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何日俄战争时日本能赢,二战时期日军却被苏联打的溃不成军?

放纵3


历史上,日本和俄罗斯两个民族之间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是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国土上进行战争,战争最终以俄罗斯战死2万人、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战死5万人惨胜告终,战后的沙皇俄国被迫将东北权益转交日本。第二次是二战末期的苏联对日作战,苏军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歼灭了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精锐关东军,并对日本部分岛屿进行登陆作战,日军全线溃败。从1905到1945年,面对俄罗斯民族,日本为何被原来的手下败将战胜,最终满盘皆输呢?

日俄两国对战争态度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明治维新后,日本一直信奉“欲占领中国,必先占领满洲”的战略,所谓满洲就是中国东北,盘踞此地的沙俄成为日本扩张野心的最大障碍,当时的日本刚刚结束闭关锁国,国内各阶层朝气蓬勃,充满扩张、战争欲望,将全国可用的37万兵力全部调往战场。反观沙俄,上至沙皇尼古拉二世、下至普通官兵,没有人重视日本,他们把这场战争称为军事散步,意思是打败日本就和散步一样轻松,一个全力以赴,另一个却骄傲自大,骄兵必败就是这个意思。

在士气、指挥和后勤补给方面,沙俄军队都全面落后于日本,处于帝国末日的沙俄国内矛盾尖锐,士兵士气低下,无心战斗,日军则在军国主义扩张思想和忠君思想的武装下悍不畏死,战争进行到后期,俄军士兵甚至患上了严重的恐日症,前往支援的波罗的海舰队草木皆兵,高度紧张的水兵经常误击友军和民船。在指挥上,沙俄海军将领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缺乏指挥铁甲舰作战的经验,日本海军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最终以少胜多,击沉的沙俄舰艇吨位高达27万吨。同时,俄军远离其欧洲中心区,西伯利亚铁路又没完全建成,物资补给异常困难,相比之下,日本的补给线就要方便多了。

到了苏联时期,西伯利亚铁路已经建成,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成为工业国,庞大的体量加上通畅的运输,俄罗斯民族的战斗力得以完全发挥出来。特别是到了1945年,日本关东军的精兵强将都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作战,留下来的部队战斗力低下,不足巅峰时期的50%,苏联在4月结束欧洲战事后,迅速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调集经历欧洲战场磨砺的精锐部队和重型装备。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闪击关东军,日本在中国东北全线崩溃。

对比两场战争期间国际社会的态度,可以发现,在日俄战争期间,贪婪的沙俄被英、法、美等列强排斥,转而扶持新兴的日本削弱沙俄在远东影响力,英国当时就给了日本2亿日元贷款,相当于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到了二战期间,日本选择了邪恶的法西斯阵营,苏联得到了美、英、中、法等盟国支持,最终将日本法西斯送上了断头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