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P51野马战机为什么被叫做二战歼击机之王?

第一军情


自从飞机在一战中大放异彩之后,各国都看中了飞机的独特作战优势和极具前景的发展潜力,所以各国在战机方面的研发都不遗余力,以至于二战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空中较量最激烈的时间段,同盟国和轴心国双方的军备竞赛自然也就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神机,其中一款战机在二战期间大放异彩,也被毫无争议地评选为“二战最强战机”,那就是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

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

由于二战期间美国没有空军这种军种,航空部队分属海陆两军,而P-51野马就是一款性能及其出色的单引擎战斗机,因其行程较长,P-51野马是美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最为重要的机种之一,并且一直使用到了二战之后的朝鲜战争,在2010年美国的Discovery栏目评选出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十种战机,从第三名到第一名就分别是F-4幽灵II战斗机、F-15鹰式战斗机和P-51野马战斗机。

P-51野马能被评为二战综合性能最为优异的机种不无道理,在当时美军在战斗机的引擎设计偏向于涡轮增压,这样可以提高战机在高空中的机动性,但是由于P-51在设计初期并没有受到过分关注,所以P-51并没有获得到涡轮增压份额,只能使用埃里森水冷一级增压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而P-51的设计师爱德格•舒迈德却给P-51带来的新的惊喜,新式进气口的设计和战机的优异布局却让没有涡轮增压设备的P-51飞行性能大幅提高,并且受到了美国军方高层人员的关注。

P-51和其设计师爱德格•舒迈德

虽然英国的喷火战斗机在高空机动性能上略微领先于P-51,但是P-51却能做到火力和机动两方面的平衡,并且P-51的生产成本较低,完全能够大规模制造,所以这种同时具备优良的机动性和操控性的P-51能够成为二战后期的空战主角,并且荣获“二战最强战机”的名誉。

英国的喷火战斗机

具体地,P-51机身设计虽然较为简单,但是简单而不失精悍,虽然不像喷火战斗机一样在机翼下方安置冷却器,但是P-51由于拥有更大的翼展空间,所以可以安装更大容量的油箱,这无形间提高了P-51野马的最大航程,自然P-51已经有资格换掉之前装备的埃里森发动机,在经过慎重考虑后,P-51用上了英国的“黑科技”梅林V-1650引擎,虽然是美版型号,但是这也不妨碍P-51一举成为空战性能最为优越的战机,由于二战后期盟军的空中部队经常面临着远距离执行任务的需求,自然P-51这种航程优秀的战机就开始大规模量产,二战后期的欧洲进入到“漫天野马”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P-51野马战斗机拥有近乎完美的操控性能和15000余架的庞大生产量,是毫无疑问的歼击机之王。


科罗廖夫


P51野马战机是美国人在二战期间根据英国人的需求而研制的一款高性能战机。最初的一批野马战机,全部服务于英国皇家空军。初级的野马战机是一款优秀的中低空战机,火力猛,速度快,俯冲能力也强,航程非常大,价格也很低廉,唯一缺点是空战能力比较弱。

在1942年换装新的发动机之后,P51的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高空作战性能大幅度提升,可对战德国BF109,日本零式战机。1945年生产的P51野马D型战机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优秀的一款战机,几乎没有什么弱点,在空战中是神的存在,日本零式战机面对野马的时候只有逃的份。在二战欧洲战场上,P51野马战机总共出动了13873架次,击落敌机4950架,击毁地面敌机4131架,被盟军叫做“歼击机之王”。

外媒曾评出一个世界十大战机排行榜,第一名就是大名鼎鼎的P51野马战机。主要依据是该机型的实战数据和历史。二战时期德国元帅戈林抬头看到P51从头顶飞过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野马战机出现在柏林上空了,那意味着这场战争我们已经输了,由此可见野马战机的厉害和超远的续航能力。野马战机最大续航距离可达2080英里,从美国起飞直达德国上空,让德国空军毫无反击能力。如今野马战机创造的4950架作战记录,至今全球没有任何一款战机能够超越,怪不得有人说,野马战机是史上最好的战机。(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看看野马在中国的战绩吧,一目了然。


完全掌握制空权,中国的天空是野马的

1945年初,除了驻中国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和中美联合空军联队装备P51野马以外,中国空军第4大队也淘汰了落后的P40战斗机,换装了最先进的P51野马D型战斗机。

1945年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几乎全歼日军第18师团,收复了缅北,打通了中印公路。由此,大量美援物资可以源源不断运送到中国。

更重要是,自从史迪威被解职以后,新上任的魏德迈将军恢复了中美的正常合作,中国军队得以获得真正的美元物资。

在豫湘桂会战结束仅仅3个多月后的1945年4月湘西的芷江雪峰会战中,国军就凭借自己的力量,轻松击溃了进攻的10万日军,歼灭其中3万多人,获得完全的胜利。

而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日本空军已经穷途末路,离灭亡不远了。

由于实际上已经彻底失去制空权,日本军部干脆割肉补疮,基本放弃了中国战场,将其中一部分主力调回了台湾和菲律宾,准备和美军决战。

日军在中国大陆剩余的作战飞机,仅剩100多架,而飞机总数不过300多架。

而中美联合空军的实力已经突破900架(其中美国第14航空队有700架作战飞机),想不赢都难了。

整个1945年,中日两军已经很难有空战了,日军飞行员顶多利用黎明和黄昏驾驶单机出击,骚扰一下国军而已。

到了1945年3月,日军残余空军力量,只能勉强防御侵华日军司令部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了。虽然3月18日的老河口战役中,日军还孤注一掷出动106架飞机(战斗机48架)出战,但一旦遭遇野马战斗机试图决战,日机就立即四散溃逃。

4月的湘西会战中,日本空军基本没有出动,参战的日本步兵被中美空军打的很惨,轰炸造成伤亡超过3000人。

期间,中美空军完全肆无忌惮。

1945年1月11日,11架P51野马攻击了武汉机场,将其再次摧毁,期间击落多架日机。

1月17日,16架野马扫射了上海机场,摧毁了73日敌机。

2月10日,12架野马扫射了青岛日军海军基地,击毁多架日军飞机。

3月7日,10架野马干脆轰炸了侵华日军司令部南京,共击落4架敌机,其中一架是王光复击落的。

同一天,日本海军第4派遣舰队司令山县正乡中将乘坐水上飞机,从广州飞往台湾,途中遭遇野马战斗机袭击。飞机被击伤以后,迫降在浙江外海,被国军保安队火力击毁。山县正乡死后,追赠为海军大将!

4月1日,40架野马轰炸日本在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慌忙起飞迎战的5架日机全部被击落。

5月31日,野马战斗机进行了抗战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战。

16架野马攻击南京日军最大机场明故宫机场!日本空军不甘心坐以待毙,出动30架战斗机拦截。遗憾的是,结果不难预料。日军飞机就像秋天落叶一样,瞬间被击落10架,余者纷纷逃走,中国的野马战斗机毫发无伤。

随后的2个月,日本空军没有一架飞机敢于升空,任凭野马战斗机肆虐。

8月21日,野马在中国执行了最后一次任务。中美混合联队的5架野马战斗机,押送搭载投降日方代表的日本运输机,在芷江机场降落。


萨沙


P51野马战机是美国二战时期研发的最成功的的战斗机之一,1941年投入战场,一直使用到1984年才全面退出现役,堪称战场常青树。这款飞机能够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性能优秀,战绩辉煌,身为活塞式战斗机却曾经击落过喷气式战斗机,不愧其“二战最优秀战斗机”之名。

P51野马战机的研发过程非常有意思。P51野马战机的研发公司叫北美航空,在1934年之前北美航空是一家致力于经营民用航空公司和飞行相关公司的股票为主要业务的控股公司;但是1934年美国颁布的航空邮政法案规定飞机制造企业控股航运公司是违法,因此北美航空遭到肢解,公司规模和盈利前景遭到重创,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向飞机制造公司转型,而P51野马战机可以说是挽救北美航空命运的重要转型之作。

北美航空缺乏一个飞机制造公司应有的底蕴,更别说战机的制造了,但它有一个有想法的领导团队。从1938年开始,公司总裁金德柏格、副总裁艾伍德多次前往欧洲近距离接触各国的主要作战飞机进行参考,并招揽优秀人才组建自己的项目小组,其中的重要设计师埃德加.舒默德曾经在德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梅塞施密特手下工作。

1939年,二战爆发,以英国自身的飞机制造能力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空战,不得不前往美国购买战机,这就给了北美航空出头的机会。本来英国采购委员会是希望北美航空代工生产寇蒂斯公司设计的P-40战斗机,但是北美航空总裁金德柏格不想当一个代工厂,因此提出自己的公司能够生产出比P-40更好的战斗机,英国人一想也行就给了北美航空120天做出原型机,这才有了P51野马战机的早期型号。

二战爆发后很多涉及军备生产的物资都划入管控,P51野马战机的研发属于北美航空的私人投资,获得不了美国政府支持,P51野马战机的初期型号在发动机等方面并不先进,但因为参考了很多德国战机的设计思路,因此是一款出色的中低空对地攻击机,也因为这点受到了当时缺乏对地攻击手段的英国空军青睐,得以投入生产。

P51野马战机真正成为“二战最优秀战斗机”是1942年之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正式参加二战,英美两国实现全面合作,这样一来很多英国的先进技术被交给了美国公司使用。1942年,在英国试飞员的建议下,P51野马战机改用英国罗罗公司最新研制的发动机,P51野马战机脱胎换骨。

新型号的P51野马战机不但保持了原本优秀的中低空对地攻击能力,还获得了出色的高空飞行性能,最重要的是新发动机油耗降低,使得P51成为盟军所有飞机中第一种能从英国直飞德国腹地的战斗机。为了削弱纳粹德国的战争潜力,从1942年开始盟军对于德国主要城市、工业区展开战略轰炸,不论是英国的兰彻斯特轰炸机,还是美国的B-17、B-29轰炸机,自身的防卫能力不足以应付德国战机,但是原本的盟军战斗机航程一直不足,使得盟军的战略轰炸编队长期处在无防护情况下,战损率高达9%,极大挫伤盟军士气,新型号的P51野马正好解了盟军燃眉之急。

整个二战期间P51野马战机是美国战斗机总生产量第二名,一共生产了约15875架,可以说是二战后期盟军夺取制空权的主力机种。在西欧,P-51战斗机出动13873架次,投弹5668吨,击落敌机4950架,击毁地面敌机4131架,被誉为“歼击机之王”;在太平洋战场,P-51护航B-29轰炸机群轰炸日本本土;在中国战场,P-51碾压日本陆军的中岛97、川崎三式-“飞燕”等战斗机,以绝对性能优势一步步将日本飞机赶出中国领空。

二战之后,美国以军援的形式将P51野马战机大量提供给盟国,像加拿大、法国、韩国等国都曾经大量装备。P51野马最后一次投入战场是朝鲜战争的时候,作为对地攻击机使用,这也是螺旋桨战机的绝响了。

其实与同时代的战机相比,P51野马战机各方面并不突出,防御力比不上美国的P-47,机动性比不上英国的“喷火式”,飞行距离比不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但P51野马战机确是第一款在各方面性能取得平衡的战机,说白了战场适应性强,能应用于多种情况,是个“万金油”;再加上P51制造成本低廉、后勤保障方便,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得它被大规模生产装备。P51野马战机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优秀的武器装备永远不是追求单一的性能,而是通用性和便于大规模生产的装备。


当狗容易做人难


它是单座活塞式战斗机。翼展11.3米,长度9.4米,高3.5米,自重3.9吨,最大起飞重量4.28吨。是美国当时唯一能与"喷火式”、"零式"、"BF一109"战斗机匹敌的主要战机。值得一提地是:它后来安装了先进的照相装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