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海報時評丨山東十舉措緩解“看病難”,讓“病有所醫”更有保障

□海報評論員 朱延魯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讓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保證全民健康的基石,也是檢驗全面小康的重要標準之一。

近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關於印發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緩解群眾“看病難”十條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專門針對群眾反映的看名醫難、名科難、名院難等問題,有的放矢。十條措施,彼此獨立又互為一體,發力點都是提升醫療服務效率,落腳點皆為緩解群眾“看病難”這一頑疾。條分縷析,可以看到,本次推行的十條措施最顯著的特點是“創新”“優化”與“合理”。

看病難首先是掛號難,掛知名專家號更難。《通知》中明確要求在全省委屬(管)醫院原有預約掛號平臺上推行“知名專家團隊預約”模式。簡言之,就是將原來的一位知名專家轉變為以專家為中心的醫療團隊,凡是預約到專家團隊就診的初診患者,先由團隊中低年資醫生完善初步診斷和輔助檢查,再由知名專家本人接診,進行確診和明確治療方案。可以預想,這種模式既可以節省患者的就診時間,也可以提高專家資源的運行效率,在固定的工作時間內,為更多患者服務。

“推行知名專家團隊預約”模式是一種創新,與之類似,設立延時門診、開展延時服務、京津冀魯檢驗結果互認也是本次“山東十條”的創新所在。以目標為導向的多個角度的創新性改變進行疊加,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

山東衛健委推出的十條措施,不僅有全省首推的創新性舉措,在原有流程上進行優化也成為提高服務效率的重要抓手。比如提高出院患者四級手術比例的措施,要求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四級手術佔比較上年度增長不低於5%,就是通過5%這個“硬槓槓”來引導患者合理就醫、醫院合理收治,形成“大病大醫,小病小醫”的良性循環,節約優質醫療資源,讓真正需要到大醫院就診的患者能夠“看得上,看得好”。不僅如此,“擴大多學科門診規模”“積極推進日間手術”“推進合理檢查”也是流程優化的重要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中推行的十條舉措,創新與優化兩種方式並非界限分明的楚河漢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為一體。正是在二者的辯證統一中,我們看到這十條措施相比當下的就醫流程更加合理。因為合理,所以選擇,我們相信伴隨十條措施的逐漸落實,老百姓“病有所醫”將更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