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的汤姆逊冲锋枪,战场上的杀伤力如何?

风云一点通




“芝加哥打字机”就是汤姆逊冲锋枪的外号,该型冲锋枪使用美军点45ACP标准手枪弹,由一个容弹100发的巨大弹鼓供弹,射速高达每分钟1500发,100发的弹鼓4秒钟就打光。汤姆逊的广告牌称此枪为“堑壕扫帚”,就是突出其无比强大的火力。到场的专家纷纷称赞这是当时最具革命性的轻武器。 可惜汤姆逊冲锋枪在当时显得太超前了,过快的射速、加之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保守的美国军方转而订购昂贵而笨重的路易斯轻机枪。



汤姆逊又向警方推销,效果依然不理想,所以一共只生产了3千支,这其中有56支卖到中国装备孙中山的卫队,没有其他办法的汤姆逊使出浑身解数向社会推销,此时正值美国政府颁布禁酒令,各地黑帮纷纷贩运私酒谋取暴利,汤姆逊冲锋枪因为短小精悍火力强大而深受黑道青睐,成为匪徒的标准装备。因为这种冲锋枪拆下木托和弹鼓后,可以方便地藏进小提琴盒里,因此犯罪分子将其称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当时黑帮活动最猖撅的地区),又因为其连发时“嗒嗒嗒”的有节奏的枪声,常常又被叫做“芝加哥打字机”。



限制汤姆孙冲锋枪在美军中普及的主要原因是该枪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太高,1939年时一支不带任何附件(油壶、枪背带、维护工具、弹夹、弹夹袋)的汤姆逊M1928A1要209美元,以致于几家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日产量也不过200多支。要知道二战时期战斗机飞行员的月薪也不过300~400美元,步兵一名下士的月薪更是只有50美元,所以在美军“降本”的要求下,柯尔特公司在原M1928A1的基础上改进出M1型冲锋枪。批量生产的M1成本只有50美元,于是美国政府大量订购用于本国军队装备以及支援盟国,在整个二战时期产量达140万支。由于美军仍然觉得成本还是不够低,柯尔特公司又研发出成本只要40美元的M3注油枪,当然这是后话了。(下图上为M1928A1,下为M1)


汤姆逊冲锋枪采用点45英寸手枪弹,即11.43mm,属于大口径枪弹,该型枪弹的特点是对生动目标的停止作用十分强大,其弹头重16.2克,初速442米/秒,枪口动能达到1422.6焦耳,有效射程增594米,原版汤姆逊射速达1500发/分钟,改进版的M1把射速降到400/分钟,所以汤姆逊冲锋枪是二战时期威力最大的冲锋枪,在有效射程内凡被击中躯干者瞬间倒地。



当然这种威力仅限于美国原产的汤姆逊,不包括我国仿制的山寨“汤姆逊”,因为国军要求通用驳壳枪子弹,国内兵工厂仿制的“汤姆逊”口径从11.43mm改为7.63mm,所以威力下降了整整一个级别,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改进举措。由于前线士兵对改进型的国产“汤姆逊”反映不佳,仿制近3000支以后停产,又改用美国原产的M1汤姆逊。下图为阎锡山版的7.63mm“汤姆逊冲锋枪”


兵器知识谱


汤姆逊冲锋枪的杀伤力嘛,在著名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就曾提到过,连马都能打死。当然了,这种说法也不准确,毕竟随便一颗.22LR的弹头都能把马打死。



汤姆逊冲锋枪发射的是.45ACP自动手枪弹。这种手枪弹是一种很老的手枪弹了,口径11.43mm,动能大概500~600J的样子,跟现在主流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差不多。.45ACP主要是取代了更早.38柯尔特长弹。特别是在摩洛叛乱中,.45ACP可以有效的打倒土著战士,这也是当时的9mm手枪弹做不到的。


与摩洛土著战士作战的美军


注意,这里说的9mm手枪弹指的是.38柯尔特长弹,而不是现在常见的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现代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动能与.45ACP手枪弹相仿,在性能上还略胜一筹。在1979年美军第一轮XM9竞选的时候,美军曾对9mm Para手枪弹与.45ACP做了对比,结论是两者的威力相差无几。


.45ACP自动手枪弹


使用.45ACP手枪弹的汤姆逊冲锋枪,杀伤力真的不算高,而且侵彻力也较低。总而言之,在二战之后,美军就再也没有重新定型一把冲锋枪,一直凑活着二战时期的M3A1“黄油枪”以及单独采购的一些MP5等外国冲锋枪凑活用。


M3冲锋枪至今仍在美军中服役,图为2009年美国海岸警卫队训练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芝加哥打字机”的绰号对于汤姆森冲锋枪来说还是非常尴尬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禁酒令让黑帮犯罪猖獗。汤姆森冲锋枪射速快,火力凶猛,让黑帮分子对他爱不释手。

1929年,美国“圣瓦伦丁节大屠杀”是汤姆森冲锋枪的成名之战。伪装成警察的黑帮分子用汤姆森冲锋枪打死7名对手。被美国列为“国家头号公敌”著名大盗约翰·迪林杰靠着一把汤姆森冲锋枪,一年中抢劫所得就超过了前辈詹姆斯16年的所得。

绰号“娃娃脸”的银行大盗纳尔逊每次作案都招摇地一手拎着钱袋子,一手拿着冲锋枪朝警察扫射。为此美国FBI不得不大量采购汤姆森冲锋枪来压制帮派分子。

美国黑帮喜欢把汤姆森冲锋枪伪装在小提琴里,它的第一个绰号叫“芝加哥小提琴”。由于黑帮犯罪越来越猖獗,汤姆森冲锋枪发出的“哒哒哒”的声音让人闻之色变,慢慢的绰号又变成了“芝加哥打字机”。

冲锋枪诞生于一战后期,德军为了破解堑壕战的僵持,开创了“暴风突击战术”,简而言之是一挺轻机枪加几十把冲锋枪组成的突击队,凭借自动武器的密集火力,迅速冲到对方战壕。

德军的冲锋枪在战壕内像扫把一样打得协约国狼狈不堪,但由于德国战败,又加之美军决策层都是经历过一战洗礼的老兵,他们认为汤姆森冲锋枪作为机枪使用射程和威力都不够,作为步枪使用又太笨重,所以才被下放到民用市场,成了黑帮火拼的利器。

二战初期,大量装备“冲锋枪+手榴弹”的德军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让盟军高层意识到“大威力、远射程”的步枪并不适宜所有战斗,他们开始大规模地向美军采购汤姆森冲锋枪。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汤姆森冲锋枪才被正式列为美军制式装备。在岛屿作战中,美军发现几百米外的目标交给火炮和坦克更有效,在一两百米距离的的近战中,火力输出的连续性和灵活性的重要程度远远超过了射程和威力,所以汤姆森冲锋枪的产量一下被提升到140万把。

租借法案通过后,汤姆森冲锋枪大量进入中国军队,尤其是远征军。1943年10月30日,新38师搜索连在缅甸胡康河谷一举全歼日军18师团的一个搜索队和一个中队,共计240人。日军战后总结道:

“尽管双方的兵力和装备并不能说有着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在茂密的丛林里,中国兵使用可以连续射击的自动步枪和迫击炮,显然比掷弹筒加上又笨又长的三八枪威力更大。”

解放战争期间,被缴获的汤姆森冲锋枪在我军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国民党名将邱清泉、张灵甫据说都是被汤姆森冲锋枪击毙的。


史料不辑


抗日军队中“汤姆逊”冲锋枪装备最多的单位是新一军,我们指的是1943年创建时的新一军(军长郑洞国),此时还没有新六军的番号。新一军是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陆战主力,也是真正达到“美械标准”的部队。主要步兵武器是美制M1903春田步枪、恩菲尔德M1917步枪和汤姆逊冲锋枪。原则上每个步兵班配备两支汤姆逊,每个师约500支。



比较例外的是新38师和新22师的师部搜索连,因为搜索连担负侦察和率先接敌的任务,所以汤姆逊配备的比例最高。

比如孙立人新编第38师搜索连,连长潘德辉少校,全连300多官兵基本都是1942年首次入缅作战时的老兵,拥有迫击炮12门、战防炮3门、轻重机枪25挺,除配备少量卡宾枪外,其他步兵几乎一水的汤姆逊冲锋枪,火力相当强大。



1943年10月,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决心开始实施“人猿泰山计划”,这是一份经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批准的反攻加工程计划:中美混合部队全力进攻缅北地区,掩护身后一支庞大的筑路部队,将一条柏油公路从印度的列多修至缅北重镇密支那,再与滇缅公路相连,因为当时预计彻底打败日本人还需要五年时间,打通美援物资通道极为重要。

新38师作为驻印军实施“人猿泰山计划”的前锋,率先越过印缅边界挺进胡康河谷,而师部直辖的搜索连自然成为该师开路先锋,1943年10月20日上午11时,搜索连在一个叫作新背洋的地方与日军猝然相遇,双方立即分别抢占有利地形,战斗随之打响。来敌是日军号称“从林之虎”的第18师团混编搜索大队,由师团参谋长片岗大佐亲自派出的威力搜索队伍,目的就是摸清新一军的动向。



(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的士兵)

这个混编大队由600多名精干士兵组成,包括步兵55联队的一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和第18师团直属的师团搜索队(中队级),后来又得到驻守沙劳的一个守备中队增援,兵力已经达到甲种师团步兵大队的满编状态,就在一年前,日军一个加强大队曾经轻取密支那,吓得杜聿明认为归路已断从而钻进了野人山。

在国内抗日战场上,日军一个满编大队的战斗力完全压倒中国军队的一个团,还得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如果是杂牌军更不用说了,在豫湘桂会战之前,日寇第11军制定作战计划时,干脆是按一个满编大队抗衡第九战区一个师计算和使用兵力的。因此,这个日军混编大队根本没把对面的搜索连放在眼里,依仗人多势众,立即展开常规进攻,即以机枪和掷弹筒进行火力压制,步兵开始三面包抄搜索连据守的无名高地。



(孙立人进行注油枪的射击辅导)

潘德辉少校指挥全连沉着应战,首先用迫击炮猛轰进攻之敌,严重杀伤鬼子的有生力量,而当端着三八大盖的日军接近阵地时,暴雨般的机枪和冲锋枪子弹扫将出去,毫无心理准备的日军像割草一样纷纷倒下,第一次攻击就扔下100具以上的尸体,日本人被完全打懵了,根本想不到区区300人的中国军队有如此密集的火力。

新38师搜索连得理不让人,趁着日军慌乱居然发起了反冲锋,头戴英式钢盔扎着绑腿端着“汤姆逊”的驻印军战士复仇心切,个个奋勇争先,密集的弹雨泼向日军,鬼子兵每打出一颗有坂步枪弹的时间,至少遭到10颗以上的冲锋枪弹回敬,中国士兵根本不与日军进行他们所擅长的白刃战,不待敌人靠近就用自动武器打得对手满身窟窿。



(汤姆逊冲锋枪)

战至中午时分,新38师112团的一个先头连赶到战场,两个连的驻印军部队一起夹攻,日军混编大队落荒而逃,扔下240多具尸体和许多枪支弹药,其中一名大尉和一名中尉当场阵亡,新一军首创对日作战以少胜多的奇迹,“汤姆逊”功不可没。仅仅半个月后,日军第56师团114联队在丸山房信大佐指挥下于拉加苏山地设伏,重创过于冒进的第112团,并包围了该团所余大约两个营的队伍。

然而就是这两个营的驻印军,在美国空军的支援下整整守住阵地50天,毙伤日军近1000人,其中死在汤姆逊枪口下的多达数百,兵力优势的日军始终无法完成围歼,激战到12月中旬,孙立人率新38师主力抵达,日军第114联队全线崩溃,被迫放弃新背洋向南逃窜。



(美军使用的汤姆逊)

丸山大佐悲愤的差点剖腹自杀,他在给师团及军司令部的报告中不无忧伤的写道:“拉加苏高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敌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够引起司令官阁下的重视。。。”云云。

然而缅甸方面军的日本将军们认为这不过是个局部战例,依然对中国军队抱定多年的固有认识,所以很快,他们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中美混合部队缴获鬼子旗帜)


度度狼gg


二战中最出名的几把冲锋枪里,有波波沙,有汤姆逊,有MP40,有司登,而汤姆逊冲锋枪,就是美国大兵们的标志,头戴M1头盔,手持汤姆逊冲锋枪扫射的画面在无数电影里都有过体现。

汤姆逊冲锋枪其实在1922年就开售了,只不过,这把枪呢,设计的思路有点超前,当时很多人并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冲锋枪,美国军警不采购这把枪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价格,太过于昂贵,200美金一把,后来的司登才9美金一把。不过,这把枪在军警没受到重视,但在黑帮里却是抢手货,毕竟射速高啊,黑帮适时的弄上一两把,也能接受,用起来火力还猛。

汤姆逊冲锋枪使用的是11.43mm口径的子弹,这个口径非常大了,德军的MP40口径才是9mm。这就使得汤姆逊冲锋枪的停止能力更好,挨了一发子弹,中枪者立刻就能倒地,并且失去战斗的能力。

而且,汤姆逊冲锋枪的射速快,理论上的射速是每分钟1500发,具体是不是真的,射速够快。它还有个名字叫做战场扫帚,原因就是他强大的火力。虽说后来改进的汤姆逊冲锋枪降低了射速,但是火力上依旧比日本要强,比德军的MP40要猛。

英国法国都曾经订购过奥托公司的汤姆逊冲锋枪,而美军参战之后,同样大规模订购汤姆逊冲锋枪,后期汤姆逊冲锋枪几乎烂大街了,而且量产后的汤姆逊冲锋枪也就40美金一把,但是还是贵。这个主要是他的结构造成的,根本就没办法降低太多的成本。还有一点就是,这把枪太重,空枪就有五公斤,波波沙才只有3.6公斤重。

早期美军没装备的时候,孙中山的卫士就装备了几十把,后来阎锡山的兵工厂也生产了相当部分的汤姆逊冲锋枪,这把枪的受欢迎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军武文斋


俗话说外行看枪内行看弹,评价一种枪械的杀伤力如何重要的不是枪械本身,毕竟枪做的再精致,也不过是个发射平台,弹药才是决定枪械杀伤力的重要因素。

汤姆逊冲锋枪的型号很多,常见的有M1921型,M1928型,M1928A1型,M1型,M1A1型等,但是他们通常都发射同一种枪弹,即.45 ACP手枪弹,国内也叫作11.43mm手枪弹。在军用手枪弹中,.45 ACP的口径已经算是比较大了,因此它的杀伤力在军用手枪弹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手枪弹一般使用的是直筒弹壳,比如.45 ACP和9mm派拉贝鲁姆弹等,这就意味弹头的直径越大,弹壳的容积也更大,能装下的发射药也更多,再加上.45 ACP弹较重的弹头,动能往往比一般9mm派拉贝鲁姆弹更大,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动能越大杀伤力也越大。当然了,枪弹创伤是一个非常玄学的过程,人体器官错综复杂,我这里说的只是理论上的情况。

当然了,产生杀伤的首要条件是击中目标,没有打中说再多也是白搭。由于.45 ACP弹相比9mm弹更大的后坐力,前者的命中率会比后者差一点。而且汤姆逊冲锋枪的枪托设计不是很好,没有采用直枪托设计,射击时枪口上跳会比较严重,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命中率。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汤姆逊冲锋枪,这种武器,说实话现在的话知道的人很多,为什么?因为这把枪的外形很小巧,而且威力很大,在一些游戏里面也很有名,大弹鼓几十发子弹四秒钟之内全部速射完毕,这个汤姆逊冲锋枪刚刚问世的时候,当时的生产公司就打出了一个口号,叫做战壕清扫器,也就是说,端着这个汤姆逊冲锋枪跑到战壕里面,那对付敌人,那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大家都听出来了吧,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设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美国刚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壕里面的作战,美国人一直十分担心自己的步兵会吃亏,所以当时美国人装备的喷子,但是喷子这种武器大家都知道,近距离打起来那当然得心应手,可是远距离打起来,那就没准头了,美国人要求自己下一代的制式装备里面有一款冲锋枪,这个就是汤姆逊冲锋枪。

但是汤姆逊冲锋枪生不逢时啊,刚刚生产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积压了1000多件汤姆逊冲锋枪的生产公司,没办法,只能够低价促销,结果有一些就卖到中国来,成为了孙中山先生卫队配备的一种武器,当然,更多的汤姆逊冲锋枪被当时美国的黑帮直接给买,为什么这东西很小巧,可以直接放在小提琴的盒子里面,而且火力威猛,面对警察手里面的种武器,汤姆逊冲锋枪都可以成黄不让。

所以这一款武器无论怎么落魄,都有着很好的性能在那里给他打广告,美国政府也一直十分关注这把枪,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急需要成立自己的陆军装备,所以他把目标再一次投向的汤姆逊冲锋枪。根据美国人的战略规划,汤姆逊冲锋枪将成为自己接下来部队的制式装备,当美国大兵每人手里一把汤姆逊冲锋枪,(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然后朝着日本鬼子充的那种场景,画面太美,不敢想象,但是后来全部改成了m3冲锋枪。

什么原因呢?太贵了,汤姆逊冲锋枪零件太多,而且零件的加工也费时费力,当时美国的那家生产公司集结了自己所手底下所有的工厂,一起生产汤姆逊冲锋枪,结果一天只能生产200把,这对于美国想要扩军百万的雄心来讲,这简直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所以美国邀请了其他的公司参与到生产活动之中,并且简化了汤姆逊冲锋枪的零件生产工艺,但是这样还是不行,价格太贵,而且生产还是太慢,所以美国人改了,改成了m4+兰德半自动步枪和m3冲锋枪,自1943年开始,美国就逐步的开始减少军队之中汤姆逊冲锋枪的比例。

即便如此,汤姆逊冲锋枪在战场上面仍然还是士兵的好帮手。由于汤姆逊冲锋枪在各方面都考究工艺生产,所以这把武器在战场上面格外的可靠,而且11点多的毫米口径,让这种武器一旦在战场上的命中敌人,就能造成巨大的战场创伤,对于任何一个敌人来讲都是致命的。

对于很多美国的老兵来讲,能够拥有一把汤姆逊冲锋枪,那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漩涡鸣人yy


人体是不可能抗拒任何火药枪的带来的动能伤害,哪怕是只有低初速的滑膛枪。冲锋枪虽然使用的是手枪子弹但是它速度快,单位投送量大,一颗不能致命,但是两三颗足矣。汤姆逊冲锋枪使用的是0.45英寸(11.43)子弹,弹头初速为280m/s,高的初速以及重弹头带来的动能伤害是相当可观的。而且.45英寸AP弹的停止作用也相当可观。


在最初汤姆逊的诞生并不受到美国陆军的待见,因为当时美国对冲锋枪的概念也并不是很了解,而且汤姆逊当时的报价太高了,一支枪200多美元,我当时一辆福特汽车也不过400多美元,一支m1903春田步枪也不过20多美元,美国陆军表示要不起、要不起。本以为被陆军抛弃的汤姆逊会沉寂下来,伴随着美国禁酒令的颁布,地下黑色的酒厂兴起,汤姆逊的威名就是因此而起。

当时地下酒厂的酒贩就相当于去贩毒,干的那事在刀尖上的行走活,所以他们需要一款射速快但容量大而且还轻便能随身携带的武器。所以汤姆逊就很快被黑帮看上,毕竟这些干大事的人不差那点钱,所以美国警察拿着7发弹容的m1911手枪或者6发弹容的柯尔特左轮手枪与黑帮的100发弹容的汤姆逊对射,那场面简直了,警察简直苦不堪言哪。



不过到了二战的时候,汤姆逊冲锋枪的第二春才真正到来。随着战争局势的扩大对军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和汤姆逊作文资源援助给美国的盟友,包括英国、中国、美国都有大量使用,虽然汤姆逊的枪重量太大,但是其表现出的优良可靠性得到了士兵们的认可。至于威力嘛,那些倒在汤姆逊枪下的尸体最有发言权。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芝加哥打字机”就是汤姆逊冲锋枪的外号,该型冲锋枪使用美军点45ACP标准手枪弹,由一个容弹100发的巨大弹鼓供弹,射速高达每分钟1500发,100发的弹鼓4秒钟就打光。汤姆逊的广告牌称此枪为“堑壕扫帚”,就是突出其无比强大的火力。到场的专家纷纷称赞这是当时最具革命性的轻武器。 可惜汤姆逊冲锋枪在当时显得太超前了,过快的射速、加之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保守的美国军方转而订购昂贵而笨重的路易斯轻机枪。

汤姆逊又向警方推销,效果依然不理想,所以一共只生产了3千支,这其中有56支卖到中国装备孙中山的卫队,没有其他办法的汤姆逊使出浑身解数向社会推销,此时正值美国政府颁布禁酒令,各地黑帮纷纷贩运私酒谋取暴利,汤姆逊冲锋枪因为短小精悍火力强大而深受黑道青睐,成为匪徒的标准装备。因为这种冲锋枪拆下木托和弹鼓后,可以方便地藏进小提琴盒里,因此犯罪分子将其称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当时黑帮活动最猖撅的地区),又因为其连发时“嗒嗒嗒”的有节奏的枪声,常常又被叫做“芝加哥打字机”。

限制汤姆孙冲锋枪在美军中普及的主要原因是该枪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太高,1939年时一支不带任何附件(油壶、枪背带、维护工具、弹夹、弹夹袋)的汤姆逊M1928A1要209美元,以致于几家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日产量也不过200多支。要知道二战时期战斗机飞行员的月薪也不过300~400美元,步兵一名下士的月薪更是只有50美元,所以在美军“降本”的要求下,柯尔特公司在原M1928A1的基础上改进出M1型冲锋枪。批量生产的M1成本只有50美元,于是美国政府大量订购用于本国军队装备以及支援盟国,在整个二战时期产量达140万支。由于美军仍然觉得成本还是不够低,柯尔特公司又研发出成本只要40美元的M3注油枪,当然这是后话了。(下图上为M1928A1,下为M1)

汤姆逊冲锋枪采用点45英寸手枪弹,即11.43mm,属于大口径枪弹,该型枪弹的特点是对生动目标的停止作用十分强大,其弹头重16.2克,初速442米/秒,枪口动能达到1422.6焦耳,有效射程增594米,原版汤姆逊射速达1500发/分钟,改进版的M1把射速降到400/分钟,所以汤姆逊冲锋枪是二战时期威力最大的冲锋枪,在有效射程内凡被击中躯干者瞬间倒地。

当然这种威力仅限于美国原产的汤姆逊,不包括我国仿制的山寨“汤姆逊”,因为国军要求通用驳壳枪子弹,国内兵工厂仿制的“汤姆逊”口径从11.43mm改为7.63mm,所以威力下降了整整一个级别,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改进举措。由于前线士兵对改进型的国产“汤姆逊”反映不佳,仿制近3000支以后停产,又改用美国原产的M1汤姆逊。下图为阎锡山版的7.63mm“汤姆逊冲锋枪”





游戏人超超


汤姆逊冲锋枪,也即M1921式冲锋枪,之所以有芝加哥打字机绰号,源自此枪最早为黑帮势力所使用,在美国内颁布禁酒的年代,黑帮势力为抢街头地盘,经常用汤姆逊冲锋枪来火并。

由于此时的汤姆逊冲锋枪采用了100发大容弹量弹鼓,火力持续能力很强,发射时发出“嗒嗒嗒”非常有节奏的声响,所以被称作为“芝加哥打字机”。

此外,又由于汤姆逊冲锋枪拆下木托和弹鼓后,可以很方便地隐藏进小提琴盒里,因此犯罪分子又将其称为“芝加哥小提琴”,汤姆逊冲锋枪在美国内至少有两个绰号,可谓大名鼎鼎。

(美黑帮手中100发弹鼓的“芝加哥打字机”)

但由于此枪结构太过复杂,分量又特别沉重,价格又很昂贵,除了美国内警察有少量装备外,军队一直拒绝采购并装备此枪。

二战爆发,由于英法联军缺乏冲锋枪等步兵自动火器,就向美国大量采购此枪,美军工就将汤姆逊冲锋枪重新进行了改良,简化了工艺流程,取消了枪管外部的散热槽等,降低了生产成本,取消了50/100发弹鼓,设计了20/30发直弹匣,改进的汤姆逊冲锋枪被命名为M1式冲锋枪。


M1式冲锋枪,只能使用20/30发直弹匣,不仅装备英法军队,二战时美军也有采购,先期装备连排班指挥官和军士长等。

(二战美军的M1式冲锋枪)

绰号芝加哥打字机汤姆逊冲锋枪,真正上战场的其实不是很多,大都是美国内民用和警用产品,因为美军队并未采购装备,由于此枪射速高达每分钟1500发,所以别看100发弹鼓容弹量很大,连发时仅4秒钟就能打光弹鼓。

20年代初,有56支汤姆逊也即最早的M1921式冲锋枪被卖到中国(整个二、三十年代美仅外销了此枪3000支),装备了孙中山的卫队,这有历史存照能证明。


在陈炯明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和粤秀楼时,孙中山卫队配备的汤姆逊冲锋枪在反叛乱中表现出色,凭借强大的持续火力,杀开了一条血路,掩护孙中山和夫人登上了永丰舰顺利脱险。

(孙中山卫队配备100发弹鼓的M1921式冲锋枪)

孙中山卫队所配汤姆逊冲锋枪,在危险关头立了奇功,从侧面印证了汤姆逊冲锋枪的作战威力,在近战时,其火力强大,数十支100发弹鼓的汤姆逊冲锋枪集中射击,瞬间喷射出成千上万发子弹,能轻易突破栓动步枪阵地,压制住对手很少的仅20/30发弹匣的轻机枪。

由于汤姆逊冲锋枪配备的是11.43毫米的弹丸,尽管是手枪弹,但从汤姆逊冲锋枪射出,依然具备强大的杀伤力,在战场上,对手只要挨上一发子弹,就有可能立即丧失战斗力。

综上,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的汤姆逊冲锋枪,真正上战场的其实并不多,上战场的是其改进型M1式冲锋枪,但由于配备了11.43毫米的弹丸,其杀伤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