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了博士后才明白过来的?

在读博前,我们总会听到各式各样对「读博期间学习与生活」

的描述,有时是积极向上的,有时是消极颓废的。很多事情当下并不能切身感受,只有在读博后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那么,有哪些事,是我们读博后才明白的呢?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了博士后才明白过来的?

1.不要忙着焦虑。

走到读博这一步的人,大概也快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升职加薪、结婚生子,而自己却每天苦哈哈的做研究,写论文,发文章,被导师「折磨」,工作没有着落,最关键的是可能正处于「啃老」阶段,经济暂时无法完全独立,与同期生相比两厢落差不可谓不大。

但是你仔细思考一下,想的再多,事情还是那么多的事情,它并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减少,那么不如放宽心态,让自己的心和脚步都慢下来,协调好科研与生活,可以睡在研究室熬夜奋斗,也能没事开个小Party出门度个假,抽个空闲的日子,约上朋友逛逛街聊聊天,或者静下心来看看书写写字。

总之,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锻炼身体,乐于结交朋友,放松心态努力向前,这是读博期间应当学好的第一堂课。

2.永远要有Plan B。

每一件事都存在着未知性,当你无法保证这件事这么做100%能成功的时候,请准备好Plan B,出现问题就启用,见招拆招,将风险把握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真正老道的人根本不存在临场发挥失常,只是他们平日里做多了如果...那么....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了博士后才明白过来的?

留下来的未必是资质最出色的,却可能是最输得起的人。

3.关于选择导师的几个要点

◆大牛导师≠好导师

有些大牛导师发文章做研究很厉害,但是在带学生方面却不是很擅长,如果只看Title其他都不Care,那么等到发现不合适就来不及了。

◆人品不好的导师一定不能选

导师的人品可能比研究方向或者导师的Title更重要,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安心搞科研并顺利毕业。不要安慰自己曲折的读博过程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过程很重要,能否顺利博士毕业更重要。

◆不要怕麻烦导师

对于导师来说,你的存在就是个「麻烦」,但他们其实并不怕像你这样的麻烦,这点对领域大牛的博士生更应该知晓。每个导师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你不争取自然会有更努力的人去争取,麻烦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变成了导师“心尖尖上的人”。除此以外,

也要学会主动与导师沟通,不沟通间接是耽误自己和导师的时间。

◆对导师不要抱有过高期望

这一条乍看起来与上面的「不要怕麻烦导师」中有所矛盾,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不要怕麻烦导师」是给自己创造机会,争取机会,而「对导师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则是要清楚导师的行为是不可控的,摆正心态,找好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当下要重视的。

4.学会时间规划

科研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想要好好搞研究,真心要做好时间规划。读博前就要对自己未来的博士生活和工作模式有所了解,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并不断更新完善。

博士期间可以分阶段的建立小目标,并在完成一个阶段小目标后,复盘的同时调整制定下一阶段小目标。大到规划一整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目标,小到一天的时间安排,坚持下去就会卓有成效。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了博士后才明白过来的?

5.别以为混一混就能博士毕业

读博和读硕完全是两回事,硕士或许可以混一混就毕业,但是博士是一定会掉一层皮的。另外博士生之间的差距很大,有些硕果累累,有些颗粒无收,因此,读博前需要想要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初心一路向前。

6.积极锻炼

读博期间可能会有很大的压力,有时生活会因为研究而变得不那么规律,这个时候可以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尽量让自己睡的不那么晚,定期运动,坚持吃早饭,身体状态调整好了,才会有精神将研究进行到底。

7.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读博后你对自己的期望值会变高,但实际上,踏入社会后很多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或者那么轻易得手,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只是其中一种罢了,不要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对自己失望。

8.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国外读博

一方面国内如今各项人才计划数不胜数,但其中大多需要境外高校博士学位,甚至很多国内高校在校任教评职称都需要有海外交流或科研经历;另一方面较之国内,国外的读博周期相对偏短,相对而言毕业后的选择余地更多,可以争取留在当地,也可以选择回国发展。

不要怀疑有时候国外Dr.的Title比国内的更有用。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了博士后才明白过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