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到底什么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到底什么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先来说说编制是什么,今天,大白菜哥哥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编制的管理决策机构,是每一级党委的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设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编办。这个机构只服务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和个人打交道,不和社会产生交集,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单位。

中央编办对编制有一个定位,叫党和国家重要的执政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到底什么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因为一是任何一个部门要干事,任何一件事情要做成,都必须要有人。但在体制内,有人就必须要有编制,没编制你招不了人。所以,编制是所有党政机构存在,所有事情能干成的一个基础。

现在地方领导有个想法,想办个事情,得成立个机构吧,得招一批人吧,就得有编制吧。没有编制,就很难招到有才能的人才,也很难保持这个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是我们的体制的用人机制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一朝进入体制,终身都在体制内,属于体制,依靠体制获得资源生存、发展,其命运和体制完全捆绑在一起。但进入体制,能够享受体制资源,免除未来发展奉献的根本是什么呢?是编制。比如很多政府的派遣员工,因为没有编制,就没有这种终身制的好处。

更本质地说,一个人一旦进了编制,他本身就成了体制的一部分,他自己就是体制。

我们现在行政和事业编制总共有四千多万,这四千多万人,其自身利益和整个体制捆绑在一起,是体制最强大的支持力量。

因此, 编制对个人极其重要,对国家也极其重要,是重要的执政资源。

到底什么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

现在我们可以具体来讲讲编制的事情了。

严格地说,现在我们只有两种大类编制: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但澄清一点,很多企业的管理,其实也是分层次的。比如央视,就有事业编制、台编、台聘、外聘等很多种用工形式。比如华为也是如此,也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使用了很多非华为的职员。

从这个角度上看,任何一个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组织,都需要对成员进行分层次管理、或者说分类别管理。比如体制内,从类别上,有行政和事业区别,但也有与单位签订合同的,有劳务派遣的,有管理规范财政出钱的,有管理不规范单位自己出钱的,千奇百怪。

所以,编制管理并不是体制的专用名词,只是一种普遍的组织管理方法。其他的企业,也有这种管理方法,只是不叫编制管理罢了。

到底什么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公务员

为什么不能取消编制?

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又分很多类别。

比如行政编制包括机关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事业编制分为参公管理事业编制,按照经费来源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补助、自收自支,改革后又有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的分类。

机关行政编制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党群部门,人大政协等使用的人员编制。而政法专项编制,特指公检法、司法、安全等人员编制。但其实两者没有本质性的区别,都是进行了公务员登记的公务员。

事业单位就比较复杂了。

财政全额拨款是指那些主要的经费来源,特别是员工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是指一些研究机构、公益机构,以及最多的学校。这些机构有个特征就是不从事经济行为,直接为大众、社会和体制提供公共服务,没有或者很少有经营收入,所以需要国家财政保障。这类单位,终身制的特点很明显,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改革后,这类单位一般叫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但其实很多原来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从事经营行为,这次事业单位改革,这些单位就不是公益一类,而是二类。

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是一个历史产物。几十年前,我们财政状况不好,养不了太多人,但各单位对增加编制的需求又比较大,于是就放了个口子。那时候体制还和市场联系比较紧密,很多单位都在市场上“搞事”赚钱,于是,这个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就来了。

到底什么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这些单位有体制内的正式身份,掌握一定的体制权力和资源,同时又参与市场经营,很多都赚了不少钱。这些单位就比较多了,比如出版社、培训中心、酒店宾馆招待所、收费站等,千奇百怪。这些单位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就是大部分转为企业了,其中有一部分公益性比较强的,转为公益二类。

财政全额拨款和财政补助、自收自支相比,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工资待遇,一般是有明文规定的,比较固定,也比较稳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铁饭碗”。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单位因为有市场经营收入,其员工的收入,财政规定比较宽松,所以效益好的单位,待遇很好很好;但效益不好的,就比较瞎了。

但整体来着,稳定性不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特别是现在改革了,很多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被收回,如果自身经营能力不强,这个单位基本上就瞎了,这些人也就可能拿点“低保”工资。反例比如号称宣传系统亲儿子的《半月谈》,之前也是卖杂志,估计也是半死不活,但现在人家摇身一变,搞公务员培训,赚得盆满钵满。

事业单位里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这也是时代的产物。在编制管理中,行政编制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二十多年了,各地的行政编制总量,除了一个省每年增加几百不等用来安置军转干部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这二十多年来,整个国家事业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就那么点行政编制,够用个屁啊。比如说,二十多年前,我老家派出所里,就两个民警,现在多少呢?三个。

为了解决这种编制资源和发展不匹配的矛盾,大家就开始各种“改革创新”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玩法是:一个行政部门,以下属事业单位的名义,招聘一大批事业编制人员,这些事业编制人员入职后,到这个行政机关工作,这就是混编。这种情况在基层,极其普遍。

很多人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进来的,但十几年了,一直都在行政机关工作,甚至连自己到底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都搞不清楚。

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就是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玩法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依然是事业单位,里面的人,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但管理方式,用的是公务员的管理方式,同样进行公务员登记,晋升是科、处、局这么晋升,而事业编制人员的晋升,是七八九级管理人员,或者专业技术岗位的晋升。

看了上面这一段,你会有点懵,有点晕,这就对了,这就叫文字游戏。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一般来说,都是承担了一些行政职能的,但又没有行政编制可以给,就弄一个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比如说证监会、银保监会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参公编制,本质上是事业编制而不是行政编制,但其实在个人待遇上,和公务员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差别比较大的,是流动。行政和事业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体系,一个事业编制人员要交流到行政机关工作,必须晋升到一定的级别。比如说在县区,就必须提拔为副科级领导才行。而在省部级机关里,必须提拔到副处级以上,才能交流到行政机关。

所以说,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就是一个伪概念,是一个文字游戏,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玩意儿。

说到参公编制,很多人都觉得比行政编制低一等,但比事业编制高一等,所以参公的竞争,比公务员竞争一般小一些。但这里大白菜哥哥可以给大家一个忠告:大胆地去考参公事业单位,未来的改革方向,一定会把参公这个怪物给消灭掉,让参公成为行政编制人员。

除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还有一种历史遗留产物叫工勤编制。工勤编制的身份,一般是工人,而不是干部。只有干部,才能考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当然你大中专毕业,工作一年后,就是干部身份了。而工勤编制,大部分都是干后勤服务的人,其身份是工人,比如领导司机、原来的招待所服务员等。

这些工勤人员,原来有一套自己的晋升体制。工勤有一条路子可以一飞冲天,叫提干。没错,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就能成为干部身份,从而成为事业编制人员,甚至行政编制人员。很多现在的领导,甚至高级领导,当年都是工勤编制身份。当然了,领导的司机要走个“组织程序”,还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吗?

只是现在对工勤人员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提干可能性几乎没有,工勤编制基本的思路是退休一个,核销一个,不再新增工勤人员,说是要在3-5年内彻底消灭工勤编制。

对于个人而言,其实不存在行政单位好,事业单位不好的问题,这不过是一种深刻的误解。

当然,如果单纯从仕途发展的角度上看,行政编制人员,因为在党政机关的主要部门工作,从事的又是主要、核心的业务,容易出成绩,也更容易得到提拔,这一点无可厚非。

而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比如说教师、比如说医生、比如说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等等,他们的发展方向,本来定位就不是走仕途当官的,自然仕途发展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

但是,很多政策研究机构、行业辅助部门也是事业单位,人家的仕途发展前景,同样比较好。比如发改委下面的很多经济政策研究机构,再比如工信部下面的很多事业单位,还有一些承担着重要工作任务的事业单位,仕途发展同样杠杠的。

反之,一些群团组织,使用的也是行政编制,但有什么鸟用呢?因为业务比较局限和边缘,很多就只能一辈子窝在系统里,几乎没有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走的可能,更不要提什么仕途发展了。

所以,在仕途发展上,不管行政还是事业,关键看你干的工作是不是和中心、核心的工作密切相关,是不是重要,这个单位的行政级别够不够高,晋升的天花板够不够高,以及你这个岗位的发展定位是什么,是为政府决策提供研究性支撑,还是专业技术型的,这几乎决定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

但待遇上差别确实比较大。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待遇,会比公务员要低一些。但一些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因为有经营性收入,收入都比较高,就比如之前说到的《半月谈》什么的。还有一些技术性的岗位,比如社保基金会的投资性岗位,人家在外面的投资机构,都是年薪百万的,你如果给人家一个月万儿八千的,这是侮辱人的智商。再比如很多科研人员,人家读到博士就花了三十来年,技术性又强,你好意思给个四五千吗?此前在贵州的天眼,年薪十万招不来人;再比如此前航天系统一名研究人员辞职,据说对我们的探月工程都造成影响,就是因为对这些专业性很强,贡献比较大的人员,还搞大锅饭,导致的低效率。

现在编制的管理确实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但编制这个管理方法,会改革,会完善,但不会消失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我们退休之前,体制的终身制,大概率上依然会存在。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自认为平凡,希望免除风险,安稳度日,但不惧怕清贫的人来说,体制内将一直是一个好去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