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多次試管失敗,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試管嬰兒發展到今天已有40年曆史,技術上也已從第一代已經發展到第三代,雖然促排、取卵和移植環節不斷進步,但是胚胎著床率依然維持在40%-50%左右。多次試管失敗並不少見,臺灣著名女演員張庭曾講述自己做試管嬰兒的艱辛過程,第10次才成功。那麼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試管失敗呢?之後的嘗試該如何應對?怎樣才能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呢?

1. 試管失敗究竟在哪一步?

按照整個過程的時間順序,可歸納為四種情況。

1) 取卵失敗:卵巢反應不良導致的試管週期取消,如卵泡不長、取卵空泡、卵子變異等。

2) 胚胎培養失敗:如受精失敗、受精卵停止分裂、單核多核、養囊失敗等。

3) 反覆種植失敗:因不同醫院的胚胎培養和移植技術差異,反覆移植不著床並沒有絕對標準。一般認為3個移植週期、6-8個初期胚、2-3個囊胚移植後仍不能懷孕者,診斷為反覆種植失敗。

4) 生化/胎停流產:2次以上HCG陽性,但胚胎不繼續生長,無胎芽、胎心或染色體篩查不通過等。

多次試管失敗,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2. 導致失敗的原因?該如何應對?

取卵失敗:

試管嬰兒治療的第一步促排卵是通過口服藥物和打針,促進卵巢中多個卵泡同時發育,直到成熟做取卵手術。卵子庫存量不足就必然影響取卵。那麼怎麼評估母體卵子庫存呢?最常聽到的便是AMH了,AMH是抗穆勒氏管激素的英文縮寫,由原始卵泡分泌。根據血液中AMH含量,可以評估卵巢中的卵子儲備,比FSH(卵泡刺激素)更準確。

1) AMH低。意味著卵子庫存衰退,此時即便採用大劑量促排也未必有效,可考慮更換為微促,以多次微促排累積足夠的卵子數目。若多次微促仍無法取到合適卵子,則應考慮供卵三方試管嬰兒。

2) AMH高。說明卵子庫存是有的,那麼就要考慮為什麼促不出來?促排卵方案是否適合?除此之外,也應考慮藥物選擇是否合適、取卵時機、夜針用藥、取卵手術等執行細節是否有問題。

胚胎培養失敗:

卵子取出後與精子體外受精,最終目標是經過5-6天培養為囊胚。在此過程中,每一步的通過率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根據經驗,平均通過率為:10個卵子——8個成熟——7個完成受精——6個受精卵分裂——5個形成初期胚——3個成為囊胚——1個發育為健康胎兒。如果您的胚胎培養的每一步通過率顯著低於上述,則按順序尋找原因:

1) 卵子成熟率低:考慮促排卵方案和夜針問題(打夜針意味著卵泡已成熟,需要安排取卵時間,因晚上打故稱為夜針);

2) 受精率低:考慮改變精卵結合的方式(自然受精或顯微受精);

3) 受精後不分裂和囊胚培養不成功:主要是卵子或精子質量問題。準父母雙方生理年齡越大精卵老化越嚴重,女方的多囊卵巢囊腫以及長期的激素失衡都會降低卵子質量。

胚胎培養成功的基礎是卵子精子自身良好的受孕能力。如果有過幾次失敗,準父母們一方面需要通過易孕體質調理的持續努力來提升精卵質量; 另一方面需要放下包袱,多次嘗試。人體是一個生態系統,每次排出的精子卵子都有偶然性,多次嘗試是最終成功的金鑰匙,不要輕言放棄哦!另一方面,種種成功率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醫術經驗和就診中心的手術操作技術,胚胎培養和移植技術的成熟度。選擇優質的就診中心和靠譜的醫生也是成功的一半。

反覆種植不著床:

胚胎是影響種植成功與否的關鍵。大多數不著床都是由於胚胎髮育潛能差。有些患者在國內做了幾次移植,但每次放的都是初期胚,即體外培養2-3天的4-8細胞。這樣的初期胚(也叫鮮胚)每次種植的著床率本來就只有10~20%,移植幾次不成功,是符合預期概率的。發育潛能最強大的是體外培養到5天的囊胚。如果囊胚進一步通過了PGS染色體篩查,單顆單次種植的著床率可以達到60%~70%。

除了胚胎問題,反覆不著床的另一大原因則是——子宮內膜接受性下降或胚胎和子宮內膜間的聯繫發生了異常。簡單來說,著床就像播種,需要好的種子(胚胎)和好的土壤(子宮內膜)。因此,此時需要考慮:

1) 子宮內膜是否合格?移植要求子宮內膜超過8mm。若之前有過流產史,內膜受過基底層損傷後難以恢復。若幾次人工週期後內膜仍不達標,就需要通過代母的子宮來懷孕。

2) 子宮是否存在病變?如子宮息肉、粘膜下子宮肌瘤、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炎、腺肌症等,都可能降低種植受孕的概率。

第三大原因是胚胎染色體異常(胚胎染色體非整倍體)。對於部分高齡、反覆種植失敗、反覆自然流產患者,考慮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PGS),即第三代試管嬰兒。

當然,其他因素如:輸卵管積水、免疫因素、凝血因素、心理因素,都可能導致失敗。這些因素都具有偶然性,聽從主治醫生的建議和保持樂觀的心態不放棄才是關鍵。

生化/胎停流產:

移植著床成功後,用驗孕棒可以看到兩條槓。但之後還有一道坎,即需要B超看到胎心。如遇生化胎停流產,我們需要根據妊娠週數來推測原因。

1) 12周之後流產(大月份流產):與胚胎、子宮機能、母體感染、免疫排斥等都可能有關,需要諮詢醫生做出準確診斷。

2) 12周之前流產:99%是胎兒原因,而不是母體原因。胎兒原因,又可歸結為染色體異常導致的自然淘汰。

胚胎染色體異常對正常生育年齡女性及高齡女性來說都是存在的,並且高齡女性面臨著更大風險。PGS(胚胎移植前遺傳學篩查)和PGD(胚胎移植前基因診斷)技術都能夠減少和規避這種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