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壽則多辱:曾紀澤若多活幾年,就無法避免淪為“賣國賊”

壽則多辱:曾紀澤若多活幾年,就無法避免淪為“賣國賊”

晚清有兩位主張對外開放的湖南人郭嵩燾、曾紀澤,郭嵩燾曾被人罵為漢奸,而曾紀澤儘管晚年也不得志,但守舊派還不至於公開罵他。

黃濬曾比較郭嵩燾和曾紀澤在官場不同的境遇:

曾劼剛輩行後於郭筠仙,而奉使歐洲,實與筠仙同時。筠仙以通曉洋務自負,亦負天下重謗,劼剛則賴其老世丈先任其謗,得以差全其名,抑亦文正公之門蔭也。

這段話頗有意趣。同樣的話,同樣的事,郭嵩燾說了做了,朝野守舊派會炮轟;而曾紀澤說了和做了,這些人雖不以為然,但很少上奏摺大加撻伐。黃濬的解釋是曾國藩辦天津教案時忍辱負重,替兒子把被毀謗之苦受了。其實根本的原因還是曾國藩有平定太平天國、挽大清江山於即倒的不世之功,朝廷特別是太后對他的兒子自然要高看一眼,其他人也就不敢放肆像對郭嵩燾那樣攻訐了。

曾紀澤《使西日記》中載他被任命為駐英國法國欽差大臣後拜別慈禧太后兩人的對話,曾紀澤向太后講到辦理洋務的難處。

慈禧太后:這些人明白這理的少。你替國家辦這等事,將來這些人必有罵你的時候,你卻要任勞任怨。

曾紀澤:臣從前讀書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語,以為人臣忠則盡命,是到了極處。觀近來時勢,見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時須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層,竟須拼得將聲名看得不要緊,方能替國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親先臣曾國藩,在保定動身,正在臥病之時,即寫了遺囑分付家裡人,安排將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見事務重大,非一死所能了事,於是委曲求全,以報和局。其時京城士大夫罵者頗多,臣父親引咎自責,寄朋友的信常寫“外慚清議,內疚神明”八字,正是拼卻聲名以顧大局。其實當時事勢,舍曾國藩之所辦,更無辦法。

慈禧太后:曾國藩真是公忠體國之人。也是國家氣運不好,曾國藩就去世了。現在各處大吏,總是瞻徇的多。

曾紀澤:李鴻章、沈葆禎、丁寶楨、左宗棠均忠貞之臣。

慈禧太后:他們都是好的,但都是老班子。新的都趕不上。

曾紀澤:郭嵩燾總是正直之人,此次亦是拼卻聲名替國家辦事,將來仍求太后、皇上恩典,始終保全。

慈禧太后:上頭也深知道郭嵩燾是個好人。其出使之後所辦之事不少;但他挨這些人的罵也挨夠了。

可見正是因為慈禧太后對曾國藩功勞的肯定,蔭及子孫,曾紀澤辦洋務扛住非議的資本遠超郭嵩燾。——當然,他得乃父心法,也比郭嵩燾會處事。

後世評價曾紀澤,讚頌他最大的外交成就是赴俄國交涉,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收回伊犁。此前在光緒四年(1878年)崇厚出使俄國,擅自與俄簽訂《里瓦幾亞條約》,將伊犁賣得乾乾淨淨。光緒六年清廷更遣曾紀澤往俄更約,爭回伊犁南路七百餘裡,嘉峪關諸地緩置官。雖然這次外交上的勝利有多方面的原因,國際上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大戰剛結束,勢力大打折扣,而國內左宗棠等人積極備戰,給沙俄有威懾。但如果換一個人,能從老毛子已經吞下的肚子裡再吐出來這麼一塊肉,很難。

光緒十三年(1887),曾紀澤奉調回國,擔任戶部侍郎,至1990年4月12日逝世,此間三年,回國的曾紀澤其實是很鬱悶的。重要原因的是1884年甲申易樞,因為對慈禧太后的絕對權力構成威脅,甲申年4月,慈禧突然發佈懿旨,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的事件。

晚清的洋務及外交體系是由恭王居中支持,湘淮系大臣前赴後繼構建的。甲申易樞後,太后起用的奕劻、奕譞、世鐸的行政能力遠不如奕訢,所以時人把這次中樞機構的大換班比喻為:易中樞以駑馬,代蘆服以柴胡。諷刺這些新進王公的庸懦。新軍機處的組成人員,在識見、威望、能力和人品上,與原軍機處相比,相差甚遠。他們是一些不諳國際事務、不懂國內政情的官僚,新軍機處的特點是對太后惟命是從。

在此種背景下,曾紀澤不可能再有什麼大的作為。1890年他與叔父曾國荃同一年去世,年僅51歲,可謂英年早逝。對他的逝世,時人和後世多表達惋惜之情。接替他的薛福成在歐洲得知其去世後,在日記中寫道:

竊思曾侯奉使八年,其豐功偉略,在駐英俄二國時為多。年未中壽,遽爾淪謝,眷懷時局,為之愴然。

薛福成幾年後會見比利時國王和首相時,比國首相曰:

曾侯辦理外務,亦頗有名,惟在此不久而歸,歸亦未聞別有建樹,今已逝矣,真為可惜。

有人說如果曾紀澤多活些年頭,應該更有成就,對清朝的大局會有好的影響。我以為此乃讀史者一廂情願,在恭王靠邊站後,曾紀澤不可能有什麼建樹,就如比利時首先所嘆息那樣。如果他多活五、六年,活到甲午中日戰爭後,清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他很可能會奉命出使,作為李鴻章的重要助手去簽約,如此給太后背黑鍋的可能就不僅是李鴻章李經方父子了,會加上外交高手曾紀澤。曾紀澤會拒絕麼?當然他無法拒絕,他值得抱著與父親處理天津教案相同的心態:“須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層,竟須拼得將聲名看得不要緊,方能替國家保全大局。”

那麼曾紀澤在當時一定是時人皆欲殺,所受的屈辱遠大於其父親,而在後世的歷史教科書中,恐怕“賣國賊”的標籤貼得妥妥的。壽則多辱,真是有道理呀,李鴻章活得太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