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朱元璋,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同時又極富爭議的歷史人物。朱元璋出身赤貧,少年時飽嘗人間苦楚,甚至一度淪落為流浪江湖的乞丐。然而他胸懷大志,歷經苦鬥,最終實現了從乞丐到皇帝的不可思議的鉅變,創造了一段神話般的勵志傳奇。在歷代大一統王朝的皇帝中,朱元璋的起點之低無與倫比,赤手空拳打天下,用在他身上可謂恰如其分。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然而,朱元璋早年這段不幸經歷,對他的人格乃至一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從一個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的乞丐,成為置身於封建等級金字塔頂端的皇帝,使得他對來之不易的權力和財富,產生一種近乎狂熱的痴迷,任何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人,都會被他不分青紅皂白斬盡殺絕。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明朝建立以後,曾經為大明江山搏命疆場、征戰一生的功臣宿將,由於才幹卓異手握大權,成為朱元璋心目中最危險的假想敵,陸續遭到殺害。明朝開國功臣下場之淒涼,在歷代王朝中可謂無出其右。朱元璋背義忘恩,把往日同生死共患難的老弟兄推上法場,是他幹過的一件缺德至極之事,成為他人生一大汙點。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不過,朱元璋殺害功臣,只是針對明朝權貴,他還幹過一件缺德事,坑苦了天下千千萬萬老百姓。他強迫明朝百姓養一種動物,並且被歷代明朝皇帝因襲了兩百多年,不知多少百姓被他害得家破人亡。

眾所周知,歷代中原王朝,都必須面對一個強敵,即北方的遊牧部族。中原王朝與遊牧部族的戰爭史,貫穿了整個封建時代,幾乎無代無之。北方遊牧部族一直有個中原王朝無法比擬的軍事優勢,他們生活在水草豐美的草原,富產良馬,由此組建了強大的騎兵,讓以步兵為主的中原王朝吃盡苦頭,經常處於打勝了追不上、打敗了跑不掉的窘境。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因此,歷代中原王朝為了應對遊牧部族騎兵威脅,必須以牙還牙建立起強大的騎兵。馬的重要性也因此陡然提升。正如《韓非子》記載,“馬者, 軍之大用”,“戎馬乏,軍危殆”。《後漢書》也記載,“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

明朝早期與漠北的北元殘餘勢力激烈交鋒,中後期又和北方瓦剌、韃靼等遊牧部族戰火不斷,對於戰馬的養育和儲備一直都非常重視。明太祖朱元璋多次說過,馬是“國之所重”,明成祖朱棣也說過,“馬於國為最重”。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歷代中原王朝養育戰馬,一般都是由朝廷出人出資,設立馬場,“自古牧馬多在監苑,未聞寄養於民間”。但朱元璋別出心裁,朝廷所用戰馬“皆民間孳牧”,把養育戰馬這一繁重任務分解落實到明朝百姓頭上。明朝設有專管馬政的太僕寺,但太僕寺只管驗收和配給軍隊,養馬是百姓的事。朱元璋為了省錢,強迫明朝百姓替朝廷養馬,堪稱千古罕見。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從此以後,養馬就成為明朝百姓身上一項沉重負擔和枷鎖,為害民間長達兩百餘年。成千上萬的戰馬被強行分派到民間,“北直隸每三丁養騍馬一匹,二丁養兒馬一匹”,“江北以便水草,一戶養一匹”。為了保證戰馬的成活率,朝廷規定,戰馬的生老病死都由養馬戶負責,戰馬生病,百姓自掏腰包調治,戰馬病死、走失,百姓必須全價賠償,死一匹成年馬百姓至少要賠償白銀二十餘兩,足以讓一戶普通百姓傾家蕩產,“小民賣田產,鬻男女”才能拿出這筆錢。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為了讓戰馬數量快速增長,《明太祖實錄》記載,朝廷要求一匹母馬應“歲課一駒”,每年必須產下一頭馬駒。馬的孕育週期比人類還要更長,在三百多天以上,且一次只能產一頭馬駒。這就意味著母馬剛產下馬駒不久,就必須準備進入下一個孕育週期,不然就很難完成第二年的“任務”。一年必須產下一匹馬駒,年年如此,還要保證母馬和馬駒百分百成活,即使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都誠非易事,何況是在古代。一旦當年未能產下馬駒,或者馬駒夭折,百姓必須自掏腰包購買馬匹補足數量。

馬匹養成後,一旦朝廷徵收,養馬戶必須把馬匹送交京師太僕寺。送交馬匹往往需要長途跋涉,“路途草料之資,馬戶往來之費”,一路往返食宿盤纏,全由百姓自行承擔,住在邊疆偏遠地區的養馬戶送交一匹馬,往往代價高昂,讓百姓不堪重負。而一旦馬匹途中生病死去,百姓血本無歸。更為坑人的是,太僕寺驗收馬匹的官吏還會乘機勒索,以不合格為由拒收,“赴寺聽驗,十退四五”,百姓們只得花錢擺平。不然就得花大錢購買良馬才能完成“任務”。

朱元璋幹過2件缺德事,一是殺害功臣,二是強迫老百姓養一種動物

​養馬戶雖可以享受朝廷一定額度的賦稅減免,但與養馬的開支與風險相比,只是杯水車薪。朱元璋強迫明朝百姓替朝廷養馬,讓無數百姓淪為赤貧,甚至破產流亡。百姓寧可坐牢不願養馬,甚至有的地區還因此引發民變。很多養馬戶一貧如洗,根本無法完成為朝廷養育繁衍馬匹的任務,明朝也因此很難徵收到足夠的優質良馬。最後連很多朝廷官吏都意識到,這是誤國害民的一大弊端,屢屢向朝廷呼籲改變這種局面。最終在萬曆初年,明朝終於對朱元璋留下的這一弊端進行了重大調整,啟動了官牧模式,才使得很多百姓得以解脫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