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有一種婚姻,叫做鄧超和孫儷

這個十月幾乎被一種水墨情節渲染。

張藝謀導演的《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7.5分,該片入圍了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12項提名,成績非常不錯。

影片中整個太極圖的運用,都在一陰一陽之間轉換,說的是事,更是人。

有一種婚姻,叫做鄧超和孫儷

我其實是衝著鄧超,孫儷這對夫妻檔去的。

這些年說起鄧超,首先想到的就是跑男中,那個詼諧睿智的隊長形象,還有偶爾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家有小兒女的慈父神情。前幾年自演自導了幾部片兒,口碑一般,演技也像在走穴。我似乎就已經忘了鄧超出道時就是個演員,他與後來的大女主孫儷的姻緣,就是那些年在精湛的演技中擦出的火花。

孫儷主演《玉觀音》時,我還在上初中,懵懂的我看著青澀的孫儷,知道這是一個漂亮的女演員,但除了漂亮有靈氣,好像也說不出來還有什麼特別。這麼多年不溫不火,沒有特別沉寂也沒有特別出彩,直到《甄嬛傳》的大熱。

有些事兒一路看來,好像也沒什麼特別,但是細細回想起來,一路的風風雨雨,在這兩個人遇到彼此時,就已經停息了。

孫儷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父親在她年幼時拋棄她們母女倆另娶他人。母親含辛茹苦獨自將孫儷養大成人。

年幼的孫儷立志要出人頭地,讓母親過上舒適體面的生活。她的好強不認輸,堅持不放棄,大概從那時就埋下了種子,以及她對父親的憎恨讓她尖銳和冰冷。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勞累拮据的母親,有沒有那麼一個時刻,會對著年幼的孫儷抱怨,抱怨那個薄情的男人,抱怨辛苦清冷的生活?

人之常情,或多或少應該是有的吧。

小小的孫儷心裡沒有恐懼麼?她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傷心,會不會心疼自己的母親卻又力不從心?

鄧超出生在一個組合家庭,父母親結婚前各有兒女。在鄧超對幼年的描述中可見,為了重組家庭的和睦,就算孩子們犯了錯,為了顧忌對方的心情,哥哥姐姐們都不會受到懲罰,而他,作為父母親共同的孩子,永遠是背鍋的那一個。

是,也許對於重組家庭而言,這樣的結果可能是稍顯平穩的處理方式,可是對於年幼的鄧超來說,就公平嗎?因為我是爸爸媽媽共同的孩子,我就必須承擔哥哥姐姐們犯下的錯?

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年幼的鄧超是無法理解這樣無奈的平衡方式的。所以後來他的叛逆,他的桀驁,我以為都情有可原。

萬事萬物,都是因果。

可所有的這一切都在這兩人相遇時就改變了。

也許是同樣孤獨的內心,也許是同樣的對原生家庭的失落,在他們遇到彼此時,也許就有了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同情我的遭遇,在這茫茫人海相遇,我們惺惺相惜。

婚後的孫儷越發沉穩大氣,她將日子過成詩。

她學畫畫,學插花,將一整面的牆壁開闢出來供兒女塗鴉。

有一種婚姻,叫做鄧超和孫儷

也許在她小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夢想,但拮据的母親不允許她這麼做。她說這是解放孩子的天性,卻未嘗不是補償自己小時候渴望自由的缺失。因為自己知道限制的滋味,所以她學習著去順應孩子們的需求。

她除了拍戲,就將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家裡。她照顧孩子們的日常,也照顧鄧超。

婚後的鄧超是家裡地位最低的人。一個男人願意將自己放在妻子孩子之後,本身就是一種愛。他帶著孩子一陣瘋跑,在日常與孫儷互懟搞笑。孫儷平衡著他的歡脫,他帶動了孫儷的幽默。

有一種婚姻,叫做鄧超和孫儷

一段好的關係,就是彼此中和,取長補短,未必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適合彼此的。

孩子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

孫儷拍戲,鄧超就在家當奶爸,鄧超錄節目,孫儷就是家中的定海神針。夫妻關係是平衡的,但無論如何,孩子一定有人陪伴。

也許不美滿的童年都給他們留下了陰影,但幸運的是,他們彼此知道如何去避免類似的情況在下一代的身上發生。那些惶恐,那些未知,那些不安全感,因為了解,所以他們願意努力去改善,去消除一切的障礙。

孩子是婚姻的紐帶,如今這兩條小小的紐帶承繼著爸爸媽媽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們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而這,才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陰影中出發。但我們的人生,是為了走出陰影,而不是活在陰影中原地打轉。鄧超和孫儷讓我看到這樣的陽光,我身後的不美好,是為了鼓勵我們向美好進發。

總會有網友對他們喊話,說只要他們在一起,就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愛情。

可我更覺得,鄧超孫儷,他們代表的是一種婚姻。一種同步的三觀和節奏,彼此配合的,和諧的婚姻。

就算哪一天,他們分開了,我依然相信他們是幸福的。

有一種婚姻,叫做鄧超和孫儷

就像《奇葩說》裡李誕表述的那樣:好的婚姻是一個殼,它會保護我們,就算有一天這段婚姻不在了,但這個殼依然能夠保護我們。

鄧超和孫儷,大概就是搭建了這樣的一個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