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壽陽縣隸屬山西省晉中市,位於山西省東部,枕恆嶽,絡太行,居瀟河中上游,東經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緯37度32分至38度5分,東與陽泉、平定、昔陽山水相連,西鄰太原、榆次,南接和順,北與盂縣、陽曲隔山相望,有“金三角”之稱。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壽陽的由來

西晉太康年間置壽陽,因地處壽水之陽而得名,屬樂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壽陽遷大陵城(今文水縣),並改名受縣。隋開皇十年(590年)於壽陽故城再置受陽縣,屬幷州。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受州於縣城,受陽縣屬之。貞觀八年(634年)廢受州後,仍屬幷州。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受陽為壽陽。

壽陽縣古八景

壽水清波,芹泉曉月

雙鳳朝陽,石門禹跡

方山雲霧,羊頭積雪

建公蛇穴,故城返照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熱門景點

祁寯藻故里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祁寯藻(1793—1866)字穎叔、淳浦,號觀齋、息翁,山西壽陽縣平舒村人。戶部郎中祁韻士之子。道光進士。歷官至軍機大臣,左都御史,兵、戶、工、禮諸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籌辦海防,查禁鴉片。咸豐帝即位,更得重用。後自請辭官。咸豐、同治之際,密陳釐捐病民,力請罷止。論時政六事。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同治元年(1862),供職弘德殿,教同治帝讀書。五年後卒。道光帝時,他在翰林院任侍講學士、經筵講官,為道光帝講習經書,從侍左右,充當顧問,此為一代。咸豐帝時,他為體仁閣大學士兼任講官,為咸豐帝講治國方略,授用人之道,此為二代。同治帝時,他在弘德殿為同治帝授課,朝夕納誨啟沃,此為三代。祁雋藻歷經四朝,輔佐過道光、咸豐、同治三代皇帝,為維護清廷的統治盡了一位賢相應盡的責任。

方山森林公園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山西省壽陽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因其四面正方而得名,又因其主峰形似蝙蝠,且清嘉慶年間,方山有斷碣出土,上書“神蝠”字樣,為晉時遺物,因而大學士祁雋藻榜書“神蝠”大字,立石於方山,故又名“神蝠山”。總面積3580.3公頃,風景旅遊區面積1125.1公頃。主峰海拔1532米,其峰頂坦地面積達到28000平方米,為北方山脈之罕見,俗稱“神坪金頂”。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方山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唐代皇室李通玄為避宮廷內亂隱居此山潛心研究《華嚴經》,著享譽中外的《華嚴經論》。明末文學家傅山,清代相國祁雋藻等歷史名人來此拜謁、遊歷、盛夏避暑。方山人文自然景觀奇美獨特,有天然雲洞、兩池、六奇石、八松景、九泉十景和眾多碑林寺廟。特點:山峻、林幽、石奇、泉清,風光秀美;寺塔、廟宇、樓閣、碑碣、景觀瑰麗。可謂是“方山奇峰掛青松,林海波濤幕遊人。”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水濤溝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全長15公里,有古樹、怪石、山花與長年流淌不息的山水,群山環繞,高峰入雲,清清的溪流從南面沁源縣的馬跑泉發源,千迴百轉,流過長30華里的巖溝,滋潤著數百頃良田,孕育了綿山數千年古老的文明。這就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著錄的“石桐水”它時而平緩,時而激湍,並在幾個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行徑“捨身崖”至“抱腹巖”地段,仰望懸空棧道,猶如掛在半崖的搖籃,五龍墓諸峰如削,矗立天際,抱腹巖頂的喬松,孤傲入雲,猶如狷潔的介子。這段路沿途要繞三十多個彎,跨二十多次澗,還得翻一道小小山樑。人隨山轉,水繞山流,左邊青山聳翠,右側峭壁挺立,伸入溝中的山岬酷似神話中描與的猙獰怪巖;還有如猴,如象,如鷹隼的巨石。各種奇特的山岩地貌,組成了巖溝奇異的自然風光,無絲毫人工雕琢的跡象。

普光寺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位於壽陽縣西45公里處的西洛鎮白道村,始建年代無考,主要建築包括正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東西耳房等,現存建築21間,佈局規整,中軸線對稱,總佔地面積約1100多平方米。正殿為宋代早期建築,東西配殿為明代建築,其它建築為清代建築。正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2.92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4.1米,平面近方形。進深大於面闊,這種佈局尚屬少見。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單下昂,樑架結構為四椽栿前後搭牽用四柱。內壁壁畫共三層,中間一層為明代所繪,底層尚不知何時代,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結構形制和用材規範上保留了宋代建築的特點。

龍泉寺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位於壽陽縣南燕竹鎮孟家溝村,始建於明代,寺依山勢上下疊建而起,共有8層,現有磚砌窯洞37眼,磚木結構房舍49間、古戲臺一個、凌涇塔一壽陽普光寺座,總佔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凌涇塔位於龍泉寺之東約100米處,磚砌筆尖式,高13層,約25米。塔上嵌碑,書有“凌涇塔”,為傅山先生所題。孟家溝龍泉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田寺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位於山西省壽陽縣平頭鎮黑水村,又稱福田院。據碑文記載,金貞祐年間(1213-1217年)毀於兵火。元代和清代多次重修。佔地1053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佈局。中軸線主建有山門、正殿,兩側為東西廂房。現存建築正殿為元代遺構,其餘皆為清代建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七椽,單簷懸山頂,樑架結構為六椽栿對前搭牽用三柱,斗拱五鋪作雙下昂,重拱計心造。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該寺坐北朝南,現存大小殿宇14間,總佔地面積800平方米。沿中軸對稱佈局,有正殿、過殿、東西配殿。 正殿建築面積162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間寬相等,懸山頂,坡度較陡,屋脊以琉璃瓦裝飾。 過殿為寺門入口,面闊三間,明代建築。 東西配殿面闊各四間,較為罕見,根據結構特徵推斷為明代建築,琉璃瓦飾屋面。正殿存碑“刀村福田寺創建正殿碑記”一通。 福田寺是有確切紀年的元代建築,建築物結構用材上都體現了元代建築特點,是保存較好的元代建築精品。

松羅院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松羅院位於壽陽縣平頭鎮董家莊村,創建年代無考。現存建築有過殿、戲臺、正殿及東西配房。正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硬山頂。松羅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閣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位於縣城東關街的文昌閣,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清代康熙、乾隆、咸豐年間曾幾度重修。文昌閣採用木結構建築,重簷三層,建造雄偉,錯落有致,16通碑石環閣而立,令遊人流連忘返。

龍棲湖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位於壽陽縣境內南燕竹鎮蔡莊村附近,是人字河的交匯點,為一處人工中型水庫。湖區佔地一萬餘畝,其中水面4000餘畝,水深1~3米不等;湖心小島臥龍崗(俗稱補腦山)油松茂密,風光秀麗;湖周圍灘塗地上蘆葦、蒲草、毛柳、河箭等溼地植物生長茂盛,引來大量鳥類棲息繁衍,好一派秀美風光。遊人到此,或湖邊垂釣,或湖上泛舟,或島上休憩……好不愜意。

朝陽閣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朝陽閣坐落於壽陽縣城城東南,日出即照,故名。朝陽閣初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清代三度重修。上世紀60年代被拆除,2005年修復。長期以來,當地群眾把朝陽閣當作壽陽的象徵並賦予許多美好的神話,是傳說中老壽星宴請眾神仙的寶地,現被今人視為象徵壽陽曆史精粹、人文標誌和精神家園的“文化圖騰”。同時,朝陽閣也是壽陽著名的景點之一。

鹿泉山壽星文化景區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位於壽陽縣城平頭鎮山底村,距縣城約30公里,海拔1717米,是縣域內最高的山峰。植被覆蓋70%以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傳說中老壽星得道成仙的地方。2007年壽陽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壽星文化之鄉”的稱號。鹿泉山由大大小小數個山頭組成,綿延起伏數十里,鍾靈毓秀,蒼梧青松翠柏,交相輝映成林。站在鹿泉山的最高峰,極目遠眺,薄霧繚繞,層巒疊嶂。耳邊山風呼嘯,松濤陣陣。春日裡,山花搖曳,奼紫嫣紅。

尹靈芝烈士紀念館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位於壽陽縣城北,是山西“紅色旅遊”線上的一處景區。紀念館佔地2205平方米,前面大廳塑有烈士雕像,兩側陳列室為烈士參加革命工作的照片、影印件以及實物,廳前屏障有烈士的生平簡介。大廳之後是尹靈芝的墓葬,直徑3米、週迴18米,墓葬四周有100餘米長的墓廊和2米高的漢白玉紀念碑,上書“尹靈芝烈士之墓”。

壽陽美食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壽陽茶食是狀如酥皮月餅的包餡點心,色澤金黃,味醇香甜,餡厚不膩,是節慶之時,用以待客或饋贈親友之佳品,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壽陽油柿子色澤焦黃,中心開花,形如柿子,外酥內軟,香甜可口,是用壽陽小米熬製的糖稀與面和好,捏成柿狀,用油炸熟,為壽陽獨有的風味名吃,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旅晉中,第七站,壽陽縣——三代帝王師祁寯藻故里

壽陽豆腐乾,山西省壽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壽陽豆腐乾塊形較平整,外觀褐紅,內顯金黃,口感堅實,組織細膩有韌勁,無豆腥味,鮮香味美,營養豐富。“壽陽豆腐乾”採用當地產優質大青豆製成。所用原料壽陽大青豆顆粒飽滿,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