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有人說三阿哥胤祉才是隱藏最深的奪嫡皇子?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三胤祉才不是隱藏最深的奪嫡皇子,最後的勝出者雍正才是隱藏最深的皇子。

相對來說九子奪嫡中最光明正大同時最深諳於自保之道的皇子才是對於老三胤祉的合理評價。

下面宋安之結合電視劇與真實歷史來分析一番。

雍正王朝電視劇於1999年播出,距今差不多二十年之久。在那個年代可沒有什麼特效,也不是今天諸如小白臉乃至娘炮橫行的面癱時代,這部劇以優良的劇本還有眾多演員的用心表演而被封之為神劇,至今是經久不衰,完美的還原了清朝的宮廷政治。

電視劇中使用的是春秋筆法,以九子奪嫡來代入,將清朝這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中的奴化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將宮廷政治鬥爭刻畫到一個新高度。

雖然劇中並非還原歷史,除了大體歷史和結局符合歷史外,諸多劇情與現實歷史是根本不符的,其實這才是這部電視劇的恐怖之處。因為這部電視劇可是糅合了諸多康乾時代的歷史典故,比如說雍正登基以後的科場舞弊案是由李紱揭發的,而真實歷史李紱的確在康熙末年負責審查過有關科場舞弊的案子,類似於這種合理搭配歷史情節的劇情更是數不勝數。

而雍正王朝既然是用的春秋筆法,肯定是將雍正的腹黑儘量的表現合理化,其實多看看歷史,會發現雍正還真是像歷史上真實雍正那樣刻薄寡恩待人苛刻的,而且雍正也是一個黑化的boss,比如二廢太子雍正就是最大的幕後黑手。

ps:關於雍正是二廢太子的最大幕後黑手具體可以看看宋安之上一期的雍正王朝分析。


其實仔細盤點一下雍正王朝奪嫡時候的九位皇子,老九、老十、老十三這三個老八或者老四的支持者先不說,有心嫡位的有:老大、老二(太子)、老三、老四、老八、老十四。

仔細看看有心皇位的這六位皇子,除了老三還有腹黑深沉的老四以外,其他幾位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各懷鬼胎,為了奪嫡無所不用其極。

像老大為了奪嫡甚至不惜魘鎮詛咒太子。太子為了保住地位還想發動兵變對康熙下手。老八更是陰謀詭計頻出,甚至用死鷹詛咒康熙。(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老十四也夠狠,熱河狩獵之時還假造太子手諭來發動兵變,想渾水摸魚。

而老四身為孤臣主義的實踐者,雖然不至於發動陰謀詭計或者謀反兵變什麼的,但也不簡單,比如說二廢太子最大的幕後黑手就是老四。像競選大將軍王時候,老四跟鄔先生商量時,更是赤裸裸暴露其野心,說讓年羹堯以後勤牽制住老十四這個大將軍,到時候就是老十四真的繼位也沒用。

可以說雍正才是為了奪嫡隱藏最深的皇子,同時早已黑化,不過因為電視劇使用的是春秋筆法,所以讓大家不知不覺間忽略這個隱藏最深的boss。

而老三在某種程度上就成為了這部電視劇裡面的正義代表或者皇子中的好人代表了。至於說老三是隱藏最深的奪嫡皇子,根本不是那回事。

像老三奪嫡時唯一一次出手就是在一廢太子前夕,老大迫不及待的跳出來以替康熙分憂的理由,要殺了太子胤礽,康熙暴怒之時。老三當時說出了老大魘鎮太子的事情,使康熙徹底對老大失望,但不願意揹負殺子之名,所以將老大永遠囚禁。

至此老大徹底出局。

看似老三這次出手很厲害,直接使老大徹底出局,但也搭上了自己。


因為康熙當時暴怒之下問老三為什麼不早說,書讀到狗肚子裡面去了嗎。老三支支吾吾的解釋到只是聽到消息不敢確定,現在看到大哥今晚的表現才確定了,所以才說出來的。

可見康熙對於老三的小心思看的很清楚,老三雖然解釋了,但並非完美解釋,說明老三這個人不會拐彎說話,也不會陷害人,而是借真實的事情來打擊政敵。但自然是在康熙心裡地位大幅度下降,相當於與老大同歸於盡了。

這一點來看,老三的方式並不高明,而且比較明顯還搭上了自己。所以說他是奪嫡隱藏最深的皇子還真是高看了他,小瞧了老四雍正了。

同時老三也是一個善於自保的人,通過老大被永遠囚禁的事情可以看出,沒有十足把握老三不會出手的,也不會沒事使一些陰謀詭計的,反而會廣結善緣的。

所以相對九子奪嫡勾心鬥角的局面來說,老三這樣也算是最光明正大的了。

比如說雍正當年下江南完成賑災任務以後,康熙對此大為欣慰,想要雍正再接再厲的去追繳國庫欠款。

老八一黨藉此對雍正提前下套了,鼓勵一群欠款大臣和皇子們去迎接雍正,對大臣說打算勸酒雍正,趁其喝醉以後,讓他許諾放寬還款期限。同時又聯合其他皇子對雍正用天子回京的禮儀歡迎,老三當時也在其中,說明他是默認的,但見面以後老三卻對雍正說出了“勘破識味,不飲酒,汝能持否”這句大有深意的話,意思讓他不要喝酒。

之後幾位皇子連番勸酒,不論怎麼說,雍正也是滴酒不沾,避開了這個圈套,可見老三的提醒還是可以的。

正因為老三這種做事留一線和廣結善緣的做法,使老三成為雍正登基以後待遇最好的皇子,可以上朝不拜的。雖然老十三享受的待遇更好,但老十三可是活活累死的,老三可比他舒服多了。再對比其他幾位皇子被先後囚禁的命運,老三更是一個人生贏家了。

所以在九子奪嫡這種兄弟自相殘殺的亂象中,老三才不是什麼為了奪嫡隱藏最深的皇子,而是相對來說最光明正大最會自保的皇子!

第131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中的三阿哥胤祉看似是自成一派,實際上卻是“太子黨”的成員。

《雍正王朝》中的三阿哥胤祉,自始至終都是給人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狀態,對於皇子之間的奪嫡之爭,他似乎並不在意,一直在全心全意的在編撰他的那部《古今圖書集成》。

然而,看似不問世事的三阿哥胤祉,卻是太子黨的成員,而也是可以通過康熙的兩次差事的安排予以確認的。

第一次是在康熙在熱河“一廢皇太子”的時候。

康熙率領眾皇子在熱河秋闈,由於康熙對於太子胤礽的巨大不滿,讓八爺黨的幾位阿哥抓住了機會,於是,十四阿哥胤禵偽造了太子手諭,而太子黨成員凌普接到這份假的太子手諭後,沒有任何的懷疑,隨即派兵包圍了康熙在熱河的行宮,進而製造了“太子陰謀叛亂”的事實。

此時的康熙為了穩定局面,一口氣連著將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八阿哥胤禩四位皇子封為了親王爵位,同時宣佈停用太子的一切印信。之後的康熙便做出了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安排。他讓有過帶兵作戰經驗的大阿哥胤禔負責整個行宮的衛戍,讓一個三阿哥胤祉這樣一個書生皇子負責熱河駐軍的行營事務。

康熙非常清楚,大阿哥胤禔與太子胤礽的關係不和,並且胤禔對於胤礽的太子之位早有覬覦之心,康熙將胤禔安排負責行宮衛戍,讓他當這個保安隊長,就是在穩住胤禔情緒的同時,將他死死的按在自己的身邊,使其不能趁亂加害於太子胤礽,畢竟康熙還需要一個活著的太子胤礽向他解釋這一切的緣由。

於是,康熙安排三阿哥胤祉負責駐軍事務,因為他相信,只有三阿哥能在這種情況下保全太子,讓自己見到活著的太子,其他皇子他都不放心。

第二次是在康熙召集會議“復立皇太子”的時候。

康熙罷免了佟國維,瓦解了“八爺黨”,並且決定將太子胤礽從宗人府放出來,這個時候,康熙沒有選擇上折陳奏保舉胤礽的四阿哥、十三阿哥以及張廷玉,更沒有讓其他的皇子或者大臣前去,而是又一次讓三阿哥胤祉前往,接胤礽出宗人府。

康熙這樣做也是用心良苦,此時的太子胤礽,經過了熱河行轅的“叛亂”風波以及康熙“一廢”太子的打擊後,早已是驚弓之鳥,本身“叛亂”的事情原委還未調查清楚,群臣“奏議新太子”的事情又搞得沸沸揚揚,如果此時此刻再給太子一點刺激,極有可能讓太子精神徹底崩潰,甚至尋了短見,同時,康熙更要防著其他皇子及朝臣假借聖意加害於太子。所以,康熙又一次選擇了三阿哥胤祉,因為只有見到了胤祉,才能讓太子放心不會當下尋了短見,也有胤祉,能朝著積極的方向規勸太子,讓太子能安心出來面聖,這一切也是為了太子著想。

通過這兩次的安排,可以確定,三阿哥胤祉實際上就是“鐵桿”的太子黨,而且是康熙欽點的太子黨。

實際上,之所以有如此的劇情人物關係設定,還是因為歷史上胤祉和胤礽的關係確實是非同一般。

太子胤礽出生後兩個時辰,她的生母赫舍裡皇后因難產去世了,隨後,康熙安排了三阿哥胤祉的生母容妃馬佳氏負責撫養太子,馬佳氏也就成為了太子的養母。由此可見,太子與三阿哥雖非一母所生,但卻是一母所養,從小一起長大,感情也是非常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康熙“一廢皇太子”之後,三阿哥胤祉通過不懈努力,找到了大阿哥胤禔魘鎮太子的證據,進而幫助太子胤礽成功翻盤,這段劇情在《雍正王朝》中也有體現。

這些都說明,三阿哥胤祉與太子胤礽的關係,也正是因為三阿哥對於太子的支持,也贏得的是康熙的信任與好感,畢竟在這個時候,康熙對於胤礽還是充滿的希望,同時,相較於此時的雍正,三阿哥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的表現,更加會贏得康熙的賞識。


太子被廢之後,三阿哥胤祉的表現與雍正可以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自從康熙“一廢皇太子”後,雍正在十三爺胤祥和鄔思道的支持下,決定參與奪嫡競爭,進而開始計劃著謀求皇位,而鄔思道為雍正定下的策略便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就是不顯露自己的奪嫡之心,不去結交朝臣,不去與其他皇子明爭暗鬥,而是緊密團結在康熙周圍,用自己的能力與孝心,博取康熙的信任。

雍正是這樣的做的,三阿哥胤祉何嘗不是。

雍正除了與自己關係極為密切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就是同自己的門人年羹堯有著交往和聯繫,並不去結交其他的皇子和朝臣;三阿哥胤祉則是除了與自己招募編書的陳夢雷、李紱等文人雅士有交集,也選擇與其他政治勢力的隔絕。

雍正一心辦差,只想著專心做事情;而三阿哥胤祉則是專心編書,不過問政務。

康熙過壽,雍正獻上的是自己誦讀一萬遍的《金剛經》,為康熙祝壽祈福;三阿哥胤祉獻上的是自己的工作成果,《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

可以說,三阿哥胤祉採取的是與雍正同樣的策略,不去爭位,不去刻意的表現自己,不去結黨和拉幫結派,以此來引得康熙的信任與好感。

除此之外,三阿哥胤祉相較於雍正還有一個先天性的優勢,那就是他的年齡長於雍正。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此時的康熙唯一的嫡子胤礽已經被廢黜並且圈禁起來,而年齡最長的大阿哥胤禔也被康熙圈禁終身,所以三阿哥相對於雍正還佔有一個年長的優勢。

所以,同樣的策略,同樣的不引人注意,同樣的默默籌劃,還有一個年齡的優勢,三阿哥胤祉可以說是雍正最為強勁的競爭對手,而他卻將這一切隱藏了起來,可以說是藏得非常的深。


當三阿哥得知自己無緣皇位的時候,馬上從競爭者變成了支持者,進而為自己贏得了“御前免跪”的恩典。

“奪嫡之夜”,康熙去世,隆科多宣讀了康熙皇帝的遺詔,雍正成為了康熙的接班人,未來的皇帝。

而此時的三阿哥胤祉的表現比十三爺胤祥還要積極,作為雍正的兄長,此時最為年長的皇子,率先下跪,叩拜新君,給予了雍正巨大的支持。

也正是因為三阿哥對於雍正皇位的率先承認,極大的增加了雍正登基的合法性砝碼,再加上三阿哥在“九子奪嫡”期間以及在雍正登基之後,持續保持著謙遜、低調的風格,胤祉也等到了雍正的尊重,進而獲得了“御前免跪”的恩典,這是連十三爺胤祥都沒有的特權。

由此可見,三阿哥胤祉將自己完全化的“隱藏”,在康熙在世的時候,保持了自己的競爭力,而這也成為了他的“保護傘”,最終使其免於雍正的猜忌,能夠以善終收場。


雍親王府


讀到這個提問,覺得挺彆扭。

一般來講,當我們說誰是隱藏得最深的壞人的時候,後面接下來,往往會擺出他驚人的破壞力。說胤祉是隱藏最深的奪嫡皇子,緊隨其後的,卻很難講明他釆用了什麼有力的奪嫡手段。

當然,太子被廢,皇子們萌生奪嫡的念頭,這是一種正常反應。說胤祉隱藏得最深,最深到底有多深?如果說最深的標準是隱藏到深得幾乎看不見,那麼提問倒也能夠說通。

嘮叨完提問,接下來說說《雍正王朝》劇中胤祉這個人。

觀點一,胤祉最準確的定位是太子黨

在劇中,胤祉的主職是修書,他修的書名叫《古今圖書集成》。因為修書,在他的身邊聚集了一批類似於陳夢雷、李紱的清流。



胤祉修書的成績很突出,得到了康熙的認可。他因為修書虧空國庫30萬兩銀子,後來四阿哥追比虧空,這些欠款是康熙替他填補的。

至於奪嫡,他也客串了二次。

第一次是在太子出事的當晚,康熙讓大皇子負責自己行宮的護衛,而把安排熱河駐軍的事務交給了胤祉。大皇子偏重於武事,曾經帶兵征伐過噶爾丹,他帶兵護衛康熙的行宮,是情理之中的事。胤祉是個幹文事的人,卻負責熱河駐軍這一攤子事,這就很發人深省了。



原來,康熙這樣安排,只為了一個人,那就是在行宮外被拘押的太子。當時,太子剛出事,康熙需要一個活著的太子來査明真相。在眾多的皇子中,康熙最相信胤祉不會對太子動壞心眼,所以將管理駐軍的兵權交給他,方便他去保護太子。

第二次客串,他的風頭出得有點足,活生生地把大皇子懟成了圈禁。

當時,太子被拘後受到刺激,精神有點不太正常。大阿哥喜形於色,一個剎不住車,對康熙表示要親自動手,以解“慶父之憂”。他的意思是:父皇啊!你不忍心殺太子,我願意替你動手幹了這個太子弟弟。大阿哥這樣一鬧,康熙很反感,當眾揭穿了他醜惡的臉嘴。

胤祉見替太子出頭的時機成熟,以太子狀似瘋癲為問題的突破口,一層一層地剖析鑄成瘋癲的原因,最後劍指大皇子,指名道姓地懟他魘鎮了太子。

胤祉的這次出擊,既打翻了大皇子,讓他再無翻身的機會。同時,也為太子復出製造了機會。

有些學者在分析九王奪嫡時,把胤祉拎出來另歸一黨,主要是因為大皇子、二皇子紛紛被圈後,若按照“立長”的原則,他是有很大機會的。

但是在正史和劇中,他摻合嫡位之爭就這麼兩次,並且全是圍繞太子進行的。所以我認為:胤祉最準確的定位還是太子黨。

觀點二,胤祉對胤禛的處事方法不太認可

舉兩個例子。

第一件事,胤禛追比虧空,先是逼死老臣魏東亭,後又下手對付虧欠國庫的阿哥。

胤祉飽讀詩書,明白追比虧空對國家的必要性,所以他當著一眾欠款人的面,拿出30萬兩銀子填補了虧空。這是他對胤禛追比工作的支持。

在私底下,他很不贊同胤禛這種咄咄逼人的追款方法,表現得甚是反感。



第二件事,胤祉被視為清流們的依靠,李紱遇上事,大多找他商量。



對於雍正的執政措施,胤祉看得很清楚,他對李紱說:“皇上登基急著要辦兩件事,第一是開科取仕,第二是推行新改。”



這兩件事,李紱都捲了進來。當李紱想從他那裡獲得幫忙,胤祉奉勸李紱不要摻和,他自己也堅持極少沾染朝廷事務的原則。



由此可以看出,胤祉並不把雍正看成一路人,對他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觀點三,胤祉有為兄的風範

太子和大阿哥被圈禁以後,胤祉一心埋頭著書。他這樣做,完全是出於本心。不論是正史還是《雍正王朝》劇中,胤祉都是以孝子的形象出現。奪嫡的九位皇子,除了他和胤禛,其它皇子都惹過康熙生氣。面對一眾弟弟,他有著作為哥哥的自尊和高風格。



第二,遺詔宣讀以後,胤禛被指定為皇位繼承人,一眾皇子猛然間適應不了,當時的場面有點冷。是他挺身而出救場,率先喊出“臣胤祉參見皇上”。這說明他顧全大局,雖然沒做成皇帝,也不願做折檯的事。



第三,李紱是典型的清流,因為參劾田文鏡被降死罪。他知道這是個冤案,平時不理朝政的他,親自跑到雍正面前替李紱求情,並說出“御前免跪的恩典我不要了”、“拿我的親王爵換李紱一條命”。他能這樣做,就是怕自己的四弟一怒之下做出傻事。

以上,在奪嫡的九個皇子中,胤祉是最講吃相、對皇位看得最淡泊的一位。說他在奪嫡過程中隱藏最深,也許是帶有惡意的猜測吧!


鏈天絕


只說劇,不談史。

《雍正王朝》這部書,我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所以對許多細節不甚了了。電視劇我倒是看了有幾遍,對劇中的三阿哥胤祉印象頗深。

作為“九子奪嫡”中的一員,若說他沒有覬覦過皇權、沒有做過皇帝夢,我是並不相信的。單隻從他洞悉胤褆魘鎮太子一事,就可見一斑了。這等機密之事,若非平時“用心良苦”,他又如何能瞭如指掌。

在太子沒有被廢之前,老大胤褆自己是一夥,胤祉、胤禛和胤祥表面都是擁護太子胤礽的,是太子黨。老九、老十和老十四表面都是擁護老八胤禩的,稱為八爺黨。

太子被廢之後,大阿哥被圈禁。老十三跟隨老四胤禛另立山頭,老十四也開始和老八明爭暗鬥起來。這時候,只有胤祉還是孤家寡人一個。在諸子鬥法的過程中,胤祉看出康熙這天平越來越偏向老四胤禛,自知爭儲無望,轉而自保。事實上,他一直也都是謹小慎微的,就算是揭發大阿哥魘鎮太子,他也只是借題發揮。

在巨大的權利誘惑面前,只要他在這個圈子裡,無論爭與不爭,他都註定不會被忽略。何況他也並非無心於此,更要命的是他還有爭的能力。胤祉是諸皇子中為數不多的文武全才,文學和騎射都是佼佼者。在老十四假冒太子手諭,調兵謀反的危急時刻,他領的差事是“總領熱河駐軍行營事宜”。以康熙的用人之道,他應該是不會把這麼重要的差事,交給一個不會用兵的人吧。

最後一點,他的生辰八字也不容別人忽視他的存在。老大被圈禁,老二被廢,按照“立長不立幼”的古訓,他是首當其衝。

既然看透了無法成王的時局,又不願意去做敗寇,他只有好好的隱藏起雄心壯志,裝出一副無心爭儲的樣子來。這也許就是有人說他隱藏深的原因吧。

我是把酒共東風,歡迎持不同意見的讀者共同討論。






把酒共東風


雍正為什麼對大清雍正朝清流名譽精神領袖:愛新覺羅胤祉也不放過

皇家學霸、才華過人、奪嫡方法錯誤

胤祉,是大清皇子裡屈指可數的文化屆精英、學霸、公知、甚至是基礎數學家。胤祉年少好學、善騎射、會書法,可以說能力是康熙幾個兒子裡很高的,也很受康熙寵愛,胤祉當年就被封為誠郡王,而四爺胤禛才只是貝勒。胤祉因為學問大,是皇家臉面,經常被康熙派遣參加祭祀。一時間炙手可熱。

說實在的有這麼有才華的三哥,讓老四胤禛壓力很大,也讓老四也不敢懈怠,努力追趕。

胤祉主編過《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在編書的過程中,胤祉的身邊聚集了一批赫赫有名的文人,如周昌言、陳夢雷、楊文言等。這些人就相當於現在的一些社會精英、公知、社會輿論製造者與傳播者。這樣的人對政府公信力、形象影響很大。所以康熙很重視胤祉,把胤祉的編纂室當皇家宣傳部一樣看待,甚至掏錢給胤祉編書,讓這幫人替自己宣傳。


胤祉見康熙這麼重視自己,也曾經幻想過能取得大位,也有了奪嫡的慾望,可惜胤祉母家容妃勢力太差,胤祉只能拼命抓好身邊的這批文人。可是胤祉打錯了算盤,俗話說得好“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些文人搖旗吶喊還行、抨擊政策還行、奏摺淹人還行。定國安邦、治理國家卻一點用都沒有。更何況奪嫡流血的事,幫不上忙,也出不了戰略思想。康熙也知道胤祉的這幫人能力不濟,朝中勢力不行,所以就算第一次廢太子圈禁大阿哥,老三都排第一了也沒考慮傳位給胤祉。不過康熙也算照顧胤祉,康熙末年曾經發生孟光祖招搖過市,打著胤祉名義行賄拉攏地方大員事件,康熙出面保護了胤祉,還找人幫胤祉擋禍。


胤祉一直和太子關係搞得很好,這讓康熙很滿意,卻讓胤禛一直認為胤祉不是和自己一條心。另外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祉揭發大阿哥,老三排了第一,暴露了奪嫡之心,讓胤禛在繼位以後視之為眼中釘。

退出爭鬥,主動示好

胤祉在先後經歷百官舉薦太子和太子復位事件之後,驟然醒悟明白自己奪嫡無望,便自動退出爭鬥,繼續編書。

康熙在暢春園傳位胤禛後,胤祉也曾為老四說過好話,主動靠攏,第一個拜見新君,第一個跪拜新太后。可是在刻薄的弟弟心裡,胤祉這個三哥已經成為殺與不殺、抓與不抓的對象了。不過樣子還要裝裝,老四繼位之初假惺惺給胤祉親王免跪的特權。不久老四開始對胤祉動手了。

兄弟猜忌,削爵禁死,無情最是帝王家。

雖然老三一直靠攏示好,但是老四卻不領情,老四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評價自己的三哥:

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

大意是:誠親王的才幹可用,但是他的心思和我不在一條線上,我跟他四十幾年兄弟我對他了若執掌,但是用他乾點事卻是很難的了。

所以雍正對胤祉是赤裸裸的懷疑,雍正也最早對沒有勢力的胤祉動手了。

首先雍正找了個藉口,把胤祉從皇家編纂室、皇家宣傳部裡踢了出去,把胤祉幾個文化屆精英鐵桿打發了。再發配胤祉去守護景陵監視起來。胤祉心裡不舒服發了些牢騷,結果被雍正知道了,雍正對胤祉更加懷恨在心。不久胤祉兒子弘晟犯了點錯誤,被殘酷打擊,貶世子為閒散宗室。


胤祉雖然有爵無權,但是依然與當朝清流保持聯繫,被雍正視為朋黨。清流和現在的噴子、鍵盤俠很像,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與雍正的新政作對。這裡有一個叫李紱的人,他實際上是清流的領袖,但是李紱又與胤祉交好,經常聚在一起。李紱強烈反對新政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政策,認為讀書人也要擼起袖子幹活了,這就是侮辱斯文。李紱帶著滿朝的清流與雍正打擂臺,讓雍正更加惱怒,特批朋黨案,把李紱等人抓起來問斬。

雍正一直猜忌李紱的朋黨案有沒有保護傘,同時也想給弘曆收買人心,就精心拿李紱布了一個局。讓弘曆出面求情赦免李紱,自己再順水推舟恩准,讓弘曆在天下讀書人面前博得好感和擁戴。偏偏半路殺出個熱心腸的老三,大義凜然地寧肯拿親王爵位和親王免跪換李紱一條命,攪和了本屬於弘曆的美事。


晚年猜忌成性的雍正認為老三想拉攏人心結黨,當清流領袖。想想這麼個老傢伙留給兒子也是個禍害,心一橫索性留你不得了。

胤祉為自己的不謹慎埋下了禍根。

雍正八年五月,怡親王胤祥的喪禮上,胤祉遲遲未到,並且毫無憂傷的面色。之後莊親王胤祿等彈劾他,胤祉下宗人府議罪。雍正帝命奪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弘晟然仍被禁在宗人府。

胤祉為何對胤祥去世沒有悲傷,歷史沒有記載,我們可以猜測一下。一方面是胤祉想起了幾十年前胤祥生母敏妃去世時,自己剃頭被康熙懲罰親王貶成貝勒。現在胤祥沒了,我看看誰能把我怎麼樣。難道三爺我老栽你們家手裡啊。咋就你們胤祥家辦喪事就老是克我啊。另一面胤祥五十多歲的老頭子,啥都無所謂了,親王都不想要了,和兄弟也沒啥感情,也沒和老八摻和,你能把我三爺怎麼地!

結果雍正火冒三丈,新仇舊恨一筆算。

雍正十年,胤祉帶著滿腔鬱悶在景山去世了。



勇者鬥二萌


三阿哥胤祉從來不是隱藏最深的奪嫡皇子,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雍正王朝》中二月河對三阿哥的設定與歷史差距不大,甚至做了一些軟化,變成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好人,在眾兄弟中和誰都不親,和誰都不爭,唯獨拿得出手的就是舉報了大阿哥詛咒太子。

歷史記載,三阿哥與太子交好,這可能也是二月河設定這一情節的原因。

至於奪嫡,無論歷史上,還是電視劇中,康熙從沒有把三阿哥胤祉看做接班人,太子一直是他唯一確定的接班人選,其中雖然有百官結黨推舉八爺等插曲,但在他心目中,依舊認為太子最合適。

太子二度被廢以後,皇宮一下子變成了修羅場,四爺、八爺、九爺、十爺、十三爺、十四爺,攪風攪雨。

那麼作為一個頗有才華的皇子,難道三阿哥真的沒有奪嫡之心。

當然有,皇位這個東西,是古往今來最烈的春藥,縱然是神仙,也按捺不住想試試,何況是凡人。

只不過是有些人自覺無望,不像其他皇子那般熱衷。

胤祉的做法,可能是一種人生態度,也可能是一種託詞。畢竟在那種環境下,即便他真的無意大位,說出來別人也不信。

北齊大帥哥蘭陵王高長恭,無意皇位,卻又怕皇帝高緯懷疑,不惜主動貪汙來招惹責罰,卻最終因為一句“家事即國事”被賜死。

生在皇家,血統就是原罪!想做個普通人都不行!

胤祉讀書多,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他也明白,康熙不會傳位給他,與其傻不拉幾湊熱鬧,遭人算計,不如早早出局,還能保一世榮華富貴。

編書,就成了一個不錯的藉口。

不要小看編書,中國自古有“易代修史,盛世修書”的傳統,修書既是社會發展的必需品,也是一種奢侈品,需要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所以當康熙聽說三阿哥從國庫借銀子拿去修書,主動替他償還。

這既是對他修書的一種支持,也是對他超然宮鬥之外的一種獎賞。

雍正的兒子弘時也從三大爺這學會了這招,為了規避奪嫡帶來的風險,他裝瘋賣傻,動不動在家裡辦喪事,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頹廢荒唐的紈絝子弟。

可惜雍正不是乾隆,縱然胤祉已經投降,卻依舊逃脫不了魔掌,剛一即位就命胤祉守護景陵,後又羅織罪名把他圈禁至死。

人性與權力相結合的醜惡,在雍正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不是康熙遺命,要他善待自己的兄弟,說不定他會像秦二世胡亥一般,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統統殺光。

早期曾有人提及,朱元璋的天下後屠戮功臣,是因為他出身低賤,自卑心理作怪導致。但雍正出身倒是好,卻為何如此殘忍,讓人看不懂。

如此毫無人性的做法,連兒子乾隆都看不下去了,繼位以後馬上給三大爺平反。



日慕鄉關


其實在《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並不起眼!

所謂的“不起眼”,只是因為出場率並不高,但是他的幾次出場都影響到了主要人物的命運走向,也可以說是一個“不起眼”的關鍵人物,他就是康熙帝的三阿哥胤祉。

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個不善於言談的人,並且無心奪嫡,一心修書,甚至在雍正朝老八胤禩搞“八王議政”的關鍵時刻,他都沒有出現,難道他真的不喜歡權力嗎?

一、

史書中的胤祉:

胤祉是康熙帝的第三個皇子,本來是第十子,只因為前面有七個早逝,於是他成了第三子。胤祉從小也是非常優秀的,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亦或者騎射,都是眾皇子中數一數二的。

在康熙三十一年,此時的三阿哥胤祉十五六歲,他曾經跟隨康熙帝一起去塞外圍獵,兩個人比試騎射,結果不輸康熙帝。

他跟太子胤礽的關係非常好,也正是因為這個關係好,在太子胤礽得勢的時候,他也跟著沾光,甚至康熙帝因為他跟太子關係好而晉封他為和碩誠親王。

只不過跟太子胤礽關係好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等到雍正帝即位以後,也是因為他跟廢太子胤礽關係好而獲罪,因此被髮配給康熙帝守陵,同時也被改名成了允祉。

再後來,因為老十三胤祥的死,老三允祉遲到加上沒有憂傷面色,導致雍正帝大發雷霆,最後把他圈禁了,並在雍正十年病逝。

老三胤祉書生氣足,具備正義感,大阿哥允褆鎮魘太子的事情,就是他向康熙揭發的。也是康熙帝相當信任的皇子,即使到了後來各位皇子們奪嫡激烈,他仍然能獨善其身,沒有負面信息。

雍正帝評價胤祉:

“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

也就是說雍正帝只承認這麼一個哥哥,只不過跟他心不齊而已。後來因為老十三的事,導致這個哥哥也不認了,可惜了一個獨善其身的老三胤祉,最後還是沒有逃過雍正帝的手心。

二、

老三胤祉的事業:

在《雍正王朝》中老三胤祉是有一份事業的,這個事業就是編書。

要知道清朝入關以後,一直以來備受漢族人們的反對,雖然打天下可以依靠大刀弓箭,但是坐天下再使用大刀弓箭就不行了。康熙帝多次南巡,其實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劇中就有他賜給江夏鎮莊主牌匾,教化人們學習禮儀文化。

所以,康熙帝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仍然要延續漢族的科舉文化,不僅僅是漢族人們學習漢文化,包括統治層也需要學習漢文化,並且要推廣下去。

在康熙三十九年,他就召集了一群學者編書,第一部書《佩文韻府》從康熙四十三年到康熙五十年完成。在劇中則是在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編撰完成。

當時康熙帝高興萬分,不僅表揚了他,還從大內撥款給他,讓他繼續完成另一部偉大作品的編撰工作。

老三胤祉也是眾皇子中唯一一個只受過康熙帝褒獎,而從沒有被訓斥過的皇子。

之所以能成就如此的成績,完全在於他做到了以下幾點:

不結黨營私,整部劇中沒有見過他結黨營私,在雍正即位以後,因為田文鏡推行士紳一體納糧制度,遭到頑固派的反對。老三胤祉因為門人李紱晚上造訪一事說了一句經典名言:

“巨來,你這官還沒有做通……四弟這個人我瞭解,小心把你打成朋黨!”

謹遵順治帝的教育,好好讀書,比起十阿哥花錢蓋園子要高尚的多,並且做事有規矩,懂得輕重緩急,比如科舉舞弊案,他面對李紱的求助,也沒有直接出馬,而是讓李紱去求助雍正帝的鐵桿部下李衛。

三、

扮豬吃大象(一):

其實我們不要被老三胤祉的表面現象所迷惑,我們應該撥開迷霧見本質,其實在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失敗時他就已經暴露了。

因為追繳戶部欠款時逼死了魏東亭,導致追繳一事陷入困境,後來太子胤礽出來賣了人情,給了欠款之人兩年期限。在朝堂上,因為老十不服氣,頂了康熙帝兩句,結果康熙帝說話了:

“朕告訴你,朕是拿體己錢給三阿哥還了債,從康熙三十九年起……現在第一部《佩文韻府》已經出來馬上可以付印……”

當康熙帝講到這裡的時候,老三胤祉得意地抬起頭看了老四胤禛一眼……

就這一眼就飽含了多種含義:

一方面他也是反對老四胤禛追欠款如此兇殘,連兄弟都逼得這麼緊,最後沒辦法,是皇阿瑪幫我還欠債。你看看你逼我這麼緊,到頭來竟然逼到康熙帝頭上了。

另一方面,則是表明,自己的招數才是最高明的,錢花到了編書這麼一項高大尚的事業上,從出發點就是正確的,深得康熙帝的嘉獎。而你老四胤禛,費勁把火的追欠款,到頭來還不是落了一身不是!

最後一層含義則是,老四啊老四,你想在皇阿瑪面前表現一把,你還嫩了點!

四、

扮豬吃大象(二):

有了這次的褒獎,老三胤祉繼續扮豬,直到第二次機會的到來:

在熱河狩獵時,太子胤礽因為刑部一事被康熙帝冷落,於是招待蒙古王公的差事落到了其他皇子頭上。在康熙帝說出哪個皇子招待之前,眾皇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鏡頭中的老大胤褆眉飛色舞,老四胤禛低頭不語,老八胤禩睜大眼睛,而老三胤祉則是望眼欲穿。

可是等康熙帝說出讓胤禩替皇帝賜宴時,老三胤祉則失落無比。後來他回到編書的地方,看了一下忙碌的眾臣,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然後就到了小河邊,甚至同老大胤褆抱怨一句:

“唉,我還能幹什麼,不過是吊幾句文罷了。”

也就是說老三胤祉本來以為靠讀書能在奪嫡之戰上贏得先機,面臨太子胤礽被冷落,他對太子之位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只不過康熙帝的一句話就澆滅了他。此時的他有點灰心喪氣,也不再拿讀書當籌碼了,甚至都有點嫌棄自己只會讀書了,不然的話為什麼要嘆一口氣呢?

等到太子胤礽真的造反了,老大胤褆咄咄逼人之時,他感覺到最後的機會來了,於是跳出來指出老大胤褆讓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私下裡陰謀魘鎮太子胤礽一事。

按照他的邏輯,太子胤礽已經倒下,如果這次再幹掉老大胤褆,那麼就自己年長了,或許還有機會。

可是等後來太子胤礽復立,再加上老八胤禩跟老四胤禛的頻頻出手,讓他感受到了恐懼,於是悄無聲息的退出了這場爭鬥,也算是保住了性命。

其實到康熙帝的後期也確實考慮過老三胤祉繼承皇位,只不過他的實力比較弱,又只會讀聖賢書,跟實幹家老四胤禛還是差一些的。

老四胤禛的成功也告訴我們,光靠書本知識是不行的,關鍵是得會實踐加應用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提問者這話說得一點兒也不錯,無論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還是真實歷史上,胤祉都是胸懷奪嫡之心的,這一點也沒有疑問!電視劇《雍正王朝》出於劇情需要,對此刻意進行了淡化處理,但是依然是有所涉及的。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一段劇情想必大家都還記得。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皇長子胤禔鬼迷心竅、急於上位,居然暗示康熙帝殺掉胤礽,讓康熙帝既心痛、又心寒!就在這個時候,胤祉非但沒有置身事外,還玩出了一招“火上澆油”,向康熙帝檢舉揭發胤禔曾經以巫蠱之法魘鎮胤礽。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為什麼胤祉要不說、晚不說,偏偏選擇這個時間節點爆出這樣的猛料?很顯然,作為老三的胤祉正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二哥已經被廢了,再搞掉大哥,我老三不就成事實長子了嗎?”其目的不言而喻!但是,胤祉這個人並不像胤禔那麼急功近利,他對儲位的態度是隨緣——既不放棄爭奪、也不刻意爭奪。因此,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胤祉並沒有進一步捲入奪嫡之爭。康熙帝去世之後,胤祉見大勢已去,第一個向雍正帝下跪,表示接受既成事實、擁戴雍正帝即位。而就是這一跪,跪出了後來“御前免跪”的恩典。因為這不僅僅是下跪,而是表明了認輸、服軟的態度,表明自己放棄了對皇位的訴求……



但是,真實歷史上的胤祉遠比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厲害得多。電視劇裡的胤祉看起來就是一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真實歷史上的胤祉可不是什麼文弱書生!史籍記載,胤祉不僅文學功底頗深,弓馬騎射也樣樣精通,是典型的文武全才。可能正是因為能力太出眾,胤祉是一眾兄弟中除胤礽之外最早封王的。彼時,只有他和皇長子胤禔被封為了郡王,而潛邸時期的雍正帝在他之後被冊封的爵位也只是貝勒而已。



康熙年間,胤祉表面上並沒有表現出對儲位的“熱衷”,他一直在組織一群文人編書,著名的《古今圖書集成》等鉅著就是在胤祉的主持下編纂完成的。但是,如果您認為胤祉只是潛心編書,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這只是胤祉結黨的一種手段而已。組織文人編書,既不屬於結黨、也不屬於宗室結交朝臣,不犯康熙帝的忌諱。可中國古代文人的出路在哪呢?無非先科場再官場,加之搭上了誠郡王的順風車,這些編書的文人後來不少也都躋身官場,甚至一些人還成為了清流領袖!擔任過直隸總督的李紱就是出身於誠邸,還有陳夢雷等人。加之這些人的門生顧舊,胤祉也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勢力,此舉與結黨又有何異呢?



正是因為胤祉在文臣、尤其是清流中的影響力,讓剛剛即位的雍正帝如芒在背。清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奇特的存在,這幫人雖然沒有什麼實際行政能力,但是挑刺兒、添亂卻是一流的!雍正帝要想進行改革、推行新政,就必須上下一心。可這幫挑刺兒、添亂的清流卻掌握在胤祉手裡,雍正帝不得不重新掂量掂量胤祉的分量。因此,為了消除胤祉的影響力,雍正元年,雍正帝給出了一個胤祉無法推搪的理由——給父親守陵!於公,這是盡忠;於私,這是盡孝。胤祉如果有一絲推搪之意,雍正帝立即就可以以不忠不孝的罪名拿下胤祉,胤祉心中就是一萬個不願意,也只能乖乖就範,別無選擇。雍正帝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把胤祉從北京遠遠支到了遵化,隔絕了他和朝中文臣、尤其清流勢力的聯繫。



接下來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雍正二年,雍正帝以胤祉的兒子弘晟為突破口,藉故削去了弘晟的親王世子。四年之後,又藉口胤祉索賄,將其由親王降為郡王,並將其子弘晟圈禁宗人府。雍正八年二月,胤祉重新被晉封為親王。但是僅僅三個月之後,便因為在怡賢親王胤祥喪禮之上遲到、毫無哀容被革爵、幽禁終生。胤祉和胤祥本來就不對付,兄弟關係很僵,早在康熙年間胤祉就曾經因為在胤祥生母敏妃(敬敏皇貴妃)喪期內剃頭被康熙帝責罰過。可見,二人關係之惡劣,胤祉連表面文章都懶得做了!胤祥死了,還指望胤祉哭天抹淚嗎?顯然,這不過就是欲加之罪而已。或許這裡面多多少少也有替胤祥出氣的成分,畢竟胤祥和雍正帝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得罪了胤祥等於就是得罪了雍正帝。即便沒有康熙年間的那檔子事兒,恐怕雍正帝也不太會給這位三哥什麼好臉色,不是嗎?



兩年之後,胤祉在幽禁中死去。但是,胤祉畢竟不是胤禩、胤禟,他和雍正帝並沒有發生太多正面衝突。胤祉死後,雍正帝以郡王禮發送了自己這位三哥,比起胤禩、胤禟也算是不錯了,比後來給大哥胤禔的貝子級喪葬待遇也高出了不少。乾隆二年,乾隆帝給了自己這位三大爺一個“隱”字作為諡號,算是正式蓋棺定論了。“隱”就是當初唐太宗李世民給自己大哥李建成的諡號,可見乾隆帝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既沒有推倒父親的定論,又讓三大爺死後沒那麼難堪。作為侄子,乾隆帝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唯一機會

太子第一次被廢,大阿哥感覺機會來了,於是屢次到康熙那兒揭發太子的惡行,以求徹底滅掉太子,自己成為儲君。

為表現自己,大阿哥在康熙面前表態,不用父親動手,他可以幫助除掉太子。太子雖然被廢,但他還是康熙最寵愛的兒子,他怎能允許大阿哥殺太子,於是當場訓斥了大阿哥。

大阿哥有除掉太子的想法,這使胤祉很著急。

太子胤礽的母親生胤礽時難產而死,胤礽由胤祉的母親榮妃馬佳氏撫養,胤礽和胤祉從小一起長大,兩人關係很好,看到太子有生命危險,他沒理由不管。他必須出手解救胤礽。



當然,胤祉也有一個小小的私心,如果能夠順利除掉大阿哥,老大老二都出局了,自然就排到他這個老三了,那樣他就有機會成為儲君。

胤祉向康熙揭發大阿哥鎮魘太子之事,徹底打殘了大阿哥。大阿哥被康熙圈禁。

胤祉告發大阿哥有功,如果康熙要立胤祉為太子,那就順理成章了。然而康熙不久又要復立太子,而大臣公推的人選是八阿哥胤禩。

本來覺得是個機會,卻原來根本沒有機會。這時的胤祉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自己離儲位太遠,沒有爭的必要。

慾望再生

知道自己是吃哪晚飯的,胤祉全身心投入到康熙交給他的編書任務,從不過問政治。不過,不爭不等於不希望天上掉餡餅。

胤祉喜愛文學書法騎射,康熙也喜歡,兩個人有共同語言,再加上胤祉看不出有奪嫡之心,被兒子們爭奪儲位搞得心力交瘁的康熙,和胤祉在一起感到很放鬆,很舒心。從康熙四十六年起,康熙每年都要在胤祉府邸舉行家宴。

五六年過去了,這期間,太子廢了立,立了又廢,大阿哥被圈禁,八阿哥被打擊。而康熙對自己一直很好,胤祉想,是不是父親有意思讓自己做接班人啊!胤祉是個文人,他有著比一般人更豐富的想象力。



大阿哥胤禔沒親情要殺弟弟,胤礽成了病人,胤禛就知道敲木魚,胤禩太能賣人情,胤禟和胤䄉不是那塊料,胤禵……他們康熙都沒看上,康熙一定是看上我胤祉了。

知子莫若父,康熙非常清楚胤祉的想法,更知道胤祉的為人。胤祉是個書生氣很濃的文人,政治上很幼稚。康熙為了保護胤祉,曾經說過,今後如果胤祉捲進儲位之爭,不要治罪。

還好,胤祉是個文人,說的多做的少,雖有想法,但沒怎麼行動。這也算是他隱藏較深的原因吧!

手下留情

胤禛登上大位後,朝廷上下流傳著雍正繼位的流言蜚語,胤祉就是消息的傳播源。雍正查證後,罰胤祉去為康熙守陵。胤祉沒有因此而收斂,還發牢騷說,他作為親王不應該守陵。雍正得知情況非常生氣,加罪其世子,罷黜世子職位。

胤祉沒有政治能力,跟隨的人也不多,就幾個和他一樣的文人,對雍正皇位構不成任何威脅。而且,康熙還說過不加罪胤祉的話。雍正對胤祉還是手下留情的,讓他守陵,只是警告他一下,他收斂了,也就完了,沒想到他卻不思悔改。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關係最好的弟弟, 胤祥去世,胤祉參加葬禮遲到了,而且毫無悲傷表情。這令雍正極為憤怒,因此把胤祉圈禁起來。

胤祉被圈禁,形式與大阿哥和廢太子差不多。雍正沒有整死他的意思。

胤祉在九子奪嫡中應該是最弱的,沒有能力,沒有隊伍,沒有城府,能被人一眼看透,這也變相地保護了自己。這也算是隱藏較深吧!


有得觀史


個人感覺三阿哥胤祉不過就是一介文人墨士,曾試圖對皇位覬覦,但是一直都沒被康熙皇帝看在眼中。在康熙眼中的胤祉也就是一個適合編纂書籍的皇子,其他能力應該是稀疏平常,作為一個英明的帝王,肯定希望自己的兒子出類拔萃,能夠替自己排憂解難,而康熙的職責就是把他這些有能力的兒子們放在恰當的位置上!

胤祉可以說是飽讀詩書,各類經書子集在他腦子裡都能夠精通!而他也僅僅限於對這些書籍的瞭解,而並沒有做到學以致用!

在《雍正王朝》中,三阿哥出場的機會不是很多,但是在九子奪嫡中卻有著極其重要的分量!試問哪一個帝王之家出來的皇子沒有對皇位有所依戀的!三阿哥也不例外!由於二阿哥的出身尊貴,早在襁褓之時就已經被康熙定為太子,大阿哥年齡偏大,又不被康熙看好。故此,三阿哥的機會還是蠻大的,自古帝王禪位都是遵循長幼之分,那麼三阿哥排在了三號位,心裡絕對有著非分之想!電視劇裡也是這麼安排的,只不過這位三阿哥表現出來的能力僅僅是在編書這一塊兒,而對於管理方面缺乏經驗,或者說根本不擅長,這一點是非常致命的,對於一個皇帝而言不能僅僅靠書中的死知識來治理天下,更多還是要靠知人善用,對於處理事情方面當機立斷,懂得權術之道,這才能夠成就帝王之道!

三阿哥一心造書,想要憑此贏取康熙的信任歡心!確實也讓康熙心中有所欣慰,但是對於立嫡這塊兒,仍舊把他排除在外。康熙一向看好的也就是太子二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換句話說,康熙的接班人只能在這幾個人當中產生,三阿哥起初不服氣,不相信自己一點機會都沒有,但是通過木蘭圍獵,康熙選擇老八替自己寬帶蒙古王公,他與大阿哥之間的對話,可以充分的看的出他心中的無奈!大阿哥更是心中不滿,以至於想要魘殺太子,在太子失勢的時候更是不顧兄弟手足之情,想要替康熙殺死這個廢太子!觸犯了康熙的逆鱗,這些全都看在三阿哥的眼中,三阿哥也就不得不放棄對皇權的迷戀!一心放在著書的道路上,對於爭儲他是完全處於中立一面,無論誰當上這個皇帝,對他來說,當一個無權的王爺還是穩穩的美!

在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也是三阿哥第一個下跪拜見新皇雍正,這一點給雍正一個極好的印象,也為雍正重新洗牌加上了重要一分!最終,他能夠獲得善終,這主要是跟他沒有結黨營私,對於皇權保持中立,他處在的位置沒有絕對的威脅皇權,故此,他能夠最終活到眾多兄弟以後!

其實他藏的不深,並且毫不保留的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給康熙、雍正以及眾多兄弟面前,讓大家看到了三阿哥是一個最沒有威脅的對象,最終他保持著中立,逃過了人生最大的劫難!這一點可以認為他是聰明的表現,看到他兩位哥哥的下場,他怎麼會不老老實實的去做人呢!哪怕雍正登基以後,科場舞弊,李紱找到三阿哥,他都不願意去趟這趟渾水,而是把這些推給了李衛,只有李衛能夠把這件事做的完美,不會遭到雍正的猜忌!這些都只能說明三阿哥越活越精明,越活越明白,倘若早些年他有這樣的智慧,相信他有更大的機會穩定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