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从《雍正王朝》一段戏中看出雍正帝有难以委绝的事,胤祥提起邬思道为什么雍正帝恼怒?

居源月颖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剧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那就是雍正帝被众清流弹劾诺敏的折子搞得非常恼火。一个人坐在大殿上生闷气,结果老十三胤祥进来了,提了一句“要是邬先生在的话……”。

结果雍正帝恼怒地瞪了他一眼,这一眼意味深长,那么他这一瞪到底蕴含哪些意思呢?

一、

邬思道是雍正帝即位之前的老师,是行过跪拜之礼的正儿八经的老师,可以说在助老四胤禛争夺帝位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说是老四胤禛的老师,但是大多情况下,老四胤禛并不是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也在多个事件上表明自己才是主导者。

当然,副作用就是让邬思道寒了心,于是在雍正帝即位当晚就提出了半隐。

当然,当晚的雍正帝返回府邸也不是和和气气来的,而是带着浓浓的杀意,若不是邬思道早有防备,设下了五路人马迷惑雍正帝,说不定当晚真的难全身而退。

离开了邬思道的辅助,雍正帝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执政生涯:

他即位后首先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继续追缴户部欠款,同时准许了隆科多对诺敏的举荐;第二件事就是打算开科取士,并准许了老八胤禩对张廷璐的举荐;第三件事就是铸造新钱,并指令老八胤禩全权负责。

虽说雍正帝现在是皇帝,可是朝堂上真正跟他一条心办事的大臣,一个都没有!

有人说,不对,别的人不敢打包票,有一个大臣绝对是一条心的,那就是老十三胤祥。

其实不然,邬思道当初离开的时候,曾经劝过老十三胤祥,劝他推掉铁帽子王的称号,并让他关注一下雍亲王府里面做秘密事情的人: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而老十三胤祥虽然当时不信雍正帝会干出“鸟尽弓藏”的事来,但是也确实暗中观察了,而事实跟邬思道的判断基本一致。

这也是为什么铸造新钱一案,雍正帝恼火老十三胤祥的原因!

二、

在新钱铸造一案上,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可是没有一个人跟雍正帝说清,还是一个二愣子孙嘉诚给点破了其中奥妙。

雍正帝听完孙嘉诚的话后,一下子就明白了,可惜当着众臣面还不能直接训斥老八胤禩,只能训斥了孙嘉诚一番。

苦闷的雍正帝这才找老十三胤祥下棋,他要搞明白,为什么朝堂上这么多大臣,没有一个跟他说实话的。

此时有一个小细节,本来雍正帝抓了黑棋盒,结果老十三胤祥硬是把白棋盒递过去,示意雍正帝持白棋。

在以前围棋不贴目,黑先有优势,所以围棋里面白棋为上手,黑为下手,即水平低者持黑先下,高手持白后下。而老十三胤祥水平本来比老四胤禛高,本应持白,结果他要抢黑,其实就是把自己置于下手,让皇帝做上手。

从雍正帝无奈地接过白棋的表情看,他对老十三胤祥此举不太满意!

如果仅此而已也就罢了,下棋过程老十三胤祥也让他失望了,总是跟他下和棋,一局都不敢赢他。

俩人边下棋边讨论这次铸新钱的事,结果老十三胤祥说了一句赋税都被黑心官员套走了,雍正帝听完就火了:

“不下了,总是和棋,没意思。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老十三胤祥一看雍正帝火了,急忙跪下:

“臣焉敢,君臣分际,下不僭上,臣是以理而行。”

雍正帝听完就来火,你说的这话就是屁话,你们既然早就知道铸新钱的弊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跟朕说一声?

三、

老十三胤祥显然被雍正帝突如其来的恼火而懵了,稍稍停顿说了一句:

“此一时彼一时,情势不同了。”

其实很简单,现在的朝堂已经被老八胤禩一伙和隆科多一伙把持了,没有老十三胤祥的说话空间,况且雍正帝的性格他最清楚,哪里容得下别人的反对意见?

雍正帝也恼火,朕现在是皇帝,是需要人辅助的,而且朕告诉你你的定位:

“朕要你做朕的十三太保。”

老十三胤祥也交底了:

“我这十几年如履薄冰、步步小心,还是著了人家的道儿啊。在宗人府被皇阿玛圈禁了整整十年啊,……您看看,我这头发一多半都白了……我今年才三十七岁。怎么能指望那个死了的拚命十三郎再去还阳呢?”

雍正帝听了也比较伤感,索性明说了,朕就是希望你能振作起来,能替朕说些实话。

老十三胤祥索性跟雍正帝也表态了:

“请皇上明训。”

雍正帝先提了财政空虚,老十三胤祥急忙推辞,管钱实在不在行,孙嘉诚提了几句话,还被你训斥呢。

雍正帝一听,哦,原来是这样啊,忙解释说那是障眼法,故意做样子给老八胤禩看的,以后孙嘉诚还会重用。

这时候老十三胤祥突然表态:

“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从。臣即请缨请命,愿与青海与罗布藏丹增兵车相会……”

四、

老十三胤祥这是摊牌了,要想我实心办事,就要给我安全感,咱明人不说暗话,把兵权给我!

雍正帝一听这话,当然不行,朕身边不能没有你,你还是去管钱吧!

后来的雍正帝为了试探众人,赐了山西巡抚诺敏一张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巡抚”!

为什么说是他试探众人,其实很简单,追缴户部欠款,雍正帝是行家,难度有多大,他比谁都清楚,不要以为小小的诺敏就能骗住他,不然的话,他干嘛要派田文镜去山西,干嘛要给布政使李卫下诏书?

这也是雍正帝识别朝中大臣谁可用,谁不可用的手段,同时打击了诺敏,就等于收拾了隆科多一伙,最起码让隆科多再举荐人的时候,失去了底气!

在众人弹劾诺敏的时候,隆科多还搬出有损皇上英明的话来反对拿下诺敏,雍正帝听了相当生气。

更生气的是那些清流官员,朕赐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现在“出事”了,一个个来上书了。

也正是在这个关口上,老十三胤祥看雍正帝不悦,说了一句:

“要是邬先生在的话……”

然后眼睛观察雍正帝的神情,一看雍正帝在瞪眼,知道他不悦,急忙改口说臣弟不是这个意思,是说该吸纳些人才了……

雍正帝为什么生气?

当然生气啦,追缴户部欠款一事,朕可是明明白白交到你老十三胤祥手上的,你也当着朕的面安排张廷玉部署工作。可是眼看着朕赐匾,你也不阻止一下,这时候出丑了,你还搬出邬思道来?

啥意思?

一方面是在暗示雍正帝办事操切,另一方面则是暗示雍正帝恩将仇报,当初把邬思道赶走,现在遇到难题了,管没人出来帮你了吧?

以雍正帝这种多疑的性格来讲,他必然会多想,所以当时听到老十三胤祥提邬思道的名字,先是愣了两秒,随后才是恶狠狠地斜瞪了他一眼!

更重要的是,山西诺敏案其实就是雍正帝放风给李卫的,其实就是放给邬思道看,就是暗示邬思道去山西办案。只是老十三胤祥并不知道这其中的道道,此时咋一提,倒是让雍正帝多想,有一种帝王心思被看破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不妙哦。

后来的邬思道又帮了雍正帝好几次,甚至西北大捷都是邬思道的功劳。到最后邬思道的逃跑,雍正帝没有追,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那就是雍正帝必须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离开邬思道照样做的很好。

比如八王议政逼宫事件,那就是雍正帝自己设下的一个圈套,连老十三胤祥都中计了哦!也从侧面表明,雍正帝的权谋用起来,可是一点都不比邬思道差哦!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这件事是有一个背景的:

新君登基都要放三把火,以便树立威信,雍正也是如此。于是,他上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清理各省的欠款。命令下达后,山西省很快把欠款收了上来,雍正遂大力表彰巡抚诺敏,并赐匾额“天下第一巡抚”。但最后却发现诺敏其实是向山西商户借的款,临时补窟窿,这令雍正既失望又生气。



背景讲完,咱具体说说这件事。事发后,八爷党兴风作浪,要力保诺敏。雍正面对士人集团的声浪,又想起之前铸造新钱事件中八爷的态度,感慨推行新政之难,又无端让八爷他们看了笑话,心中更是憋闷。

就在这时,十三爷允祥的一句话差点引爆了雍正心中的火药桶:“要是邬先生在的话……”

后面还未说完,雍正眼神阴厉地瞥了十三爷一眼,十三爷连忙把未说完的话又咽了下去。

十三爷的意思会是什么呢?他可能是想委婉地提醒雍正做事太过急于求成,如果要是邬先生在的话,肯定不会让您如此操切的。



但雍正毕竟是个皇帝,哪一个皇帝愿意心甘情愿承认自己错了呢?更何况,还要承认自己的能力比不上一个身体残废的闲散人员。虽说当初四爷对邬先生言听计从,但毕竟今时的身份不同于往日,天子之尊又岂能与一个草民白丁相提并论?

再者说,在雍正心中,邬先生永远是他跨不过的一道坎。当初夺嫡成功,邬先生可谓是第一功臣,但雍正不仅什么都没回报给他,还险些杀掉他。现在自己做错了事,十三爷说这话倒是没多想,但在雍正听来,这话颇有一种惋惜和责怪的意味。那意思就是说:想当初人家邬先生帮你夺嫡,你却恩将仇报,把人轰走,现在遇到难事了,你自己又搞不定,要是邬先生在的话,一定能帮你搞定。



实话说,十三爷这话放在哪个皇上耳边,听着都不怎么受用,更何况是敏感多疑的雍正!幸好十三爷脑筋反应快,赶在用雍正发作之前接上了话头,提出要开恩科会试,这样才能广纳贤才,培养亲信,不至于再犯类似错误。


达摩说


隐忍多年的四爷终于在康熙61年登基成了雍正皇帝,由于继位太突然也出乎人们的预料,所以雍正皇帝继位后急需做出政绩让朝廷官员,王公贝勒,及天下的老百姓看看朕是啥样的汉子?



于是雍正皇帝在没开始推行新政之前先办理两件大事,一是清理国库亏空,二是新朝第一次科考:

第一件事是安排由隆中堂推荐的诺敏去山西当巡抚处理山西的亏空,结果不到半年,诺敏就把山西全省的亏空处理完了,雍正一高兴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速度和反应之快让人难以接受,十三爷都说雍正急了些,还没调查就表彰了!最后雍正安排田文镜去调查,如果没有邬先生在暗中提醒,揭开真相,雍正爷和整个朝廷都被诺敏给骗了!



第二件事是安排张中堂的弟弟张廷璐任主考官,结果张廷璐暗中帮助三阿哥弘时泄露考题,造成严重的科场舞弊案,轰动全国!

结果诺敏和张廷璐被砍头,而新任上书房的三个中堂大人就有两个差点被牵连进入,这可是是天大的笑话!看看电视剧里张廷玉和隆科多的样子,想想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难受,一个保举了诺敏,一个是自己的弟弟!

经过这两件事,刚刚当了皇帝的雍正也懵了,就连以前的敢做敢当的十三爷也不敢随便说话了,到了最后被逼无奈的十三爷想起了邬先生,这是后也只能搬出神人来提醒雍正皇帝了,没想到这一下碰到了雍正皇帝的疼出,个人认为雍正皇帝有可能通过李卫已经知道是邬先生帮助田文镜办理的山西诺敏案,这让雍正皇帝很惭愧,一个半隐的人随便一出手就能破了大案!要知道自己当初当了皇帝还想杀人家灭口呢,这很让雍正无地自容!而十三爷可能不知道山西诺敏案有邬先生的帮助,所以他说要是邬先生在的话就不会出这些乱子的意思,直接惹恼了雍正!



可见,雍正是急于想表现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结果急功心切,出了乱子,这不怪别人,只怪自己成了寡人,高高在上,再也会不倾听别人的意见了!


带球想过人


神龙见首不见尾,说的就是帝王将相,明明简单的事,而且大家都明白,就是不允许你来说穿,否则怎么叫“天子”,一件事去问别人,难道我这皇帝是靠别人生存,这天下?

邬思道在雍亲王府呆了这么久,虽然足不出户,但是对朝廷的一举一动看的一清二楚,雍亲王胤禛对邬思道也是言听计从,十分投缘。

基本上雍亲王胤禛难以委决的事都找邬思道商量,这些事,十三阿哥胤祥最清楚不过了。邬思道看事及判断形势,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自康熙五十一年废太子以后,康熙帝再没有确定皇储继承人的人选,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底,康熙老爷子不行了,在畅春园把皇帝位置交给了四阿哥、雍亲王胤禛。

邬思道完成了历史使命,离开了雍正皇帝,按照我说的自己的说法他是登不了大雅之堂,“残疾人”,又在前朝犯过错,雍正帝要是使用邬思道,那就是前朝康熙抓错了,不使用邬思道;十几年来风风雨雨为雍亲王胤禛登基出谋划策,心不忍!

所以;邬思道选择了“中隐”,不给皇帝找麻烦,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邬思道自己掌握雍亲王“夺嫡”全部过程,能让他中隐也是捡了一条命!

这些年朕是靠别人来决策吗

刚腹自用是帝王的特点,皇帝管理着万里江山,亿兆臣民,朕自然是英明神武的君主,让别人出主意,难道朕是阿斗吗?雍正生气了!

登基以来,推行新政,阻力太大,八爷党的阻挠使雍正帝异常烦恼且自顾不暇,只有怡亲王胤祥在,又拿不出什么主意。

直性子的胤祥是这样说的:

要是邬思道,邬先生在就好了!

胤祥犯忌讳了,本来雍正帝的登基就有非议,又提起来邬思道,难道朕是靠邬思道登上皇帝位置的?


自古以来,君主就有一种神秘感,像雍正帝这样的帝王更是如此,果敢刚毅不屈是雍正帝的特点,还是在雍亲王府邸就有冷面王之称。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你要是猜出来可以,别说,说了就不是“帝王心术”了,要保证皇帝的威严,更要保证他的神秘感,如果你要是琢磨透了,再说出去,那你离死不远了!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后果自负!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



第19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雍正这一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没有斗出其乐无穷,反而斗成个孤家寡人。甚至面对精通帝王心术的邬先生,也是一直在斗,一直想表明自己就是没有邬先生在,也是可以的。

所以老十三提起邬先生,对于雍正来说就是在变相的质疑他的能力,他能不生气能不恼怒吗?

下面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雍正元年新春的一天,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在大殿之内并没有意气风发的处理国事,而是大发雷霆的扔着百官的奏折,吓得殿内的太监宫女噤若寒蝉。此时怡亲王老十三缓步进来,太监李德全有如见到救星一般,有些期待的说道“哟十三爷”。

老十三看到这个场景,也是明白了不少,向太监示意将这些奏折捡起来,然后自己拿着放回。雍正见到这个唯一支持他的兄弟,说道“你来了。”老十三开始劝雍正什么事犯得着这样生气呢,雍正就开始发起牢骚,说道事前没有一个人出声,出事了马上一窝蜂的上折子,看似是冲着诺敏来的,其实是冲着朕来的。此时刚登基的雍正,还真是孤家寡人一个,也难怪会这般。


老十三开始说道自己也在琢磨这个事情,为什么举朝上下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提醒呢。可见国士难遇人才难得啊,这个时候要是邬先生在的话,然后沉吟下来,并没有说下去。

只见雍正有些惊讶和恼怒的看向老十三,想必此时雍正也并没有想到老十三会这样说。当时雍正看似继承皇位意气风发,实际上还真的是孤家寡人一个,现在就指望老十三表态支持他或者想办法,但没想到老十三竟然先提起了邬先生,这是在质疑自己的能力?还是隐喻着自己恩将仇报,一登基就将邬先生赶走呢?或者说他与邬先生有什么联系,现在想要将邬先生迎回来,要打抱不平?

老十三一看情况不对,马上说道“臣弟说这话没有别的意思,臣弟只是想说,皇上似乎应该着手发现培养一批才俊之士,人才才是治国之本呐。雍正回道“说的是啊,可是现在能用的人有用的人,真是太少了。”说着雍正有些无奈的拍了拍桌子。

老十三继续说道皇上别急,等到恩科一开,我们应该就可以发现一批人才,我们大清国有人呐。老十三这样一说,与雍正的想法应该是不谋而合,所以雍正陷入了沉思,感觉还不错,就没有就邬先生这个事情揪着不放,老十三也总算是圆过去了。

恩科开始以后,雍正也的确有意识的拉拢新生力量为己用,比如坚持钦定刘墨林为探花,殿试时对状元王文昭嘘寒问暖的,先是送茶,后来亲自为王文昭掌灯。


而自这次老十三提到邬先生,被雍正以恼怒态度回应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过了。这也是雍正登基以后,唯一一次有人这样提到邬先生。

那么老十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是想再次试探雍正。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邬先生以世子教书先生的名义,隐于王府辅佐雍正长达15年的时间。若说除了雍正夫妇,也就是老十三最为清楚邬先生对于雍正到底立下了多大的功劳。

老十三身为一代侠王,为人豪迈无比义薄云天,又因为雍正的关系,经常出入于王府之上,与邬先生的关系自然是很不错的。而正是邬先生的谋划,雍正才能顺利夺嫡,被圈禁的老十三也得以重见天日。

所以当邬先生以半隐的方式黯然离开之时,老十三急匆匆的前去送行,心中对于邬先生很是愧疚。邬先生见到老十三来送行也很是惊讶,毕竟刚刚在雍正手里逃出生天,现在老十三又来送行,很怕节外生枝。所以老十三说道要为邬先生饯行,并且端出酒说道“这是我替四哥敬你老人家的。”邬先生并没有喝,而是看着老十三先喝,老十三想必也知道邬先生害怕有变,一口喝完以后还将碗底朝下,邬先生才喝下酒。


喝完酒以后邬先生就要离开,老十三有着紧张的对着邬先生说道“我们对不起您呐。”愧疚之意展露无遗。邬先生一看老十三对自己很够意思,所以就提醒老十三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方可保一世平安。并且提醒道老十三你至今尚未勘痛世情,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意思是你的性格太冲动,你的四哥现在是皇帝了,不可同日而语,你以后要收敛低调一些,才可以得保一世平安。

老十三还不相信,说道不信四哥会做出鸟尽弓藏之事。邬先生又说道不信明日就知道了,到时候府上专一替皇上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消失不见了。

邬先生的话在事后的确得到了验证,而老十三也开始变的小心翼翼,甚至有些沉默寡言了。到了孙嘉诚说破铸新钱里面的套路以后,雍正才发现自己身边连个说实话的人都没有,于是以老十三为突破口,留下老十三下棋,并且因为下和棋而大发雷霆,趁机与老十三交流了一番,才使小心翼翼的老十三放下防备,为雍正真正的出力。

关于雍正与老十三下和棋发火的分析,宋安之很早以前就分析过,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我来给你发文章分析链接。


当然下和棋发火事件,是雍正与老十三的一次坦诚相见的交流,更是一次互相试探。老十三并没有彻底放下戒备。随后雍正要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只见老十三和张廷玉都是惊讶的看着雍正,但张廷玉没有提醒,老十三更没有提醒,说明老十三依旧在小心翼翼的,并不是彻底放心雍正的话。

到了诺敏案爆发,满朝文武的上折子参诺敏的时候,雍正自然很生气。感觉这些人事后诸葛亮,当时不说话,现在一个比一个来劲,而老十三开始再次试探雍正,提起了邬先生,老十三一看雍正说恼怒的反应,自然明白雍正所想,马上转移话题。

老十三此次提出邬先生试探雍正,终是试探出雍正的真正的面目。从此以后老十三虽然尽心尽力支持雍正,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曾经那个豪气冲天的老十三再也回不来。换而成为老成稳重小心翼翼的老十三,多年惨烈的政治斗争,即使是老十三这个皇帝最为倚重信任的弟弟,也是不得不收起性子,换一副面孔,如履薄冰着。

而雍正这位九子夺嫡时期与老八斗,登基以后与八爷党斗与天下读书人斗,可谓是斗天斗地的强人,并没有斗出个其乐无穷。反而越斗越多,越来越孤独,即使是幕僚邬先生,雍正也是一直在与他斗,想证明自己没有邬先生也可以的。


九子夺嫡时期,雍正为了使邬先生这个多智近乎于妖的人心服口服,可谓是谋略不断。比如说刑部冤案事件,邬先生力劝雍正不要接。结果雍正是更上一层楼,先接下,然后冰火两重天使自己病倒,将这个烫手山芋不着痕迹的踢过老八。到了二废太子之际,更是坐看邬先生出谋划策安排高福将太子的亲笔信送给老八,自己不用背负废太子罪名。事了高福被马上赐死,既杀人灭口了,更是敲山震虎,使邬先生明白了谁才是真正的决策人。

雍正登基以后,没有邬先生在旁出谋划策。自己当然是好好证明一番自己,首先是第一次朝会上故意让贤,说道自己无心于皇位,谁想当皇帝可以让位于他。然后又封老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王大臣,这样既拉拢稳住了老八,还使八爷党暂时分化,使老九老十他们以为老八被招安了,跟雍正穿一条裤子。到了西北战事时,老九老十老十四更是因此与老八大吵了一顿。算是勉强坐稳了皇位,初步开始理政治国。

再以后来雍正利用孙嘉诚之死换来年羹尧倒台,既避免了孙嘉诚这个清流领袖促成朋党再现,还不用背负杀害功臣的罪名赐死年羹尧;还有主动引蛇出洞,引导老八跳出来搞八王议政,然后一网打尽八爷党来看,此次诺敏案亦是雍正的一次试探,想借此试探出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分清敌我罢了。

所以老十三提出若是邬先生在之时,雍正自然会生气。我辛辛苦苦治理国家,此时此刻你老十三竟然提起邬先生,意思我不如他。更何况老十三此时说起邬先生,颇有一些隐喻雍正不知感恩的意思,换谁谁都生气。


还有雍正也害怕神机妙算的邬先生与拥有军方深厚影响力的老十三有什么联系。

其实邬先生虽然半隐,但一直在默默的帮助雍正,两个人甚至有着某种隐晦联系。不然邬先生不会在跟随李卫时,帮助田文镜查诺敏的藩库案的。更不会在田文镜处好好的,偏偏要以押粮官身份去西北年羹尧处,指点年羹尧找到叛军的。

可以说邬先生半隐以后,依旧对雍正有着很大的作用。此时老十三说出这句话以后,雍正自然是恼怒中带些惊讶,不过还好老十三随后通过恩科寻找人才的话题圆过去,而且雍正也足够信任老十三,不然搞不好真会怀疑老十三与邬先生有什么联系的。

由此可见雍正这一生还真的是累,斗天斗地斗人。而雍正的帝王心术,还真是看的深远,这一点雍正王朝电视剧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深刻的贴近现实。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9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