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在盈利之前,自动驾驶到底需要烧掉多少钱?

在盈利之前,自动驾驶到底需要烧掉多少钱?


自动驾驶,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才能实现盈利?显然,当下全球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乐观态度正在慢慢变得谨慎乐观,有些人甚至感到悲观。


这些都是Argo AI公司的创始人以及汽车制造商合作伙伴(同时也是股东)福特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从目前披露的进展来看,这家公司的目标不再是打造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而是把重点放在按英里计算的客户付费上,这些客户将把车辆用于多种用途,包括运送货物或运送人群。


“我讨厌Robotaxi这个词,”Argo AI创始人Salesky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如此多的应用和业务有待开发,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哪些应用和业务可以落地比其他的花哨形式更有利可图。”


当天,Salesky首次对外披露了Argo的商业计划,取决于一项独特的收入分成协议,该协议将根据搭载Argo技术的福特和大众自动驾驶汽车行驶的英里数来收取费用。



Argo技术未来的商业应用包括长途卡车运输、电子商务配送、城市固定线路上的人员运输,以及诸如采矿等非公路应用。


这一点,竞争对手也是目前Robotaxi的领头羊Waymo同样正在考虑的问题。


Waymo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夫奇克(John Krafcik)近日也公开表示,该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将技术应用于商用车辆,包括卡车。而戴姆勒首席执行官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面对未来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投入可能带来的盈利预期,这家汽车制造商正在围绕Robotaxi的“核查”正在进行。因为,董事会和股东并不完全确定如何从自动驾驶汽车的生态系统中获利。


这位首席执行官表示,他设想这项技术的首次应用将是卡车等商用车辆,而不是乘用车。尤其是近期美国监管部门发布的Uber自动驾驶汽车致命事故分析报告,凸显了在测试无人驾驶汽车方面,安全监管将更为严格。


同时公布的还有Argo AI目前的股权结构,福特和大众各自持有略低于40%的股份,公司的管理团队持有略高于20%的股份。


Argo的计划是提供福特将于2021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三个城市推出的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会使用基于重新设计的福特Transit Connect车型。大众汽车则是预计在2022年或2023年推出一款由大众汽车设计的全电动汽车,最初可能会用于Moia Ride服务。


日前,大众商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托马斯•塞德兰(Thomas Sedran)表示,除了在自己的专车服务车队中部署配备有Argo系统的车辆外,其他叫车和运输公司也对购买安装了Argo系统的大众汽车产生了兴趣。


因为这项技术会被更多的车辆采用,行驶里程也会成倍增加。“具体的细节,具体的情况,我们讨论的是每英里多少美分,或者收入的份额是多少?”塞德兰表示,现阶段,我们仍在努力让这项技术产生收入。


Salesky表示,Argo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适应多种车型、大小和应用。这将是一个多阶段的事情,会有许多不同的平台,可能还会有不同的业务。


不过,Argo的估值(大众汽车投资后,估值约为72.5亿美元,和Uber的自动驾驶部门相当)是一大劣势。


迄今为止,投资者对Argo的估值低于专注于Robotaxi的竞争对手。Waymo的估值为1050亿美元,而Cruise在上一轮融资中估值为190亿美元。而刚刚和现代汽车筹建自动驾驶合资公司的Aptiv则表示,Argo不具备组件工程能力。


但Salesky对此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我们对引入其他投资者合作伙伴持持开放态度,越多样化越好,但前提是需要补充我们与福特和大众已经存在的股权关系。”


“但我们知道,这还只是初期阶段,”Salesky补充道,“比赛还没有真正开始。”可以预见的是,福特和大众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后续的储备。



比如,Waymo和福特Cruise目前公开的数据是每年至少烧掉10亿美元,而且已经持续了数年时间。


而另一家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近日表示:“我们一定会看到自动驾驶汽车大范围普及,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出现在公开道路上。如果我一定要说一个数字的话,我觉得很可能还需5年。”


这家已经和丰田、现代达成自动驾驶合作的公司,此前也已经开始部署长距离的货运场景自动驾驶。彭军认为,不同场景下的无人驾驶不同,所需的技术不同,但AI本身具有通用性。“出行仍需深入布局,长距离货运值得尝试和押注。”


显然,在未来的自动驾驶盈利赛道上,行业的趋同性判断正在形成。


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之前,该行业需要克服两大挑战——能够赚钱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但首先肯定还是技术上的挑战和法规的修改,这意味着地理围栏,和随之而来的商业模式的受限。


以陷入裁员和持续亏损危机的Uber为例,该公司在今年初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合自主”,在可预见的未来,其核心业务将继续依赖人类司机。


即使部署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涉及大量交通、复杂路线或异常天气条件”的情况下,它仍然需要人类司机。


在这一点上,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EO张博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尽管交通大数据可以辅助派单来规避自动驾驶的受限场景。(来自 高工智能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