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們說的出五服是什麼意思?

總叨叨


五服在理論上的解釋,大家都較統一,但在實用上分歧不少,尤如評論所講" 爭執久遠,始無定論"。比如,至今,發表的五服圖己有四五種以上,另人費解的是這些五服圖居然標註的內容不一樣!祖傳的文字資料說法不一,難怪朋友們總為五服爭論不休!所以,我斷言,寫這文章的沒有不埃罵的!

今個,我以中華書局出板的《民俗常識》(是趙宗福主編的,他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為根據,回答問題,看誰還敢罵?(玩笑而已)。

出五服簡稱出服,出服指血親關係己出五代的。五服本指五種孝服,後來指五輩人,親屬關糸超過了五代,不在為之服喪 ,則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在婚嫁中出五服即可通婚。古代從喪服中明顯可見血緣親疏的等級。因此,以五服以內為親,五服以外為疏。族兄或族弟的的兒子們之間己沒有了喪服的關糸,(我查看此說法與五服圖不符,應該是族兄或族弟的孫子們之間沒有了喪服關係),只有同姓的關糸。還有一說:一爺之孫不出服,以下一輩一服,總計八代,故民間有罵祖宗八代的。意思是把整個家族都罵了。(對這一說我後附文解說)。

附文: 對"一爺之孫不出服,以下一輩一服,總計八代"怎理解?我按五服圖總覺難以解釋,怎算與五服圖不符,而且與編者的前文解釋不符!

該書上講到九族十八代,指的是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上九代按序稱謂: 父、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下九代按序稱謂: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共九代。這種九族十八代的說法,與五服圖相符,也好解釋。

另外,所說爺孫以下一輩一服的說法,與喪葬事的著裝說法發生了矛盾,難道爺爺去世其子孫不著裝?望有性趣的朋友,再動動腦子,完全沒必要過激!我以為今人論古事談何容易!


琵琶嘴


下了班才有時間來刷刷頭條,回答一下悟空的問題,看了一下有五條邀請,頓時覺得榮幸的不得了!😊

五服,從字面上看好像是說衣服的,實際上說的是的親戚關係,由近及遠。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封建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 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

看了這個表應該是有一些概念了,上至高祖下至玄孫,這是在五服之內的親戚,當然這裡的親戚都是從父親這裡算的,以前是父系社會嘛!如果玄孫再生了兒子就是“出五服”了,也就是說親戚關係沒有那麼親近了,貌似是可以通婚的了。


說實話,現在除了跟叔叔阿姨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還經常一起玩兒的,再遠的親戚能記得幾個?或是認識幾個?總覺得現在父母認識的有些親戚到了我這裡頂多算臉熟,連名字和稱呼都不知道,所以別說出五服,五服內的如果不常走動走動都有可能不知道是誰了。
每天忙忙碌碌的,同學、朋友、親戚們也就每次放假的時候抽時間聚聚,實在是走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關係越來越淺,所以現在人們之間的感情淡泊也是如此。

真的需要好好的把生活節奏慢下來,邀些親朋好友好好相聚好好增進增進感情!


冰花舞飛揚


五服是古代喪禮的時候 ,與死者親屬關係遠近不同,需要穿的五種不同材質的衣服,這是五服原來的含義,儒家用五服來表示,不同的遠近親屬以達到儒家提倡的,親親尊尊的目的。

後來五服就慢慢隱身為親戚的範圍,一般情況下,只要還在五服之內,就說明和他之間還屬於親戚關係,如果說出了五服,那麼基本上可以說就算不上親戚了,而且原來對於親戚需要履行的一些權利義務之類的也不需要再履行了。


五服是古代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設計,集中體現了儒家定名分別親屬的社會秩序主張。古代刑法裡還有準五服以知罪的說法,就是以五服為標準,只要是以下犯上以卑犯尊者都要加重處罰,但是上對下,尊對卑犯了罪就要減輕處罰,所以五服在古代不僅有親屬意義,還有這嚴格的社會等級的意義。

不過總得說來,我們現在說的出五服就僅僅意味著沒有親戚關係了。


昭烈名臣


回答,五服是什麼意思,這家五代同堂,從長輩向下排列,農村自家續述,1,祖宗,2,太爺,3,爺爺,4,爸爸,5,兒子,這是五帶人,就叫五代同堂,但是同祖宗弟兄都在五服頂上,過去老人有這麼一句俗語,不出五服不許接親,男的找不著對象,當光棍,當和尚,女的嫁不出去當妮姑,也不能接親,這是五服內直屬關素,血近關係,萬萬不能,叫做一家找一家,輩輩都出瞎,人不旺,體不壯,生出後代不是殘疾就是腦癱,無法治療,不可挽救,甚至造成祖祖輩輩不合,親情淡博,無行中產生了家庭矛盾和憂仇,沒法和解,但是,有了後代,五代同堂可能要做清理和整頓家族關係,幾倍人老老少少對他的看法不同,認識作法更不同,只有夫妻和孩子分門獨戶的和外界處關係吧,外關對他不重示,輕看他,這樣人做這樣的事,是站到沒人高,睡倒沒人長,五服內不許接親,這是五服內主題意思,僅供燦友參考,提出寶貴意見,批評指正。


萬則紅


沒看到這個題目之前,我以為五服是個發音不準的詞,心裡想的是五屬。打電話問了一下村裡的人,也說是五服,還說這個服是孝服的服,我這才恍然大悟。

我是河南商丘的,在我們這一帶,家族裡有親屬去世,孝服除了都是白洋布的料子質地一樣,樣式和長短是有區別的。男女有別,親疏有別,長幼有別。

孝服只給小輩人穿,平輩是沒有的。男孝是帽子,女孝是手巾。子侄的帽子是筒狀的,上邊收緊,也叫筒子帽。孫輩的是羊角帽,上面摺疊出兩個角。曾孫的帽子也是羊角狀的,不同的是要在一側繫上一綹紅布條。玄孫則是羊角帽的兩側都要系紅布條。從死者那一輩算,再往下應該就是出了五服了。至於女的手巾,就是長短的區別了,越往下越短。

從前是個什麼樣子,我不太清楚。我所看到的,孝袍也就是子侄輩才有。以前孝鞋也是有講究的,把白布糊在鞋子上,子女的會完全包住鞋子,孫子孝鞋包前面一半,再往下白布就越來越短了。


見血封喉211491784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五服”,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宗親社會,一些以宗親為紐帶。五服制度,便是確定人們之間親疏關係的。當然,在古代,五服是有很多種說法的。而現在的五服多指五代人,就是從自己向上數五代,從自己向下數五代,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子,玄孫子。而自己的親兄弟姐妹是不算到五服範疇之內的。五服的本義是,晚輩為已逝長輩所著喪服的樣式,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共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是為“五服”。

五服之內就是親緣關係很近的人,而出了五服,親緣關係就比較遠了,可以算上是選房親戚了。出五服本來的意思是:親屬關係超過五代,不再為之服喪。而生活中說的出五服的意思就是來個人的親戚關係很遠了,基本不走動了!

而隨著城市化的加劇,不用說出五服,“三服”以內的親戚都很少走動了吧!這也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哀!


白雲華588


‘’五服‘’指什麼!在中國古時,五服的本意有四種的:距離,等級,喪服,血緣關係。但從近代,特別是現代以來,五服基本上是用於專指,喪服和血緣關係這兩種了;尤其是指血緣關係的遠近,親疏。那麼,怎麼來劃分,區別呢。

首先,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在中國封建社會,是以‘’父‘’宗為主的。既以自己開始,往上推五代一一自己,父親,祖父,曾祖,高祖,稱謂五服。以自己開始,往下推呢,即: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由此綜合以上所有九代層次,就組成所謂的‘’九族‘’了!

出五服,就是親屬血緣之間的關係,超過了五代,可以不再為五代內的人服喪,叫出服,也叫作出五服。

出五服,在個人婚嫁中的表示是一一超過五代之後的人,可以相互婚嫁的。(但據現今的遺傳學理論,父母雙方各有血緣關係的人,只要跨越三代了,在四代上,是可以通婚的)

總之,它是根據自然的法則,界定了,也規定和劃定了,人們的血緣關係的屬性,層次與級別,以及應遵循的道理和守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