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五週年】清華長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五週年】清華長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五週年】清華長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北京地鐵5號線天通苑站,一出B口,稍微抬頭就能看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牌子。一如,5年前醫院剛開張時的樣子。然而,當近距離走進,就會發現它已然不是5年前的模樣:從十來人的籌建隊伍發展到了2000餘名職工,從第1位患者到了252萬門急診人次,從第一位入院患者到現在95%的床位使用率,從學科醞釀到構建起49個綜合性學科……在號稱有80萬人的亞洲最大社區包圍下,這家新興公立醫院,在公益性大旗的加持下,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正茁壯成長。

近日,《健康報》記者獨家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首任執行院長董家鴻,聽他講述這家新醫院的成長心得。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以不變應萬變

5年前的11月28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業運營。接著,僅半歲的清華長庚醫院迎來了整個醫療大環境變革的考驗。

2015的5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開宗明義地提出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這意味著,公立醫院的整個運營管理機制將面臨革命性的變化。事實證明,這一變化比預想的來得更早一些。2017年4月8日、2019年6月15日,北京開始密集推行“醫藥分開綜合改革”、“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以藥養醫”、“以耗材養醫” 的時代至此劃上句號。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在外界看來,清華長庚醫院應對這些變化,似乎比其他醫院更容易些:改革前藥佔比只有20%多,耗材佔比也不大。確實,除了新興醫療機構這一先天條件外,清華長庚的優勢是,建院之初,醫院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將公益性的大旗穩穩扛在了肩上。

而所有的“以不變應萬變”,在董家鴻看來,只是因為他們嚴格地遵循了“清華長庚特色的現代醫院管理模式”,可以用幾個詞概況: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益化,同時,權責清晰、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

最醒目的標記是清華長庚的整合式醫療。

醫院開業之初,在借鑑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先進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基礎上,董家鴻就以制度的形式帶領大家全力貫徹“三精醫療”,即針對每一個患者正確選擇和精確應用適宜治療方法,打造“精準醫療”;通過創新醫療模式,優化服務流程,合理資源調配、全流程的成本管控,獲得效益、效率最大化,創建高效的“精益醫療”;“精誠醫療”則是以舒適、溫馨的人文醫療服務,讓病家有更好的就醫體驗和獲得感,營造有溫度的醫院。在清華長庚創立的以“三精醫療”為核心的現代健康服務體系中,整合式醫療是最核心的策略和路徑之一。

董家鴻說,當整合式醫療的理念深植醫院運營後,大家會自覺地以疾病和相關病症為導向,跨專科整合醫療服務,建立臨床診療路徑、指南和標準。如此一來,讓診療流程更高效,醫療品質更高,並控制醫療成本,最終實現患者治療價值最大化。他舉例說,肝膽腫瘤整合式醫療不僅實現了精準醫療範式,追求了最佳臨床實踐,而且全覆蓋了患者健康照護、預防、早期篩查、診治和康復全過程。現今,醫院整合式醫學中心還有很多,比如消化中心、神經中心、急重症中心等。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在體現公益性的“神經末梢”上,清華長庚一直不敢懈怠。20年前,董家鴻就開始關注新疆、青海等地的包蟲病診治工作,如今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他仍然在堅持帶領醫院肝膽胰中心團隊,每年定期奔赴藏區開展義診手術、辦醫師培訓班、宣講健康知識。今年8月20日,更是響應國務院頒發的健康中國行動計劃,在國家衛計委、青海省政府和中國醫師協會支持下,發起了2019~2030包蟲病清滅計劃,目標在2030年,在我國基本消除包蟲病。此外,醫院建立之初就成立了社會服務部門,專業從事醫務社會工作,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志願服務、社區公益醫療服務、臨床個案服務、病友團體服務、社會服務基金在內的完善的社會服務工作體系。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醫生是核心”不是空話

“以患者為中心”和“以醫生為核心”的雙心理念是董家鴻辦院的基準線,也是他眼裡,公立醫院公益性最好的體現。先說說“以醫生為核心”。

“五年裡,吸引了大批專家,這是我們短期內快速高質發展的最重要原因。”董家鴻對自己精心選來的人才非常自信。清華長庚醫院也將近一半的成本投入到了人力資源上,在國內是鮮有的。

“這裡的醫生跟別的地方就是不一樣,都散發著獨特的‘清華氣質’,既有科學家的嚴謹、工匠的精神,又有藝術家的氣質。”提起這些“萬里挑一”的醫生們,一種“老父親”式的微笑掛在董家鴻臉上,彷彿寫著:“我家孩子是最優秀的”。

5年裡,人才流失率遠低於同儕醫院平均水平。這對任何一家新興醫院來講,都是可以高興好一陣的理由。而更讓清華長庚引以為傲的是,5年來,醫院引進了大批優秀專家。不僅來自國內的知名三甲醫院,更有海外的人才匯入。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之所能吸引眾多精英人才,離不開董家鴻精心設計的“舞臺”。他將其歸納為三點:優越的事業平臺、舒心的工作環境和體面的薪酬待遇。

“很多醫生都是從名院來的,他們願意放棄原來就很好的平臺,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優越的事業平臺。”同為名醫的董家鴻深知同行的心理。他自己就是現成的案例。當初,清華大學在全球遴選執行院長的時候,董家鴻一開始是婉拒的,因為他堅持臨床工作為職業生涯的重心。而清華長庚以醫師團隊組成的專業幕僚與以非醫療團隊組成的行政幕僚的分工合治管理模式,讓他“有精力既做好院長,又做好醫生” ,當初想建一個國際一流水平肝膽胰中心的夢想已經照進了現實。這也讓他更有信心給醫務人員創造更好的執業環境,從而讓他們在專業上發揮到極致。

“我是院長,也是來服務的。”董家鴻謙虛地說。在這裡,一切運營都是圍繞醫師進行的,為醫師提供了一個舒心而不被瑣事煩心的環境。非醫療事務由職業化的行政隊伍承擔,保證醫療專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提高醫療專業服務水平及為病人創造核心價值上,同時又有助於提高醫院的管理效率和經營能力。另外,為了讓醫師在主導科室醫療運營服務的同時,能集中精力提高醫療技術水準和醫學教育與研究,醫院實行專科經營助理制度,每個臨床科室配置有專科經營助理。經營管理部人員擔任醫務專科

主任經營助理,協助科主任開展醫療事務、設備資材管理、空間規劃、經營分析、績效管理、人力資源、策略聯盟、安全衛生和專項改善等方面的經營管理工作。

但是,他也直言,醫療和行政雖然是兩個團隊,但是分工不分家。目前,醫院行政與臨床還沒有完全融合,希望未來能夠更好地融合與協同。當下,成本管控基本做到了,但是流程的優化仍然是持續的過程。

“醫生不是為了發財來的,但是我們要給他一個體面的生活。”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時,還要為醫生們爭取一份體面的薪酬待遇,這道必須雙選的題目反而給了董家鴻解題的思路:在精益化運營上下功夫。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清華長庚開始對每一個環節進行成本管控。同時,測算醫生技術勞務價值,以期合理定價。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2016年5月起,醫院開始實行醫師費制度(簡稱PF),它基於醫師直接提供的醫療服務量與質、醫療風險程度、醫師投入的心力等因素進行綜合測定,醫師收入來源於醫師醫療服務的提供過程,包括門診、急診、住院、手術、檢查操作等,而與開處方、檢查單沒有聯繫,建立起了多勞多得的初級分配機制。同時,醫師費制度設計中注重平衡臨床服務、教學科研貢獻、年資貢獻三方面因素,以實現醫教研可持續的發展,確立了優勞優得的二次分配機制。這一制度的成功實施,讓醫院迴歸治病救人的本位,讓醫生恢復高尚的職業尊嚴,讓病人就醫有更好獲得感和體驗,清華長庚這家新醫院的病人滿意度在北京市名列前茅。

對待患者“以退為進”

再來說說“以患者為核心”。

PF制度具有系統性的管控,不是想看多少病人就看多少,比如門診限號制,每個科室的醫師放多少號,由醫師委員會結合醫師職級、臨床經驗等多方面因素討論制定。董家鴻說,這一制度不僅是為了保護醫生,不讓他們過度勞累,更重要的是保護患者,保證診療的質量、品質和安全。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而這僅僅是清華長庚在對待患者上“以退為進”的縮影。主診(Attending)醫師負責制是清華長庚醫院建院之初,外界最為關注的一點。醫療團隊以國際通行的主診醫師為中心,患者從門診、住院、手術到出院後的隨診都由同一組醫師和護士團隊服務,目的是讓醫師在執業範圍內權責利高度統一,培養醫患間的長期信任關係。這個好制度背後是嚴格的主診醫師甄選聘任流程。董家鴻介紹,完成醫院住院醫師訓練及新晉主診醫師,都需要由科主任

評定臨床技能並審核推薦,經醫師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呈報院長核准後,才能授權醫療項目。對有醫療過當、疏失的,由科主任提出授權中止申請,暫停其部分職務行使權限。如今,5年過去了,主診醫師負責制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歡迎,醫患之間的粘度越來越高,這項制度本身也越來越完善。

對患者用不用心,可以看看細節。

2015年3月,清華長庚醫院開始實施門診拆零給藥,即按患者需要或處方開具的藥品實際數量調配,目前重點對麻醉精神類、激素類、抗生素、止痛、止瀉、抗焦慮等共計76種鋁箔包裝的藥品進行了拆零。截至2017年底,醫院門診次均藥費157.9元,其中每張含拆零藥品的處方平均節約12.8元。依照當時的處方量預估,每年可為患者節約藥品費用近70萬元。從另一個方面也避免了患者丟棄多餘藥品對環境帶來的汙染,是實實在在的綠色醫療。

在醫院門診1~3層,以及急診、住院中心每個病區等區域,都能看到顯眼的醫事服務櫃檯,提供開放式、一站式服務,而每個住院病區都設置專門的醫事服務人員,針對賬單、病歷等材料,為患者實時答疑或辦理相關業務,減少患者多次排隊的麻煩。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開設個案管理師崗位,在醫師診療基礎上,發揮專科護士的專業優勢,強化對專病患者的健康指導,目前已開設了糖尿病護理諮詢門診、乳腺腫瘤護理諮詢門診、房顫護理諮詢門診,均是免費為有相關疾病疑問的患者或大眾提供健康諮詢和疾病管理。

“接下來,我們要在天通苑社區鋪展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比如將散落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合起來,建立康復醫院、護理院等,同時還要成立老年健康醫療服務中心,可穿戴設備、急救系統等進一步發展起來。”董家鴻自信地說,希望能做出個“模板”。

清華長庚的下一個5年、10年……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董家鴻說,最近一段時間下大力氣的是醫學生培養。作為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的院長,董家鴻不僅在為清華長庚培養好苗子,也希望為全球輸送優秀人才。“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們正在努力與國際院校開展合作,分析全球頂尖醫學院校教育模式的優缺點,以期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又具有國際水準的精英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董家鴻特別強調,培養醫生不能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因此,在未來的課程設置上,將加大人文課程的分量,進行整合式的、器官系統為基礎的教學。透過董家鴻的描述,可以預見,如果醫學教育能夠如此,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維護,從根上有了保障。

本文刊登於《健康報》

通訊員/清華長庚宣傳中心 韓冬野

【五周年】清华长庚:5年 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