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古代皇帝的廟號、諡號、年號

古代皇帝的廟號、諡號、年號

網絡圖片

廟號: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劉知幾《史通?稱謂》:"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有宗有德, 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一般認為,廟號始於商代,漢代承襲了這一制度。漢代對於追尊廟號一事是極為慎重的,因此不少皇帝都沒有廟號。但這一制度發展到南北朝時已不太嚴格了,從唐代開始,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更是無帝不”宗”了。

追尊的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自漢代開始,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開國皇帝之後的嗣君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但也有例外,如明代朱棣取代建文帝做了明朝皇帝,他並非開國皇帝,卻廟號明成祖;清人關後的第一任皇帝順治皇帝也非大清的開國皇帝,仍被尊為“世祖”。

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歿世帝王的全號。如漢武帝的全號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號是高祖文皇帝。習慣稱呼中,唐代以前對歿世的帝王簡稱諡號,不稱廟號;唐代以後由於尊號的出現,尊號、諡號加在一起很長,不便稱呼,所以又改稱廟號。到了明清兩代,因為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明英宗除外),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帝習慣上常稱他們的年號。稱年號的皇帝生前也可以稱呼,故而若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時,稱他們為“康熙帝”、“乾隆爺”,那就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如稱他們為“聖祖”(康熙廟號)和“高宗”(乾隆廟號),就不對了。

諡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據其生前業跡評定的 帶有褒貶色彩的稱號。鄭玄注云:"諡者,行之跡也”。《五經通義》:"有德則諡善,無德則諡惡,故雖君臣可同。" 上古有號無諡,周初始制諡法,至秦廢。漢復其舊,歷代因之, 至清止。帝王的諡號一般由禮官議上。依據生平業績,根據諡法擬定諡號,奏請欽定。

明朝代滅亡後,末帝的諡號由清朝代立。如崇貞被順治帝追諡為“莊烈愍皇帝”,清代史書多簡稱為明愍帝。《清史稿?禮志六》:"乾隆四十一年,定明代殉國諸臣,既邀諡典,並許入祠”。

諡號的選定要根據諡法,諡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諡號時選擇。這些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上諡,即表揚類的諡號,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下諡,即批評類的諡號,如:“煬”表示·好內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從亂”等。中諡多為同情類的諡號,如:“憨”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

諡法初起時,只有美諡、乎諡,沒有惡諡。諡號之有善惡,西周共和以後。周厲王是一個貪婪的君,“國人”發動暴動,他逃到彘(今山西霍縣東北),後來就死在那裡。“厲”便是對他予以斥責的惡諡。

諡號中還有一種私諡,這是有名望的學者、土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諡號。私諡始於週末,到漢代才盛行起來。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高官司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諡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嶽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諡號、廟號的選定,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年號的起源和命名

年號是歷代帝王紀年的名號,也是時代的標誌。“紀元”亦稱建元,是紀錄年度之始。西漢以前,一個皇帝無論時間長短,都是既不改元,又無年號,一元到底,概稱xx帝的xx年。王號紀年比年號紀年方便一些。彼時,承襲王位者,也只採用王號紀年,不建年號,如周惠王元年。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封建帝王們出於政治的需要,便逐漸改變了紀年的方式。我國曆史上正式改元是從漢武帝開始。正式建立“年號”作為制度傳襲下來,則在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後。年號實行後,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號”,即稱為改元,一直延續至清末“宣統”為止。辛亥革命後,所用的民國歲次和袁世凱的“洪憲”仍留有年號的遺蹟。

古代皇帝的廟號、諡號、年號

網絡圖片

我國曆代各朝所定的年號,為了稱謂之便,大多以兩個字命名,如漢初建、晉永和、唐貞觀、宋元嘉、明萬曆等等。但也有很少數是三個字、四個字以至六個字的。三個字年號是從公元9年王莽的“始建國”開始的。之後的還有“中大同”和“中大通”等。四個字的年號就不少了,如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唐代武則天稱帝后採用的“天冊萬歲”、“萬歲通天”,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還有六字年號,如西夏景宗的“天授禮法延祚”,惠宗“天賜禮盛國慶”等。

封建帝王年號在用詞上是十分考究的,總要經過反覆篩選,採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應、元、天、中、永”等字開頭。因此歷史上歷代年號的採用,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重複現象,如用“建武”作年號的有7個;“建興”有11個;“太平”做年號的達9個之多;另外“中興”、“永和”、“永平”、“永興”、“建和”、“建平”,這些年號就分別各有6個皇帝使用過。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歷史知識,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導致年號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