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這段內河航道 當年船老大到這裡會膽戰心驚 如今確……

趙河和潘河匯合後的河流稱為唐河,興隆鎮人稱之為“西河”。

全長230公里的唐河有通航的悠久歷史。“唐河……至鄧家埠口始通舟楫。……涸可駕舟直達襄陽。”(《乾隆唐縣誌校注》第44頁)“明、清至建國初期,商船來往,絡繹不絕。清代中期,船隻上行可至方城。清同治六年(1867年),上可至賒店(今社旗)……抗戰時期,源潭成為唐河水運終點。”(《源潭鎮志》第194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1956年後因水土流失嚴重,河床淤積,比降增大,河水逐漸減少,船隻只能行駛於唐河城關以下。1970年以後,唐河水運衰落,船隻退到漢水、襄江一帶。”(《唐河縣誌》第398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至今唐河縣還保留著由原航運公社改制而成的航運管理局這一機構,負責管理一直遊蕩在漢水、長江的一些船隻。

從埠口街到果莊一段的河流,過去被行船人們稱為三道灣,行船到這裡都要十分小心。

俗話說:“地無三里平,河無三里直”,唐河從賒店鎮蜿蜒南下,雖地處平原,也有許多的急彎和險灘,距離賒店鎮30裡的吳家埠頭(現在的菓莊村,據說曾挖出過一座石碑,上書吳家埠頭),就是當時行船的險地,著名的“三道灣”,本來從北向南的河水,受堅硬的礫石河岸的阻擋,毅然調頭向西,幾乎拐了個九十度的彎,這就是廢航之後人跡罕至的“北天邊”,村民稱沖刷得很是陡峭的折彎處“鐵頭”,湍急的變了向的水流,很容易將船衝過來,橫擔在“鐵頭”上,船毀貨沉,很是兇險。

過了此處,船行一里,河道又變,繼續向南流去,這是第二道彎,在第二道彎的下面,就是深不見底的五妮潭,河道在這是一下子變開闊起來,但五妮潭內暗流、旋渦湧動,稍有不慎,船將被衝上淺灘,除了拉縴將寸步難行。

這段內河航道 當年船老大到這裡會膽戰心驚 如今確……

過了五妮潭,向南一里,就是吳家埠頭,可以想象當時的吳家埠頭,也是商賈雲集、補給裝卸、繁華如城市。補給休息後精神飽滿,再向南一里,就是第三道彎了,這裡河道向東南方折去,折彎處也是礫石河岸,一半隱在水中,要繞過才行,不熟悉的就要吃大虧了。這裡被戲稱為“鐵屁股”。當年一運貨船由於船老闆掉以輕心,沒有有撐好舵,造成船斷裂為兩截,船上物品漂流在河面上,果莊有好多會水的義務打撈給船家。此處險惡,因此船老闆在此都不敢掉以輕心。

隨著歲月變遷,這些當年的行船攻略,只能成為傳說,沒有幾個人能記起來了。

這段內河航道 當年船老大到這裡會膽戰心驚 如今確……

聽說唐河將來要蓄水通航,停滯數十載的唐河航運盛景將再度重現,也許未來我們還能看到西河裡行船的美景。

感謝社旗縣興隆鎮呂樓村果莊村曹靳果提供資料。


作者:趙華勝,社旗縣興隆鎮呂樓村老街人,現居鄭州。

這段內河航道 當年船老大到這裡會膽戰心驚 如今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