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洛丽塔》与"希腊神话",《圣经》有何渊源

"禁书"《洛丽塔》与"希腊神话",《圣经》有何渊源

"老少恋"在中国可能常常会遭到些许的"非议",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是挑战中国人伦理道德观念的行为。在国外也许对于这样的行为要开放理解的多,在中国描写这类题材的作品可能是不会登上大雅之堂的。然而,在西方这部曾经这部沦为禁书的作品,终于在西方解禁。当然,这是一部非常有争议的作品,在西方也一样,有人对它有着极高的评价,有的人则是对它嗤之以鼻。笔者知道这部作品也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部说不出来什么滋味的作品。

笔者只想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其中大尺度的描写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于其中不健康的价值观与描写当然要予以积极的批判。但是话又说回来,《金瓶梅》也有一些不太合理的描写,也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奇书",不妨碍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明代文学史上还有专门的篇章来讨论这部"奇书"。总之,该批判的还是要批判,但是其中的"精华"我们也是要充分认识到的。

《洛丽塔》与

《洛丽塔》

《洛丽塔》(Lolita),又译为《洛莉塔》、《洛丽泰》、《罗莉泰》,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

《洛丽塔》与

评论家阿尔弗雷德·埃佩尔指出:"《洛丽塔》故事的简洁……欺骗、神迷及变异主题均类似于童话故事;其地点、母题的重现及主要人物的出场亦令人回想起那些原型童话故事的设计。"

善于挑战的"禁书"

1954年,《洛丽塔》完稿后,“对几个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于是遭到美国出版社的拒绝。此书在美国尽人皆知,是把它当做一本“黄书”来读的。一直到1982年此书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1955年9月,历经挫折之后,《洛丽塔》终于在巴黎得到奥林匹亚出版社认可,并获得出版。《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称:“《洛丽塔》无疑已是图书世界的一桩新闻……”

《洛丽塔》与

所有的读者对于这部书最大的诟病就是“情色描写”,但是世界性争议的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有带有些许这样的描写,也没有影响他们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读者我们需要的就是避开糟粕,从而看到精华。

所有的文学的源头归结到《诗经》和“楚辞”一样。因为,在“希腊神话”与《圣经》之后出现的文学作品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也就是这两部作品是源头,是所有西方文学的开端。那么作者下面就要为各位分析《洛丽塔》所有的文学因素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是《洛丽塔》的源头:

"禁书"《洛丽塔》与"希腊神话"我疾圣经郎有何渊源

1、 欲望原罪

“SIN”这个东西在《圣经》中是常常被提到的。所谓“SIN”就是“原罪”。西方人是遵从“人性本恶”的,“人性本恶”的源头西方人都写在《圣经》中。“

在人类探索“我是谁”的永恒追问中,欲望是一个不断被提及的问题。从《圣经》时代开始,“原欲”和“原罪”就被并置在一起。”我们都知道那个《圣经》的故事的,在“失乐园”事件中,从欲望通向罪感是由“智慧”而引发的,羞愧而非内心觉悟构成了赎罪之路。亚当与夏娃在吃掉了象征“智慧”的苹果之后有了羞耻的感受。上帝为了惩罚亚当和夏娃就把他们赶到尘世里,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必受分娩之苦。“欲望”的罪恶就是从夏娃对那颗“又红又大”的苹果开始的。因为欲望,所以身为欲望缠身的“人类”必须要受到上天的惩罚。

《洛丽塔》与

我们回到《洛丽塔》中,悲剧是由面对欲望所采取的一系列愚蠢举措所导致的。男主人公亨伯特对洛丽塔的依恋可能真的起源于“欲望”或者还夹杂着爱情。然而与“失乐园”不同的是,《洛丽塔》的赎罪之路不是由于羞愧,而是由于智慧所产生的内心自省。从有罪到赎罪的过程是整个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写照。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开篇》

亨伯特有罪,洛丽塔有罪。亨伯特不该爱上这个未成年的女生,而洛丽塔也不该有着超出年纪的成熟与暧昧情感。但是,作为源头的《圣经》就告诉我们了这些罪恶是从何而来,这些罪恶似乎有些逃避不了的。因为在源头上,我们就是有罪的。

2、“厄勒克特拉”

《洛丽塔》与

希腊神话中的一些故事经常被近现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作为分析案例,又或者成为一种专有名词来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模式进行命名。我们都知道的就是《俄狄浦斯王》,而“俄狄浦斯情结”说的就是“恋母情节”。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杀父娶母的悲情故事,其实和“俄狄浦斯情结”相对应的就是“厄勒克特拉情结”,所谓“恋父情节”。

恋父情结,译作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是指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这一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厄勒克特拉公主的故事。在厄勒克特拉的父亲阿伽门农出征特洛伊时,厄勒克特拉的母亲克吕泰墨斯特拉与阿伽门农的堂兄埃奎斯托斯通奸并一起统治国家。待阿伽门农凯旋而归时,克吕泰墨斯特拉与奸夫合谋杀死了阿伽门农。不能原谅母亲杀死父亲的罪行的厄勒克特拉于是与弟弟俄瑞斯特斯联手杀死了母亲与奸夫。我们从这个神话故事中看到了严重对母亲产生了仇视心理。《洛丽塔》中的洛丽塔也带有这样的情感:洛丽塔是一个长于美国的“时尚”女孩,她父亲去世早,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具有很叛逆的性格,母女关系一直不好。自己妈妈对洛丽塔的评价是:

寻衅生事的、吵吵闹闹的、爱找岔子的、多疑的、不耐烦的、动辄生气的、爱打听闲事的、无精打采的、不听话的和固执的,好的形容词一个都没有。可见自己作为母亲和女儿她们之间的相互不待见,也说明洛丽塔确实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洛丽塔的性格和行为是众多美国小女孩的缩影,尤其是在亨伯特带着她环美旅行中,她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亨伯特说的“是她诱惑了我”。

洛丽塔对于亨伯特的出现唤醒了他对父亲的期盼,她主动去接近亨伯特似乎除了好奇之外就是在报复自己的“母亲”。这样的报复就像厄勒克特拉和弟弟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的行为一样。她对母亲怀有仇恨,对于父爱又充满期待与渴望。面前的亨伯特可以是父亲,可以是她暂时的爱人,也可是她“厄勒克特拉情结”外化而复仇的工具一样。亨伯特成了一种工具,一种报复的工具。这样的特别的情节与逻辑乍一看会非常突兀,其实在很早的希腊神话中就已经体现了,作者只是进行现代化的加工与改编,是它更加具有平淡中的冲击力量。

3、 "宙斯爱少女"

《洛丽塔》与

当时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学史》的时候,开篇讲到希腊神话就说西方希腊神话里的神具有着人性,或者有着人的缺点。他们和中国的神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好比赫拉很爱嫉妒,雅典娜很骄傲一样,就连身为众神的领袖都是不例外的。宙斯位高权重,同时又容貌英俊,身材挺拔,自然是风流成性,拥有许多的情人。他的很多情人都是受到了宙斯的蛊惑,甚至是清纯的少女。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就是“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宙斯见到后,连忙变成一匹雄健、温顺的公牛,来到欧罗巴面前,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希腊神话里宙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的动物模样来凡间“勾搭”少女,并留下了很多半人半身的私生子。我们可以从这样神话推测到上古时代西方人们现实的生活有是什么样子了。

笔者说这里,恐怕各位就不会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老少恋”了。因为这件事情在西方文学中早有渊源。

"那是-个同样的孩子——同样的少女林同样蜂蜜样的肩膀,同样象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在愿样的一头栗色头发之"——《洛丽塔》

亨伯特因为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初恋的死亡留在他心里深深的阴影,成年后的男主人公也只对少女有感觉。这样的行为笔者给它一个名词叫“审美定格”,他感受不到成年女性的美丽,而只能欣赏少女。他的欣赏能力是停留在十几岁的时候,或者这样的依恋是他对衰老的一种对抗。亨伯特依然眷恋那段时光,他将洛丽塔看成他的初恋,完成他少年时期的梦想。他就像“宙斯”一样,对青春、对鲜活的东西总是充满向往。

4、悲壮的悲情

“那么,再见了,我的洛丽塔。就让我发动引擎,擦热枪筒,装上子弹,让这桩悲情的滑稽闹剧来个圆满收场吧,有一天,当我们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逢的时候,我发誓,就像发誓要把这些‘黑乎乎的家伙’射入他的胸膛一样,就是上帝也无法把我俩分开!”

《洛丽塔》与

西方人是并不热衷于浓浓大团圆结局的喜剧的,他们觉得悲剧才是崇高的。希腊神话中我们看到的了普罗米修斯、阿喀琉斯、阿伽门农等等人的悲剧。西方人热衷于悲剧,悲剧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希腊神话传递给我们的就是一种破碎与崇高的魅力。这点《洛丽塔》同样如此,对于洛丽塔和男主人公的伦理道德差距,他们注定不会有着好结果。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男主人公似乎不仅对洛丽塔是一种邪恶的念头,而存在着爱的。在洛丽塔已经不再是那个青春,动人的美少女的时候,他依然依恋洛丽塔。他为了洛丽塔杀死了曾经伤害洛丽塔的人了,还留了一笔钱给她。男主人公用死亡来了结自己与洛丽塔之间的关系。他不能原谅自己,他开始忏悔,他知道自己与洛丽塔之间的不容于世间。没有这段悲剧的结尾,笔者也许从头到尾都在鄙视这个中年男人。他开枪了结的时候,这个男人身上就带着希腊神话中那股悲剧色彩而崇高的力量。抛开那些糟粕,那些偏见,整体的《洛丽塔》的情感力量在笔者眼中是动人的。一股传承古典悲情力量的感受就在笔者心中回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