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青島“高起點啟航、高標準打造”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新青島,新活力。青島市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城市,聚焦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海洋經濟、創新驅動、產業集群、區域統籌等方面,高著眼規劃,高起點啟航,高標準打造,增創發展新優勢,加速形成新動能為主導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新格局。

高起點:發揮海洋特色優勢 打造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青島臨海而立,因海而興。從2011年青島市編制實施《青島市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龍頭城市開始,青島聚焦海洋經濟發展,在至今8年左右的時間內,6次深化提升海洋發展戰略。今年,青島市編制《青島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國際海洋名城行動方案》,在全球座標中謀劃海洋戰略方位。青島西海岸新區也成為獲國務院批覆設立的我國第9個也是唯一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

據統計,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1112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2909億元,年均增長17%左右,佔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9.6%。深藍漁業、海洋設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航運貿易等重點產業發展節節高,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左右,海洋設備製造業躍升為全市第一大海洋產業。

立於高起點,青島仍不斷加快建設海洋科創的“新引擎”。青島藍谷加快建設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打造全球海洋科研領域速度最快的超算平臺和覆蓋全球的高分辨率立體觀測系統,建成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兩洋一海”海洋觀測網和海洋大數據中心,牽頭實施“透明海洋”和“問海計劃”專項,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水下滑翔機在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續觀測。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獲批籌建,將集聚中科院13家研究機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中心。

高標準:重大創新平臺驅動 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

隨著青島國際城市戰略的實施,青島更注重以世界一流的眼光與標準開拓創新驅動。近年來,青島市實施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工程,通過“中科系、高校系、企業系和國際系”四條主線,累計引進建設高端研發機構近50家。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哈工程船舶科技園、北航青島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加速形成高水平產業創新基地。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首批入駐5個項目,正在規劃論證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試驗線,全力打造世界“動車小鎮”。

針對青島特色的優勢製造業集群重點培育,深入實施“雙百千”行動和“一業一策”計劃,重點推進軌道交通、汽車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智能化、品質化、高端化發展。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集聚中車四方、龐巴迪等軌道交通核心配套企業120餘家,產品本地配套率達到40%,生產動車數量佔全國運營動車組的60%、城軌地鐵車輛佔25%,產業集聚水平居全國首位。加快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產值增長183%,投資100億元的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簽約落地,北汽新能源汽車二期擴建,特來電“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覆蓋287個城市的18.6萬個終端。

對產業集群的重大項目,建立“四新四化”重大項目庫,儲備優質項目970個,總投資約1.64萬億元。設立總規模300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出臺基金管理辦法,召開基金項目推介會,向社會推介了50個重點項目。目前,已與北汽投資、海爾金控等8家投資機構達成150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圍繞重點產業集群項目,實施精準招商,組建30個專業化招商團隊,加快重點項目引進,著力打造高標準、高水平的特色產業高地。

 高著眼:區域統籌發展 提升新舊動能轉換整體效能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青島以高著眼的姿態,全面實施全域統籌戰略,同時緊抓重點區域引領的脈絡。以青島西海岸新區為例,新區依託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核心區,以服務保障戰略母港為突破口,推進體制機制、政策制度、發展模式“三個創新”,搭建軍民融合創新、技術裝備保障、軍隊保障社會化服務、軍地人才培養、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建設等“六大中心”,集聚軍民融合企業161家,投資額超過1200億元。

園區也實現了突破發展。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創建工作的啟動,帶動境內物流貿易先導區和境外經貿合作區加快發展,探索國家級開發區轉型升級新模式。目前,園區成功簽約落戶33個項目,總投資418億元。加快臨空經濟示範區空港綜保區、山東航空基地等項目建設,新機場航站樓全面封頂。膠州灣國際物流園海鐵多式聯運優勢進一步凸顯,開通至蒙俄日韓等12條國內國際班列,累計到發國際班列4600列,發運集裝箱61萬箱。

2018年上半年,青島市生產總值5985.43億元,增長7.6%。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新經濟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5%,動能轉換步伐明顯加快。青島正沿著繪就的藍圖,穩步構建高質量經濟發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