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广告群……”老师直言,最烦这类人

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广告群……”老师直言,最烦这类人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都在“中西家庭教育”找到了力量

文:中新网、齐鲁晚报、19楼(my19lou)

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广告群……”老师直言,最烦这类人

如今,孩子们上学使用微信“家长群”非常普遍,但因为这个“家长群”,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快崩溃了!

01

班主任吐槽:

家长群信息一直在刷屏

在北京一所中学当初中班主任的刘明,觉得自己最近得了“手机恐惧症”。因为,他的微信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

这些呈指数上升的聊天记录,都来自刘明所在的班级家长群。刘老师说:“有时候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一会儿一条,微信一直蹦。”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在甘肃平凉某幼儿园做老师的赵娟。她告诉记者,老师每天都要在群里把小朋友吃饭的照片、学校通知等内容发送到家长群里。家长们看到消息后,就会在下面跟风回复“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等客套话。

她说“我很感谢家长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但每个家长都发一句,反而让后来的家长看不到重要信息了,所以我希望家长们少发收到消息。”

当然,这还只是其中一种情况。更让赵娟郁闷的是,不少家长会在群里发广告或者各类点赞、转发抽奖等信息。

赵娟说,“有时候十多分钟没看手机,再一看微信,未读消息就过百了。结果点开看,全是家长们在群里聊些琐事,或者发些广告宣传。”

如何还手机清净呢?

在广州一所中学做班主任的黄伊老师,就和年级其他班主任老师一起商议出一份群规。这份群规明确要求:“群内不得发任何与班级和孩子无关的信息,如广告、投票、红包等。”

此外,群规还专门规定,班主任发送消息后,如无特殊注明收到回复,则不必回复。

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广告群……”老师直言,最烦这类人

02

每天数十次

为家长直播“校园生活”

闲聊的微信消息轰炸着老师的手机,但他们的家长群负担远不止这些。

“家长放心,宝贝们开始上课啦”

“孩子进入午睡时间啦”

“我们在室外玩游戏啦”

……

这些幼儿园里平凡不过的日常,陈宏每天都要录制成短视频,发送到家长群里。

陈宏是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班主任,上课之余,她每天花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短视频。

“从孩子进园到放学,从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几乎是跟踪拍摄,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

但这些工作,很多家长们觉得还不够。“没有在视频里看到我家孩子”,是群里家长最经常给出的反馈。无奈之下,陈宏得专门去找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再拍一个视频发给家长看。

“若是忙的顾不上,有些家长就私聊我,说没看到孩子着急。”陈宏说,这样刻意提醒她“现场直播”的微信,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波。

相比于陈宏,广州黄老师稍微轻松点。她在群里被“赦免”拍视频,只用不时发点学生照片就行。

于是,和陈宏一样,黄老师也得在上课前、学生午睡时、做课间操时拍照片,实时发送给家长看。黄老师说“有时候学生去上体育课,我也要跟着去一趟,给家长拍孩子上体育课的场景。”

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广告群……”老师直言,最烦这类人

老师分享孩子上课视频

03

相比于为孩子拍照片和视频的任务,更让老师头疼的,是在群里和家长沟通得“语言平和,拿捏准确”。

刘明老师,就常为聊天问题感到头疼。他说,文字留在微信群里,就成了证据,每个老师都要谨言慎行。

他讲起班里数学老师在群聊里被“怒怼”的经历。

一名学生数学成绩有所退步,数学老师在群里@了孩子家长,提醒家长孩子数学下滑,要多注意点。

本是一句善意提醒,可谁曾想,孩子的爸爸来了气,在群里回应数学老师:

“我孩子那么聪明,成绩下滑是老师问题。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面对家长的“玻璃心”,刘明说,老师们不得不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在群聊时把握分寸,照顾到每位家长的面子,谨言慎行很重要。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黄老师的聊天群规里也写明:

“家长不得在群内咨询孩子的表现,有需要请电话或到校交流。”几位班主任私下也约定好,只在群里发学校的公告和班级事情,绝不就个别学生的情况在群里做任何讨论。

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广告群……”老师直言,最烦这类人

04

幼儿园出聊天规则

还家长群本来模样

家长微信群是把双刃剑,它的存在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但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要营造良好的聊天环境,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在网络世界做“戏精”。

很多家长群的群规也开始写上:教师在上班期间专注于带孩子进行活动,无法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教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

另外还有些家长群群规写到: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也会让老师觉得比较尴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明确的规定,才能让老师更好的工作。

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广告群……”老师直言,最烦这类人

看完的家长有同感吗?

现在,家长微信群已经成为老师的隐形负担。

老师们忙于三尺讲台已经不易。

家长们和老师沟通时,

不妨多一份谅解,多一份支持。

只有家长与老师并肩作战,

才能真正实现家校联盟,让孩子学有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