,是提升企業的行業競爭力的有效利器。

1.6 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建議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升級從技術上

1)大幅度提升農業產業生產力水平,通過生產力的提升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水平和勞動者人均產出水平,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如果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在耕作面積不增長的情況下,我們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總產量的依然存在30-40%的提升空間,我們不僅可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同時也可以實現一定產品出口,減少播種的面積,有效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

2)降低產業鏈條中的流通成本,減少生產經營中的資源消耗,我們實際消費與消耗量可以存在的下降的空間,我們也可有效減少我們的耕種面積,大幅度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

3)加速物聯網大數據引入,加大對行業信息研究支持,讓行業信息更加透明,有效降低流通環節成本和費用;推動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的管理,實現全產業的鏈條的完全信息管理。

從國家制度層面來看

4)改變過去將農業作為勞動就業穩定器,歸還農業勞動者平等公民權利,大幅提高老年的養老金水平達到全社平均水平,改變當前農村地區為封建時代的養老模式,農業依然半封建的農業生產模式,才能真正有效推動農業發展,讓現代農業技術和現代化經濟與社會管理模式在農村生根發芽,實現農業產全球競爭力的提升,提升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水平。

5)大幅減少政府機構、減少政府官員隊伍,減少事業單位大量的冗餘人員,大幅降低政府機構運行成本,從而提升總體社會效率,更重要釋放大量受教育人員到農村創業發展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才能得到真正實現,否則,伴隨政府及行政事業隊伍人員的不斷龐大,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將會進入更加困難的處境。近期中央層面農村農業部的改革不僅沒有減少中央政府的人口,反而繼續增加新部門機構會對基層的機構設置程度明顯的帶動作用,防範後期政府機構人員繼續擴大對保持經濟與社會健康發展極為關鍵。

6)加速經濟增長資源流向農村地區。從資源流入情況來,央行數據的顯示,當前農業的和農村信貸資金的流入比重的嚴重不足,增長速度遠遠低於全社會資金供應增長的速度,從而帶來的農村和農業的經濟的下滑。



來源:《中國糧食研究周度報告(2018.9.13)》

馬文峰:北京梭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東方艾格高級分析師,中華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2012-2014年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長期堅持糧食、農業、農民問題、民生問題研究,大量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成為國家政策嚮導,推動國家政策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