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面為何叫沙面?

沙面,曾稱拾翠洲,地處白鵝潭北部,與廣州大陸隔著沙基湧相望,面積約0.3平方公里。因為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在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

沙面為何有兩間教堂?

沙面島在歷史上曾是英、法兩國的租界,1860年代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英法兩國選中了這塊珠江中的小沙洲(距離清朝閉關鎖國時期中國唯一的的外貿區“廣東十三行”相當近)作為租界地址,填築成島,並於1861年簽訂租約。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島上西部4/5劃為廣州英租界,約264畝,東部1/5劃為廣州法租界,約66畝。各有一橋與廣州河北(華界)相通。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在之後的大半個世紀裡,英法兩國取得了在沙面島上的許多特權,政府相關機構與企業大量移入,主要的領事館和政治、金融組織都建立在此。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正因為此,英國人在沙面的西部蓋了基督教的沙面堂,法國人在東部蓋了天主教聖母堂。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面“萬國建築群”

沙面是全國最小的租界,這些建築又不是單純地西方風格,它們建在廣州,是保留西方風格的同時,融入了當地特色的建築。比如外廊建築就是在東南亞、華南地區,為了適應高溫潮溼天氣而產生的。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島上的規劃按照西方園林“井”字形佈局,河堤、街心花園、公園和建築行程歐陸式街區。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面傳統上是各國駐廣州領事館的集中區,但因應領事館自身規模的擴大和市內其他區域的快速發展,多數領事館已經從沙面遷出,隨著美國領事館在2013年7月遷往珠江新城,現時島上只剩波蘭領事館留守。

門牌的小秘密

“26號黃叔家的空調修好了嗎?”

“我在大街3號樓頂!”

外人說起沙面的建築總是強調其本身的名稱,但這裡的街坊和街道辦工作人員對建築的稱呼更願意用門牌號表示。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雖然很抽象,但不知為何,聽起來比“海關大樓”、“領事館”、“匯豐銀行”更親切。街道辦好幾位工作人員都說,因為大家都對門牌非常熟悉,只要一說出數字,就能馬上反應到是哪棟,有什麼情況需要處理。所有人都對這裡的生活了如指掌,對這裡的建築如數家珍。

幾百年高齡的樟樹

沙麵點解有兩個教堂

在沙面,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數不清歷史悠久的樟樹——而這些樹種也能反映出西方特色:廣州城內多種榕樹,但沙面的老齡樹中,西方引入的樟樹佔多數,樹齡最老的古樹正是一棵300歲的樟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