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造反的溫柔

我們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有幾十個王朝建立更迭。有王朝的建立,就有人去推翻它,古代官方稱之為“造反”,現在成為起義或者革命。

造反的溫柔


可是我們的祖先都非常的內斂,哪怕就是已經把刀架在前朝皇帝的脖子上了,還在給自己找合理的藉口——或許我只是代表老天來把你接走,然後繼續幫你維持你的統治,不要誤會,大家都不要誤會,絕不是造反,絕不是造反。現在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在當時確實很盛行,很有市場。

陳勝吳廣起義。作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他們很機智的給自己找到了一塊金字招牌——公子扶蘇。當時的天下人對於秦二世皇帝地位的合法性一直比較懷疑,所以公子扶蘇的義兵來了,我們是來匡扶朝廷正義的,維持宗法延續的,同時我們也是合法的就是。但是,就算說的有多好,該打還得打。

造反的溫柔


魏文帝的沽名釣譽。魏武帝曹操去世以後,嫡子曹丕迫不及待的想把當時的名義皇帝幹下去,可是自己又不好意思。怎麼辦呢?於是王朗、華歆充分理解了領導的意思之後就去告訴漢獻帝要把皇位給曹丕,不然就如何如何。漢獻帝害怕,但是因為這個皇位擔驚受怕一輩子了,於是同意了。可是曹丕繼續裝,表示自己不願意接受。然後漢獻帝鬱悶了,是你要的,我給你你又不要,不要我還不想給呢!然後華歆又充分理解了領導的意思,繼續讓位,再讓兩次,然後他就接受了。現在看起來很滑稽的行為,可是在當時,整個北方的精英階層卻都在為這種事情忙碌。最後曹丕接受皇位估計也是一臉“不是我要的,是你非要讓給我的”表情。

造反的溫柔


靖難之役。因為家庭內部糾紛,老朱家的叔叔和自己的侄子打了起來,侄子建文帝是老朱家的實際掌門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朱棣被圍著打,但是最後因為整體規劃的失敗,建文帝被朱棣攻入京城,失敗失蹤。失蹤是關鍵。哪怕是打了這麼久,但是朱棣從來沒有說自己要以下犯上,他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就是說朱棣一直說自己是起兵為皇帝掃除身邊的奸臣。最後皇帝也不是我殺的,但是皇帝不見了,沒有人當了,剛好我也姓朱於是就是我了。當然姓朱的很多,但是他們都不敢發言。

造反的溫柔


吳三桂起兵。“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和“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吳三桂起兵的口號。應該是最具有水準的,用語文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了。把自己單純的政治給拓展到滿漢兩個民族的民族矛盾上面了,並且簡單接地氣從最簡單的衣服髮型來激起漢人的同仇敵愾,相當的成功,可是結果讓人唏噓,和吳三桂本人的革命決心有關係。

造反的溫柔


雖然口號都相當的溫柔,可是該打還得打,該讓位還得讓,古人應該也就是說著讓大家聽聽,也怪當時的媒體不發達,要不要做一個實話實說節目,這樣的口號也就沒有市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