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再与江苏卫视的《相声有新人》比较,你有什么感想?

zhangxueyong813


没有对比,不知优劣。

看了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再看央视的《相声小品大赛》,才知道业余的和专业的差距有多大。

《相声有新人》仅从笑点来看有其优势,但其仅此而己。看过了,笑过了,别的什么也没有留下。换言之,就是说有笑点,没效果。再直白点就是说没有思想性。没有思想性的作品,当然也枉论其艺术性了。当下其代表人物就是小岳了。没有精神的人就是行尸走肉,没有思想的作品就是缺少了灵魂,当然不会走得太远。它之所以还占有相当市场,这与当下浮夸的世风、社会压力巨大有关。再看赵本山的人生轨迹亦是明证。上世纪80年代直至2006年止,赵本山与宋丹丹、范伟、高秀敏这些人合作,推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都能直击世风,思想性艺术性兼具,每一个作品都是精品,观看时笑声不断,身心愉悦,观看后回味无穷,意味深长。所以大家都很期待。再看赵本山最后两个央视春晚作品,仅有笑点,且语言庸俗。与其之前的作品相比,粗糙低俗,明显不在一个档次。

央视《相声小品大赛》里的作品,总体来看,形神皆优。有笑点也有效果,即艺术性思想性兼具。值得点赞。


向往光明26


纠正应该是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

《中国首届相声小品大赛》已播出了2期,收视率看上去还可以,位居同时间段综艺节目第2名。但收视率下降也挺快,第一天收视率0.94,第二天下降到0.85。笔者观看节目时,觉得和以往的相声大赛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品相声同台比赛,也就是说把两个节目合并在了一起。可能是考虑提高节目质量,避免相声太尴尬吧。但总体给人感觉:评委阵容非常强大,节目质量依然尴尬,笑点几乎没有,但无论点评还是表演,都挺有教育意义。



我们在这里只说相声部分,这样对《相声有新人》来说比较公平。《相声有新人》是以郭德纲为主的相声类节目,笔者观看节目主要是看郭德纲对选手的点评,选手可以直接对话召唤师(评委),从而也产生过分歧,但很接地气。郭德纲评判标准很明确,选手必须会说相声否则就淘汰,之后的赛程多以观众打分为主。节目最新一期的爆笑点,是郭德纲亲自参演了一小段相声,现场全场爆笑。能够让观众与参赛嘉宾爆笑的相声,恐怕如今寥寥无几啊。



虽然在收视率上没能超越央视《相声小品大赛》毕竟那是央视平台,而却有小品混搭在其中,不能等量齐观。但《相声有新人》的收视率(0.54)远超《笑礼相迎》(0.11),这两个节目才属于同类相声节目。那么看《中国首届相声小品大赛》的收视率这么高,到底与《相声有新人》的区别在哪里?是否赢得口碑?笔者注意到:央视的节目虽然收视率高,但网络口碑却很差,最为主要的是:不接地气,不好笑等评论。笔者也总觉得:姜昆的评论像是在念发言稿,可能是领导就应该这么发言吧。其实与其说姜昆在“评论”相声,不如说其在“讲话”更合适。

比赛由张蕾尼格买提主持,5个人打分,分别是石富宽、冯巩、姜昆、李伯祥、赵岩。评论嘉宾:魏文亮、方方、黄定山,由朱迅单独主持。这是个框架,主体表演的是新人比赛,但很难撑起整个场面。亮点是老艺术家垫场,可是这段魏文亮的《美人赞》,笔者已经听了几十年了,所以觉得无笑点,观众鼓掌感觉更多的是为老艺术家的卖力表演鼓掌,而不是有多搞笑。那么笔者认为:既然是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就应该不断的创新。



把评委与评论分开已经很不接地气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综艺就要体现综艺感,例如:打分为什么给95.7、93.3等,让每个评委说一说哪里扣分了,比如超时扣0.2分让大家心知肚明,也让选手与评委有个交流。我们看现在呈现的就像看体育比赛,基本脱离了综艺二字,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服不行的感觉。

所以笔者觉得《相声小品大赛》没有《相声有新人》好看。一个高高在上,一个接地气。一个给选手打分就像机器一样,毫无存在感。这五位评委,在笔者看来有点多余。而《相声有新人》虽然只有两个召唤师,但笔者却看到的是两个实实在在的人。这可能就是两档节目最大的区别,不知各位觉得呢?


明辨是非123


实话实说,我因为个人兴趣爱好问题,《相声小品大赛》不太感兴趣,一眼都没有看。东方卫视《相声有新人》我倒是每集都看了。


二者不好比较,原因何在?地方卫视日常周末播出的《相声有新人》只是单纯相声类节目;占据国庆假期央视3黄金时段播出的《相声小品大赛》是相声+小品的二合一节目。

有一个和《相声小品大赛》相似度更高的节目:东方卫视今年一月份播出的,已经播出到第四季的《欢乐喜剧人》。既然二者都是相声小品都有的节目,那么比较起来更容易一些。每个人的比较角度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从各自前三期的收视率方面比较一下《欢乐喜剧人4》和《相声小品大赛》。



通过前三期数字,
很清晰的看到,最低收视率到1的《欢乐喜剧人4》前三期走势芝麻开花节节高。


通过前三期数字,可以清晰的看到,最高收视率都不能破1的《相声小品大赛》前三期收视率逐步降低。

最后希望《相声小品大赛》加把劲,争取在播出结束之前至少有一期收视率破1。加油!!!


兜兜转转还是小学生


看相声有新人的时候觉得节目槽点挺多的,还各种的制造热点刷存在感。看完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之后,我就原谅相声有新人了。

至少相声有新人还是个节目。

而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

我感觉姜昆和冯巩在说这些理念的时候底气都不足。

评委在点评的时候先一通乱夸,然后就上升到层次啊,美感啊,艺术境界啊,转折啊之类的词语上,让人一头雾水。演员也就只是点头嗯嗯,但是我觉得他们也肯定没听懂点评的是什么。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了,切不中要害。

反观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上面的点评,寥寥数语,不来虚的,看着就那么实在。

至于青曲社选送的这对小孩参赛,评分还那么高,是看的苗阜的面子吗?我不得而知。但苗阜送俩小孩参赛的寓意就很明显了,肯定不是代表相声有新人,而是说,让俩小孩去玩玩就行了。


闲白社


不提两个节目出处的BUG,其实这个问题挺实际。

说说我的感觉:



远看忽忽悠悠

近看飘飘摇摇

有人说是葫芦

有人说是瓢

在水中一冲一冒

二人打赌江边瞧

原来是和尚——洗澡


“相声”就好比是这两个洗澡的和尚。

《相声小品大赛》和《相声有新人》就好似看成“葫芦”与“瓢”的俩人。

一个想着“艺术”,打算捞起来加加工,雕雕花,做成工艺品,以便“束”之高阁。

一个图着“实用”,既然是葫芦,就做成瓢,当做生活用品。不图艺术,卖了糊口饭就成。


初衷都没错,只不过

一位认为要升华,要美化。结果走进了死胡同(看样子是出不来了)。

一位认为要先传播,先挣钱。拼着葫芦不要,做成瓢卖,挣钱填饱肚子再说,不管后面的事儿。


不管做成工艺品还是瓢,结果都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不能再叫做葫芦。

葫芦还是葫芦,捞起来洗洗干净就行了,接下来掏掏籽,往下种,后面才会有更多的小葫芦。

所以都有对,都有不对。


啰嗦了一串儿,以下才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对于相声

不能像《相声小品大赛》那样,一味的求“有品位的新相声”,这样不利于传播。

也不能像《相声有新人》那样,一味求“只可笑的相声”,这样不利于传承。

最后,真应该办个《中国传统相声大赛》,或者《传统相声有新人》。

以上……


相当旺德福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除了不搞笑,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这是笔者对央视首届相声小品大赛的看法。真的是干净,真的是高雅,没有屎尿屁,没有伦理哏,标准的电视相声,晚会相声!笔者觉得这届比赛应该叫《央视首届电视相声小品大赛》更合适!

10月2日晚《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总决赛在央视3套拉开帷幕,李伯祥、魏文亮、石富宽、姜昆、冯巩、蔡明等众多德高望重的曲艺名家、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坐镇,众多喜剧界新秀携新颖题材登台,用针砭时弊的相声、映射生活的小品,为观众奉献了一台有笑点、有品位、有深度的艺术盛宴,用高规格、国家级、精品化的喜剧盛宴,展现了人民群众喜迎新时代、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但是美中不足之处就是,笑的盛宴无法让观众开怀大笑(专说相声)!创新不代表就要完全抛弃传统,所谓的新颖的方式,不是说让两位成名的相声演员助演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就算!不客气的说,昨晚的大赛相声部分,最大的亮点恰恰是两位非相声演员!来自开心麻花的王成思与杜晓宇,两位票友!虽然没多少相声功底,虽然有些话都没说清楚(也许是故意的),但至少观众是开心的笑了。


再说其他两个相声作品,梁洪昊、杨凯表演的《纠结》,类似于姜昆老师与唐杰忠先生表演的经典段子《着急》,但是不管是作品针砭时弊的力度还是二人表演的火候,都与姜昆老师有不小的差距。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说白了就是典型的电视相声。


至于郭阳、郭亮与大宝、小宝的相声《如此师徒》 ,不谈作品如何,不谈两个孩子功力怎样,只想问大赛组委会,不是有一种说法,不让未成年人参加成人的比赛吗?怎么还是让两个小孩参赛?这样对其他参赛选手公平吗?打低分,对小孩是打击,打高分他们靠的什么吗?同情分吗?

可以这么说,央视的《首届相声小品大赛》代表主流相声界,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代表非主流相声界,他们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主流相声要贴近生活,非主流相声要接地气,只要能做到,就都好,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比较!也没有必要贬低一个抬高一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正所谓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靖逸轩主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晴溪:

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我是一期没拉下,全部看完了,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是在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播出后才开始进行的。有人说这是以姜昆为代表的官方相声和以郭德纲为代表的民间相声的打擂台,其实我们老百姓左右就看个乐,既然有了这个问题,倒可以说说感想。

我记得小的时候对相声的认知还从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里,马季,姜昆,唐杰忠,李金斗,师胜杰等,老艺术家们的相声表演影像还深藏在记忆里。80.90年代还是相声繁荣昌盛的时代,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相声慢慢从银幕上就淡出了,各大卫视的晚会也是歌舞占了大半壁的江山。冷淡了好些年,随着以郭德纲一派的相声发展,相声又慢慢回到了视野中。我们抛开雅俗不谈,相声本身就是民间的说唱曲艺,表演的基础本也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看了#相声有新人#就会有感触,热爱相声,致力发展相声的年轻人真的是挺不容易的,能有一个这样的平台,至少是希望,让他们看清了相声的方向,坚定了自己的脚步。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小品大赛#更像是一个胶合剂,把近些年各大喜剧综艺的节目拼凑在一起,#相声有新人#的演员也有出现在#相声小品大赛#上,有的说的段子几乎就是一模一样,我们是应该感叹民间相声势力的逐渐强大,还是央视麻麻后知后觉的不甘落后呢?


不管怎么说,推进相声发展是好事,不管这个人的是非对错,他能站出来推动传承民间特色传统相声的文化,就应该大大的点一个赞。我们老百姓看到的不仅仅是相声人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更加能看到相声人与时俱进的曲艺精神在发扬,在前进着。


家族财富密码


小灶的菜就比大锅的香。


平凡149045776


相声有新人我一期没拉,全看了,相声小品大赛我专门查到演出时间,去看了一眼,实在没新意,要不是相声有新人里演过的节目,就是以前在其他台演过的节目。实在不在一个档次,哎


清徐快乐的人


小品都很好看啊!小品无可厚非!不过那什么金岩马春然之类的,说的那是神马玩意!老子初中联欢会说的那段校园往事都吊打这俩臭傻逼!还有啊,整天郭德纲这个郭德纲那个的,平心而论,要是没有郭先生,别说买票进园子听相声了,就是在自己家安稳坐在电视机前听相声不换台的也没多少吧?举头望明月,我爱郭德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