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流浪大師”痴迷於垃圾分類,他口口聲聲的垃圾分類與現今的垃圾分類是一回事嗎?

翌言堂


沈巍應該14歲左右開始養成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以撿拾廢品度日或換錢買書看的習慣。那時中國還沒有垃圾分類一說。後來沈巍參加工作,依然保持著撿拾廢品的習慣,每天撿拾廢品,而且不聽勸解,此時與父親擰巴的性格,就發展為與領導擰巴,依然每天撿拾廢品,此時的習慣已經發展為強迫症。26年因心理疾患勸退病休至今,每天撿拾廢品,現在已被沈巍與時俱進地上升到倡導垃圾分類的理論高度。沈巍有一個愛讀書的好習慣,這一點作為病人,我們應該看到他的優秀品質,不可抹殺。但沈巍又是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流浪者,所以他與撿廢品的普通流浪者明顯不同。普通流浪者撿廢品,就是撿廢品,目的就是為了生存,而沈巍因為有文化,就有了一種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理論化的習慣,所以他撿廢品就成了倡導垃圾分類。當然沈巍這樣做是一種不自覺病態行為。但有意炒作沈巍的人,有意識的選擇沈巍的說法,這樣就突出了沈巍是具有先進理念,提倡導垃圾分類,而被領導迫害成精神病而淪為了流浪者。其目的就是為了製造轟動效應。而“小丑坐殿堂,大師在流浪”的流言,更進一步為博取民眾的持續關注和同情添加催化劑。


錢塘漁翁1


自古以來到現在都有,你可以去看下,也可以調查,比如,廢品站,

廢品站是由一幫收廢品垃圾在去廢品站出售,他們都會分類撿,然後在把分類好的,分開捆一起。

第二個是環衛工人,

環衛工人每天辛苦的也是分類撿。如果環衛工人每天和沈巍那樣垃圾分類,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首先垃圾都是裝塑料袋,或者其他的扔垃圾桶或者亂扔垃圾,得有打開塑料袋檢查有沒有垃圾浪費,垃圾桶最少5到7個。一個小區甚至更多垃圾桶。

我們國家一直倡導綠色環保,我去山東煙臺,青島,招遠,都見過兩種不同垃圾桶,並不是一個垃圾桶不夠,而是一個是垃圾桶,一個易碎物品垃圾桶,紙盒是不讓進垃圾桶,一般環衛工人捆好,或者直接給了收廢品的,國家提倡綠色環保可不是沈巍提倡的,不看好沈巍做法,對家庭不負責,對他父母沒盡孝。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順,只為了自己那個所謂夢想,何來朋友,何來對社會有用,


後背難受這是要長翅膀


塑料,紙箱盒,瓶瓶罐罐廢銅爛鐵各自有個家,


清浙相吊


廢品回收站的都是先分了類再回收的,不然我的話價錢怎麼算?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垃圾分類,萬事開頭難,總得有人做。

中國環保文化公益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