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有望帶來3000億增量資金的MSCI,會給股市中、短期帶來哪些影響?

有望帶來3000億增量資金的MSCI,會給股市中、短期帶來哪些影響?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MSCI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股票指數,自2018年首次納入A股之後,2019年分批進一步提升了納入比例,分別在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提升A股權重。

具體看,11月8日,國際指數MSCI宣佈,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由15%提升至20%,中盤股也將以20%的比例首次納入。這是MSCI繼今年5月份、8月份順利完成兩次提升A股權重後,年內第三次提升A股權重,也是年內提升幅度最大的。此次提升A股權重將於11月26日收盤後正式生效。

根據中金公司估算,此次MSCI提升A股權重後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約2500億元至3000億元的增量資金,相比今年5月份和8月份的兩次提升A股權重,所帶來的資金流入提高約50%至70%。

我們長話短說,重點還是來分析一下此次MSCI提升加上過往MSCI提升、滬港通、深港通開通,對A股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市場估值和宏觀經濟的關係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11月26日MSCI提升A股權重之後,會給A股市場短期、長期帶來增量資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市場短期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主要是因為增量資金相較於幾十萬億的盤子,比較有限,另外,這些資金也不會一下子全部買入。

但是,如果我們結合過往A股市場逐漸開放,出現的一些變化來看,會發現A股納入MSCI、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給整個市場帶來的變化還是不小的。

我們先來看一組上證指數的動態市盈率(PE)過往10年走勢圖,根據WIND數據顯示,上證指數過往十年最低的動態市盈率發生在2014年中旬,已經跌破9倍,這也是上證指數自成立以來最低的動態市盈率。

有望帶來3000億增量資金的MSCI,會給股市中、短期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再來看一組GDP增速的數據(如果把國家看做一個大企業,GDP類似於公司的銷售收入),2015年中旬之前的前十年,除去2009年一季度受金融危機影響,GDP增速跌至6.4%之外,其餘年份GDP均保持7%以上的增速。

為什麼要看上面那組數據?因為GDP增速的快慢和二級市場估值呈正相關性。

我們看看下面這組數據就會明白了,2018年在貿易摩擦、高房價等不利預期之下,上證指數動態市盈率雖然跌破11倍,但距離歷史底部還有較大的差距,另外,2018年GDP由一季度的6.8%,跌至四季度的6.4%,相比較2014年中旬的基本面背景來看,2018年整個股票市場的基本面更不如2014年,但是很明顯,2018年市場並沒有出現2014年那樣的變態低估,又或者說2019年市場沒有延續2018年市場的那種低迷。

原因出哪裡了?可能有多重原因,例如,整個上市公司市淨率已經跌至歷史低點,但我們想重點談談,A股逐漸開放,對市場的影響。

有利於抑制市場非理性波動

滬港通2014年底開通,2018年5月日額度擴大4倍,深港通2016年底正式開通,2018年5月日額度擴大4倍,MSCI指數2018年6月正式開始納入中國A股,2019年多次提升納入比例。

截至2018中旬,方海星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表示,外資持有A股總市值佔A股總市值2%上下,去年的2%基本都是滬、深港通資金,去年中旬至今年下旬隨著MSCI資金的不斷買入,大概率外資持有A股總市值佔比在去年基礎上又提升了。

佔比絕對值並不高,但是看看外資持有國內頭部上市公司的市值比例,估計你就知道外資對國內證券市場的影響並不會太小,以貴州茅臺為例,截至三季度末,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有貴州茅臺流通股佔比8.0%,除去貴州茅臺集團(大股東)之外,就屬它持有的最多。

外資投資國內證券市場的投資者都比較成熟,且主要持有一些國內指標股,更重要的是,外資不會追漲殺跌,更懂得如何為企業估值,在市場估值低的時候,他會買入指標股,平滑整個市場的非理性波動。

另外,外資持股的公司,持股的變化,具有風向標的作用,例如,2019年3月5日,港交所發佈公告,由於大族激光總境外持股比例超過28%,從3月5日起深港通將暫停接受該股票的買盤,次日該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大幅高開,所以,長期看隨著MSCI等境外資金持股佔比上升,使整個A股非理性波動將大大降低,引導市場投資風格更加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