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寒風起,夜色濃,司馬光廣場兩側的白玉蘭街燈一盞盞亮了起來。在繁花綠樹的掩映下,新建的框架式、全透明的城市書房燈火通明,引人駐足。4000餘種政治、經濟、文學、歷史、科技類書籍分門別類,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書架上,綠蘿旁。270平米的書屋裡,有低頭看書的老人,也有稚氣未脫的孩子,還有席地而坐的情侶,低聲交談的母子……自從書香光山建設以來,像這樣的城市書房,光山縣建設並面向居民免費開放了三個,在司馬光廣場、沙灘公園、盛灣公園,居民都可以來寬敞的城市書房裡讀書、充電、交流,或者僅僅在書香墨韻的氛圍裡喝口水,歇歇腳。這樣細微而顯著的變化,在光山縣城隨處可見。下雨下雪時,路上不泥濘不坑窪了,因為縣城內53條背街小巷的路面硬化、雨汙排水完成了;當人們走進背街小巷,會覺得光山變美了,路順了。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變美, 是因為白雲巷、園丁巷等十幾條路,綠化帶整治過,路緣石、行道磚更換了;紫水大街等五條主幹道弱電入地、沿街建築立面改造、交通標線、停車位施劃、隔離護欄安裝完成了。壹號庭院、盤龍城小區門前新建了十五個街頭遊園,亭臺樓閣,繁花似錦,綠樹成蔭……

路順,因為光山縣城管、交通、交警、住建等部門聯手開展綜合整治,交通治堵效果顯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城區19條卡脖路被打通了。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全長385米的海營東路至司馬光路東段通了,拆遷房屋15戶,徵地6.5畝,徹底改寫了一環路二十年不通的歷史;總長1200米的九龍中路通了,拆遷房屋38戶7000餘平方米,有效疏導弦山大道大量集中的車流人流;全長384.37米的潢河源路通了,實現紡織路、光輝大道、濱河北路三條路有機連接,周邊小區、社區群眾出行變得非常方便,百姓們由衷地誇讚道:“牌坊路排場了,西柺子不拐了”。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2019年10月1日,建成通車的天賜橋,全長4558.32米,寬20米,雙向四車道,大橋的合龍將光山縣城區、火車站片區、產業聚集區“三區”連為一體,三個主城區聯運發展,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

近幾年來,光山縣在生態為本、文化為魂的理念引領下,抓住“河南百城提質首批試點縣”契機,以官渡河區域綜合治理為牽引,實施“擁河發展”戰略,從一間間書屋,一條條小路,一座座橋樑的修建、鋪設做起,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美麗蝶變。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四年前,官渡河還是縣城最讓人揪心的地方,非法採砂、養殖、違建、燒烤等攤隨處可見,河床幹凅斷流、防洪設施嚴重缺乏,水質汙染,兩岸資源環境遭到掠奪式破壞……2015年,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著手開展官渡河區域綜合治理。

首先啟動的是官渡河生態修復工作:沿河10公里長、10平方公里的治理區域內,河岸500米以內的養殖場全部取締,兩岸的排汙口全部實現截汙納管,濱河南北路全部配套建設有汙水管道,在產業集聚區則新建2.5萬噸日處理的汙水處理廠,保證不讓汙水流進母親河。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經過近4年的治理,官渡河水質明顯好轉。光山縣副縣長楊坤介紹:“今年官渡河的紅菱和龍菱長勢喜人,這兩種菱角對水質要求非常高,水不好是不會長的。”其次,籌建官渡河兩岸的基礎設施,目前也看到了成效: 沿濱河南北路配套建設10米寬的綠道系統,是光山縣第一條城市健康運動步道,上至龍山大壩、下至天賜橋,全長23公里的沿河大道已經實現循環貫通。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7座跨河橋樑逐步建成。既有交通樞紐天賜橋和龍山橋,也有人文景觀橋渡河店人行橋和盛灣人行橋。其中,渡河店人行橋不僅是光山縣第一座人行觀光橋,還因為地處光山二高分校旁,被居民親切地稱為“狀元橋”。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1號、2號橡膠壩的建成,對兩岸自然生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修復和保護作用。位於紫水橋下游的1號橡膠壩工程,蓄水量達1440萬方,形成了8600畝的水面,成為縣城居民開展文化體育運動的新天地。光山縣傳統餈粑節和全國公路自行車公開賽、馬拉松賽、龍舟賽 “一節三賽” 等重大活動都在沿河兩岸舉行,當地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吸引附近幾個縣城的百姓趕來圍觀、吶喊助威。2019年10月21日在美麗龍山湖舉辦的國際舟釣大賽,來自國際12個國家、70名精英選手角逐龍山湖,這些活動為官渡河兩岸潑灑下了濃墨重彩的華麗篇章。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水清了,橋建好了,沿河兩岸還陸續建成8個城市公園,綠化面積達6000餘畝。“一池春水洗雲天,十里畫廊秀兩岸”壯美畫卷再現世人面前。清澈寬闊的官渡河,也為她的子民慷慨貢獻出豐盛的物產:老鱉、麻鴨蛋,青蝦,肥魚、紅菱、茶油,帶動了沿河農副產品的新一輪發展。

“擁河發展”內外兼修,古城光山煥發新光彩

近幾年,每一個光山人都會為官渡河兩岸的生態修復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驚人速度而感到自豪,那裡每個建設項目都留下全縣上下不忘初心、抓鐵留痕的韌勁,克難攻堅、擼起袖子加油乾的豪情。光山縣委主要領導表示,要利用官渡河區域綜合治理的成熟經驗,大力實施“擁河發展”戰略,再實幹苦幹3-5年,把潢河光山段48公里 “百里長廊、百里水鄉”打造成光山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帶、鄉村振興建設示範帶、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帶,更好地推動光山經濟社會發展,造福光山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